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254&run=13

以二次创业统揽全局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发展
区长韩军

市中区辖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58个行政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全区耕地面
积6 825亩,人均耕地0.02亩。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9.4%。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97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0
%、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亿元,增
长36.6%;外贸出口收购总值1.03亿元,增长25.8%;完成财政收入0.71亿元,增长
2 3.8%;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4427元,比上年增加4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
比上年增加516元。 1996年底全区总人口34.34万,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人,增长4.1
%。其中农业人口1.95万,非农业人口32.35万,人口出生率10.62‰,自然增长率为
6.52‰。
以二次创业为动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发展。工交系统突出抓好20个重点企业,大
力培植支柱企业和名优产品,带动和促进了全区层层抓重点工作。1996年,全区镇以
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亿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利润3325万元,增长22.2%,
其中20个重点企业完成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5.4%,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完成技改投入8070万元, 增长12%。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8个。重点考核的
40种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7.4%。有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大中型乡镇企业行列。
财贸系统大力实施特色经营、市场网点建设群体发展和个体私营经济集团化三大战略,
狠抓扭亏增盈,扩大市场销售,繁荣了城乡市场。金城市场、观音阁家俱市场等一批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建、扩建商业网点、专业市场17处。农村经济以实施
“上台阶”工程为动力,加强强镇、强村、强企业建设,加快了城市化发展步伐。乡
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7.2亿元, 增长12.2%;实现利税1.8亿元,增长15.7%。城乡
建设以太白商城建设和“新村建设杯”活动为重点,加快了开发建设进度。全区综合
开发总量完成49.7万平方米, 总投资1.6亿元。太白商城新开工面积9000多平方米,
北大门和东部商业街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全区70%的村居实施了新一轮建设规划,村
居面貌有了大的改观。
大胆实践,全面推进,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机制
转化,1996年全区通过各种形式改制的企业达58家。进行了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初步建立了新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全面铺
开。全年新办“三资”企业3家,外资实际到位406.8万美元。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
加强。市中区与厦门市开元区缔结了友好关系,加强了与胶东等沿海地区的联系与合
作。借助国家机械工业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局等部委的支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
功举办了亚龙泵业集团产品开发新闻发布会,为宣传市中区、扩大市中区产品销售,
开拓国内外市场闯出了新路子。济宁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工业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进区项目已达16个, 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先后有9家企业开工投产。挂靠型经济进
一步发展,挂靠领域不断拓宽,与驻区省市属企业联办项目15个。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繁荣了社会各项事业,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的台
阶。1996年,市中区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实力
百强区。教育工作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文化
工作,积极繁荣文艺创作,加强阵地网络建设,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推动了文化事业
的发展。1996年,市中区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医德
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积极开展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在
市区设立门诊网点10余个,进一步拓宽了卫生事业的发展路子。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
绩,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46枚金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了在全省、全市的
先进位次。
业绩·人才·信息
[进行二次创业再造中区辉煌]1996年初,济宁市市中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发出
了“二次创业,再造辉煌”的庄严号令,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人民艰苦创业、振兴中区
的巨大热情。“二次创业,再造辉煌”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穿
整个“九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总抓手;二次创业的着力点是,面向基
层,狠抓落实。为扎扎实实推进创业进程,全区实施了“立重点”、“上台阶”两大
工程。“立重点”工程就是确立了27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集中力量进行培植、扩
张,使之成为带动和支撑全区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新的增长点。“上台阶”
工程就是经济主管部门、村居、企业以效益为依据,分出等级,建立激励机制,促进
经济规模、经济效益上台阶。两大工程的实施,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1996年全区
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4%, 财政收入增长23.8%,使二次创业在“九五”开局
之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黄崇民)

[优秀企业家-曹发福]曹发福,1947年7月生,济宁市人,1965年参加工作,198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至今任济宁市中区振业建筑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兼任区
建筑协会副会长、区政协常委。
1986年,当时的振业公司固定资金不足5万元,年产值不到120万元。他四处选贤
聘能, 投资近10万元用在人才开发上,培养工程技术人员170多人,熟练技术工1700
人。 有了这支施工技术队伍,使他承接的工程合格率为100%,1993~1996年获省级
优良工程2个, 市级优良工程11个,其中塑料制品厂综合楼获“银牌”奖,市人民医
院宿舍楼获“铜牌” 奖。截至1996年,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下辖装饰公司、预
制件厂、汽修厂等八处企业,年产值实现3000多万元。几年来,他把应得奖金全部投
入到公益事业中去。 学校改造,他一次便拿出1万余元;为镇敬老院修建亭子、九曲
桥,投资3万元;安徽发大水,他率先掏钱捐赠灾民,振业公司一次汇邮3000多元。
自1986年以来,振业公司连续八年被评为区级先进单位。他本人连续九年被评为
区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被评为市模范工作者;1994年被评为区奔小
康十佳模范;1995年被评为市政协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市建工系统先进工作者。

(林凤云)

[优秀企业家-李宝超]李宝超,1955年2月生,江苏省丰县人。大专学历,工程师。
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至今任华升建设公司经理,
党支部书记。
1988年,李宝超任华升建设公司经理时,该公司属乡镇四级建筑企业,当时,管
理混乱,年年亏损,四年换了四任经理。他上任后,仔细分析企业现状,决定从公司
内部进行治理整顿,采取“智者上,庸者让,不称职者撤”,使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明显提高。到1991年,21个竣工工程全部合格,古楷园小区在市建委组织的现场达标
竞赛活动中名列前茅。 他投资近万元组织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技术员等100多
人参加培训,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1992年后,
公司连年完成施工产值2000万元, 利税上百万元,工程合格率为100%,其中十三中
教学楼、山推总厂9号宿舍楼、市委三宿舍楼等13个工程被评为市优良工程。
几年来,公司先后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企业”、“双文
明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他本人自199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区“先进
工作者”,1994年荣获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6年获市建工系统先进工作者称
号。

(林凤云)

市中区政府专栏组稿人:郝明泉 任广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