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河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89&run=13

山东人民治黄50年
山东黄河河务局局长李善润

经过50年的治理,被称为“中国之忧患”的黄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开始了
造福人民的新里程。
(一)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
1946年,为粉碎国民党政府以“黄河归故”为名分割和淹没解放区的阴谋、保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渤海区党委于5月22日成立了渤海区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和山
东黄河河务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蒋治黄”斗争。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
锹,冒着战争的硝烟,在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及时修复了千疮百孔、残破不全的
入道堤防,战胜了黄河回归故道后的较大洪水,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首先,大力加强了堤防工程。
对803公里的临黄大堤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加高培厚,修做土方3亿立方米,把过
去低矮残破的大堤加高到11米以上。在人工修堤的同时,治黄职工还创造了“引黄淤
背”的办法,加宽加固堤防。到目前,已完成淤背土方2.6亿立方米,加固堤防481公
里,有效地增强了大堤强度,对大堤普遍进行了锥探灌浆,清除隐患19.8万处,使千
里长堤成为防汛抗洪的重要屏障。其次,进行了河道整治,将历史遗留下来的秸料埽
坝全部改为石坝,修建险工101处,石坝护岸3827段,控导工程117处,坝垛1966段,
这些工程相互配合,基本上控制了山东河道的溜势,增强了抗洪能力,取得了防洪主
动权。第三,为了抗御大洪水和严重凌汛,兴建了北金堤滞洪区和东平湖水库等大型
分滞洪工程。东平湖水库是山东黄河防御大洪水的关键性工程,设计库容40亿立方米,
有效蓄洪库容30亿立方米。70年代修建了齐河和垦利两处窄河道展宽工程,为减轻窄
河道凌汛威胁创造了条件。第四,对黄河河口进行了规划治理。解放前,黄河尾闾任
意摆动,四处漫流。解放后,随着胜利油田的建设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修做了大量
治理工程, 变过去的自然改道为有控制的人工改道。 黄河现行清水沟入海流路就是
1976年人工改道形成的,已安全行河20年,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和胜利油田的生产建设
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胜了历年伏秋大汛,确保了黄河防洪安全。
省委、省政府和沿黄各级党委、政府历来把黄河防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给予了
高度重视。每年汛期发动群众,组织百万防汛大军,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中国人民解
放军和武警官兵是黄河防汛的突击力量,担负急重险难任务,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人
民治黄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沿黄军民和治
黄职工的严密防守, 战胜了历年洪水,特别是战胜了1958、1976、1982年大洪水,1
996年又战胜了一次达到历史最高水位的较大洪水, 创造了5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
迹,保卫了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防洪
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4000亿元,保护人民安全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
量。据统计,从1919年到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就有14年决口泛滥,其中洪峰流量大
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6年, 年年决溢。人民治黄50年以来,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
洪水发生了12次,没有一次决口,特别是1958年花园口出现的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
比历史上著名的1933年洪水还大,超过当时堤防防御标准。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挥
下,工程加人防,战胜了这次解放以来的最大洪水。而1933年洪水,黄河花园口洪峰
流量20400立方米每秒,两岸就决口61处,淹没冀、鲁、豫、苏4省的30个县,受灾人
口达273万,死亡12700人。基本相同的洪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出现了截然不同的
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分显示了人民治黄的巨大威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无比优越性。
山东黄河除伏秋大汛外,还存在着严重的凌汛威胁,从1855年至1938年的83年中,
凌汛决溢就有24年,决口74处。凌汛为患,曾被历代视为不可抗拒的灾害。人民治黄
以来,除建国初期在河口地区发生过两次漏决外,其它年份凌汛均安全渡过。
(三)为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提供了宝贵水源。
解放前,黄河水资源谈不上开发利用,下游只有泛滥之害,而无灌溉之利。建国
以后,按照“除害兴利”的方针,我省引黄灌溉得到空前发展,黄河水已经与国民经
济发展和沿黄人民生活紧密相联。 到目前,全省已有引黄闸57座、虹吸管9处,设计
总引水能力243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3000万亩,现有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73处,其
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9处,有11个市(地) 、68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从1
957年至1995年, 我省共引用黄河水1878亿立方米,近10年来,平均年引水量80亿立
方米,最大年引水量123.5亿立方米(1989年) 。引黄灌溉有力地促进了沿黄地区农业
生产的发展,年增加效益达30多亿元。沿黄地区还利用黄河水沙资源,进行放淤改土,
把280万亩盐碱沙荒地改造成稻麦丰产田, 使引黄灌区彻底改变了过去长期吃国家统
销粮的贫困局面,一跃成为我省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沿黄农民总结的好:“农业丰
收两件宝,一是党的政策好,二靠黄河水来浇”,充分反映了引黄灌溉对发展农业生
产的重要作用。此外,还补充了内河、湖泊大量水源,供给了胜利油田、沿黄城镇、
滨海地区的工业用水和人畜吃水。 1981、1982年向天津送水8.5亿立方米,缓解了天
津缺水的困难。1989年通水的引黄济青工程,已累计引水13.5亿立方米,为青岛市供
水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并为工程沿线农田、城镇提供了水源,改善了输水河两
岸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去年12月竣工的引黄入卫工程,向河北省供水5.02亿立方米,
不仅为农业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还使沧州市居民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直接经济效
益达1.11亿元。现在黄河水已不仅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省黄河河务局专栏组稿人:宋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