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609&run=13

开拓奋进 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县长 高木斗
郓城县辖9镇29乡956个行政村, 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0.36万公顷,
人均耕地0.1公顷。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
长4.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42亿元,第
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5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2%、7.9%、7%;完成农业增加值
14.13亿元, 增长2.2%,工业增加值6.73亿元,增长7.6%;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6.56亿元, 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9.6%;全年外
贸出口供货值1.71亿元, 增长2.3%;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948万元,增长25.6
3%,财政支出1.7亿元,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比上年增加85.74元。
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04.9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0.48万人,增长0.46%。其中农业人口
97.06万人,非农业人口7.86万人。人口出生率10.37‰,自然增长率为5.35‰。
1997年,粮食生产战胜严重旱灾夺取较好收成,粮食总产达到60.7万吨,其中夏
粮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到38.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油料总产4.93万吨,瓜
果蔬菜总面积3.32万公顷。经济林面积达到1.81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4%,被列
为全省的经济林大县,年产果品7.5万吨,增长1.6倍。畜牧业规模饲养发展迅速,科
学饲养,管理水平,良种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大牲畜存养量12.9万头,猪存养量为
28.8万头,羊存养量为93.5万只;家禽存养536.1万只,禽蛋总产达2.9万吨。全县肉
类产品达13.13万吨,增长8.5%。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24万吨,增长14.8%。农业机
械总动力4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2%。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41万处,从业人员
1.8万人;固定资产原值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0.5亿元,
增长9.16%;实现利税2.44亿元,增长17.3%;新上项目321个,固定资产总投入3亿
元,增长20%。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万户,增长1 5%;
私营企业发展到521家,增长18.7%;销售额及营业收入15.1亿元,增长134%;完成
工商税收2822万元,增长47.59%。全省百强私营企业排序郓城县占6家,其中亚世纺
织集团有限公司进入全省十强。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企业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认
真落实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积极进行企业改革。75家县属企业中,已完成改制
的31家,占41%;正在改制的24家,占32%。引导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水
浒牌系列白酒、黄牛牌搪瓷制品。四季牌大棚塑料膜等一批名牌拳头产品。全县完成
工业产值11.98亿元, 实现销售产值11.8亿元。在全年四个季度考核中,产销率达96
%以上, 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县属工业实现税金2033万元,增长39%;销售、
管理、财务三项费用比上年下降20%。外向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全县按照扬长避短、
以资源优势、优惠政策等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新上“三资”企业30
家, 创产值1.85亿元,增长22%,出口创汇850万美元,增长17%。“三资”企业已
成为全县经济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修编了《郓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拓宽改造了临城路中
段、220国道蒋庙段等主要街道。建成了C4本地网,邮电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
新建、 改造了5个邮电支局和两个农话交换点。市话总容量1.23万门,全县装机电话
5732部。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96万元,增长46.3%。新建了鲁西南机动车交易
拆解市场、蔬菜批发市场、黄安大牲畜交易市场、塑料薄膜批发市场,改造了水浒商
场、利民商场、东关商场等,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粮棉铁路专
用线的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修建乡村道路42.2公里。狠抓了110千伏中心变电站增容
工程和黄安、黄堆集、张集三个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了张集变电站的建设任务。
新打、修复机井2716眼,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1997年用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资金3143万元,清除了全县
中小学校舍中的危房。高考成绩夺取菏泽地区“五连冠”,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十名。
1997年升入大中专人数1886人。科技工作成绩显著。狠抓了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和科技
培训。 全县已创办各类科技机构300多家,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项,共获得科技
成果242项,其中省级的2项,地区级的92项。1997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业绩·人才·信息
励精图治创辉煌--奋进中的郓城县实验中学 郓城县实验中学始建于1985年,占
地3.8万平方米, 有高初中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师生食堂餐
厅、体育场等,配备了各科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设置了
闭路电视网络和无线电耳机发射系统等。
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 在校生近3000人,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的18人,中级职称的61人。
学校坚持“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在探索中稳步推进,在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指导
思想,立足素质教育,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积极推行教育教
学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连续五年高考成绩居全县同类学校之首的基
础上,1997年高考又创佳绩,升入高校的248人,被地委、行署授予高中教学质量奖,
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重视音体美教学,大胆开辟第二课堂,发挥学生特长。1997年音体美考生有
72人升入高校, 其中美术生39人中就有18人升入本科,1人升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
组被地县授予特殊贡献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1人获一等奖,7
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其中2人免试升入山东大学。

