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143&run=13

气象工作成绩显著
省气象局局长蒋伯仁

1996年11月6日, 赵志浩书记亲临省局视察工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气
象服务,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利避害特别是夺取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
1996年全省天气气候复杂,冬春连旱严重,夏季大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黄河、小清河、漳卫河出现历史罕见洪水。各级气象部门全方位做好为国民经济各行
各业的气象服务,减轻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表扬气象预报
准确及时,为防灾减灾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省气象局、威海市气象局被省委、省
政府评为“全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10月16日,省政府致函中国气象局建议给予省
气象局以表彰奖励。省台和德州市局被中国气象局评为气象服务先进集体。滨州、聊
城等市、地气象局被当地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东营、济宁、泰安、德州
等市、地气象局被当地政府通报表彰。36个县政府致函市、地气象局建议表彰当地气
象部门或被评为气象服务先进单位。
去冬今春,我省出现连续四个多月的大旱。元旦刚过,省气象局就在省长办公会
上提出了注意旱情发展的建议。春节过后,省气象局就组织了春季天气趋势预测研讨
会,向省政府提提出了今年春旱的趋势预报。省政府2月28日召开了全省抗旱“双保”
电话会议,省气象局提出的7条建议被全部采纳,全省各地掀起了抗旱“双保”热潮。
为配合抗旱“双保”斗争,省局随时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旱情、提供气象预报服
务, 先后提供了7次卫星遥感监测全省苗情、墒情资料。各市、地气象局也都结合当
地旱情发展,积极主动地提供气象服务,为夺取全省抗旱“双保”胜利做出了重要贡
献。各级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年共组织飞机人工增雨12个作业
日,增雨8.6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8600万元。全省共有10个市(地) 和56县开展了
高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增雨效果明显,作业区内几乎未遭受雹灾,直接经济效益
16.1亿元。3月底、4月底的两次人工降雨效果非常明显,对缓解旱情起到了关键性作
用。
气象服务工作为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围绕春播、三夏、三秋等农事关键季节,积极开展各项服务。1
996年的夏收期间天气预报、 第一场春雨预报、久旱转雨预报、棉铃虫预报等,准确
及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开展了气象卫星遥感小麦估产,实况与预测产量很吻合。
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发展迅速,已普及到30%的农村,其中滨州普及到80%的农村。
棉区广大气象台站为做好棉花生产的全过程系列化服务,通过印发《棉花生产气象服
务简报》、《棉花生产气象明白纸》等,及时为棉花生产提出气象信息和生产建议。
从4月份开始, 每天制作并在电视台播出了17个市、地的5厘米地温实况和每5天的墒
情,对全省各地适时播种和加强田间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省台、滨州、
淄博等市、地台还开展了为小清河治理工程的气象服务,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各级气象部门认真落实《山东省汛期气象服务方案》 。汛期,全省共出现9次大
范围降雨过程,各级气象部门基本预报准确,尤其是几场大暴雨报得很准,为全省安
全渡汛,为战胜黄河1855年以来大洪水顺利通过我省境内未死一人和漳卫河、小清河
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顺利入海做出了突出贡献。 8月中旬,按照惯例,正是防汛的
关键时期,但省气象局经过认真分析,做出了中旬以后天气少雨的趋势预报,向省委、
省政府提出“放水要适度,注意蓄水”的建议。这个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领导采纳后
及时组织蓄水,对利用保护有限的水源,争取秋末、冬春农业生产用水的主动,产生
了积极的作用,其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
省台和沿海广大气象台站认真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为海洋捕捞、滩涂养
殖、石油钻探、盐业生产等提供气象服务。烟台市气象局对全年出现的48次大风过程,
均提前发布了大风警报。并及时向市委、市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省海上搜救中心烟台
分部专门致信市局表示感谢。
公众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全省有7个市、地开展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微机制作。泰安市气象局还上了节目主持人,并获首届全国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评比二
等奖。
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抓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建设,完成了
省台和几个市、地局的9210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初审工作;完成了省台和枣庄、青岛、
烟台四地的电磁环境测试工作;完成了VSAT小站和省级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开发
人员培训和人机交互处理系统的部分培训;结合业务一体化改造,泰安市气象局完成
了9210工程机房装修环境改造和硬件安装。
省台把现代化建设放在通信传输网系统的改造和预报指导产品软件的开发上,把
主要技术力量放在客观预报方法和预报工具的研制上,开发了客观要素预报软件模块
等9种预报工具和指导产品。 在泰安市开展了短期降水概率预报试验工作。省台和部
分市、 地台在专业预报中开展了降水概率预报。完成了以T63产品释用为基础的济南
24小时、48小时降水量、降水概率,日最高、最低温度客观预报系统及17地市城市降
水、气温客观预报系统。共有11个市地局开通了至当地政府的微机服务终端。
全年共取得科研成果5项, 获省科技进步奖两项;评选出省局气象科技进步奖15
项。组织下达青年基金项目55项。在全国中、高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1篇。共举办
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81人次,成人大专招生24人。
气象事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基本气象系统进一步向精干、高效方向发展,全
省科技服务和综合经营的人员达到29%。威海市气象局对全市气象工作实行宏观管理,
分级指导, 塔式领导方式,全市气象业务达一级目标,科技服务毛收入235万元,综
合经营收入40万元。 全省科技服务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121自动答询增
