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山东区域性证券市场体系断想(李江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348&run=13

证券市场的区域性与层次性
震动海内外的上交所国债期货“327” 事件,终于有了说法,违规券商受到了处
罚,当事人或被开除公职,或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的离职,相
信也与此事有关。
联系到尚未处理完毕的“长虹事件”以及大大小小的层出不穷的从业人员犯罪案
例,人们有理由相信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也是一个十分不成熟的市场。
怎样改变这种不成熟呢?股民、股份公司、专家、管理层都在思考这一问题。有
人认为关键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有人认为核心问题是立法与执法,还有人认为
基础在于培养机构投资者。管理层新的指导思想也已确立,这就是“宁肯慢,务求好”、
“先规范,后发展”。
我以为以上几点都很重要;但从长远来看,都不是根本出路。
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症结在于基础不牢。大而言之,包括整个市场经济的基础。
中而言之包括股份公司的基础、金融体系货币市场的基础和证券市场自身的基础,离
开这三大基础,单纯把眼光盯在现有的深、沪两家交易所身上,只在规范和监管上做
文章,是找不到根本出路的。
前两个基础问题多多,自不待言;这第三个基础也还没有建起来,甚至基本没有
列入决策者们的议事日程里面去。目前中国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只有深、沪两家交
易所和半死不活的STAQ及NET。 另外还有20多家设在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如武汉、
沈阳、南方、青岛等等。这后一部分能不能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层次呢?我看
还不能算。因为若想成为一个层次,应该具备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而上述地方交
易中心主要是起中转的作用,相当于交易所的一个异地交易大厅,券商们通过它可以,
不通过它也可以。在这些中心里,自己独立开设的交易品种还极少极少。
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幅员辽阔,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大国,在这样的国
家里,成千上万已经成立和将要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都挤着到两家交易所上市,是绝
对无法容纳的。
世界各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大都经历了从分散到相对集中的过程,但即使到了今天,
在美、日、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国家里仍然并存着若干家证券交易所 (法国7家、日本9
家、美国11家) ,其中只有一、两家是全国性、国际性的,大部分是地方性、区域性
的。在美国还有一个建立在柜台交易基础上的自动报价系统(NASDAQ)。中国作为一个
新兴的国家没有必要完全重复西方已走过的路。但彻底撇开历史和传统,一步登天也
是不可能的。何况中国如此之大,地区差异也是如此之大,千篇一律,绝对统一,贻
害无穷。
大体而言,中间的证券市场应该分成三个层次,上层是全国性的交易所,下层是
柜台交易,中间一层是区域性地方性的交易中心或报价系统。我认为下一步重点发展
的应该是中间一层,这些地方交易中心应该独立地开设债券、基金、股票等等,股票
方面的上市标准可以略低于全国性的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可以多一些。三个层次之
间用动态的方法连接起来,地方交易中表现好的企业可以选拔到全国性交易所去,全
国性交易所中表现差的企业也可以落到地方市场上交易。
这种地方交易有没有雏形呢?有,最明显的就是淄博报价系统和山东企业产权交
易所。当然,雏形离成型还有差距,离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就更为遥远了。但如果说有
希望的话,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当首推山东。
山东整体经济的基本特征
1、 中国有若干大的经济区域,如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域,以大连
为窗口的东北经济区域,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经济区域,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
经济区域……在这之下还可分出若干小的经济区域,如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苏、豫、
皖、鲁交界处的淮河流域经济区;另外还有特大型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区。
在全国的经济区域结构中,山东处于什么地位呢?习惯上人们仍然把山东划入华
东经济区,但因为华东太大,经济份量太重(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所以人们一般并
不把它看成是与其它经济区域并列的区域。目前正在被许多人鼓动着的两个经济区域
倒是把山东列入了其中,一是天津鼓动起来的环渤海经济区,一是我们自己正在鼓动
着的沿黄经济区。我以为这两个区域的提出都还不足以让人基本接受,渤海区的圈定
不可能包括山东的全部,况且经济联系也不十分紧密;而黄河作为一条季节性的河,
基本不具通行的能力,与有长江作交通大动脉的长江经济区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所
以黄河经济区的提出,只可看作是一种宣传策略。
既不可能强行地把外省市拉进来,又没有受邻近地区的强烈辐射带动,依我的观
点,山东应该明确自己是一个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经济区域。别人实际上也有如此
看待的,例如经济命脉之一的电网我们就是独立的,与华东、东北等等电网并列。当
