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292&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县长赵忠新

武城县辖5镇8乡392个行政村, 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4.3万公顷,
人均耕地0.119公顷。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696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71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完成3.6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2%、48.2%、3.8%;工农业总产值13.1708亿元,
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工业总产值(90年价格)6.3429亿元,增长19%,农业总产值
(90年价格)6.8279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76亿元,增长14.2%,
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2亿元,增长28%;完成财政总收入0.613亿元,增长31.86%,城
镇居民生活费收入3045元, 比上年增加4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77元,比上年增加
308元;1996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6.0109万,比上年增加-0.25万人,增长-0069%,
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 非农业人口4.41万,人口出生率7.34‰,自然增长率为0.5
0‰。
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农业战胜多年罕见的特大干旱和严重洪涝灾害夺得丰收。
粮食总产达到4.1亿斤, 棉花实现社会总产18万担,农业总产值达到6.83亿元,比上
年增长4.1%; 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18.1亿元,增长11%;乡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1亿元,上交税金2114万元,分别增长45%和39.5%。
多种经营有了新的起色。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
全县用于发展瓜菜,大棚中小拱棚的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鸡、猪、牛养殖小区
60多个, 总收入达到4.1亿元,增长35%;桑蚕生产,收获蚕茧13万斤,总收入达到
100万元, 比上年增长一倍;大力发展了枣粮间作,建立了育苗基地,绿化工作进一
步加强,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6.5%。
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新的改善。按照旱涝碱综合治理的方针,重点抓了大屯引水工
程,四女寺、蔡村的黄淮海开发和塔坡沟排涝引水工程,北支清淤工程等,清淤沟渠
125条,动土351万方,兴建维修建筑物25座。开源节流并举,新打机井1000眼,扩大
灌溉面积1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 乡镇企业总投入达到1.64亿元,新上了14个乡镇办项目,8
2个村办项目, 郝王庄造纸厂完成了第三期技改工程,年生产能力由3000吨,提高到
15000吨。 投资1300万元的大王庄大豆分离蛋白项目完成了设备安装任务。骨干企业
更加发展壮大,玻璃钢总厂、郝王庄造纸厂等5个企业晋升中型(二) 企业。骨干行业
有了新的发展,玻璃钢品种、产量、规模有了较大增长,地毯加工向多品种高档次发
展。橡塑密封件已成为颇具规模的一项新兴产业。私营经济总体规模和企业个体持续
扩大,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3万户,从业人员达6.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达600余家,
出现了一批产值过百万、过千万的民营大户,武城节能设备厂已进入全省民营企业百
强行列。
县属工业稳定发展。 县属企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10.6%,产销率达到98
%,实现利税4396万元,增长40.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89%,提高11个百分点。
技改和新上项目10余项, 总投入达到1.18亿元。造纸厂投资1700万元,新上了7号纸
机;化工厂投资900多万元,完成了乙醛肟扩建项目。列入市“一把手工程”的4个企
业实现利税2839.2万元,占县属工业利税总额的64.6%。
财贸工作取得新成绩。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内引外联,增加投入,流通渠道进
一步畅通。城乡市场更加繁荣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23亿元,增长14.5%。
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大力开展外购外销、代购代销业务,外购外销额达到1.61亿元,
增长13.9%。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集贸和专业市场,集贸市场成交额达到3.25亿
元, 增长8.7%。商办工业和多种经营项目有了新进展,增加投入9236万元,新建了
高氧水厂、植物油厂和国家粮食储备库,增上了色拉油、成衣、纺织、食品、木材加
工等一系列深加工项目,组建了养殖合作社,实现工业产值2.28亿元,利税2500万元,
为流通企业的发展壮大了实力,增强了后劲。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投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武恩公路武城段的建设
任务。 郝王庄、李家户两个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全县村村通公路的乡镇已发展到6
个,74%的村庄通了油路。县城建设以一路三街改貌为重点,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
