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3&rec=145&run=13

[综述]1998年,全省供销社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开拓进取,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

(一)社属企业改革改制摆上了重要位置。各地供销社通过内部资产重组和跨系统
、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兼并或联结,形成并扩大规模优势。截至1998年
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40个,有限责任公司260个,组建股份合作
制企业220个,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增添企业发展后劲奠
定了基础。对部分资产不良、经营困难的基层门店采取了抽本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
,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双层经营,探索了一些可行的路子。
(二)为农服务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形势,全省农资、棉麻行
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积极完成国家委托的经营任务,稳定
了市场秩序。全年销售化肥1222万吨,保证了农业生产需求,为全省农业丰产丰收作
出了积极贡献。棉麻企业在棉花严重供大于求、库存增加、销售困难、亏损增加的情
况下,把农民交售的棉花全部收购上来,与农发行密切配合,保证收购资金及时到位
。各地供销社继续把为农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站上,边
规范边发展。年末已有专业合作社1523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2275万个。专业合作社
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便了农民群众,扩大了当地供销社的市场份额,使一
些亏损基层社找到了摆脱困境的路子。
(三)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全省供销社涌现出位桥纺织集团、昌乐乐港食
品有限公司、宁津津汇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崛起,不仅提高了供销社的
整体经济实力,改善了供销社的整体形象,也使供销社为农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服务
功能增强。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相联结,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加专
业合作社”这一具有供销合作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不仅拓宽了经
营活动领域,增加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
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四)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供销社在继续开展联购分销、分购联销、总
经销、总代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经营结构和
开拓方向,完善经营方式,在连锁超市、市场建设、规模经营、外向型开拓等方面迈
出了新步子。全系统完成销售总额486.6亿元,其中生活资料零售102.9亿元,经过全
系统的共同努力,基本上稳定了市场份额,各地在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上付出了
艰辛的劳动,探索了好的经验。
(五)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一是“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在人事制度改革
方面,企业干部使用制度逐步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并在干部选拔上实行竞争上岗的
新机制;在用工制度改革方面,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用工办法;在分配制度改
革方面,实行以劳效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年薪制、提成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等等
。二是加强了以资金管理为主的财政管理。加强了贷款的担保、使用管理;加强了合
同的审查工作;实行了财会人员“双管制”或“委派制”等。三是加强了费用管理。
在精简压缩机关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对直接费用实行规模控制,对间接费
用实行量化管理。对弹性大、漏洞大的费用项目,如招待费、车辆费用、通讯费用等
,除收缴部分使用权外,其余量化到人。全省供销社开支费用总额44.6亿元,同比节
支2.2亿元。四是加大了清欠力度。各地按照谁批准谁负责、谁经办谁清收的原则,
将责任落实到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清收各种应收款。1998年底
,全系统各种应收款余额为133.1亿元,同比减少3.3亿元,减幅达2.4%,占全部流
通资产的比重为33.2%,下降了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结构有所改善。

(刘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