(陈兴立 杨华山)

前进中的郓城第三中学 郓城三中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2000人,教职工180人,
其中高级、中级职称46人,校园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有高标准综合
大楼1幢,宿舍楼2幢。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实验室、微机室等,设施配套齐全。
三中狠抓教学管理,实行了校长总负责下的级部主任负责制、考核评估奖惩制和
校内结构工资制。制度健全、机构完善、实施有序、落实到位。教师“安心从教、勤
奋任教、优质施教”,坚持“教学原则科学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过程优质化”
的研改要求,形成了“常规为先导,改革为动力、质量为目标”的教管模式。涌现出
省地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先进个人74人,发表论文200多篇。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中差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激励能力,学校高考成绩稳居全地区农村中学前茅。迄今,共选送飞行学员30余
人, 连续5年被评为省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每年都有一大批特长生升入高校。学校连
续4年受到地、 县有关部门表彰,省、地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介绍了他们先进办
学经验。

(陈兴立)

阔步迈向新世纪的肖皮口中学 郓城县肖皮口初级中学,是一所占地10公顷,设
有20个教学班的农村县级规范化学校。 图书馆藏书2.5万余册,建有高标准的田径场
和课间活动场,教学设备均按国家Ⅱ类标准配备齐全。基本实现了校园美化、净化、
绿化、硬化的育人环境。
建校13年来,学校领导“求实、创新”,在全县率先实行了量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的结合,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领导监督机制。全校形成了“奉献、竞争、求实、科
学”的校风,涌现出省、地、县优秀课执教人18人,发表省级以上论文50余篇。
在德育工作上,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教学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
有德育展室、大型宣传栏和两个社会实践阵地。在教学工作中,以实现教师、学生双
出人才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创办了“特长”教学班,
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连续10年在全县名列前茅,先后
有14人次在全国、 省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获奖。1993-1997年连续五年被县表彰
为教育、教学和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88、1995年被地区表彰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1996年被评为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陈兴立 杨再民 丁运河)

勇于开拓进取的郭屯中学 郓城县郭屯镇初级中学占地4.87公顷,该校建设规范,
校风优良。 全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79人;教职工121人,其中任课教师80
人。具有合格学历教师71人。各学科优秀课执教人县级15人、地级2人、省级2人。有
县级骨干教师4人,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72%,97%的教师能胜任三年循环教学。
自1982年分级办学以来,校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法规、政策,运用
科学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狠抓两个中心、一个根本,即学校管理以教学
管理为中心,教学管理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并积极
尝试和完善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体制。建成了一支无私奉献、团结稳定、职业道德高
尚、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浓厚的求实、创新、严谨、活泼的校风和勤奋进取
尊师守纪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卓有成效地走出了一条智育育人,德育育
校的建校新途径。连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两次被评为地级先进单位。自1993年以
来,中考成绩一直居全县前列,录取人数全县四连冠。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知
名度。