了振华街东延工程,对振华街、旧城街、古贝路南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实施了顺河街
的商业开发,打通了漳南街。电力、通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96年进行了10千伏的
电路改造, 新建的白庄11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运行,电力调度实现自动化,完成供电
总量1.11亿度, 增长11%;投资300万元的滕庄、鲁权屯、老城镇三镇的村村通电话
工程, 已完成线杆架设任务。郝王庄乡投资100万元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邮电业务总
量达到1727万元,增长48.6%;新建的电力大楼、邮电大楼已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发展。科技方面申报各类科技计划
4项, 申请专利6项,申报科技成果4项,其中一项获省科技进步奖。推广各类科技成
果26项。教育事业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普九”工作投资6500多万元,提前一年通过
省级验收。1996年全县大中专升学人数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文化事业,开展了丰富多
彩的“文化下乡”、文艺汇演等活动,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县医院门诊楼交付使用,病房楼正抓紧施工,新上了CT机等一批先进设备,医疗水平
有了新的提高,电视事业增上了加密台电视节目,有线电视信号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
大,在配合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和宣传武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业绩·人才·信息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洪山]王洪山,男,生于1944年10月,平原县恩城镇
东于庄村人。 曾任武城县地毯厂副厂长、厂长,武城县宏达实业总公司总经理;199
5年被任命为县长助理。现任武城县经委主任,县长助理。
1975年,他在担任武城县地毯厂生产副厂长期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
规模,率先打破了传统的“工资大锅饭”,实行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无限度计
件工资制”,在全厂引起震动。试行一个多月的时间,加快了生产进度,提高了产品
质量, 使工人工资有了显著的增长。1984年8月,王洪山被民主选举为厂长后,立志
把地毯厂建成全国地毯行业第一大厂。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大力发展地毯半成品
加工。 1985年后连续8年投入大量资金,实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行规模经营,做
到了当年投资、 当年改造、当年见效。地毯产量由1984年的1.2万平方米,发展到15
万平方米, 产量以每年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递增,形成了4大品种,1000多个花色规
格的地毯生产能力,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日本、中东、西欧、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
地区,地毯生产雄踞全国之首。作为企业家,他清醒地认识到客户订货合同决定着企
业的命脉,重合同、守信用不单纯是经济问题,他经常告诫部下“人无信不立,天无
日不明。”为确保产品质量,他成立了由一名副厂长负责,2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技
术检验队伍,制订了从纺毛、水洗到平活、验收、信息反馈等“一条龙”的质量检验
制度,使地毯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并荣获日本佐野株式会社质量评比第一名,
地毯厂被评为国家二级节能企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王洪山深刻地认识到,手工地毯是一项社会劳力密集性生
产,单纯的扩大生产规模受到劳动力的限制,这种状况已不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要求,于是他审时度势,大胆决策,决定扩大经营范围,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
于1992年成立了武城县第一家集团总公司--武城县宏达实业总公司。 1992年9月,他
和北京丹侬集团达成技术合作项目,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武城县太空棉厂;1993年4月,
与香港壁光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武城县华光紧固件有限公司,其中港方投资52 0万元,
我方投资780万元。1995年6月,县委、县政府决定让宏达实业总公司接收濒临破产的
武城县造纸厂,他积极筹措资金,开拓市场,很快恢复了生产,当年完成产值2200万
元, 实现利税530万元。随后又接收了武城县自挖机械厂并和北京兵器部20 8研究所
达成协议,联合生产一次性蓄电池,并投资组建武城县特种电源厂。1996年底,武城
县宏达实业总公司固定资产7000万元, 年产值1.3亿元, 利税1100万元, 社会效益
1500万元,创汇1000万美元。与1984年相比各项指标都增长20多倍。
1997年,王洪山被任命为武城县经委主任,担负起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任。他本人
先后荣获过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厂长、山东省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企
业管理者、德州优秀企业家、地区级拔尖人才等称号。1991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
动奖章。年年被市委、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武城县政府办公室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