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160&run=13

走向繁荣的山东文化艺术事业
省文化厅厅长张长森

1996年,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艺术创作与演出。话剧《我爱我班》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京剧《石龙湾》、
儿童神话剧《小白龟》 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5名同志获文华单项奖,一名演
员获京剧“梅花奖”。群众文艺创作节目参加文化部第六届“群星奖”评选,获得一
项金奖,一项铜奖。文艺演出进一步活跃。话剧《布衣孔子》、《红绿灯下》晋京演
出, 受到社会好评。省直艺术表演团体开展了历时2个多月的“双休日义务展演”活
动,为省暨济南市13个窗口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演出了数十场优秀剧目。组织了“’96
山东省吕剧会演”,成功地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和“纪念
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群众文化。开展了第三批社会文化先进县的评选创建活动,桓台县等14个县(市、
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章丘市、临淄区等4个县(市、区)被
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 称号。目前,我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达42个,2个
地级市、19个县(市、区)获全国文化先进称号,“社会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
市、县的数量均居全国首位。1996年全省有9个县(市) 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
术之乡”,至此我省“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达15个,属全国最多的省份之一。文化下
乡活动成绩显著, 全省文化系统下乡演出5000余场,送图书30多万册,春联、书画5
万余幅, 放映电影5.7万余场。全省文化系统26个单位、53名个人被省委宣传部等十
部门表彰为全省文化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文化厅获得全省文化下乡活动
组织工作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历时5个月的“齐鲁民间广场艺术展演”
活动,汇集全省13个市地的44支队伍共2600多人进行节假日演出。于年底举办的首届
山东省农民文化艺术节, 于1997年3月份结束,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广,在全国亦属
罕见。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全省各市地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
文明建设。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对省直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省文
化厅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省直剧院团在“文企联姻”、人才培养工
作上也有较大的突破。青岛等市地“文企联姻”工作有新的发展。
艺术教育事业。 全省中等艺术学校招生2406名,毕业学生991名;山东艺术学院
招生334名,毕业生337名。全省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泰安艺校申报省
部级重点中专评审获得通过, 目前我省省部级重点中等艺术学校已达4所,在全国各
省中名列第一。省戏校排演大型上古神话系列,舞蹈《龙魂》获得社会广泛好评。京
剧科学生在全国“新苗奖”京剧邀请赛上获得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
文化市场管理。全省各级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队伍逐渐健全,目前全省各级专、
兼职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已达3500多人。通过学习、培训和规范管理,全省文化市场执
法人员、经营人员的业务和素质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按照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
展了“扫黄打非”工作和音像市场集中治理工作,文化市场发展健康、有序。
电影事业。全省电影市场正在逐步走出低谷,农村电影工作取得成绩。1996年全
省村电影队3400多个, 占注册率由93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40%,为解决农民看电影
难的问题,全省各市地、县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1996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在临沂召开
“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推广了我省费县、莒南县等地农村电影工作的成功经验。
文物事业。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管理工作不断进展,长清双乳山汉墓发掘、青州
大型佛像窖藏考古发现,已列入96年全国十大考古之列。全省文物安全保护工作进一
步加强。 完成了蓬莱丹崖山危岩加固等一系列大中型维修工程,1个集体、15名个人
获国家文物局表彰。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我省又有长岛县北
庄遗址、 五莲县丹土遗址等9处进入其列。威海甲午战争博物馆、枣庄台儿庄大战纪
念地等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外、 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办理、组织、审批出访团组40余起,400余人次;接
待来访团组20多起, 近500人次,交流范围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我省文化事
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文化设施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建设、省博物馆新馆扫尾工程、省艺术馆业务楼建
设进展顺利,省音乐厅的选址定点工作正在进行。各市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较大
的进展。
山东文化史志编纂工作取得成绩。经过14年的努力,《山东省文化志》,《山东
省文物志》即将付梓出版。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被授予“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
体”称号。

