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168&run=13

全省残疾人事业综述
省残联理事长马连印

1996年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15个市地出台了具体办法,为
全面推行按比例就业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加强了残疾人劳服机构建设,全省已建劳
服机构96个, 有工作人员257名。目前,省直和80%的市地已全面开展了分散按比例
就业工作, 共安置残疾人1479名,收取就业保障金657.7万元。在重点抓好分散按比
例就业的同时,通过兴办企业集中安置、鼓励残疾人个体开业和扶持农村残疾人在业,
使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72%,农村残疾人在业率达70%。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各地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当地的扶贫规划,在搞好康复扶
贫的同时,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解困活动。1996年度中残联下拨我省的900万元贷
款,已投入各市地使用;各地在用好国家投入的康复扶贫贷款的同时,立足实际,加
大了面上扶贫工作的力度。据统计,1996年全省共投入康复扶贫资金1615万元,扶持
残疾人1.5万人,使1.2万名残疾人摆脱贫困,新增4000多名残疾人稳定就业。一年来,
全省通过各种形式, 共扶持残疾人约10万人,有8.6万人摆脱贫困,近万人步入富裕
行列。
康复工作持续发展。 全省各地继续把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共有
3.2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0832例,占年度任
务的139%;为4491名肢残人做了矫治手术,占年度任务的449%;新收训聋儿1718名,
占年度任务的149%; 培训聋儿家长809名,占年度任务的202%;对1608名肢体残疾
人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占年度任务的101%;为133.7万名新婚育龄妇女、孕期妇女和
0-2岁婴幼儿服用碘油丸。 确定了枣庄、日照、高密、胶州、乳山等五市为全国精神
病防治试点单位。
特殊教育得到加强。 全省特教学校已发展到141所,特教班323个,在校残疾422
64人,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71.7%、89.2%、92.7%。全省已有各类残
疾人培训机构44处,培训各类残疾人2万余名。省康复职业中专今年共招收盲人按摩、
工艺美术、 服装设计与制作、财务会计、计算机等5个专业80名学生,在校残疾学生
205名, 联合办学招生490人,在校生共计700余人。双拼盲文推广工作抓得紧,省首
期盲文培训班结束后,各地也相继举办了盲文培训班,取得了明显效果。有74名符合
条件的残疾考生进入高等院校。
宣传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围绕“预防残疾、增进健康”主题,开展了第六次“全
国助残日”活动。全省各级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刊登和播发稿件3000余篇条,印发
宣传材料200余万份; 参加助残日活动的群众达30余万人,县以上领导同志达2000多
人次; 省向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200辆,各级党政领导走访慰问残疾人,送去慰问款
和慰问品上百万元;省、市地和80多个县市区开辟了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省和青岛、
济南等市地在电视上开辟了手语节目。建立了山东省残疾人有声读物图书室,部分市
地开展了“爱民赠刊”活动。组团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参赛的34名运动
员夺得金牌14枚、 银牌21枚、铜牌7枚。盲人运动员崔宝佶作为我省唯一的代表,参
加亚特兰大残疾人奥运会,获得了盲人柔道铜牌,实现了我省在残疾人奥运会上奖牌
零的突破。为培养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成立了山东省康利乒乓球俱乐部,建立了稳
固的培训基地。 1996年,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109枚奖牌,取得了
历史性突破。
残联经济稳步发展。为积累残疾人事业发展基金,壮大经济实力,各地积极兴办
经济实体。目前,全省县市区已实现了兴办两处经济实体的目标,共有各类经济实体
528处,安置残疾人5109名,创产值5.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残疾人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在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加大
执法力度,广泛开展法律服务,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目前,16个市(地) 、135
个县(市、区)、2375个乡镇出台了扶助残疾人的政策规定,分别占94.1%、97.1%和
93%,全省残疾人的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市(地)和多数县(市、区)先后由人大或政府
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执法检查,推动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威海、滨州、坊子、潍
城、张店、茌平、荣成等地通过设立残疾人法律咨询机构或聘请法律顾问,为残疾人
提供就近和优惠的法律服务。
各级认真贯彻《信访条例》,依照有关法规政策,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化解了大
量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全省共受理来信来访22869(次) ,处结率达98%,没有发
生集体进京上访和上访人员滋事现象。
残联自身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省编委以鲁编〔1996〕15号文批转了《山东省残
疾人联合会机构改革方案》,调整了省残联的级格和管理关系,增加了领导职数、内
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省委组织部转发了省残联党组《关于全省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干部
管理办法和党组织管理关系的意见》的通知,理顺了全省各级残联的组织和干部管理
关系。各市地根据省残联的机构改革精神,制定了机构改革方案,绝大多数市地已报
送有关部门审批。
全省残联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孔繁森、朱彦夫等英模活动,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
作热情,自觉树立“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增强了做好
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从而加强了机
关建设,提高了工作效能。
此外,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下发了有关残疾人的康复、 教育、就业、扶贫、法规、宣传、文体、盲文双拼等8个
配套方案。多数市(地)也出台了当地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以省政府残疾人工作
协调委员会名义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向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
进县”称号的7个县(市、区)、被表彰为全国康复工作先进的4个市、县(单位)、被表
彰为全国特教先进的8个县(市、区) 颁了奖;表彰了30个成绩突出的全省残疾人工作
先进县(市、区);部署了“九五”期间的工作。

