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327&run=13

奋发进取再创辉煌
县长李民

郓城县辖8镇30乡, 990个行政村,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0.33万
公顷, 人均耕地0.1公顷。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完成4.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3.2%、13.9%;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比
上年增长52.9%,其中工业总产值33.2亿元,增长75.7%,农业总产值18.5亿元,增
长2 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13亿元,为年计划的114%,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4.7亿元, 增长30.6%;全县出口收购总值6096万元,增长50.9%,完成财政收
入71 23万元,增长28.1%,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比上年增加466元。1996年底全
县总人口为104.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82人,增长0.5%,其中农业人口96.74万人,
非农业人口7.69万人,人口出生率9.5‰,自然增长率为3.90‰。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6亿元, 比年初增加2.7亿元。12项经济指标在全区位居第
三。连续11年实现了县级财政综合平衡,受到省政府表彰。
抓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1996年,郓城县在稳定粮棉的同时,推广
立体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实现了粮食、经济作物的双扩双
增。蔬菜种植逐步向深层次发展,下气力抓了冬暖式日光大棚、大小拱棚、地膜覆盖
等保护地栽培, 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和反季节蔬菜, 蔬菜种植面积24.64万亩, 增加
17.51万亩,全县建各类菜棚5万多个,如郭屯、常庄、丁长等乡镇建冬暖式大棚1000
余个,获得较好效益。注重抓了畜牧规模饲养和林果基地建设,全省畜牧工作流动会
议主会场设在郓城,全国肉牛规模化养殖、产业化技术研究和开发现场会在郓城召开,
并成功地举办了“山东省首届小尾寒羊拍卖会”,吸引众多客商前来引调小尾寒羊良
种, 年外调小尾寒羊5.2万只。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养牛场、养羊场、养猪场、养
鸡场和一批饲养专业村、 专业户。年末大牲畜存栏量30.1万只、羊220.18万只、猪5
6.95万头、禽1306万只。基本完成以优质梨为主的郓西10万亩高标准林果基地的栽植
任务。扩大养殖水面1.9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6万亩,被评为全区水产开发先进
县。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把增加投入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抓
紧抓好, 经多方努力,全县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3.13亿元,占年计划的173%。其
中县属工业完成投入8293万元, 乡镇企业投入完成2.3亿元。引进、新上了第四棉厂
糠醛生产线、第五棉厂6万吨饲料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县化肥厂的2.5万吨合成氨改造
工程已投产达产,4.5万吨合成氨改造工程即可完成,6万吨尿改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
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亨运曲轴制造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线一期工程全部完
成,已形成年产曲轴10万支的生产能力,年产50万支曲轴铸造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阶
段,同时,深化企业改革,县属32个工业企业中,有20个推行了资产目标责任制,其
余分别进行了改造、实行承包租赁等。发展私营企业439户,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造基础设施,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对城区进行了
综合治理, 在城郊新建5处固定停车场,市容大为改观。按照县级市要求,修编了城
建规划。 完成了育才路西段和通往火车站道路铺设工程;顺利通过了220国道文明样
板路工程验收; 改造、修建了郓苏路等县乡公路。投资360万元的中心变电站增容改
造工程已经完成; 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29个乡镇光缆、4个微波数字传输、33个乡
镇交换点的农话建设任务,建成了C4本地网,并新上市话6000门,全县装机总容量达
到1.23万门。鲁西南机动车拆解交易市场、黄安大牲畜交易市场、县蔬菜批发专业市
场等设施已经完成。对金堤东河、金堤西河、跃进河等进行了开挖清理。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成立了“110”报警服务组
织,增强了公安快速反应能力。重视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开展了争创全国科技先进
县活动,有20项科技成果获省、地星火奖和科技进步奖。扫盲工作通过验收,被命名
为“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大中专录取
总数1166人, 其中本科551人,蝉联全区“四连冠”,居全省第七位。注重水污染防
治工作,被省政府授予“水污染防治先进单位”称号。群众性文化活动成绩显著,编
演了大型现代纪实戏《启明星》;县剧团排演的《龙门渡口》在省地方戏曲邀请赛中
获得12项奖励,并被评为第三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同时涌现出“中
华扫盲特等奖”获得者亓巧玉、国家“五个一精品工程”一等奖获得者吕永清等一批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模范人物。科、教、文、卫、体、武术、人民武装、广播电视等各
项事业均取得较大发展。

