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199&run=13

抓住机遇促发展
市长黄聿颂

胶州市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山东半岛连结内陆各省市及进出青岛、烟台、
威海的重要交通枢纽。1987年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并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15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全市现辖13镇4乡5个街道办事处、812个村、59个居委会,总
面积12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增
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4.3亿元,
增长23.5%; 第三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3亿
元, 增长38.2%;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8亿元,增长26.1%;完成财政收入2.5亿元,
增长20.1%;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4663元,比上年增加8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 16
元,比上年增加498元。在青岛五市中率先跨入全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已有1692户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 占应改制企业
总数的97.8%。探索建立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经营与
管理。全市95%以上的村庄完成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任务,发展了农村合作基金会,
建立了一批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探索实施了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基层供
销社改革路子, 有7处乡镇供销社完成了改革任务,组建专业合作社24个。完善推行
了农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及困难企业职工生活救助基金制度。
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全市共有三资企业192家,完成产值35.4亿元,增长34.7
%。全年新签外经项目160个,其中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500万美元以上
的22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增长
10.6%;出口创汇37326万美元,增长91.9%,外贸出口交货值48亿元,增长26.1%,
居全省县级市之首。外商投资领域遍及第一、二、三产业,涉及机械、化工、轻纺、
皮革、制鞋、食品、服务、房地产等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门类。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现价)32.6亿元,增长10.6%,其中农业产
值16.6亿元,增长0.4%;林业产值5570万元,增长7.2%;牧业产值12.1亿元,增长
20.4%;渔业产值3.3亿元,增长21.3%。粮食总产量46.5万吨,增长2.5%,创历史
最好水平; 水产品总量达3.5万吨。增长16.1%;肉类总产量6.3万吨,增长1.1%。
先后被国家林业部评为林业站建设合格县(市),被山东省、青岛市分别评为畜牧强市
和畜牧生产先进单位,金州淡水鱼良种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良种场。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21.8%。其中,市直工业
3.4亿元, 增长10.4%;乡镇办工业9.61亿元。增长14.5%;村及村以下工业15.8亿
元,增长44.7%;独资企业3.11亿元,增长18.5%。全市工业总产值(现价)135亿元,
增长33.3%。其中,乡及乡以上完成72.7亿元,增长30.7%;村及村以下完成62.3亿
元,增长35.8%。产品销售收入109亿元,增长35.7%。实现利税5.2亿元,增长18.8
%。全市有97.8%的市属和乡镇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初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
第三产业进一步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增长17.2%;商品交易市场
成交额24亿元, 增长17.9%;全市集贸市场89处。个体私营业户发展到3.1万户,从
业人员3.9万人, 实现税收3750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5.2%。各项存款余额36.7
亿元,增长4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3.2亿元,增长21.8%。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全年基础设施总投资1亿多元,进一步改善了交通、通信、
水电等基础设施。 完成建安产值10.33亿元,增长2.6%;市区新建、改建道路4条,
桥梁3座, 市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全市交换机总容量5.86万门,电话机
总量4.28万部,邮电业务总量8369万元,分别增长38.2%、26.7%和35.6%。在全市
各乡镇和100多个村庄开展了“建设杯” 争创活动和“百花工程”,加快了城乡一体
化进程。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组织实施科技计划28项,被评
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 。全市各类学校达到883所,各类卫生机构83处,城区有
线电视用户2.8万户; 年内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111名,向青岛市级以上输送体育
人才15名;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计划生育率99.62%,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
工作“三为主”先进县(市)。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被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全市共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5个,青岛市级标兵单位64
个、文明单位329个,青岛市级文明乡镇8处,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三届全省精神
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积极实施“三五”普法规划,切实重视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被评为省依法行政先进市。有重点地组织进行了10个行业、部门的纠风和清理等活动,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评为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业绩·人才·信息
[胶州市被确定为全省小康市(县)]近几年来,胶州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
一主题,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综合实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群众
收入为目标,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提前九
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连续三届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八五”期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年均增长21%,1995年(下同)达到60.3亿元,比“七
五” 末增长1.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4%,达到8239元,比“七五”末
增长1.5倍。 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8%,达到157.7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
1.5%, 达到15.5亿元。老口径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4.1%,达到61.7亿元;工业
利税年均增长37%,达到4.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6%,达到17.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达到1.05亿元;老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
达到2亿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37个,合同利用外资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
美元,分别是“七五”期间的62倍、202倍和404倍;出口商品交货值年均增长56.2%,
达到38.1亿元, 比“七五”末增长8.3倍;出口创汇3.08亿美元,是“七五”期间的
61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522元和254元,分别达到
3768元和2218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均增长33.5%,达到18.9亿元。教育“两基”
工作成为国家首批达标县(市)之一。计划生育率由1990年的90%上升到99.5%以上。
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有384个单位成为青岛市级以
上文明单位,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快发展。1996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确定
为全省首批小康市(县)。

(李显亭)

[胶州市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称号]近几年来:胶州市坚持不断加大科技工作
力度,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管理与科技成果推广等服
务体系,同时,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引导,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了科技成果
的创造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1995年,
全市科技投入达1.3亿元,市乡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达110万元,为当年度
财政支出的1%以上。。争取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73项,完成科技进步攻关项目20项,
科技进步在工业、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1%和49%。全市共有厂办科研机构
11家, 有300多家企业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拥有里岔黑
猪良种中心和金州淡水水产品良种场两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全市累
计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33项, 取得重要成果6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星火
奖59项。其中,推广实施的“淡水养殖2216工程”、里岔黑猪新品系选育等一大批科
技攻关项目, 增加经济效益达1.7亿多元,通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有力地
促进了全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科技工作的科学化、 规范化水平,并于
1996年3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科委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称号。

(孙发云 高巍)
胶州市政府专栏组稿人:李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