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500&run=13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市长 石军
1997年, 东营市辖2区3县, 59个乡镇, 4个街道办事处,1770个行政村,面积
7923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7.315万公顷,人均耕地0.104公顷。1997年全市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300.18亿元, 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0亿元,第
二产业增加值233.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1%、11.4
%、 1 8.4%;完成农业增加值31.8亿元,增长0.1%,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
10.5%;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77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4亿
元,增长18.0%;外贸出口总额4086万美元,增长49.8%;地方财政收入8.84亿元,
增长2 9.21%,财政支出11.70亿元,增长18.9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962元,
比上年增加4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 比上年增加100元。 年底全市人口
167.009万,比上年末增加1.239万人,增长0.75%,其中农业人口109.2993万,非农
业人口57.7097万,人口出生率12.99‰,自然增长率8.12‰。
农业生产大灾之年平稳增长,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市粮食总产78.20万吨,比
上年减产16.8%;棉花总产1.52万吨,比上年减产24.1%。林、牧、渔各业都有较大
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0.8%;果品产量4.29万吨,
增长7.4%。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肉蛋奶总量24.78万吨,
比上年增长22.5%; 年末大牲畜存栏41.17万头、猪存栏53.45万头,分别增长1.3%
和15.6%。 渔业生产增幅大,全市水产品产量12.77万吨,比上年增长29.3%,水产
养殖面积62.4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2.27%。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 新开发“上粮下渔”面积2.4万亩。全市共建水库105座,新增蓄水能力516 4
万立方米。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进度、质量居全省第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全市
农机总值6.4亿元,农机总动力107.51万千瓦,分别增长10%和13.7%。实施完成134
项工程,解决了7万人的吃水困难。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增长10.5
%,其中地方28.9亿元,增长20.0%。石油工业保持稳产,原油产量2800万吨,天然
气产量10.2亿立方米。继续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优化资产结构,扭亏成效
显著。 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55%, 比上年提高了
4.59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实现利税7.11亿元,增长16.6%,地方工业资金利用率、成
本费用利用率、 工业增加值率分别达到10.86%、2.65%、50.47%。完成技改投资1
1.2亿元, 增长4.1%,垦利县华德利玻璃棉制品有限公司8000吨/年玻璃棉、广饶石
化集团6000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建成投产。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77亿元,
增长18.1%,投资项目805个,其中全面完成689个。年内新增原油开采300万吨/年、
天然气开采1亿立方米/年生产能力。 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91亿元,增长14.8
%; 房地产开发1.26亿元,增长14.6%。东营港3×3000吨级泊位及配套工程、东城
220千瓦变电站一期工程、邮电SDH本地网及移动通信扩容等重点项目建成使用;西城
11条路段改造和东城7条路段延伸配套工程完成; 建成商业营业用房3.58万平方米,
办公用房9.41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外贸出口总值完成4086万美元,增长49.8%。其中自
营出口1777万美元,增长60.4%。三资企业出口2309万美元,增长42.5%。新批三资
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31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4%。利用日本海外协办基金贷
款6400万美元进行农业开发项目已经国家批准。东营港一类开放口岸正式对外开放。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各级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制订出
台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设立了民营经济园区,加大宣传招商力度,民营
经济迅猛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98万户,私营企业发展到1378家,注册资金
7.1亿元, 分别增长11.7%、40.9%和50.3%。个体私营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资产
百万元以上的大户发展到754家, 有10家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民营经济园区
建设步伐加快,共规划建设园区29个,投资2.5亿元,进区建设项目831个。黄河口商
贸城、东城商贸城商品房全部出售。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市共完成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95项,取得科技成果14
0项, 其中3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55项。东营市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五个县区全部跨入全国
科技工作先进行列。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新提高,
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113人,接收安置大中专毕业生4500人。文化、卫生、体育等
事业都有新发展。市海河小学、盲聋学校、电大综合楼、人民医院门诊楼、中心血站
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入使用。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市场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
2.04亿元, 比上年增长18.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52亿元, 较年初增加
17.71亿元, 全市人均储蓄存款6823元,比上年增加10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7 496元, 比上年增长2.5%,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188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
收入2219元, 增长4.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平
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47平方米。