然,这只是个表层性的例子,还需要更深入的论证。
2、一地经济能否成为区域性、体系性的,应该具备如下要点:一是人员、物品、
资金的紧密联系与充分交流;二是经济结构相对完整性;三是要有较大的规模和一定
的层次性。
山东经济被称为资源加工型,经济结构比较完整,轻重工业比例均匀;既不象江
苏一样以加工工业为主,又不象山西一样以资源性工业为主,也不象辽宁一样以重工
业为主。在产销方面,山东也以内需为主,70%以上的产品在省内消化,出口、出省
比重远远低于广东、浙江等其它沿海省市。
构成经济区域体系性的要点还包括经济的规模和层次。没有较大的经济规模,经
济总量不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虽具有区域性、体系性的其它特征,也很难称之为
大的经济区域。山东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3872亿元,接近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由此
我们才敢试着将山东划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经济区域,如果哪一天山东的经
济掉下去了,这样的话也就不敢说了。
在这样的经济区域内,还应该包含一定的层次性。山东目前有两个中心城市--青
岛和济南。济南是全省的行政中心,青岛是全省经济的龙头。在此之下山东的经济区
域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烟台、威海为代表的东部,二是以济宁、枣庄为代表
的中部,三是以聊城、荷泽为代表的西部。在这种具有多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经济区域
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工作就更容易做好。
3、 山东经济之所以呈现出区域性、体系性的特征,是中央与山东地方共同努力
发展的结果,同时也与山东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之相应的交通、资源条件密不可分。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的一角,不居中,所以不是交通枢纽地,境内没有武汉、郑州、
北京那样的辐射全国的中转中心,但是在山东境内,交通条件却又特别的好:有全国
最好的公路,又有密度很大的铁路;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拥有青岛这个国际性的通
商口岸和烟台、日照等一大批重要港口。有没有重要的出海口岸,是能否成为体系性
区域性经济的重要标志。大连之所以成为东北的窗口,并由此而促成了东北经济区域
的形成,主要的就是整个东北地区唯一的重要出海港口。
山东资源加工型经济结构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基础上的。
工矿资源方面,我们有全国储量产量第一的金矿、全国产量第二的石油;盐的产量全
国第一,煤炭产量也不少,其它如铁矿、镁矿、铅锌矿等也都有。综合起来看,山东
的工矿资源是极其丰富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任何一个省区。农业资源方面,我们也
有许多全国之最,如水产品、油料、果品都是全国第一,棉花、粮食居前两位之内。
资源工业、农业与加工业紧密结合,构成了山东经济的基础。
4、 山东经济的区域性、体系性特征,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利呢,还
是弊?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从利的一面讲主要是自我平衡能力强,有利于经济的稳
定,甚至是社会的稳定。山东经济的强势常常在震荡时期显现出来,便如88年开始的
治理整顿,全国各省区经济普遍大滑坡,唯有山东经济尚能稳定;当然,首先应归功
于省里的正确决策,同时山东经济结构相对成体系、自我平衡能力强、受大环境影响
较小也是重要因素。社会稳定方面,困扰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的民工潮问题,我省
基本上也不存在。这并不说明我们没有民工流动,只是这种流动主要局限在省内不同
的地区之间,冲击力相对较小。
从弊的一面讲,这种自给自足式的特征,容易养成一种保守的性格,不利于鼓励
人们向省外、国外开拓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开放的,各种要素只有
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流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面对山东经济的这种特征,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呢?首先应该承认它的存在,既
然它有那么多现实的依据,就应该承认它是合理的,至于它的负面影响,努力加以克
服就是了。
山东经济的区域性、体系性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现实,但这并不是说它已经完善
了。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金融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的建设方面。山东有济
南和青岛两个中心城市,两个城市各有长短,如果协调好了可以相得益彰,如果协调
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在外贸方面青岛是龙头,这个不容置疑;在行政领导方面,济
南是中心,这也不容置疑。但在金融方面,谁为中心呢?从对全国和对世界的影响方
面看,青岛显然更具优势,刚刚在不久前,工行总行与韩国第一银行签署了合资建立
青岛国际银行的协议;证券业方面山东唯一的外资机构日本山一证券的办事处也设在
青岛。但是济南方面的金融优势也很大,主要是各省行总部除中行外全都设在这里。
地方交易已居全国前列
山东人素以憨厚、持重著称,不善于搞突发式的轰动性效应。改革亦是如此。诸
如承包、兼并破产、租赁、拍卖等等的首创大都不属于山东。但这并不是说山东人不
敢搞改革,不敢创新。而是说这种改革创新犹如水银泻地一般,悄无声息又涌动迅速。
例如源于诸城、阳信,如今已普及于全省的县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再就是本文需要
重点说一说的股票、股权证的地方交易。山东地方交易市场建设的始作俑者是淄博证