(陈兴立 张子林)
充满活力的侯咽集镇中学 郓城县侯咽集镇初级中学, 占地面积5.4公顷,拥有
校舍511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2061人。1997-1998年度辍学率、毕业率,初
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标准。 该校现有专任教师100人,学历达标
率为88%。 学校有教学楼2座,按国家一类标准装备的实验室30间、图书室、阅览室
10间,藏书3.05万册。
近年来,赵衍玺、徐淑丛、张思义、刘贵成等一班人,坚持“两全”方针,端正
办学方向, 使教学质量一年一年新台阶。1995~1997年连续3年获全县高中招生统考
总成绩第一名,先后被评为县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总务工作先
进单位,同时被评为地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县级规范化学校。该校还建立了科学的
“网络化”管理结构,即由“德育、教学、后勤”组成的三条管理线和三个年级组成
的三个具体管理单元。每条线都由一名主任负责,辐射到各年级组,三个年级组分别
由一名主任和教务员、政教员、后勤人员共同组成,具体完成本年级教师和学生的考
勤、考绩,财产管理等任务。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学校工作重点来抓,根据学生
专长,制定了“等级+特长+评语”的计绩制度,代替了百分制,真正做到对学生“素
质” 的全面客观的评价。 该校先后出台了《郓城县侯集中学教职工量化考评细则》
《教职工考勤奖励制度》《德育工作条例》《音、体、美兴趣小组暂行规定》等,从
而使该校处处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呈现一种生机蓬勃的局面。

(陈兴立 赵衍玺)

脱贫致富的保驾护航人--刘宝云 刘宝云,男,34岁,中共党员,山东警校毕业,
现任杨庄集派出所所长。在他的领导下,所在单位被公安部评为冀、鲁、豫三省联防
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1996年受地区公安处宣传嘉奖。1996、1997年连获县先
进单位,本人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部、省、地、县先进个人。
刘宝云原在的李集乡,位于两省五县交界处,曾是拐骗犯等各种罪犯出没要害地,
群众无安全感。在经费赤字,装备简陋,仅有一辆报废二年多吉普车的情况下,他知
难而进,制定了奖惩激励、监督、案件办理等制度。适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坚
持不懈地开展打流追逃工作。他一身正气,率先垂范,危险关头冲在最前面,办案中
身负重伤不下火线。带领干警卧冰雪,斗酷暑,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曾一个星期抓获
6名拐卖人口犯,解救被拐妇女9名。1995年迎初夕之际,他们抓获5名抢劫、盗窃犯。
7年来共破案300余起,其中重大案件40余起。由于他讲正气,讲奉献,创出了一流的
业绩,带出了一流的队伍。近两年辖区内无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无集体上访闹事,
无违法犯罪的村达95%。
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宴请不到,拒贿礼每年数千元,受到各界好评,被群众称
为“脱贫致富的保驾护航人”。

(陈兴立)

稳步发展争创一流的中行郓城县支行 中行郓城县支行现有干部职工53人,具有
大专以上学历者28人, 其中本科7人;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15人;40岁以下
者41人。该县支行的干部队伍是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硬、年轻化的干部队伍。
该行连续7年被评为全区金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地区精神文明先进单
位,1995年被山东省人行授予金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双
文明先进单位”,1997年被省委授予“省级模范党员活动室”称号,被地委授予“优
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称号,1997年保卫科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地区公安处评
为“十佳保卫科” 。1990年以来1人连续被省人行评为通联先进个人,1995年以来有
两人获省级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有1人被评为地、县劳动模范,1人荣立三等功,
20余人获地级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称号。1997年该行参加由上级行组织的业务技术
比赛和达标活动, 有8人获得了省级业务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团体全区第二名,取得
了本支行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陈兴立 李志远 李谨顺)

