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272&run=13

快速发展的“九五”开局年
县长张广胜

东平县辖9镇9乡, 712个行政村,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6.27万公
顷, 人均耕地0.08公顷。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69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
值完成4.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13.5%、12.1%;工农业总产值36.1亿元,
比上年增长25%,其中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增长64%,农业总产值20.6亿元,增长
1 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亿元,增长1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
亿元,增长8.3%;外贸出口商品供货值2.8亿元,增长40%;完成财政收入7618元,
增长55.6%, 上缴支出280万元,增长42.2%;农民人均纯收入1868元,比上年增加
43 4元。 1996年底全县总人口为76.24万,比上年末减少0.21万人,下降0.27%,其
中农业人口68.43万,非农业人口7.81万,人口出生率7.25‰,自然增长率为0.21‰。
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 效益、后劲的同步增长。县乡工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
增长1.1倍; 县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增长30.6%,其中县属工业完成7.8亿
元,增长32%;县乡工业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87%,其中县属工业实现9773万元,
增长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8.3个百分点,保持全市最高水平。工业发展
后劲明显增强。 县属工业在完成上年结转的3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的同时,又开工建
设了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1亿元,至年底完成3项。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发展。 全年粮食总产4.7亿公斤,增长16%,单产、总
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以瓜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了较大步伐,发展大棚220
0个,中棚5000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67万公顷。近7千万公顷的核桃基地进一步发
展完善, 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果品总产量3.6万吨,增长79%。水产养殖面积达
到2460余公顷, 水产品总产量3万吨,增长50%,甲鱼、河蟹、乌鳢、大银鱼等名优
水产品基地正在形成。发展畜禽饲养场260个,专业户6500个,小尾寒羊、鲁西黄牛、
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34万只、12.4万头、47万头。
东平湖综合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省东平湖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年初
铺开开发建设项目26个, 至年底有20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总投资20582万元,改造
涝洼地2860余公顷,形成台田近1670公顷,池塘1000公顷。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得到明显改善。
财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物资、商业、粮食、供销等四大流通部门完成商品销售
额5亿元, 增长18%,实现利税958万元,增长26.6%。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9万户,
私营企业360家, 实现税收2253万元。年底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6亿元,比上年初增
加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4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年内共签约利用外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1534万美元,实际到位124.5万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县城建设铺开了容貌整治、西区开发、热电、煤气和广
播电视等五大工程,县城容貌明显改观,综合服务功能趋于完善。完成了老湖至旧县
35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光缆通信工程。公路建设年内累计投资7600万元,完成工程14项,
总里程112.8公里,是东平公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
1996年,东平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平湖综合开发建设的良机,从改善群
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资3000余万元,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资
源开发利用。一是在库区以治理“三地”(涝洼、浅滩、沙化)为重点,搞好资源开发
利用。改造涝洼地2900公顷,浅滩地1100公顷,沙化地67公顷。新增耕地2330余公顷,
水面1330公顷。发展池塘养鱼1330公顷,湖内网箱7000架,网围67公顷;二是在山区
以治水为重点, 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新打机井85眼,建扬水站5座,维修水利工程
87项, 修建水渠4万米,改善扩大灌溉面积1400公顷。治理小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
整修道路4条78.2公里。架设高低压线路25.1公里,通讯线路20公里。改造校舍20 00
平方米。新植果园2000公顷,植树75万株,六七千公顷核桃初具规模。发展冬暖式蔬
菜大棚2200个, 中棚5000个,小棚30000个;三是发展村户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水产、石料、水泥制件、粉条生产、地毯加工等村办企业199个,实现产值15 92
万元, 利税238.8万元;四是积极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了县乡村服
务体系。聘请上级业务部门、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传授实用技术,先后举办各类学习班
10余期,培训万余人次,并经常印发明白纸,举办电视讲座。
至年底,湖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9个无地村人均增加了0.04公
顷“保命田” ,20个村2.5万人吃水问题得到解决。全年湖区增产粮食1067万公斤,
水产品1万吨, 人均纯收入增加570元。60个村5.2万人实现脱贫,37个特困村解决了
温饱问题。东平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先进县;县扶贫工作
办公室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扶贫开发先进集体;赵传香(县委书记)、
张广胜(县长)、郑灿学(县长助理、农委主任)、张兆印(县扶贫开发办主任)等11名同
志被评为省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年内,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4项,获市以上科技成果5项。其
中获得省三等奖1项, 科技推广工作得到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
提高。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得到巩固,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活动)走在全国试点县前列,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导,
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予以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幸福工程”记者万里行汇报交流会
上作了典型发言。 劳务输出渠道不断拓宽,年内输出劳务4.1万人。社会保险制度改
革不断深化,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文化工作取得了新成绩,东平代
表泰安市参加省农民艺术节获首项比赛金奖和总分第一名。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
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业绩·人才·信息
[东平湖综合开发建设成绩斐然]1996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对东平湖进行综
合开发建设。 将其列为全省“九五”期间重点工程,确定以三年时间,投资77575万
元,开发建设项目43个。
年内铺开开发建设项目26个。 至年底完成20个,其余6个正在突击施工。完成投
资20528万元,占计划的103%。改造治理涝洼地、浅滩地、沙化地4000公顷,大修改
造220国道35.4公里、环湖东路(后屯至旧县) 24.3公里和旧县至姜沟路63公里;架设
35千伏老湖至旧县输变电线路17.2公里;建成高徐坝、吉城坝,加固了金山坝;完成
了44公里环湖六芯光缆通讯建设;建设了鱼种场和饲料加工厂;还建设了湖区农技推
广蝗虫测报中心、2800平方米旧县乡希望小学大楼、2560平方米戴庙卫生院大楼、畜
牧服务体系、沿湖广播电视气象网络、人畜吃水工程和乡镇敬老院等等。
这些项目的建成及运作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
活条件。湖区新增耕地2300余公顷,水面1300余公顷,29个无地村人均拥有了0.04公
顷“保命田”,旧县乡沿湖15个村、1.3万人增加了530多公顷粮田,解决了吃饭问题。
同时湖区20个村2.5万人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 二是增强了东平黄河滩区和湖区
的防汛能力。 年内适逢百年不遇的黄汶两水顶托,黄河没有在东平漫滩,确保了7万
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沿湖群众无不认为,过去想都不敢
想的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戴庙乡群众自发地给乡党委送去刻有“民魂”
的牌匾;四是加快了扶贫攻坚,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年,湖区工农业总
产值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加9亿元,粮食总产16.8万吨,增加2万吨,水产品3万吨,
增加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元,比上年增加570元,增幅比全县平均数高36元。
扶贫攻坚实现新的突破,60个村全部实现脱贫,37个特困村解决了温饱问题。

