枣庄市市中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228&run=13

[概况]市中区是1976年成立的新划区,起点低,底子薄。20多年来,全区积极深化
改革,在城郊型农业、工业运行质量、第三产业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农业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培植“牧、菜、果、渔、花卉、食用菌”六大
主导产业。199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比1978年增长7.55倍;粮食总产量9
.92万吨,比1978年增长49.36%;蔬菜、肉蛋奶、果品、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7.2
4万吨、1.55万吨、7300吨、2900吨,实现了历史的飞跃。
工业经济在加强以煤炭、建材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同时,通过抓市场,努力扩大产
品销售;抓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1998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达到2
2.98亿元,比1978年增长58.36倍;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3亿元、利
税总额1.29亿元、利润总额0.32亿元,分别比1983年增长31.67倍、54.5倍、5.04倍
。企业改制多种形式并举,激发了企业活力。1998年全区应改制的227个乡及乡以上
企业,已有215个完成改制,重组资产4.6亿元,筹集生产资金8000多万元,启动停产
、半停产企业14家。外向型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95~1998年,批准利用
外资项目26个,实际利用外资1310万美元,出口创汇7804万美元。在1998年8月份的
上海枣庄展洽会上,市中区取得丰硕成果,签订销售合同54项,总金额4.49亿元;签
订合资项目合同、协议8项,总金额6354万元;签订产权转让合同2项,总金额4336万
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至1998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7万家,从业人
员3.98万人,注册资金1.1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464家,从业人员9280人,注册资金
1.2亿元;纳税额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3.8%。第三产业立足市驻地实际,不断培
植新的增长点,总量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全区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29.2%,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建安总产值达到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货
运量806万元,货运周转量4.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8%。
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依法治区”战略,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称号。1993~1998年,全区取得科技成果77项,引进
推广各类科技成果207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荣获全国科技工
作先进区称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相继被评为全国首批“
两基”达标区、全省中小学首批艺术教育示范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全省素质教
育实验区,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初中教学、电化教学等方面也多次获得全省先进
单位称号;全区40%以上的中、小学校达到市级规范化标准,部分学校达到省级规范
化标准,教育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此外,市中区还被授予全国卫生城、全省首批
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省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
等5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1993~1998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
成21.6亿元,完成重点基建和技改建设项目114个,先后完成区80万吨机立窑水泥厂
扩建、官桥煤矿改造、生化制药厂化验楼配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城市综合开
发和旧城改造面积30.7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了十几处居民住宅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得
到明显改善。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最近4年,市中区总共发展中共党员2356名,党员总数达到
11793名,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区委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
原则,共充实调整科级领导班子101个,交流科级干部159人,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1
77人,规模、人数创全区历史之最。

(王光辉 孟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