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312&run=13

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县长李炳众

邹平县辖15镇2乡858个行政村,总面积1251.75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71676公
顷,人均耕地0.11公顷。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现价)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完成9.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5%、10.5%、16%;工农业总产值92.03亿元,比
上年增长31.1%,其中工业总产值79.69亿元,增长34.3%,农业总产值12.34亿元,
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5亿元,增长4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55亿元, 增长18.1%;外贸出口供货值6.02亿元,增长2%;完成财政总收入1.47
亿元, 增长24.11%;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地方财政收入7611万元,增长38.8%;
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3998元,增长28.4%;农民人均纯收入2108元,比上年增长25%。
1996年底全县总人口为67.25万, 比上年末增加2502人,增长0.37%,农业人口61.9
1万,非农业人口5.34万,人口出生率13.22‰,自然增长率6.21‰。
农业抗灾夺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达到47.8万吨,棉花总产1.28万
吨; 蔬菜生产实现突破性发展,面积达到11.4万亩,瓜菜总产达到40.7万吨,增长1
35.3%; 畜牧生产稳定发展,全县畜牧业产值5.5亿元,增长12.7%,占农业总产值
的44.7%; 林果生产,完成成片造林4600亩,果品总产4.2万吨,增长65%;农田水
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5万亩;农业综合
开发和山区开发的标准和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小康建设进程加快,1996年底小康村
已占全县农村总数的28%。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 骨干企业作用明显。县属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利税2.27
亿元,利润9628万元,分别增长17.5%、18.8%和22.6%;全县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
6家, 魏桥棉纺织厂、琥珀啤酒厂、县棉纺织厂成为邹平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全
县乡镇工业实现产值67.32亿元,增长38%。
金融形势稳中有升, 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86亿元,贷款余
额16.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加3.74亿元和2.54亿元。 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回落到
7.7%。全县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22626户。
技术改造力度加大, 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6
9亿元。 县棉纺织厂喷气织机二期工程、魏桥棉纺织厂扩建、山东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蔬菜加工项目、苑城八四厂近净成型精密铸造一期工程竣工投产;热电厂、琥珀啤酒
20万吨配套、水泥厂扩建工程、利生油脂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顺利进展。完成了邹长
路收尾和肖台路二期工程,西周路西董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村庄规划调整完善基本完成。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8个镇乡实现村村通电话,全
县村村通电话达到72%。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施工任务。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批龙头带基地、基地连
农户的产业群已成雏形。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全县组建企业集团15家。市场体系建设
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外开放的效益和水
平不断提高。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家,实际利用外资712万美元,完成出口商品供
货总值6亿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开展了“创建全国卫生县城”、
“十行业承诺服务”活动。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扶持培育创业工程和富民工程建
设,全县取得科技成果28项,有11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
本科上线达191人, 创历史最高记录。自编自演的大型吕剧《平安村》获全省精品工
程奖。体育事业大丰收,本县运动员获世界女子摔跤第5名,亚洲摔跤赛第2名,世界
赛艇锦标赛第6名;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1枚;在全省比赛
中获金牌2枚,银牌8枚,铜牌8枚。

业绩·人才·信息
[全国劳动模范--张士平]张士平,男,1946年生,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党委书记兼
厂长。高级经济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商业劳模,山东省劳模、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1981年张士平担任厂长。他勇于开拓,使一个供销社系统地处边远乡镇的油棉加
工小厂一跃发展成为集棉、绒、油、纺、织、染、整于一体,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
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的国家大型一档纺织企业,并跻身于全国商办工业利税大户和出口
创汇大户。 1996年企业拥有职工4500人,固定资产3.2亿元,棉纺15万纱锭,织机15
00台,年产棉纱3.5万吨,棉布4000万米。完成工业总产值6.54亿元,实现利税1.2亿
元,利润7313万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
张士平求实务实,创新开拓。先后主持完成技改项目35个,投入产出比平均1∶7,
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自我积累、优势膨胀、滚动发展的技改之路。1996年吨
纱耗棉控制在1060公斤以内,资金利税率达26.9%,出口棉纱全部达到国际乌斯特公
报25%的水平,部分达到5%的水平,产品出口商检合格率一直保持100%。产品畅销
美、日、韩、新加坡、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大部分省市。目前,张士平
正在实施新的宏伟规划,力争发展成为棉纺织综合生产能力及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同
行业首位的大型企业集团。

(刘书斌)