业绩·人才·信息
[郓城县人民武装部]郓城县人武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民兵工作。在民兵带建工
程中, 先后有8万多人率先脱贫致富,10余万人甩掉了贫困帽子,并带动发展了一批
专业村、专业户,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1996年被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创
建富民工程先进单位。连年被济南军区政治部《黄河民兵》杂志社评为国防刊授教育
先进单位,多次被《解放军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评为国防刊授教育先进单位。
加强基层设施建设,健全民兵连营“一部两室”,现有民兵青年之家千余处,基层设
施达标率98%。1993年8月和1996年8月,郓城先后两次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黄河大
堤郓城段伟庄险工4号坝是国家黄河防总监控的重点险段,1996年8月10日晚8时,4号
坝墩石下陷, 部长张玉秀带领300多基干民兵奋战一昼夜,终于保住了大坝,受到国
家防总和领导通报表扬。被省政府、省军区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政委赵延金荣记个
人三等功一次。
县武装部出色地完成了8370名新兵征集任务,连续10年无责任退兵。高质量训练
民兵36期共9670人,1996年全区首次组织应急分队考核比武,获全优成绩。民兵武器
装备仓库连年被分区评为先进单位,29年安全无事故。10年来全体武装干部无一人违
法违纪和受处分的,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政委赵延金、部长张玉秀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优秀干部,多
次荣立三等功。该部自1986年以来,共受总部表彰5次,济南军区政治部表彰9次,省
政府、省军区表彰14次、地区行署、军分区表彰26次,县委、县政府表彰34次。他们
的事迹先后被中央广播电台、 《国防杂志》、《黄河民兵》、《基层建设》通讯等1
0余家新闻单位所报道。

(张全喜 侯宪起)

[郓城水浒武校]郓城水浒武校是李文祥于1989年创建的一所重练武又习文的新型学
校,旨在坚持练武习文育人方向。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教室24间、武厅2座 (其
中一座装有壁镜) 、放像厅一座,食宿条件好,全套训练器械齐备。师资力量雄厚,
特聘全国武协委员、省武协副主席、省武术教授赵瑞章常年任教;地区武协委员、县
武协秘书长冯占岭任技术顾问。拥有高、中级教师20余人。武科分设武术、散打、摔
跤、拳击4个专业;文化课开设1至8年级国家规定的全日制课程,共设文、武班14个,
学生来自11个省市。
校长李文祥受教于武林名士于海、邱方俭、赵瑞章,深得螳螂拳之精艺,曾是郓
城宋江育英武校创始人之一,并担任武科校长兼主教练,自1974年以来,在省地县举
办的各类武术比赛中,曾21次夺得全能、单项冠军,并连续15年蝉联县武术比赛冠军。
李文祥在20余年的武术生涯中,曾先后在4处武校任教,并在全国各地设分校10余处,
授徒数千人,学生遍布全国,早年培养的高徒段志超、王银平、丁保玉等10余人已成
为国家的武林精英。7年来,水浒武校先后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获前5名的人次分别为:
地区级82人次、 省级37人次、国家级13人次。有4名学生夺取了全国“希望杯”武术
比赛金牌, 获省“鲁平杯”武术比赛7枚金牌。并为各类武校、体工队及厂矿企事业
单位输送教练员、 武警等人才530余人,学校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获省地县各级表
彰奖励。

(侯宪起)

[郓城县化肥厂]郓城县化肥厂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现有
干部职工5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3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5人,拥有固定资
产6400万元,各种设备420台(套)。
该厂是1971年建成投产的3000吨型小氮肥厂,几经改造,1984年由年产7000吨型
合成氨能力改造为1万吨合成氨能力,1995年10月到1996年6月投资2153万元,完成了
2.5万吨合成氨改造。1992年建成年产2000吨饲料酵母生产线一条,1995年5月投产。
主要产品为农用碳酸氢铵、 Y-11饲料酵母,其中农用碳酸氢铵一级品率达100%,19
94年被菏泽地区技术监督局认定为“质量信得过产品”,Y-11饲料酵母经省科学院抽
验,质量达到国家标准,1995年在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推广会上被评为“淮海经济区
优秀支农企业”,多次被县、地经委评为节能先进单位。
投资2153万元, 成功地进行了2.5万吨合成氨的改造,投入运行后效果良好,日
产碳铵270吨,日增120余吨,现年产值达5400万元,年销售收入5460万元,年创利税
500万元。 4.5万吨合成氨改造工作即可完成;6万吨尿改项目被列为全省重点项目,
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使频临倒闭的老厂注入了新的活力,焕发出新的青春。