长61%,电视广告收入增长28%。科技服务收入比去年增长20%以上的单位有潍坊、
威海、莱芜、东营、枣庄市局。
省局组建了天通公司、防雷中心。各级气象部门结合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兴办了
科技开发、生产加工、种植养殖、接待服务、商品经营、房地产开发等经营项目。威
海天翔宾馆、莱州华云公司、德州避雷器生产、滨州白云包装公司、省局BP机公司、
咨询中心等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完成了省局机关机构改革,新提拨了7名35岁左右的年青干部进入处级领导班子。
目前机关在职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为41.77岁,比机构改革前降低5.6岁,大专以上学历
占95.5%,比机构改革前提高11.42%。
制定了全省气象事业“九五”计划和15年规划,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和2010年的发
展目标。各级气象部门普遍加强了管理,制定完善了规章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业务服
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加大了业务管理力度, 基础业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三项错情率为0.4‰,重大差
错由上年度的12次减少为11次, 错情折合率由104个减少到62个,为历年最好成绩。
全省共有烟台等10个单位获得“地面测报集体优质单位”称号;有212人取得300个连
续百班无错情;农气百班14个;通信200班4个;有62人次被中国气象局授予“质量优
秀测报员” 称号。全省18个业务达标单位,有10个市、地局达到一级业务目标,4个
市、地局达到二级目标。举办了全省地面测报技术比赛,泰安、滨州、临沂取得较好
成绩。
全省有15个市、地局和79个县局在当地建立了地方气象事业经费户头。9210工程
资金匹配,省计委、省财政厅支持280万元,市地财政到位资金204万元。全省争取地
方财政专项资金达1361.8万元(含人工防雹降雨经费)。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全省共有9个市地气象局、32个县局被当地党委、政府
评为先进单位。邱洪政被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先进个人;成山头气象站被评为全国气象
部门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李惠南、石慧兰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王广元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田方正被中国气象局评为气象服务先
进个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被评为地级先进个人18名,县级先进个人47名。
1996年共安排基建项目34个, 投资994.2万元。建造办公生活用房6328平方米,
为3个县局解决了走路难问题, 为1个县局解决了吃水问题,为3个县局解决了供电问
题, 为4个单位解决了供暖和煤气问题。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较好地
落实了老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气候评价]全省平均气温12.9℃,较常年同期偏高0.1℃;平均年降水量650.7毫米,
较常年同期偏少31.1毫米; 平均年日照总时数2285.0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154.7小
时;年太阳总辐射量4116-5063兆焦/平方米;年有效风能100-2000千瓦小时/平方米。
从1995年12月至1996年6月上旬, 全省各地大部分时段降水持续偏少,农田墒情
变差, 旱情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3月份干旱面积达4080万亩。6月上旬全省仍有2
000万亩农田受旱,干旱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夏播作物的播种出苗构成威胁。
风雹灾害较频繁, 从4月29日到9月16日时间跨度长达6个月,全省17市地均遭风
雹袭击,风力一般在8-12级,冰雹直径最大为13厘米。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27万亩,
绝产面积77.57万亩, 刮走粮食811万公斤,倒折树木173.04万株,损坏房屋22.03万
间, 死亡14人,直接经济损失48.30亿元。3次比较大的风雹灾害分别发生在6月13至
14日、 7月1日至2日和7月5日至6日。损失最为严重的是7月1日至2日,烟台、威海、
莱芜等7市地的22个县遭受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14.2万亩,果园受
灾面积89.15万亩, 损坏渔船31条,倒折树木15.1万株,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17.22
亿元。
汛期共出现13次较强的暴雨过程,黄河出现近10多年来最大洪峰,部分滩区出现
漫滩。全省有108个县510个乡镇遭受暴雨和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317.17万亩,
绝产面积69.91万亩,倒折树木31.98万株,损坏房屋9.43万间,冲毁道路335.25公里,
死亡家畜1230头, 死亡9人,先后有476个村庄21.76万人被洪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
55.15亿元,其中黄河漫滩造成的经济损失25.94亿元。7月24日至25日,烟台、泰安、
德州、聊城等11市地的48个县遭暴雨袭击,直接经济损失12.335亿元。黄河漫滩造成
的经济损失25.94亿元。 夏季全省平均气温25.1℃,接近常年。济南今夏高温天气只
有8天,比常年大大偏少。汛期全省平均降雨量490毫米,为正常年份,但由于降雨集
中在7月29日至8月16日, 20多天的时间先后降4次暴雨和大暴雨,占汛期总降雨量的
39%, 致使全省一些主要河道发生了近30多年未遇的大洪水。全省总蓄水量5 3.052
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多3.225亿立方米。
小麦播种期,底墒好,播种质量高;越冬前降水较多,光温条件较好,有利于小
麦盘根、增孽和弱苗转化升级;越冬期,气温偏高,降水稀少,底墒不足,使小麦返
青期比常年推迟3-5天; 返青至拔节期,气温偏高,日照时数偏少,旱情严重,对小
麦生长不利;小麦抽穗期,气温偏低,有利于穗数增加;成熟期,光照充足,降水偏
少,干旱对小麦后期生长不利;麦收期间,多晴好天气。棉花播种期,气温偏低,降
水适宜,对棉花出苗有利;苗期,旱情严重;蕾期,温高寡照,雨水充足,棉田墒情
适宜,但部分地区遭暴风雨和冰雹袭击,棉花受灾较重;花铃期,光照不足,灾害频
繁,棉铃脱落较重;袭铃吐絮期,气温偏高,光照略显不足,大部分时段气象条件较
好,对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有利。
全省共发生公路交通事故14788起,死亡5849人,伤9777人,经济损失7284万元。
其中因雨、雪、雾等不利气象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2318起,占总数的16%。经济损失
1663元, 占总数的23%。济青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1000起,死亡102人,其中因
雨、 雪、雾等不利气象条件发生的交通事故380起,占总数的38%,死亡22人,占总
数的22%。

省气象局专栏组稿人:杨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