[文物事业概况]1996年,山东文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古
工作方面,长清双乳山汉济北国王陵和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两大发现入选由《中
国文物报社》组织评定的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经发掘发现双乳山汉墓系西汉最
后一代济北王刘宽的陵寝,墓葬凿山为陵,规模宏大,随葬铜器、玉器、漆器、铁器、
陶器、金饼、车马器具等2000余件。青州龙兴寺约始建于北魏时期,延续约一千余年,
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最北部,共出土北魏至北宋时期石、玉、陶、铁、木及泥塑等类
佛教造像200余尊。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延续时间长达500
年,类型多样,造型优美,雕刻精湛,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难得实物资料。其
它比较重要的考古活动有:滕州庄里西遗址、五莲丹土遗址、临淄办公中心战国家族
墓、阳谷景阳岗龙山文化城址、桓台史家遗址以及配合济德、潍莱、京沪、济聊、京
福几条高速公路、章丘电厂等重点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
考古资料,其中几处重大发现经过专家论证后将于1997年公诸于世。考古学在史前文
化、城址研究方面推进较快,其中文字起源的研究有可能获得重大的突破。
国家级和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保护,重要的工程有威海刘公岛北洋水
师提督署及所属炮台、栖霞牟氏庄园、蓬莱阁丹崖山加固、泰山岱庙坊、岱顶青帝宫、
邹城孟庙与孟府、嘉祥曾子庙、聊城山陕会馆、长清灵岩寺、临清舍利塔、惠民魏氏
庄园、兖州金口坝、临沂文庙等一批修缮、加固、复建工程。另外对灵岩寺千佛殿罗
汉、广饶关帝庙南宋大殿、济宁崇觉寺铁塔、孔府后仓、济南历城四门塔等进行勘测
和工程设计。与往年相比,各地在遵守操作规程、设计及施工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
提高。引起国内建筑史界和宗教考古界关注的是,在灵岩寺的环境整治过程中,在原
鲁班洞的位置发现了隋代的山门,在千佛殿北侧发现了唐宋时期般舟殿的台基和一批
精美的经幢及石刻艺术品,辟支塔基上宋代雕造的一批精美佛教考古石刻也随之面世。
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在藏品征集与科学保管,提高陈列水平,社会宣传教育等
方面各博物馆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
馆被国家六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省博物馆试行门票方面的改革在社会上
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曲阜孔子研究院经过两年的筹备终于在孔子诞辰2547年纪念日破
土动工,该院是兼具博物馆展览、文献收藏、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功能
的高级研究场所。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与法国菲尼斯特省登塔博物馆结好,为
我省博物馆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济宁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等新
馆舍的建设和筹展工作也都进行的非常顺利。诸城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滕州市
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博物馆等一批县级博物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改陈工作,其专
业水平和展览效果受到了博物馆学界的好评,也为我省中小型博物馆陈列的改造创造
了范例。
社会流散文物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市场方面,个人的购卖与收藏在稳步的发展,省
文物总店等几家文物店联合在烟台、青岛举办的书画展卖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青岛
与济南试行的两个古玩市场发展健康,为全省的推广积累了经验。华夏与嘉德两个艺
术品拍卖公司在拍卖活动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古玩与近现代书画,其中华夏公司还举行
了一个古玩拍卖专场,拍品的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交易量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拍卖
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居民购买文物呈上升趋势,而境
外居民、外国游客及古玩客户的购卖量呈下降趋势。市场的发展,对于相关管理政策
和文物鉴定及出境标准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文物的管理与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国务院于十一月公布了第四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的北庄遗址(长岛县)等九处位列其中,另外,蓬莱市
的戚继光牌坊并入了国保单位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土井浜人
类学博物馆合作开展的战国至两汉人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成果从
一个方面解决了日本渡来人的问题。《山东文物精萃》、《齐鲁文化》、《齐币图释》、
《建新遗址》等一批有份量的学术专著出版发行。《山东金石集成》、《临淄齐国故
城》、《城子崖遗址》等专著也在编写之中。另外还组织了中国汉画学会和中国传世
古玉鉴定研讨会两个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民俗学会、钱币
学会以及所属的古陶瓷研究会、艺术委员会等二级学会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研究
活动,推进了学科研究的发展。

(由少平)