[中国名牌产品--琥珀啤酒]山东琥珀啤酒厂,国有大型(一) 企业,固定资产2.1亿
元,企业职工1374人,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琥珀系列啤酒仅有15年生产历史,却获
得了国优、部优、省优,国际博览会金奖,金熊奖,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奖,行
评观感第一,质量评比总分第一等数十项荣誉。1996年在啤酒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
仍出现了产销两旺好势头。 全年产销啤酒13.47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创利税508
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1.4%和9.6%。
1996年,根据市场需要,该厂先后开发了二代金琥珀、二代干啤酒和低醇啤酒,
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一年内投资6000万元,新增20000瓶/小时大灌装线一条,二氧
化碳回收系统一套,购置高浓度制酒机一台,实施了污水治理综合工程,生产过程中
专用设备均达到国际水平和国内一流水平,使啤酒的内在质量进一步提高。
该厂在连获两届全国啤酒行评总分第一的基础上,将1996年定为质量年,开展了
“琥珀在我心中, 质量在我手中”创优活动和ISO9000系列的贯标、达标活动,使琥
珀啤酒质量稳中提高, 合格率达100%,优级品率达98%。面对竞争激烈的啤酒行业
积极推行成本倒算法, 降低物料消耗,全年平均吨酒耗粮175.13公斤,耗电83.18KW
H,耗煤81.34公斤,综合酒损6.38%,是全国同行业最好水平。
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该厂加强销售力度,挖市场潜力。实施建设大市场系
统工程, 在省内外建立了56个经销办事处,有160多名业务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开辟
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刘光利)

[邹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工业综合经济效益全国第一]邹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
集商品经营、 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服务娱乐于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体。下辖3
4个独立核算单位, 其中17处基层社,17处社属企业,干部职工8836人,拥有所有者
权益3.4亿元,资产总值9.6亿元。1996年,全系统完成商品购销总额18亿元,工业产
值7.4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其中利润7591万元。列“全国供销社工业综合经济效
益县社第一名”和“全国供销社工业国家队第一名”。
坚持工业兴社, 实现科技工业新突破。一是投资1.8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
棉、绒、油、纱、棉布、毛巾、再生资源、食品、饲料等工业体系,产品涉及11大门
类130多种。 二是采取措施抓促销,产销率达到97%以上。三是工业新经济增长点增
多,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系统完成出口交货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棉
纱、灯芯绒布、脱水小葱、卷心菜等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设施建设,实现经营新突破。1996年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一批经营
服务设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供销大厦三期工程建成,成为邹平县设施最先进、营
业面积最大的综合商厦。果品盐业有限公司投资260多万元,形成集恒温库、冷风库、
液化汽、加油站及其它商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型中型企业,年创利税80多万元。
坚持办社宗旨,实现为农服务新突破。在全县9个重点植棉乡镇的9个村的2500亩
棉田中实施棉花高产开发, 平均单产皮棉83.5公斤,最高达到110公斤,树起科技兴
棉样板。推行全县农资联营,对化肥等主要农资保质监销,全年供应农资总值9220万
元。扶持1200亩蔬菜基地、38个养殖基地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印发科技资料
2.6万份,培训农民15260人次。

(张跃)

[全国模范村委会的带头人--王在忠]王在忠,男,50岁,山东省劳动模范。196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邹平县邹平镇党委副书记,山东东升集团公司董事长、党
委书记。
1975年,王在忠担任了邹平镇东关村党支部书记。22个春秋,他带领村民艰苦创
业, 拼搏奋进,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东关村建设发展成一个拥有23家村办集体企业,2
800名职工,1.86亿元固定资产,年创产值1.5亿元,利税1030万元的省级集团公司。
王在忠引导东关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先后投资2530万元建起562户二层单户别
墅式前后院多功能村民住宅楼,全村村民全部住进现代化新居。投资55万元建起了村
医院,投资100万元建起村儿童乐园、花园和老年活动中心,投资100万元创办起滨州
地区第一家村办职业中专。村民实行退休制,退休人员享受每月150元至230元的退休
工资待遇, 老年人每月享受100元老年生活补助待遇,村里每月分别对独生子女、小
学至大学在校学生发放20元至85元的助学金。多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常年病、大病
医疗费集体报销。全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全村拥有彩电、冰箱、空调、电话、摩
托车的农户分别占总户的95%、65%、20%、30%、22%,村集体全部负担村民的统
筹、提留等各项负担。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100元,率先在全县实现小康。
王在忠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创出了辉煌的业绩,他领导的东关村被授予“全国模范
村委会”、“省级先进党总支”等荣誉称号。

(魏春芳)

邹平县专栏撰稿人:李福林 马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