落实“三为主”管理规范化--郓城县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扎实 郓城县计划生育工
作从1977年正式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自1997年起,全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
进入了一个全面上质量、上水平的新阶段,人口出生率为12.5‰,计划生育率为98%,
晚婚、 晚育率稳定在95%以上,连续6年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1993年以来
县计生工作连续5年受到地委、 行署表彰,1993年获全区计生工作二等奖,1994年和
1997年分别获全区计生工作一等奖。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强化领导,全方位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
责,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每年的年初,县与乡(镇)、
村层层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年底,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二、落实‘三为主”,推广“三结合”。工作中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
为主,经常性为主的方针,努力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近年来,各乡镇制做永久性过街(路)标语近百幅、宣传牌近千块,绘制大型宣
传画50余幅。县电台、电视台还开办了“人口之声”专题栏目,县乡两级计生工作人
员利用集日走向街头,设立咨询台,散发宣传品,免费发放避孕药具。还普遍开展了
向计划生育户和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特点,把工作的立足点由
单纯靠行政管理转向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使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一是县、
乡(镇)普遍成立了“三结合”协调领导班组,明确了部门职责。二是围绕推行“三结
合” ,制定了优惠政策。1995年以来全县投入扶持独生子女户和两女绝育户的资金8
70万元;扶持“两扶”对象9000余户。三是涌现出了一些推行“三结合”工作成效明
显的先进乡镇和少生快富模范家庭。1997年评出少生快富模范家庭2500余户。
三、夯实基础,强化服务网络建设。首先加强队伍建设,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对专
职队伍实行政策倾斜,只加强不削弱。全县1019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计划生育专职主
任、送药员、宣传员、统计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等。目前全县共有计划生育专职人员
6500多名,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队伍。为提高专职人员的
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狠抓了岗位培训,仅1997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受
训5000多人次。其次是加强站室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四项服务的需要,县
财政投资120万元新建了郓城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楼。 全县38处乡镇全部建立了计
划生育服务站, 并统一配备了小型B超机、微机、显微镜、无影灯、高压锅等。县乡
服务站承担的节育手术数占全县“四术”总量的90%以上。全县各行政村都建起了计
划生育服务室,基本上达到有人员、有房子、有药品、有制度的“四有标准”。
四、严格执行政策,认真搞好依法行政。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口计
划的安排、生育证的发放、节育措施的落实、奖惩政策的兑现和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
严格执行政策,维护计划生育法规的尊严和权威。二是狠抓了育龄妇女合同化管理。
截至1997年底,全县已有14.5万名45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签订了五项综合合同,签订
率达到96.5%。三是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信访案件由县计划生育督察大
队及时查办、处理。对有关责任人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五、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管理。对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计生、公安、工商、城
建等部门,各司其责,严格把关,逐人建档,定时查体,纳入规范化管理。对流出育
龄妇女,采取个人申请、村级审核、乡镇批准、层层把关、逐级负责的方法,严格外
出审批手续,并认真实行孕情季报和查体制度等,有效地堵塞了个别人借机超生的漏
洞。

(王广华)

科技拔尖人才-金玉川 金玉川, 1942年生,菏泽市人。农业经济师、科技拔尖
人才、全国农业区划学会会员、经济学会会员、菏泽地区经济学会会员。先后任畜牧
技术员、经营管理员、农业区划办主任、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改革开放试点
县办公室副主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
1963年至1970年, 他从事鲁西黄牛育种辅导工作,为纯化提高鲁西黄牛,走访1
32名饲养员, 测量1.17万头黄牛,建立了鲁西黄牛档案,积累100多万字的资料,填
补了山东省的空白,为鲁西黄牛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1年至1980年,他改做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自编《农村会计教材》、《农村经
营管理教材》,作为菏泽地区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课本,并亲自授课,累计地、县、
乡、 村四级授课人员达1万多人次。 1979年,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撰写的
《农村经营管理调查报告》 选登在《人民日报》 内参上。同时,还在《大众日报》
《山东农业知识》《菏泽通讯》等报刊中发表业务论文13篇。
1981年至1988年,他负责农业区划工作,第一次摸清了全县农业资源的家底,科
学的划分了农业区。主笔编写了《郓城县综合农业区划》《郓城县综合发展规划》
《郓、梁、巨、鄄区域小尾寒羊基地建设研究》《郓城县大沙河开发治理研究》
等,1987年均被评为省农业区划优秀科技成果,前三项获二等奖,后一项获三等奖。
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农业区划先进单位。他也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地
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
1989年至1998年, 他带领经济研究中心一班人,先后深入到60多个单位、100多
个厂家、38个乡镇,认真调查研究,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先后编写了《郓城县重点
企业产品成本调查报告》 《郓城县1984-1988年技改投资调查报告》《乡镇小纱厂对
策与出路的调查报告》《关于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调查》《郓城县
肉食鸡生产调查报告》《郓城县窑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郓城县塑料、皮革、
机械、白酒生产情况调查报告》;同时,邀请省地有关专家在郓城召开了县级经济宏
观调控研讨会、 借京九兴郓城研讨会;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科技兴工8条建
议” “科技兴农10条建议”“关于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6条建议”“关于发展庭院
经济的7条建议” “关于组建郓城纺织、 皮革、食品企业集团的4条建议”,编制了
《郓城县1990-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郓城县工业发展规划》《郓城县中低
产田开发规划》《郓城县土地资源详查报告》,均获省二等奖;《郓城县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获国家三等奖;《郓城县农业总体开发规划》获省三等奖。他还在省刊、省
报上发表了《走现代化农业之路》《强化农业基础,振兴郓城经济》《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等文章,为振兴郓城经济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金玉川 王广华)