业绩·人才·信息
[前进中的威海市残疾人事业]威海市残疾人事业,在全省“八五”检查评比总分第
一名的基础上,1996年又有新的开拓性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任务,
在全省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一是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启动。依据《威海市分散按比例安置残
疾人就业办法》 ,经过试点、现场观摩和会议动员,全市5个劳服机构全部配齐了人
员, 有效地展开了工作。年内共分散安置残疾人163名,收取就业保障金43万元。二
是残疾人康复工作稳中有升。 年内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76例,儿麻矫治术36例,
语训聋儿32名,低视力康复34名,智力康复训练70名。新建社区康复站10处。举办了
第四期弱智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班。三是康复扶贫工作力度加大。通过开展“一助
一”活动,全市2130户贫困残疾人均被包扶。四是基层残联组织不断得到加强。全市
78处镇(办) 全部配备了专职干部,4个县级残联定为正科级,财政、计划单列。市区
两级残联直属企业稳步发展, 年内共完成产值3129万元,实现利税243万元。五是开
展争先创优活动,各项活动全面开花。通过制定措施、召开会议、确定责任,使争先
创优意识得以增强,任务得以明确。一年来,乳山市和荣成市、文登市、环翠区分别
被评为全国和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争先创优活动“一
片红”。

(戚旭波)

[兖州市残疾人工作成绩显著]兖州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
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取得显著成绩。残疾人组织建立健全,筹集140万元建成了面积
为10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残疾人康复工作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建立康复
站18处, 设立康复指导室365个,形成了社区康复网络,共使1346名残疾人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康复,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4100件,康复覆盖率达90%;残疾人教育发展
迅速, 在校残疾学生921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1%;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
业全面实施, 新安置残疾人74名,扶持300名残疾人从事个体生产、经营,兴办福利
企业25处, 集中安置残疾人405名,通过多种渠道使残疾人就业率达85%;残疾人法
规逐步完善, 市、乡镇、村居委相继制定优惠政策,共减免农村残疾人提留300多万
元, 免除义务工215万个,为500名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对150名贫困
残疾人实行了定期定量救济;社会助残意识日益增强,共有2000个青少年助残送温暖
服务小组, 经常为残疾人办好事。1996年4月,在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国务
院残工委及有关部委,授予兖州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全国社区康复先进
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三项荣誉称号,卢兆河副市长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典
型发言。

(王学伦 孟繁利)

