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2&rec=184&run=13

大灾之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省农业委员会主任 刘统侠
1997年,我省农业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和风暴灾害,秋季作物受到一定损失,但全省人
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抗灾,农业再次获得好收成。全省农业总产值1410亿元,比上年增
长9.8%,农业增加值1195亿元,增长0.6%。粮、棉、油、果虽略有减产,但仍获得较好的收成。粮
食总产4060万吨,棉花总产35.4万吨,油料总产240.9万吨,水果总产768.4万吨。蔬菜、畜牧、水产等
“菜蓝子”产品全面增产。其中,蔬菜总产6267.8万吨、肉类总产700多万吨、奶类总产82万吨、蛋类
总产416万吨、水产品630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3.6%、7.3%、10%、15%和7.4%。乡镇企业平稳发
展,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实现利税5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达到
2292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0.7%。
大灾之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落实党在农村基本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各级认真落实了中央一系列农村政
策,特别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的政策,使广大农民从中得到
实惠。与此同时,狠抓了干部作风整顿,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执行农村政策的自觉性,
改进了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对大灾之年农业再次获得好收成起了
决定性作用。
(二)农业产业化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我省自1992年在全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
产业化经营。5年来,全省已基本确立起粮、棉、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了
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发育了近2.9万个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建立了以股份制、股份
合作制为基本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和
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推进新的农业科
技革命。全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的10大类30个品种初见成效,推广脱毒“两薯”500多万亩,
亩增产30%以上。大力推广了间作套种、组织培养、脱毒育苗、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等农业实用技
术。全省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3200万亩,小麦精播半精播面积达到3500万亩,吨粮田面积达到1560万
亩,吨粮县6个,吨粮乡镇305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3%。进一步加强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
到1997年底,已建核心区6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250多万亩。二是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
手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蔬菜业,发展多种经营,注重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
力。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实现增值增利。四是大力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就业门路。五是大力发展外向型创汇农业。1997年,7个外
向型农业示范区, 建立出口基地174处,带动农户50多万户。六是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省农委组织
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进上海搞产品展销和贸易洽谈活动,提高了山东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的知名
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997年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近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一是强化以治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1997年全省水利建设投入近50
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8亿元,地市以下投入42亿元。全省新建平原水库14座,加固水库8座,新打
机井11万眼,发展节水灌溉400多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17万亩。二是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全省农业综
合开发10年来,投入4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1702万亩,开垦荒地290万亩,造林178万亩,新增粮食生
产能力58亿斤,占全省同期新增粮食的32%。项目区内新打机井1.8万眼,发展节水灌溉150万亩,扶
持农业龙头企业254个,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三是农业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7年底全省农机
总动力达到4300多万千瓦,年增30%,农用电力160万千瓦/时,年增88%,化肥施用量380万吨,年增
37.5%。四是加强农村市场基础建设。全省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700多处、集贸市场8760多处,一个多
元化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这些都在大灾之年,为农业丰收、农民增收发挥了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