郓城县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1997年,郓城县民政局在局长任宪新的带领下,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为宗旨,开拓进取,扎扎实实
地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和“五保”供养工作成绩显著。1997年全县完成养老
保险金额87万元, 累计总额达到800多万元。截至1997年底,全县共有“五保”老人
2820名,其中集中供养的1050名,占“五保”总数的37%。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37处,
其中有17处被评为省、地级文明敬老院。
二、婚丧工作出现新局面。成立了县婚姻登记管理处,婚姻登记实行了法制化、
规范化管理。 1997年5-12月份,共办理结婚登记3212对,离婚登记54对,复婚登记5
对。 婚前健康检查率为98%,登记合格率达100%,晚婚率达到99.4%。殡葬改革工
作进展迅速。全县共建有劳动人民纪念堂30处,殡仪服务中心38处。1997年火化率达
98%。共查处取缔封建迷信用品制作、销售点、铺248处,销毁棺材380个,销毁
封建迷信用品700余件, 查处偷埋尸体80余起。处理结婚超标准用车、无偿
使用公车60余起,制止婚丧大操大办40余起,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 优抚安置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落实为优抚对象解“三难”奔小康,狠抓了
“四个一”建设。各乡镇普遍成立了抚优储金会、优抚医疗服务中心、拥军优属指导
站、退伍军人劳务介绍所。全县储备扶优资金114万元,扶持101户优抚对象发展生产,
为3400名优抚对象落实了优惠医疗。全县有800多个村建立了拥军优属帮工队,209所
中小学建立了优抚对象送温暖小组。一年来为优抚对象送温暖做好事2000多人次,开
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152人, 开发使用率达95%。二是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各乡镇普
遍走访慰问优抚对象,使拥军优属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做好转业退伍军
人的安置工作, 克服困难,为413名转业退伍军人安排了工作。四是做好烈士陵园及
军休所的管理工作,在搞好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认真抓了以副养园、以副养所,陵
园和军休所的经营收入都近万元。地区《民政工作信息》向全区介绍了郓城县民政局
的工作经验。
四、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1997年郓城县先后遭受了凌汛、暴风雨、虫灾、旱
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一年来共发放救灾款
50万元,救灾粮160吨,较好地安排了灾民的生活。
县民政局连续五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
199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菏泽地委、
行署评为“社会养老保险先进县”,被省人事厅、民政厅评为“殡改工作先进县”。

(王广华)