[莱州市残联创办残疾人服务社, 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服务]莱州市残联针对全市9
5%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 残疾人事业的重点也在农村的情况,1996年在所属各乡镇
创建了“残疾人服务社”。“残疾人服务社”的主任由乡镇残联专职干部兼任,所配
备的工作人员中提倡一名有特长的残疾人参加,其任务主要是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提供
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服务,同时又为残疾人随时提供报刊借阅、法律诉讼帮助、
用品用具供应、康复知识传播等全方位服务,在残联与残疾人之间建立起了服务和联
系的桥梁与纽带。服务社隶属残联领导,自行核算、自我发展,实行服务创收并举、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把乡镇残联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中的“服务”
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和落实,也是完善和加强基层残联组织的一个有效的实质性创举。
由于乡镇“残疾人服务社”全方位地承担了乡镇残联的服务功能,使广大残疾人
在生活生产上得到系统化服务,乡镇残疾人扶贫工作有了龙头,各项工作也有了较大
的发展。在创建乡镇“残疾人服务社”的基础上,以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为依托,
扩大功能,充实人才,创建了“市残疾人服务总社”,主要功能是为残疾人代办生产
物资、提供扶贫资金保障、种养殖服务和就业工作管理等。市残疾人服务总社与乡镇
残疾人服务社具有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共同推动全市残疾人工作向前发展。一年来,
莱州市市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正确处理了服务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服务为主线,以
经济为后盾,为残疾人脱贫致富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服务。由于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
使残疾人有了自己的家,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全市的残疾人工作在全省处
于领先地位,1996年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
(周克明)

[滕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特色经营受欢迎] 滕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自1
993年5月设立以来,经营品种不断增多,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 受到广大残疾人的信赖和社会的好评。1996年5月,该站被授予全国残
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先进单位。
该站建立了四项制度,向所有残疾人庄严承诺,雷打不动,切实执行。
一是咨询服务制度。该店要求站里所有职工必须掌握各种用品用具的功能、特性、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以便对残疾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他们还利用电台、电视
台、《滕州日报》等媒体向社会上广大残疾人介绍服务站最新购进的用品用具,介绍
其功能、价格,让残疾人及时了解是否有自己需用的用品。他们专门设立了热线电话,
对电话寻问用品用具的情况进行详细解答。二是送货上门制度。该站一开始就开展了
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站里专门购置了一辆三轮车,对方圆20公里以内的用户,一律实
行送货到残疾人家中。三是缺货登记制度。对站里没有的用具,只要是残疾人需要的,
该站人员就登记在册,想方设法,进行联系。四是售后服务制度。有些残疾人的用品
用具,由于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会出现毛病,残疾人到街市上维修又比较困难,因
而做好售后服务工作非常重要。该站建立了购买人员登记卡,定期与购买人联系,随
时上门检修。
四年来, 该站共售出轮椅748辆,三轮车1550辆,拐杖2632副,各种用品用具13
500多件。 销售收入达到239万元,实现利税7.2万元,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

(满昌明 鞠忠武)

[泰安市郊区残疾人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泰安市郊区残联把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
业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了国有和省市有关分散按比
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规定,在社会就业压力大、部门和单位编制经费紧张的困难情况
下,经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上门服务,使这项工作在全区普遍推开,率先在全省
完成区直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九六年度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任务。据统计,
通过登记、 认定,全区需安置的在职残疾干部职工388人,登记、要求就业的非农户
口的残疾青年64人。经审查,已有符合条件的31人办好招工手续并走上工作岗位。经
回访,用人单位和残疾职工及家属普遍满意。同时,依照文件规定,向63个单位收取
就业保障金15.2万元,专项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
泰安市郊区残联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区委、区
政府领导将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到了依法行政的高度,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二是残疾
人就业工作得到了多数部门和乡镇、企事业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广大残
疾人的密切配合。三是区乡残联的同志发扬了敢啃“硬骨头”的拼搏精神,制定了切
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工作一环扣一环,特别是上门集中登记“一条龙”服务的做法,
深得用人单位好评。经过一年的运转,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既打开了局面,
又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王金春)
省残联专栏组稿人:李永进叶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