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528&run=13

加快改革开放 促进经济发展
市长 吴元宝
高密市辖21镇、 8乡、1个办事处,993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9万公顷,人均0.12公顷。199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0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1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
成2 4.68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0%、11.90%
和12.00%; 完成农业增加值15.65亿元,增长8.40%,工业增加值21.12亿元,增长
13.7 0%;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30亿元,增长2.10%;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完成19.74亿元,增长12.74%;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3398万美元,增长25.52%;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增长25.00%,财政支出2.09亿元,增长18.81%;农民
人均纯收入3098元,比上年增加192元。1997年底全市人口为84.02万人,比上年末增
加200人, 增长0.03%,其中农业人口73.01万人,非农业人口11.01万人,人口出生
率为1 1.64‰,自然增长率为4.85‰。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99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粮棉生产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粮食总产达64.58万吨,棉花总产达6600吨。农
业产业化重点抓了蔬菜、食用菌、肉牛、生猪、肉鸡等十几个主导产业的上规模、上
档次、 上水平,实现了新突破。全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19.2万亩,总产59.25万吨,
肉牛存栏达27.2万头, 生猪存栏35.25万头,肉蛋鸡存养1006万只,涌现出了一批大
型饲养场和专业村、 专业户。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
7.6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1.5%;农村用电量达18782万千瓦时,增长3%;有效灌溉
面积7889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0.5%,增加5.6%。
工业经济持续提高。围绕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使80%以上的企业完成
了改制。199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8.98,比上年
提高13.9个百分点。 实现增加值12.7亿元,销售收入47.7亿元,利税3.9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29.6%、15.4%和18.8%。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工业产销率达到97.0%,
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 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9项,
完成投资5.0亿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55项;开发填补市以上空白新产品27项。
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 配套完善了6大商贸市场区,2条商业街,3大专业生产贸
易经济区, 25个骨干综合贸易市场。全市新建改造商业网点182处;各类集贸市场发
展到143处, 年成交额达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3.45万户,从业
人员7.4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420家。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0个,实际利用外资5497万美元。到
1997年末, 累计办成利用外资项目172个,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其中批准“三
资” 企业113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31亿美元。全市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已达77
家。自营出口大幅度增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23家,出口创汇4268万美元,
增长65.9%。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实现较大突破,新增
劳务输出108人,合同外资额214.5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1997年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2.15亿元,新建
和扩建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设,投资1605万元,完成了市区4条道路的硬化、
罩面和自来水管道、排水沟等工程项目,以及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公路建设,
投资2800万元, 投工168万个,完成了18项工程,其中铺筑沥青公路49.5公里。电力
建设,投资1100万元,重点优化了电网结构,改造建设了城区和乡镇的部分线路。邮
电通讯,完成了城南电话分局、数字传输网改造、移动通讯网无缝隙覆盖、高速无线
寻呼设备安装等建设,进一步扩大了通讯能力。村镇规划建设,全年新建公共、生产
建筑4.35万平方米,新建翻建农民住宅35.3万平方米,硬化路面92.7万平方米,进一
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科技工作稳步发展,全市共实施科技项目256项,取得科技
成果30项,有1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育工作得到优先发展,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不
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全国首批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
壮年文盲的县(市)。计划生育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划生育“三为主”先
进县(市)称号,连续六年获潍坊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达标一等奖。卫生
防疫、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全面加强,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
试点县(市)”。文化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市(县)”称号。民政工
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市)”称号。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体
育先进市(县)”称号。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几年来,高密市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
断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入学率、巩
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不
断加快,全市已创建80所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
断提高。成人教育年培训达10万多人次。
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多劳多得、质优酬高”,“能者上、庸者下”的竞
争格局逐步形成;各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高考本科进线人数连年居潍坊市前列。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建立校长挂职交流制度,分期举办教育干部
研讨班、培训班,坚持各科骨干教师研修制度,聘请学者、专家讲学,有重点地组织
中青年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小学、
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99.8%、80.6%、51.8%。
自1991年以来高密市连续获得“全省第一个实现初等义务教育的县市”、“全国
首批实现‘两基’的县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潍坊市实施‘两基’工作
先进县市区”等荣誉。

(郭若龙)

高密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十年保持“国家一级节能企业”称号 近年来,高密
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在主导产品-棉浆粕销售市场严重疲软、 价格持续下跌、资金紧缺
的环境下,靠内部挖潜,保证了企业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列全国同行榜首,
连续十年保持“国家一级节能企业”称号。1997年度,全公司按省定耗能标准计算,
节约标准煤9295吨、水407万吨、电604万千瓦时,直接经济效益1625万元,占年度实
现利税总额的61.43%。
强化耗能定额管理,完善节能承包责任制。全公司39处分厂、科室都制定了严格
的节支规定和措施,全方位开展双增双节活动。1997年度全公司办公费、招待费比上
年下降了30%。
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1997年度,全公司完成各项技术改造17项,收到
增产、降耗的显著成效。仅浆粕一分厂在纸机工段进行的废水回收重复利用和节电两
项技术改造,使水、电单耗大幅度下降,年节支近百万元。目前,该公司的吨浆粕综
合耗能0.553吨,比“国家一级节能企业”耗能标准还低37.8%。
节能降耗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发展,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2.24亿元,利
润132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44%和0.35%,实现利税总额2645.3万元,继续保持
全国同行业经济效益首位。

(管祥云 郭宗利)

山东大发达集团总公司 山东大发达集团总公司组建于1992年。公司现有冷冻器
总厂、 北方钢管厂、电缆厂、青岛发达商厦等骨干企业。资产总额10亿元,净资产6
亿元, 负债率为40%, 员工5000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0人,专家20人。
1997年实现经营收入10.4亿元。被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评价中心、农业部、国家科
委评为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 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国最高利税乡镇企业,
实现的技工贸总收入在全国民营科技百强企业中位居第七位。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高新
技术产业生长点。
大发达集团总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闯出了一条有特色的路子。一是坚持“科
技兴企,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在80年代中期就率先上了一般乡镇企业难以生产的
内孔凸焊机、圆翼型翅型片管散热器、空调、仪表、制冷等高新项目。这些项目的建
成,形成了支撑公司发展的有生力量和企业。二是坚持走技工贸一体化的路子。抓住
国家高新技术向生产力转移的大好机遇, 筹资3.5亿元,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起了占地
57.9万平方米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工业园区,与3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与
北京深鸣远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合股成立了山东大发达集团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成为
国家科委14个重点民营科技工业园(区) 联系点之一;1996年又在青岛中山路投资3.2
亿元兴建了占地5.8万平方米的发达大厦。 三是注重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通过企业改
制,培植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活力,1997年公司成功地完成了企业股份制改制。四是加
大科技投入,抓新产品开发和优势产品的培育。先后研制开发了棉麦间作农用小麦收
割机,KP-5型风机盘管空调器,ZG铸钢柱型散热器,自动凸焊机。公司正在研制的医
用中子刀、中子发生器为国内外首创,毒品、炸药系列检测设备将填补国内空白。

(孙卫华)

高密市政府专栏撰稿人: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