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285&run=13

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市长黄胜

德州市辖11县市区、198乡镇 (办事处) ,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
56.5万公顷, 人均耕地0.13公顷。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
值完成55.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4%、20.5%、14.2%;工农业总产值307.8亿
元,比上年增长41.9%,其中工业总产值207.7亿元,增长61.3%,农业总产值100.1
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9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75.8亿元,增长16.0%;外贸出口供货总值35.3亿元,增长14.6%;完成财政
收入1 1.3亿元,增长32.5%;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3424元,比上年增加245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1824元,比上年增加361元。1996年底全市总人口为519.2万,比上年末增
加1.4 5万人, 增长2.8‰,其中农业人口426.8万,非农业人口92.2万,人口出生率
7.64‰,自然增长率为1.39‰。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战胜罕见的干旱和特大洪涝灾害,
粮食获得丰收, 总产389.7万吨,比上年增加20.3万吨,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
平。 棉花总产118万担。大力培植以畜牧、蔬菜、林果、水产为重点的多种经营,总
收入达到246.2亿元, 比上年增长24%。其中,畜牧业收入65亿元,增长16.5%;蔬
菜收入40亿元,增长11%,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全市共推广应用新技术20多项,培训农民15万人次,有8000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
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40%。乡镇企业坚持以提高素质、增加效益为中
心, 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11.4万处,比上年增加2.3万
处, 完成产值163.6亿元,增长32.1%;上缴税金2.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3%,占
全市财政收入的22%。乡镇企业完成总投入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发展后劲
明显增强。个体私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14.3万处,
从业人员38.3万人, 完成产值49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重要的增长
源。
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工业生产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市委、市政府把发展
工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任务目标及考核办法。各县市、部门结合实际,注
意解决工业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大上工业的
良好氛围,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56.5亿元,增长
22.3%。全市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家,比上年增加13家。几个亏损大户初步实
现了扭亏为盈。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素质并重,全市技改投入达到26.7亿元,完成项
目1214项。在建项目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达63项,总投资21亿元,完成投资18.1
亿元。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出德州扒鸡等12个产品为首批“德州名牌”。企业改革
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组建企业集团35家,兼并企业25个,盘活资产20993万元,
依法破产企业36个,完成公司制改造46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外开放取得较大突破,内联工作迈出新步伐。全市完成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
同比增长30%, 增幅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30家,比上年增加1
0家。 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92项,同比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4067万美元。首届
德州经贸洽谈联谊会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内联工作坚持“东西结合、南北延伸、
中间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共签订
内联项目268项,合同、协议引进资金13.6亿元,到位资金8740万元。
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列入年度计划的3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
资10.3亿元。 晶峰集团仿瓷烤花瓶生产线、德州棉纺织厂504台布机改造等14项工程
建成投产;恒升集团26万吨尿素改造,临邑石油化工总厂2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丁东
水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支撑能力增强。全市新增供
电能力19.8万千伏安, 新建改建公路988公里, 新增市内交换机容量4.5万门。投资
2.5亿元,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5条,新增日供水能力2万吨,增加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市级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工作机构精简2
5%,领导职数精简9%。积极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全市参加过渡培训人员1.89万人,
考试合格率达99.6%。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种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
遏制。
认真贯彻围绕财政抓经济的方针, 切实加强财源建设。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7.3亿元,比上年增收2.6亿元,增长56%。金融系统大力组织存款,强化金融监管,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6.8亿元, 比年初增加27.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5.5亿元;比
年初增加18.3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7.68亿元,比年初增加23.65亿元。
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国合商业效益稳定增长,商业、粮食、供销、
燃料等五大行业全部盈利。 全市新建各类市场14个,新增建筑面积11.94万平方米,
批发市场达到67家。 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全市零售物价水平上升6.4%,比上年回落
4.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9.7%,涨幅回落5.3个百分点。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市投入“普九”资金
6.79亿元, “普九” 任务完成90%。计划生育工作立足实现“三为主”,大力推行
“三结合” ,计划生育率达到98.24%,卫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卫生机构发展
到284个,卫生专业人员14618人,床位8439张。

[特色农业取得可喜成果]1996年,德州市在结构调整中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出增加
农民收入的新途径。一是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兴市富民的重点来抓,实现了养牛业较快
发展, 养猪业迅速回升,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可喜局面。据统计,全市大牲畜存栏240
万头, 畜牧业产值43.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6.5%、16.4%,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
43%。二是在种植业方面探索了规模经营、规模效益的新路子。冬季农业在全市得到
推广,面积发展到130万亩,比去年增35万亩;总产301万吨,增产76万吨;蔬菜总收
入40亿元,比去年增长11%,已成为发展德州经济的一大特色。三是红枣工程建设力
度大,效果明显。全市新发展枣粮间作50万亩,枣园化面积增加17万亩,总面积分别
达120万亩和60万亩。 庆云县已基本实现枣园化,被省列为红枣生产基地,乐陵市被
定为省长红枣示范区。四是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全市围绕已形成的粮、棉、菜、果、
鸡、牛、花、桑等八大主导产业,强化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较强带动
力的龙头企业233处, 建立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20多个,带动农户60万个,主导产业
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宋善举 张同光 杨先武)

[实施工业带动战略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中的主体作
用更加明显。 全市127家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1亿元,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
产值的59.5%。重点、旺销产品得到扶持,产量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乡及乡以上
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5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3%,产销率为96.6%。亏损得到有效遏
制。亏损企业亏损面为5.4%,比上年降低5.7个百分点。德州刨花板厂、齐河箱板纸
厂、德州第二棉纺织厂等企业开始走出困境,长期困扰我市的几大难点问题得到较好
解决。继续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
提高。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经济效益综
合指数达到117.7%,提高9.9个百分点。省重点调度的15项重要工业指标中,我市有
13项位次前移,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居全省首位。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总财力达到
1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6.37%。

(宋善举 张同光 杨先武)
德州市政府专栏组稿人:杨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