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525&run=13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市长 陈仁杰
青州市辖19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共1069个村民委员会,84个居民委员会。
全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2541公顷。 1997年, 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70.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
别完成17.4亿元、29.1亿元、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6.2%、13.6%。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67亿元, 比上年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
比上年增长7.2%。 完成财政总收入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96亿元, 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9元,比上年增长3.7%。农民
人均纯收入3128元,比上年增加193元,增长6.6%。年末城乡居民各项储蓄存款余额
为33.86亿元, 比上年增长17.5%。 1997年底全市总人口为88.69万,其中农业人口
75.20万,非农业人口13.49万,人口出生率12.79‰,自然增长率为7.24‰。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
仍达到4.4亿公斤,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7.8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7.4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4.2%;特色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蔬菜、花卉、果品、牛羊肉、
生猪、肉蛋鸡等六大龙头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增长18%。实现利税1.73亿元,增长19%,乡镇企业综
合指标在潍坊的位次,由1996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3位。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1997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26.8亿元,
实现利税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2%和13%。其中市直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9 5
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实现利税2.18亿元,分别增长10.5%、9.5%和20.9
%。科技进步工作收到明显成效,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89项,完成投资6.5亿元。
14个重点项目中有中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生产线、 化肥厂6万吨尿素、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1.5万吨新工艺炭黑、 华裕纸业公司高档水松原纸一期工程、工程机械厂装
载技术改造等几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扭亏增盈取得较大成效,比上年减亏5 64万
元。企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工业实现管理效益2500多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199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4亿
元,比上年增长13.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3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达到34%,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大型商业网点发展到428处,各类集贸市
场发展到135处, 专业批发市场45处,年交易额达到17.6亿元。旅游业蓬勃发展,全
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63万元。
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改革,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股份制和合作制,先后建立各类
经济合作组织7个, 入社社员2400人,入股资金1200万元。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推行
农村财务“双代管”,代管率达到98%。企业改革,以膨胀骨干企业和优化存量资产
为重点, 对8家工商企业实施了托管、兼并、破产等项改革措施,并对已改制的企业
进行了初步规划完善。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也都有了较大进展。对
外开放步伐加快,新办三资企业13家,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全市三资企业完成
销售收入13.1亿元,实现利税7399.8万元,自营出口创汇4895万美元;外贸生产企业
自营出口964.1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4.8亿元。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改善。通过努力培植地方财源,压缩
非生产性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税收征管等措施,财政税收得到了较快增
长,连续13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大幅度降低利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达到40.1亿元,比年初增加6.4亿元;贷款余额29.3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城乡
居民储蓄余额33.86亿元。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891万元,南阳
河治理、玲珑路南段拓宽、范公亭东路排水、青州路供水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如期完
工。 规划建设了8座大型建筑。城市绿化又上新水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7%,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7.33平方米。南阳河的整修和荷花湾中段改造,为城市增添了新景
观。城市管理得到强化,基本达到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村镇规划建设步代明显
加快,全市已有17个乡镇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重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乡村面
貌有了新的改观。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
程35.3公里,新增交换机容量2.01万门,完成供电量5.88亿千瓦时。科技、教育、文
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科技进步对经济工作的贡献率达到
48%以上;“幼、普、职、成”四教全面发展,普通教育高标准实现“两基”,高考
本科过线人数达600人以上, 18个乡镇成教中心达到省级示范校标准。全市95%以上
的乡镇实现了乡村卫生一体化,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0%以上;文化体育工作的基础设
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多彩;计划生育率达99.9%,人口出生率控
制在12.8‰以内。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再上新台阶。先后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全国
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业绩·人才·信息
财政连续13年实现收支平衡 青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通过努力培植
地方财源,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强化税收征管等措施,财政税
收得到较快增长, 连续13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1997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9561万
元,比去年增收4235万元,增长27.6%;财政总收入完成3.45亿元,增长21%。①落
实财源建设规划,壮大财源总量。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向重点骨干企业和第三产
业投放支持资金5000多万元,巩固了财源大户,扶持了新的财源增长点,保证财政收
入有充足的来源。②强化财税征管措施,保证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建立完善了收入
目标责任制,按月考核,严格奖罚,依率计征,堵塞漏洞。③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
度,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改革了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和管
理权不变的管理体制。 全年收缴预算外资金收入20208万元,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
力。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严格执行《预算法》,调整财政支出
结构,完善经责管理办法,控制集团消费,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消化增支因素,保证
财政支出的增长水平始终低于收入增长水平。1997年开展了全面的财政税收财务大检
查,共查补入库570万元,为收支平衡提供了保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州市在高标准实现“两基”目标后,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取得初步成效。①实行目标考核,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为搞好素质教育,制订了具有青州特色的目标管理方案,出台了《青州市1997年教育
系统目标管理方案》和《青州市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评估细则》。把素质教育纳入政府
行为,通过强有力的督政工作,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创
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适应机制。以清退复读生,
控制重点教育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坚决禁止各学校接收复读生。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制开发了青州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
使学籍管理实现了现代化。端正办学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市教委下发文件,
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学校做到“三个减下来”。一是把学生过
长的在校时间减下来,全市初中小学统一作息时间。二是把过多的作业量减下来,在
全市统一实行作业卡制度。三是把课外辅导资料减下来,明确规定每一学期只允许保
留一种课外资料。同时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按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开
全课程,上足课时。③强化措施,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一是增加投入,改善办
学条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1997年全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达到4000万元,
完成了市直学校十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全市为学校配备计算
机1031台,建微机室30个,语音室2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50座。城区和乡镇双中心学
校基本普及了计算机教育。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
高教师整体素质。1997年确定为“师德建设年”,在全市开展了“创文明学校,做文
明教师”和“树师表形象,做师德标兵”活动,广泛开展了教师基本功训练大比武活
动和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 活动,1997年评选并表彰了10名名师、100名学科带头
人,1000名骨干教师,以此带动广大教师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青州市政府专栏撰稿人: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