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248&run=13

山东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成效明显
省国防科工办主任 刘玉湘
1997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 (包括兵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地方军工和民用爆破
器材行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销售收入增长34%,产销率为98.5%;上缴税金增长35
%,实现利润与上年基本持平,呈现出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军为本,坚持“军品优先”方针,圆满完成了各项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在军品科研方面,无论
是重大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和国家重点型号研制项目,还是武器装备研制任务,都做到了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特别是有关科研所在驻港部队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和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等卫星成
功发射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军品生产方面,在军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经很小的情况下,各
生产厂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将军品生产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做到了军事装备产品和军事协作
产品均100%按计划完成。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兼并联合、资产重组方面,地方军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兼并联合,对于盘活存量资产、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职工收入等都产生明
显效果;部属企业也迈出步子,如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为发挥自身优势, 发展规模经济,先后在
省内收购、租赁了2家企业。在减员增效、 下岗分流方面,如山东机器厂等4家企业共减员2427人,
免除银行贷款利息38 40万元。在融资方面也有所突破,山东光明机器厂与中国华源集团联合后,华
源集团一次投入资金4200万元,股票上市后将再注入1.08亿元,为工厂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
保证;山东新华机器厂发行企业债券1300万元,为搬迁出山筹集了急需资金。另外,有的民爆企业实
行整体改制,有的企业对部分车间分厂试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继续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努力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各企事业单位围绕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规划,
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的步伐,取得了新成绩。如青岛北海船厂10万吨级浮船坞的建成投产,
不仅大大增强了工厂参与国际修船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填补了我国北方无大型浮船坞的空白,对于山
东船舶工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单位发挥优势, 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513所为在烟
台召开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博览会研制了背景音乐系统和消防计算机显示系统,受到了国家有关部
门和外商的好评;他们还承揽完成了云南烟草卫星通讯网工程,建立了卫星网双向通讯站。53所利用
军用技术, 与地方企业合作, 研制成功了防弹运钞车、民用安全防护玻璃等产品,深受用户欢迎。
1997年, 全系统的外贸出口在前几年持续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又得到较大幅度增长, 全年出口交货值
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2%。
各方积极努力,企业布局调整接近完成。几年来,在国家、省、有关市地和有关部门及银行的关
怀支持下, 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将14个军工企事业单位搬迁出山。1 997年, 山东第一机械厂和省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站分别迁到了日照市和济南市。山东新华机器厂也从莱芜山区整体搬迁到泰安市。
这些单位从山区迁到了大中城市,人才大量流失的势头得到遏制,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
件。

省国防科工办专栏组稿人:宫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