(徐龙军 侯宪起)

[郓城县王井乡] 郓城县王井乡属1984年新建乡,位于宋江河畔、距郓城县城北6公
里, 交通便利、水土自然资源丰富。全乡辖32个行政村,2.5万人,总面积51平方公
里。 199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620万元,比1995年增长21%,人均收入1780元,比1
995年增加480元。
1996年, 粮食总产达到1.35万吨,农业人口平均占有粮食550公斤,超全省平均
水平。 建冬暖式日光大棚、大小拱棚490个,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年桐粮间作及速生
丰产林面积达3万余亩, 经济林面积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年果品总量达160万
公斤。1992年提前完成“八五”造林规划任务,1993年地委、行署授予王井乡“全区
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乡党委书记徐秋梅被评为地区造林绿化劳动模范。1
995年, 该乡被县评为林果生产先进乡镇。1996年全乡已实现了“四化一结合”平原
绿化体系,林业总产值达到755万元。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饲养量不断增加,
1995年被县评为畜牧规模饲养先进乡镇。1996年再上新台阶,由单纯饲养向多层次商
品化方向发展, 大牲畜存栏量6700头、 生猪1.26万头、 羊7万只。1996年,全乡建
4000头猪场1处;千只鸡场13处;5000只鸡场3处;大型淡水鱼塘5处,共500亩水面。
至1996年, 全乡村办、联户办个体私营企业从空白发展到300多家,总产值达59
0万元。
教育、 计划生育、民政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95年投资25万元,新建教学楼1
处。 截止到1996年,全乡拥有初中3处、小学22处,在校学生3410余人,适龄儿童入
学率、 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小学生毕业率达98.6%,全乡办起幼儿班22处,学
前教育率达92.6%,1995~1996年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
先进单位。建立健全了育龄妇女档案,狠抓了四项手术的落实。1996年育龄夫妇节育
率90.5%、 晚婚率100%、计划生育率100%,自然增长率降至2.6‰以下。殡葬改革
工作一直处于全县领先地位,火化率达100%。

(岳根才 侯宪起)

[宋江故里-郓城水堡] 水堡,东距郓城县城约18公里,是水堡乡政府驻地。它是郓
城历史悠久的古老村庄,因村西约一公里处有明代以前为纪念羊角哀、左伯桃二义士
而建的义成寺,古时又称为义东堡。相传北宋时水堡有穿心阁、黑风口、帽子山、铃
铛村、朝阳洞、牛舔碑、苦水井、甜水井、比干庙、关帝庙、天齐庙等,在水堡附近,
又有孙家花园、南章华寺,羊、左义碑和义成寺、禹王潮城等胜景。考古学家认为,
这些古景点都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在水堡村中心,有一个占地20余亩的中心坑,据传是宋江故宅遗址。宋江起义时,
其弟铁扇子宋清随其上了梁山,他们又在家中建造了暗室地道。后遭童贵、高俅破坏
遗留下一大水坑。其村西金堤内有宋林,是宋家祖莹,宋江之父母均葬此地。元杂剧
《坐楼》中有“家住水堡在郓城,姓宋名江字公明”的唱词。
在水堡及郓城一带, 还流传着水浒拳和水浒纸牌。水浒拳,有108套拳路,以敏
捷、灵巧见长。水堡纸牌即梁山将纸牌,共108张,王为天王晁盖,其他如一万 (贯)
燕青,二万(贯)花荣……九万(贯)宋江。所标序号为当时官府辑拿他们的赏银数目,
宋江是当时辑拿主要对象,故赏银最多。这种纸牌,也是宋江故里群众对水浒人物的
一种纪念物。
七十年代,我国专家专程来郓城水堡研究和考察水浒故事。近几年,仍有不少名
人、专家慕名来访水堡。

郓城县政府专栏组稿人:侯宪起 智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