业绩·人才·信息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创出“上粮下渔”新模式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
市,虽具有丰富广袤的土地资源,但受到旱、涝、碱的严重制约,农业开发进程缓慢。
1997年,市委、市政府本着“把水存起来,让地绿起来,使自然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好
起来”的原则,在总结前期农业开发经验中,找出一条具有“东营特点”的农业开发
新模式--“上粮下渔”。即挖池发展养鱼、养蟹、养虾、养鸭,筑台种植粮棉、林果、
瓜菜、饲草,池边种稻、种藕,是一种融蓄水、淡水养殖与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等
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其开发标准为“3711”,即一组开发区块为20亩,
依次为3亩稻田、 7亩池塘、10亩台田、台田外侧为1条渗碱沟。这一模式既较好地克
服了水资源短缺、土壤耕层含盐量过高和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等制约农业生产的三大
因素,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取得了较好的整体经济效益。
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实施“上粮下渔”工程,并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模
式、统一开发、统一承包、统一组织验收的办法,掀起了大搞农业开发的热潮。至年
底, 全市新增开发面积2.4万亩,其中台田面积9000亩,池塘面积7000亩,藕田3500
亩,稻田4500亩,创产值6000多万元,每亩最高平均综合效益达2600元,完成沟渠路
218条, 192.6公里,搬运土方1400万立方米,挖池塘549个,423个承包户承包了587
组土地。截至1997年底共开发面积5.83万亩。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997年,东营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新的
经济增长点之一。年初,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的
若干规定》,提出放开从业人员和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名称登记和资本注册、放宽
税费政策、建立民营经济园区以及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领办、创办民营企业等优惠政策。
各职能部门迅速制定出配套措施,从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用人机制、子女入托入学、
资金调剂等方面予以扶持,并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促进民营
经济发展的措施办法。全市掀起创办、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
1997年, 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170户,私营企业400家,增幅分别为11.71%和4
0.9%,同比分别增长4.65%、21.8%,新注册资本1.83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其
中资产过百万、 员工30人以上民营大户754家,资产总额8.03亿元,同比增长33%和
50%。全市共规划建设园区29个,投资2.5亿元,引进项目831个,入园2673户。外商
在东营开办民营企业1023家,投资近亿元。全市有1128名干部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和
示范基地443家,累计投资1.2亿元。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178人,办实体150家。至年
底, 全市工商户发展到3.98万户,私营企业1378家,注册资金总额7.1亿元,从业人
员11.5万人, 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491家,注册资金2.7亿元,占全市私营企业的3
6%和69.2%。 1997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产值50.5亿元,上缴税金6520万元,同比
分别增长38.1%和13.9%。

乡镇企业改制工作成效显著 1997年,东营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
全市乡镇企业中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制度改革, 成效显著。1、发展
股份合作经济。至年底,全市股份合作制企业3100多家,总股本金近3亿元。2、组建
企业集团膨胀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如山东大王集团总公司以自身为核心企业,联
合13家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其中,紧密层企业5个,半紧密层企业7个,总资产超过10
亿元,职工万余人,其规模、效益均居全市工业企业之首。至年底全市已组建国家注
册集团3个, 省注册集团7个,市注册集团12个。3、以兼并为主要形式的资产重组工
作实现了新突破。截止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先后兼并企业26家,其中华泰、信义等企
业跨地域、 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了市化工厂、市啤酒厂、广饶县化肥厂等7个国有
企业, 盘活企业国有资产近5亿元。兼并后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结构优化、存
量盘活的目的。
通过制度改革,再造了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企业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发展
势头强劲。 1997年,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29.6%;乡镇企业产值
占全市地方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0%多;利税19.5亿元,同
比增长25.8%,占全市县级以下税收的40%以上,农民纯收入的40%来自乡镇企业。

东营市政府专栏撰稿人:朱蔚 刘曙光 宫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