[发展中的山东图书馆事业] 1996年,我省已建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28个,高校图
书馆52个,中专图书馆183个,科技情报单位120个。图书馆事业建设成绩显著,突出
表现在馆舍面积不断扩大,计算机应用迅速发展,文献信息服务硕果累累,全民图书
馆意识增强。
省图书馆新馆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3.3万平方米已封顶。建筑面
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济宁、 枣城、烟台三个市地图书馆已完成新馆主体工程,全省县
级馆建筑面积最大为3700平方米的诸城市新图书馆已于年底动工。新馆建成并开馆使
用的有邹平、 莱州、平度、莒县、聊城海源阁图书馆以及建筑面积为13362平方米的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正在筹建新馆的有泰安、青岛、聊城、淄博、滨州、新泰图
书馆等。
科技情报单位的自动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已装备微机和终端设备200多台套,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计算机检索咨询系统是国家一级查新咨询单位, 已与全省1
00多个情报与信息服务单位实现联网。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紧随其后,已有40个
馆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 拥有微机180多台,小型机2台,终端机100多台,目前
已由单机应用向集成管理系统发展。
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图书馆分别被卫生部、农业部和国
家教委定为医药卫生、农业科技查新点及国家教委青岛查新中心。全省公共图书馆系
统的自动化建设也已迈开新的步伐,省图书馆现已开通了采访、编目、报刊、流通、
特藏等管理系统,青岛市图书馆已开通了采访、编目、报刊、外文等管理系统,济南、
潍坊、日照、蒙阴、冠县、聊城海源阁等市县图书馆也相继购置了电子计算机。
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各地各系统图书馆积极发挥情报职能,围绕经济建设、教
学和科研需要,开展课题检索和跟踪服务。潍坊、淄博等市县图书馆常年编印信息参
考小报,为各级领导和党政机关提供决策信息。济宁、桓台、广饶、平度等市县图书
馆不定期地连续编印各种科技文摘、致富信息。
为迎接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五六月份,在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
传周期间,全省各地各系统数百所图书馆的成百上千名图书馆工作者,纷纷行动起来,
围绕“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迎接’96
北京国际图联大会的召开”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在省城济南,由省
图书馆学会、 省图书馆牵头,召集在济各大图书馆系统负责人召开协调会,组织5 0
余所大中型图书馆的800余名图书馆工作者参加街头宣传活动,声势浩大,规模空前。
8月份在国际图联大会召开前夕, 又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于在迎接62届国际图联大
会、’96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49个先进单位和83名先进个人予以
表彰。通过这些宣传活动,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增强了全民图书馆意识,促使社会
各界更加关心图书馆,广大读者更多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同时也树立了图书
馆人的良好形象,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

(李富贵)
山东省文化厅专栏组稿人:李涛

业绩·人才·信息
[长篇历史小说《杜伏威》出版问世]章丘市矿业局干部于夫,自1991年以来查阅了
大量历史资料, 进行了多方面考察论证,历经2年多,业余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杜伏
威》 ,1996年8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杜伏威是章丘相公庄镇河滩村人,
16岁参加长白山隋末农民起义,后率十万义军突破隋军围剿转战江淮,与窦建德领导
的河北起义军,翟让、李密领导的河南起义军形成了三支推翻隋王朝最强大的军事力
量,为建立统一的唐王朝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此书22.7万字,尊重历
史,想象力丰富,情节迭宕起伏,再现了隋末唐初的战争场景与政治形势。
于夫1979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系章丘市作家协会主席,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先后发表的作品有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
学、电视剧本、民间故事,共50余万字。《杜伏威》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王锦樵 于庆)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八国联军侵华纪实》出版发行]由山东省地方志工作者,省作
协会员孙其海撰写的《八国联军侵华纪实》 长篇纪实文学,于1996年6月,由华文出
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30万字,是我国第一部以纪实文学的体裁,反映八国联军侵略
中国这一历史重大事件。该书以朴实、深沉、真切的语言,通过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
事实,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残暴和野蛮战争的内幕,以及对中国人民实行残害、
凌辱,对千年文化精华进行无休止的烧杀抢掠,使中华民族遭到一场空前的浩劫和灾
难的罪行,使广大读者从悲剧中反思,从忧思中奋起。
该书共分14章72节。章题分别为:谁希望战争;战前清宫面面观;逼上战场;西
摩败走廊坊:大沽遗恨;天津战役;津城蒙难;京郊狼烟;北京攻防战;清廷西逃;
耻辱柱上的洋枪队;78次“讨伐战”;强奸国权;耻辱感是一把火。书中收集了26幅
揭露八国联军侵华罪行的珍贵历史照片, 并绘制了9张作战态势及布防图,便于读者
更形象、更具体地了解这一历史事实。

(文雯)

