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582&run=13

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
区长 王顶岐
河东区辖10镇2乡、 475个行政村,总面积0.073万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积3.84
万公顷,人均耕地0.07公顷。1997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 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9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
1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6%、3.9%;完
成农业增加值6.9亿元, 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8亿
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5亿元,增长5.4%;实现外贸出口总额5.4
亿元; 全年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961万元, 增长26.4%,财政支出8752万元,增长
17.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0元,比上年增加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
元, 比上年增加203元。 年底全区总人口为58.44万, 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增长
0.69%,其中农业人口56.71万,非农业人口1.73万,人口出生率9.9‰,自然增长率
为4.7‰。
农业丰收,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总产量30万吨。全区各类蔬菜发展到1万公顷,各类经济林0.5万公顷,粮经作物种植
比例为6.5∶3.5。 畜牧产值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产业化农业开始
起步,发展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林木覆盖率达到19.6%。投资3857万元
(含义务工折合资金) ,完成了小埠东闸东干渠配套开发建设等786个农田水利建设项
目, 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0.1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0.24万公顷。实施36项农业科技
推广工程,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平稳增长。199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54亿元、利税5.65亿元。
初步形成了建材、 化工、食品、五金、机械等五大主导行业,培育出道路水泥、101
0抗氧剂、 装载机配件、高功能电池、高档锁具、草柳编工艺品和高档脱水蔬菜、巴
巴里鸭食品等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1997年全区利税超100万元的企
业达59家 (超500万元的9家、超1000万元的6家) 。新上或技改项目286个,累计投资
6.8亿元,其中有18个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经济园区,
入园企业达400余家;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民营大户5家;各类经济专业村发展到
43个,有32个跨入经济强村行列。
市场流通活跃,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农村集贸市场60处,城区建有建材、
家电、农机、钢材、五金、橡胶轮胎、拆车、闲置物资交易和综合批发交易等十大专
业市场,与“临沂(西郊)批发城”相呼应的“东郊批发城”已具雏形,由此带起各类
生产加工专业村64个, 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万户。1997年,全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
20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884万元。年末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1.85亿元和8.4亿
元。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搞好延长土地承包期,使土地要素得以合理流转和优化
配置;适当引入股份制,进一步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在企业改革方面,1997年
共组建3家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责任公司和66家股份合作、合伙制企业,兼并、联
合、租赁、拍卖31家,依法破产14家,盘活存量资产1.28亿元。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截至1997年底共创办外资项目23个, 合同外资额11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6
96.4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外贸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
市第一。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投资完成1100多万元,
使城区功能得到增强和完善。行政中心建设及广场绿化、美化作为全区精品工程,对
各项工程项目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997年,硬化道路6条,城区道路框架
基本形成; 铺设自来水供水主管道3700米,修建排水方涵2000多米,埋设排水管道1
100多米。 完成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补植道路绿化带2.5万平方米。城区主要道路实
现全日保洁,保洁面积37.7万平方米。到1997年底,10平方公里的城区框架业已形成,
投资3亿多元兴建成一批办公及基础设施项目, 其中40多个已投入使用,共完成工程
量20多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3个乡镇、9个村庄被省政府授予“新型乡镇”
“明星村庄”称号。
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发展。 科技工作重点实施了31项技术推广项目,其中6项获市
级以上成果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区直一中建成招生。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政府
验收,区医院病房楼建成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部署,加紧工
作,沂沭河流域的水质明显改善。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计划生育率
达97%。

业绩·人才·信息
全省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 相公镇刘团村, 现有居民1266人、357户,有铸
钢厂、 重型铸造厂、 工程机械福利厂和蒙凌工程机械厂四个支柱企业,固定资产达
800 0万元。 全村灌溉、耕播、收割等农业生产环节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机械化。建
有15处电灌站, 全村耕地24小时可浇水一遍。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利
税11 00万元; 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万元;粮食总产62.5万公斤、单产700公斤,村民
年人均纯收入4800元。
为改善村民生活,该村积极实施家庭电气化工程。架设了10千伏专用线,新上一
台8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低压线路7千米,对每户村民的供电进行规范化设计,并更
换了大截面进户线14千米, 安装了触电保安器、配电箱和多用插头。全村配有9台变
压器, 总容量3450千伏安,月用电量100万千瓦时。家家户户置备了彩电、冰箱、洗
衣机,部分村民家中还安装了空调,用上了电磁炉、微波炉等,户均用电量由以前的
每天不足1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10余千瓦时。如今村民做饭实现了“三不”:不烧煤、
不烧柴、不烧(液化) 气。到1997年,家家实现了电气化,户户通上了自来水,315户
村民安装了电话, 全村共建起357套二层居民楼,成为两个文明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

(刘世环)

河东区政府专栏组稿人:陈继贞 陈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