郓城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1997年县卫生系统2600多名干部职工锐意改革,扎实
工作,多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农村卫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全面推行合作医疗,成立了组织,完善
了就诊、转诊、考评等多项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保证了合作医疗工作
的健康发展。二是改水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对徐垓、程屯等乡镇的16个行政村的水质
进行了改造,使群众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特别是郭辛庄把自来水引到了塑料大棚里,
把改水降氟与服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三是改厕工作
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9处乡镇完成了改厕试点任务。
二、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全县“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和流脑疫苗
接种量分别为1.8万人份、3.5万人份、1.8万人份、8万人份,接种率高于以往任何一
年,与之相应的传染病大大下降。在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的同时,防疫站还加强了
内部科室建设,以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省计量认证。
妇幼卫生保健工作以宣传落实《母婴保健法》 为契机, 着力加强了婚前检查、
《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和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自1996年以来,婚前健康检查和
《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两项工作均居地区前列。1997年县妇幼保健院被评为“中国
窗口示范先进单位”。该院的爱婴医院创建工作已顺利地通过了评估。
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坚持以预防性卫生监督为主,
按照卫生规范和验收标准,对食品行业经营者所经营的食品进行逐一验收,合格者颁
发《卫生许可证》,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不健康人员全部调离工作岗位,有
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药品监督工作以监督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经常
性监督与突破性检查相结合, 对县医药经营部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检查覆盖率为1
00%,不定期抽验率在60%以上,基层单位的药品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对违法制售假
冒伪劣药品的行为进行了专项治理检查。
四、狠抓医院内函建设,促进“三大”效益同步提高。县中医院及各乡镇中心卫
生院均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活动。逐步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
人有专长”的技术格局。各单位还采取横向联合的形式与上级医疗单位攀亲结缘,既
方便了本地群众就医,又带出了本县的技术队伍。一年来,各单位还选派进修人员60
余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县讲学三期,有效地提高了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
水平。1997年各单位共发表论文86篇,其中国家级27篇。县医院、县中医院获得二级
甲等医院,10处乡镇卫生院获得一级甲等医院称号。

(王广华)

深受群众欢迎的健康诊所 郓城县健康诊所始建于1985年5月, 座落在县城东门
街北段,是开放搞活以来最早的私营中西医诊所。诊所创史人郑祥云是医院退休的老
中医师。该所由他和中年中医师刘法平坐诊。诊所药品种类较为齐全,特别是中草药
品种全,药材地道,遵古传统炮制,加工严谨,主要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老中医郑
祥云特别擅长治疗慢性咽喉炎、胃炎、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等病,治愈率在95%以上。
中年医师刘法平,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补虚、止咳、定喘之法治疗慢性气管炎、肺气
肿取得很大进展,临床有效率达95%以上。

(王广华)

保驾护航再立新功的郓城县公安局 郓城县公安局现有干警512人, 下辖38个乡
镇派出所,25个科室。1997年,该局在局长陈军、政委王圣启的带领下,以江泽民总
书记“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的题词为动力,向济南交警学习,在110建设、刑侦改
革、派出所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确保了一方平安。曾荣获
‘山东省反假货币先进集体”“菏泽地区刑侦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地区双学先进单
位”等荣誉称号。
1997年, 全县110共接受群众报警和求助6961次,收到群众感谢信47件,锦旗、
镜匾245面。 1997年3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向110先进集体学习的决定。在刑侦工作
改革方面,实现了侦审合一,不断完善破案运行机制,引出竞争激励机制,大大激发
了民警多破案、破大案的积极性,增强了刑侦队伍的战斗力。1997年12月份,地区公
安局召开了全区刑侦工作改革现场会,学习推广了该局刑侦工作改革经验。派出所工
作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为目标,按照“按区设警、一警多能、责任到人、
一包到底”的原则,全县设立了68个警务区,充实警力37人,实行所长领导下的警长
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和管地、管事、管人相统一的原则,将大部分警力下沉到基层,
同时建立健全了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社会面、居民区和内部单位结合
的防范机制。通过治理区域‘小治安’,促进了全县‘大治安’环境的改善。全县共
破获各类刑事案件908起,其中特大案件170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42名,逮捕211
名, 劳教8名,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51.2万元。1997年,全县刑事发案率比上年下降
32.1%。
建立警务督察大队,开展审计督察、中心督察、执法督察、举报督察以及“禁酒
令”和警车使用“六不准”执行情况督察,确保了警令畅通。大力开展立功创模活动,
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7人被嘉奖,9人荣立三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2个单位
荣立三等功,6个单位和3人获省级荣誉称号,28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地区级荣誉称号。

(王广华)

郓城县政府专栏组稿人:陈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