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建立的契机据说有两条:第一,淄博是全国的乡镇企业股份合
作制的试验区;第二,淄博有了第一个经人总行批准设立并上市的投资基金。
随淄博报价系统之后第二个较有影响的交易场所是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产交所
开业的时间是1994年3月8日。其时我们《山东证券报》已经创刊,在报不报道和怎样
报道的问题上,还费了一番周折。因为产交所成立不久,就听说中国证监会有人过问
了此事。我们为此紧张了一段时间,报道起来,也格外小心。淄博报价系统亦是如此。
他们成立之后,一直处于半公开半秘密的状态。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多了。
淄博报价系统投入运作较早,一段时间里,促成了当地一、二级市场的共同发展。
在它的影响带动下,许多地市纷纷成立自己区域内的二级市场,青岛证券交易中心也
开辟了地方权证的挂牌转证业务。
据统计,截止目前,山东区域内二级市场的交易转让中心已有十几个点,挂牌企
业66家。无论是从单个中心,还是从总量上看,山东在地方证券二级交易市场的建设
方面在全国已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地方交易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缘于众多“社会公众化”的定向募集公司。山东的股
份制从全国看也属于最早的源地之一。渤海公司1984年即已公开发行了股票;1988年
前后,山农、华陶、四砂、金泰(其前身)、烟台华联等十余家企业也搞起了股份制;
山东真正的股份制高潮出现在1993年到1994年上半年,在当时的赵志浩省长的推动下,
山东权放一级,省里抓,各地市也抓,一时间股份公司遍地开花,仅烟台自己一个市
就搞了几百家。 目前,全省的统计数字有1189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800多家,数量
居全国第2位。
这800多家股份有限公司都属于定向募集公司, 在发行中,大都存在着法人股个
人化、内部股社会化的问题。对于这个“两化”问题,过去批评的意见居多;时间长
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就转到了如何处置的问题上了。这些问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
中小股东权利的维护,也包括股份(股权证或股票)的流动问题。
股份流动的出路目前我们国家只开出一条正路:即深、沪证交所。我省在两所上
市的公司有7家(包括基金) ,从全国看不算少。最近经过长时间的搁置之后,两所又
开始上新股。如若照每月上4支家新股,全年上50余家算(再快了似乎没有可能性) ,
山东一年也只能摊上两家, 800余家定向募集公司只这一条路等下去,需要三、四百
年,何况我们还要继续搞新的股份公司呢?
很多定向募集公司正是因为等不及了,才选择了地方交易的路子。山东地方交易
的超前,正缘于山东股份制的超前,缘于股份流通的巨大压力。
走向联合与统一
山东到底有多少地方性的权证(股票)交易点,好象还没有正式的统计;目前已知
的有淄博、烟台、济南、威海、东营、济宁、省产权所、青证交、潍坊、日照等十余
处。除淄博和产权所外,其余交易点挂牌企业只有三家左右。
如此散而又小的规模,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了。实际上,这些小交易点,大部分都
已经停掉了,甚至是从开张以来就没有做成过几笔交易;只有个别的还能够维持运转,
例如威海的转让中心,但它的交易量也主要表现在“黑豹”这一支股票上,去年“黑
豹”股东投资回报高达50%,今年又被威海市政府推荐到省里参加上市选拔;有这种
题材的当然是少而又少。
现在看,这种遍地开花,各自为战的局面,属于典型的盲目发展,结果必然是无
规模,不经济。管理层对此问题也早已觉察,并于1995年7月5日正式下文,明令禁止
再开办新的交易场所。
对于那些已经既成的交易点该怎么办呢?我以为应该寻求联合与统一的道路。
这种联合包含着两个层次,第一是各小交易点向几个大交易中心的靠拢,第二是
几个大交易中心之间的联合。第一个层次的联合已经有所动作,据知,一些地市的转
让交易点正在与省产权交易所等联系,希望将企业推到更高一层上来挂牌,省产权所
等也正积极主动的与各市地联系合作。目前,具体的成果尚未见到,但最终若干小的
交易点归并到一、两个大的交易中心(也可能包留部分相对独立性)是不难预料的。
至于第二个层次的联合与统一,目前还看不出有多少动作。虽然也听说他们之间
有过这方面的接触,但我以为这个问题并不是他们自身所能解决的,只有省里的决策
者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贯彻实施,才有可能逐步解决。
第二层次几个大的交易中心,除了淄博报价系统和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外,还有
青岛证券交易中心和山东证券交易中心。青岛证交中心目前只有三家企业挂牌交易,
并未形成多大气候。但是青岛是山东经济的龙头,居民金融意识浓厚,当地从事深、
沪交易的营业部多达三十几家,超出济南一倍有余;青岛证交中心成立较早,省内券
商多从其处买席位,交易额常居于全国各交易中心前列,综合实力较强。相比而言,
山东证券交易中心成立较晚,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处境稍显被动;但它当初是省
府批准的,硬件设施也不错,搞好了机会也还会有。
当前与近期,山东区域性证券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
理好这四个交易中心的关系。从证券交易发展的经验来看,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会
有起码的效益,同一层次的分散化的各自为战,只能是自取灭亡。香港过去有四家交
易所,四家合并成立联交所后,规模效益突飞猛进,迅速跻身世界前列。最近,德国
为改变其证券交易的落后局面,也开始着手将7家独立的交易所联合起来。
至于山东的四家交易中心如何联合?目前还难以说清楚,但有两条原则是必须坚
持的;第一,应从山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出发;第二,应充分估价各交易中心已有
的规模、影响和规范运作的水平及其特点。另外,联合的第一步,不妨先从统一挂牌
标准,统一运作规则,统一收费额度,统一分红办法等做起;第二步再在它们之间双
向联网,互相挂牌,共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