(史元峰)

[教育“两基” 通过省政府验收]1997年1月17日,东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比省原定时间提前一年完成了
达标任务。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下发了有关《意见》、《决定》等一列系文件的基础上,
1996年又派出了大批干部督促指导。各级党委、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首先
确保财政对教育拨款的“三个增长”,同时广开筹资渠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县乡领
导带头捐资,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慷慨解囊,全县76万人民共捐助“两基”资金848 0
万元;中央、省、市有关部门支持及各级“希望工程”捐助,东平籍在外工作的老乡
损资, 市直29个部门对口支援、驻泰18所大中专院校扶持款物共计500万元。两年多
的时间, 全县“两基”总投入上亿元。共新建、扩建初中30所、小学108所、聋哑学
校1所;各乡镇均建起了成人教育中心。新建教学楼36座、实验楼3座、教职工宿舍楼
3座及大批平房,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新辟或扩大运动场地80个,征地73公顷;理
化生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按分类标准达标率小学为81%、初中为95%;初中、小学
图书、报刊配置基本达到标准要求。普及程度和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全县中、小
学教师合格率分别达86.1%和94.7%;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为99.9%,升入初中的入
学率为98.46%。 残疾儿童入学率为77.1%; 小学、 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
0.13%和1.54%以下,毕业率分别达98.8%和92.3%;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
达98.6%,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1.6%。青壮年人口非盲率达99.1%,
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8%。在上年通过扫盲验收的基础上,狠抓了脱盲人员的继续教育。

(李森 张昌成 陈来振)

[公路建设成绩卓著]1996年,东平公路建设共投资7600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4个,
累计112.89公里,分别为整个“八五”期间的90%、50%和70%,且各路段均达到设
计标准,成为东平公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
220国道东平段全长35.42公里,穿越3.3公里黄河防护大堤及5个乡镇、19个行政
村。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路面宽11米,两侧设0.5米硬路肩、1.5米绿化平台,穿越
乡镇和主要村庄段为15米-23米,设排水沟。此项工程3月6日正式动工,12月5日完成
省厅达标验收。作为沟通东平县城与旧县乡交流主渠道的全长24.5公里的后旧公路,
于10月1日按三级公路标准建成通车。 049线接山段5公里大修改造工程经市公路局验
收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年内完成了旧桥大修改造,实现了双桥双向通车;完成了州城
至商老庄水泥砼路面5公里,旧县至姜沟油路6.3公里,斑店至八里汀油路10公里,县
城西出口水泥砼路面0.6公里, 旧县乡吉城及其周围油路4条8公里,戴庙乡扬庄至马
庄油路5.7公里,彭集镇柳营至王圈水泥砼路6公里,大羊乡西王庄至072线油路1.5公
里,大羊乡展庄油路2公里,商老庄乡董庙至220国道油路2公里。
上述公路工程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改善了东平的投资环境。沿路各乡镇相继建成
鲁西南最大的粉条、 大蒜批发市场以及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农民城”4处。年底,
东平县交通局被省交通厅授予“220国道文明样板路建设”先进单位,李培秀(交通局
党委书记、局长)、张学福(交通局副局长、公路局局长)、卢秉贤(斑店交管所支部书
记)等3名同志被授予先进工作者,李培秀并被授予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劳动模范--梁绪珍]梁绪珍,男,1943年2月生,山东省东
平县宿城镇于寺村人, 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4年9月任于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自1984年以来, 连年评为东平县优秀共产党员,先后6次评为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和
优秀党支部书记;1984年评为“山东省先进优抚对像”;1990年评为“全省普法先进
个人”;1992年评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1994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泰
安市十大农村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1991年、1994年先后两次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
“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荣
誉称号。
该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总投资210万元,总投工98万个,搬运土石148万方。
治理涝洼1470亩,建排灌站,挖引水河,筑围洼大堤,挖鱼池,全方位改变于寺村原
来荒贫的面貌。改造平原地900亩,打岩心井11眼,修防渗渠1.1万米。开发山区发展
林果业,整平土地600亩,填沟造地150亩,架渡糟、埋暗管、修石渠6200米,建扬水
站5处,筑拦沟大坝2处,经济林发展到1050亩,栽植各种果树10万株,年果品总产70
万斤,总收入50余万元,在泰安市开展的百园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5元。连续13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和先进党支部,
1996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创双百活动先进党支部” ,连续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