为繁荣文学事业创造良好条件
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吴茂泉

1996年, 山东省作家协会共有会员1980人,协会工作人员101人。省作协1996年
的工作,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好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为重点,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打破了文学工作的沉
闷局面。
全国文学创作山东中心启动以来,省作协集中力量,着重建立作家创作生活基地,
确定资助重点作品, 增加服务功能,促进精品力作的生产。从3月份全省作协工作会
议开始, 经过4个月的努力,从全省工矿、农村中选择、建立了10个作家创作生活基
地, 于7月份在济南为基地颁发了铜牌,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引起了中国作协的
高度重视; 同时,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从93部创作选题中确定了1 2
部为山东中心首批资助对象, 于7月份同12部选题的作者签约。这在山东文学史上是
首次,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省作协还协助中国作协完成了对全国作家创作生活基地
候选企业青岛发电厂的考察工作, 使该厂成为全国10个文学创作基地之一。5月份,
参加了全国文学创作中心工作汇展的布展工作, 制做了3个展板,选送了一批展品,
并且出席了6个创作中心工作交流会议, 山东中心的工作得到了中国作协和兄弟中心
的较高评价。
我省的文学创作在全国一直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所以1996年,抓创点、出精品
更是突出和鲜明的工作主题。省作协单独或联合有关地市作协,召开作品研讨会十余
次,推动了全省文学创作。有10部文学作品在全省精品工程中获奖;组织作协的报刊
开展了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文学作品征文和迎接香港97回归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协同
省委宣传部对朱彦夫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作协所属报刊在无办刊经费的情况
下,主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保证了正常出版,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好作品。

省作协专栏组稿人:董崇涛

山东文艺呈现繁荣局面
省文联党组书记邵振学

1996年的文联工作,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
理论学习。 1996年8月份,省文联在青岛举办了各市、地、大企业文联主要负责
人参加的读书会,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发展的问题,艺术家在文化市场中的作用问
题,学习理论、交流经验,引导艺术家正确地参与文化市场。根据我们的要求,经省
委批准,将全省文联系统处级以上干部的培训列入省委计划,每年20个名额,现已培
训两期。通过学习,大家的理论水平大大提高,文艺为党的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大大
增强。与此同时根据省委安排,积极参加了“三学”活动。大多数市地文联理论学习
搞得也很好。理论学习对文联业务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出作品、出人才。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4周年
之际, 省文联举办了“山东省百名文艺家千里采风”活动,组织130名文艺家分11个
采风团分赴11个地市采风;为纪念建党75周年,省文联举办了“庆祝建党75周年大型
书画展览”;10月份由省文联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96“广寒宫杯”全国山东快书、
快板大赛,表演贴近时代,绚丽多姿,充分展示了全国曲艺界的新成果;“山东省民
间工艺品博览会”,展览荟萃山东民间工艺品精华,展示了齐鲁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
彩的面貌;现代戏剧《火车轮子毛驴腿》彩排受到各界好评,现正充分准备,申报省
“精品工程”,力争上全国“五个一工程”;省音协积极组织了“一首歌”创作活动,
涌现出许多新歌,其中歌曲《心在故乡》获全国“群星奖”金奖,《风雨故乡路》获
“中国广播新歌”金奖;“全国第二届书法楹联大展”,为繁荣书法楹联创作,起到
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1996年全省各级文联、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的作品在全国和国际上获
多项大奖,其中由龙泰岭编剧的电影《士兵的荣誉》、省音协推荐的歌曲《阿里、阿
里》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摄影家李楠在“第三十九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中获一等奖,并获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在中国戏剧界第十三届“梅花奖”评选
中,由省剧协推荐的京剧演员鞠小苏获最高奖“梅花奖”,朱金兰获“国际票友节”
金奖,李福新获振兴京剧“金菊奖”;任锡海和邹本东分获摄影艺术最高组织奖“金
烛奖”和“开拓奖”,钱捍和李锦分获全国新闻摄影“金眼奖”等等。省美协组织推
荐的作品在“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上,陶世虎获金奖,陈锡岩、徐青峰获银奖,
王绍波、高东方获铜奖;在“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中,宋丰光、张锦平获最高
奖--银奖,陈全胜获铜奖,唐秀玲获优秀奖;在“全国第三届水彩、水粉画展”中,
张鸿宝、陈锡岩获银奖,于普洁获铜奖,我省在以上三个展览中获奖档次和获奖总数
在兄弟省市中名列三个第一;省书协组织推荐的作品在“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展”
和“全国第六届书法展”中均取得第二名。
改革文联工作。1996年省文联从各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干部管理制度,省文联
在编的机关干部、职工由党组管,事业单位聘用人员,谁聘用谁管理。改革分配制度,
文联分配的经费由文联管,协会、二级单位创收的经费由协会二级单位自己管,由文
联进行审计检查。对协会和二级单位进行工作和创收两个目标管理,两个指标都完成
后,其创收大部用于协会业务经费,部分用于干部、职工的奖励,少量交文联。改革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创作和创收活动双丰收。

省文联专栏组稿人:王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