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588&run=13

市场农业向产业化挺进
县长 王举生
苍山县辖12镇16乡、 1178个行政村, 总面积1799.86平方公里, 全县耕地面积
83609公顷。 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完成18.5亿元, 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亿元,比上年增长
1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
元,完成农业总产值3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6.5亿元,比上年增长6%;
全县出口商品达9大类共600多个品种,自营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5328元,比
上年增加58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56元, 比上年增加218元;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02亿元, 比上年增长17.4%。 1997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12.16万,比上年末增加
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54万,非农业人口7.62万;人口出生率8.12‰,自然增
长率为3.34‰,分别比上年增长0.3‰、0.06‰。
1997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粮食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例为5∶5,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
市场农业的转轨。
首先,抓市场农业。全县大作市场文章,实现由初级产品向精细商品、由内销向
外销的转变。1997年粮食总产稳步上升,实现粮食总产11.3亿公斤。全县蔬菜面积达
到4.3万公顷,其中大蒜1万公顷、大棚菜1.13万公顷、创汇蔬菜4000公顷,蔬菜总产
量24亿公斤,以大棚菜、大蒜、大姜和创汇蔬菜为特色的“三大一洋”生产体系形成
规模优势,“山东南菜园”的地位不断巩固。山区乡镇嫁接大枣7000公顷,发展板栗
3000公顷,形成以板栗、大枣、核桃、柿子为主的果品生产基地,年产果品6.4万吨。
养殖业在家庭饲养的基础上,出现了万只鸡场、万只兔场、百头牛场等养殖大户,年
产大牲畜14.5万头、 兔65万只、羊46万只、生猪26万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8亿元。
网箱养鱼发展到6000箱,稻田养蟹、胡子鲶、太湖银鱼、甲鱼、黑鱼、河蟹等名优珍
稀品种开发获得新突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1.7万吨。
其次,抓优势产业,促使优势产业向深度及成建制的规模开发方向发展。一是推
行“大蒜生产三部曲”,即品种更新换代,使大蒜品种由原来的当地筛选良种更新为
引进杂交蒜种、脱毒蒜种,再到大面积实行地膜覆盖技术,既解决了大蒜收获晚、蒜
苔上市集中、市场风险大的问题,又达到了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是实行大棚菜种植改革,变单季节的深冬大棚温室生产为秋延大棚菜和深冬棚菜两
季生产,使蔬菜生产淡季不淡,四季常青。在立足高起点建设完善流通服务体系的同
时,重点加强各类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鲁南和艾曲蔬菜批发市场,县城、芦
柞大蒜批发市场,代村、向城、车网等干鲜果品市场都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对外
辐射鲁南、苏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内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大市场网络和大流通格局。
同时,积极与南方市场加强联系,与上海虹桥、长沙马王堆、武汉武泰闸市场签订了
友好市场协议,蔬菜销售已进入深圳、珠海等地,并转销香港地区。1997年专业批发
市场和集市贸易成交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再次,抓科技及基础投入。认真贯彻《科技进步法》,全年新上科技项目21项,
取得科技成果31项,其中有6项科技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有3项获省、市“星火
计划”奖。农技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199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到36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发展到1.29万台,各类配套农机具2.5万台套,全县机耕、
机播、 机收面积分别达到5万公顷、4.3万公顷、3万公顷。1997年县以上各级共投入
扶贫资金2840万元, 兴办扶贫项目873个,解决了3176个村的人畜吃水困难;投入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4亿元,完成土石方7800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万余
公顷,建成了八大洼、沙元排灌站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完成了淮泰流域综合防护林
工程,小流域治理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