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1&rec=102&run=13

1996年山东省一轻工业发展概况
省第一轻工总会会长李昭泰

山东一轻工业包括11大类38个行业。 截止1996年底,系统内工业企业712家,其
中大型企业151家,中型企业260家,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7.7%。企业资产总额
556.4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266.5亿元,净值208.7亿元。职工48万人。
199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2.8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6.17%;实现工业
增加值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利税总额62.47亿元,其中利润17.9亿元,
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分别比上年增长12.39%和1.54%。有23种产品列全国前5位;
其中机制纸及纸板、 白酒、啤酒、葡萄酒、摩托车、日用玻璃、原盐、溴素等8种产
品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铅笔、明胶、果露酒列第二位。
1996年山东省一轻工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支柱行业、优势企业的带动支撑作用更加突出,生产集中度有较大提高。造
纸、酿酒、摩托车等支柱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地位
更加巩固。 三个行业累计完成产值221亿元,实现利税55.92亿元,其中利润17.02亿
元,分别占全省一轻系统的64.4%、89.5%、95.1%。尤其是造纸行业,1996年发展
速度之快、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实现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51.6%,占全系统
利润总额的51.7%, 盈利水平居各行业之首。全系统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38家,占
企业总数的19.4%, 实现利税59.61亿元,占利税总额的95.4%。其中利税过亿元的
企业有中国轻骑集团、青岛啤酒公司、晨鸣纸业集团、孔府家集团、孔府宴集团、秦
池集团、兰陵集团、景芝酒业集团、张裕集团、华泰纸业集团、太阳纸业集团、临清
造纸厂, 这12家企业累计实现利税27.75亿元,占利税总额的44.4%,规模效益十分
显著。
(二)资金投向更趋合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
入28亿元, 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技术改造约占90%,竣工投产项目150个。1996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有5个特点:一是新批项目多。全年由省以上批复立项的25个,
是1990年以来新批项目最多的一年。列入国家“双加”工程专项计划的12项,总投资
11亿元, 其中专项贷款8.22亿元,约占全国轻工系统专项投资总额的8%,居各省市
之首。二是出口创汇项目多。技术改造“双加”工程全部是出口创汇和替代进口项目,
这批项目达产后,可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税11亿元,
出口创汇2.5亿元以上。 三是环境保护项目多。全年环保项目共计37项,总投资9.94
亿元,重点治理造纸、酿酒等行业。四是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大多在3000万元以上。
五是西部地区项目所占比重明显增大。新批项目中80%在西部,随着京九铁路的全线
通车和香港回归的到来,聊城、菏泽等市地有希望形成一条新的一轻工业经济增长点。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1996年有新的进展。造纸行业结合污染治理,大力发展以木浆、
废纸为主要原料的白板纸、涂布纸和高档胶印书刊纸、无碳复写原纸等,产品档次有
了很大提高。英克莱集团高比容电极铝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包装印刷行业
适应快餐业和治理白色污染的需要,新上了纸质餐饮具项目。
(三)市场营销工作得到加强,市场开拓成效明显。面对严竣的市场形势,各企业
普遍加强了市场营销工作,全年产销基本平衡,产销率达到96.88%。
(四)坚持“科教兴轻”方针,科技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一是科技攻关、新产
品开发成果显著。 全系统完成科技、新产品开发项目45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的2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80项,新产品产值率15%;新产品投产率80%。获省部级科
技进步奖33项, 其中“电光源行业燃煤节能样板玻璃熔窑”等9项获二等奖;获省优
秀新产品奖40项, 其中GY型多头电脑刺绣机系列产品等4项获一等奖。企业技术开发
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自主开发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系统已建立国家技术开发中心
3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5个。二是围绕实施名牌战略,下大气力抓了质量工作。深入
开展了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涌现出国家级优秀QC小组2个,省部级优秀QC小组30个。
加强了行业检测,食品、造纸、日用玻璃、化妆品、洗涤剂等行业检测站都积极有效
地开展了工作,重点对质量问题多、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产品如啤酒瓶、印刷用纸等
加大了检测力度,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加速了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接轨的步伐,
全系统已有12家企业通过了GB/T1900-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996年,国家监督抽查
产品合格率85%,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5%;崂山矿泉水等3种产品获“山东省名牌
产品”称号。三是教育工作适应山东一轻工业的人才需要,取得较大进展。全日制大
中专学校、 技工学校共招生5559人,输送毕业生4399人,在校学生达15271人。全年
培训职工8万人次,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五)出口创汇克服了不利因素,保持了一定增长,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全
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交货值5.7亿元,
占出口交货总值的23%,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系统内出口生产企业达到250家,占
企业总数的33.6%; 年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89家,其中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的
13家。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5个,合同引进外资额1.1亿美元。从总的情况来看,
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单个项目的外方投资额呈增高趋
势, 潍坊恒信纸业等4个项目投资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第二,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逐步走上正轨,形成了一批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俱佳的“三资”企业,为利用
外资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全省经济实力最强的500家“三资”企业排行榜上,一
轻系统有31家,其中9家进入前100名。淄博旭销子电熔材料有限公司、寿光永立纸业
有限公司被省政府列入“九五”期间重点扶持的30家骨干“三资”企业。
(六)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效益年活动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1996年底,全
系统已组建公司79个, 其中上市公司3个,定向募集公司29个,有限责任公司47个;
股份合作制企业14个, 公有民营企业9个,39个企业被兼并,18个企业破产。截止19
96年底全系统亏损企业数比上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

省第一轻工总会专栏组稿人:邵秋生

努力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的
跨越省烟草专卖局局长
省烟草公司经理王琨

1996年,山东烟草全行业实现利税50.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加9.94亿元,
增长24.56%。 其中卷烟工业实现利税3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5%;商业企业实
现利税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0.01%;两烟出口创汇1705万美元,超额完成了全年
的奋斗目标。
--烟叶生产克服了烟叶成熟期低温、多雨、寡照等不利气候的影响和连续多次冰
雹的侵袭,一举扭转了我省烤烟生产连续四年滑坡的被动局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今年全省烤烟计划面积90万亩,实种面积92万亩,超计划2万亩;计划收购220万担,
实际收购264万担,完成计划的120%。
全年的烤烟生产,首先是坚持政策到位,加大价外补贴力度,实行了烟叶价格一
步到位,提前出台统一的辅助费和产前投入标准等一系列政策。省公司在1995年国家
收购价上调25.31%的基础上, 每公斤烟叶价外补贴1.4~2.8元,平均每公斤烟叶增
加辅助费4.84元, 产前投入不低于1元,使每公斤烟叶总收入达到10元左右,全年共
投入资金6.5亿元, 烟农亩收益达到1200~1500元;其次是实施了普及地膜覆盖、冬
耕深翻、平衡施肥、综合防止病虫害,坚持“四无一平顶”的管理,推广标准烤房和
远红外线涂料烘烤技术。同时大力推进烟叶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
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种植,5亩以上的种烟大户达5.4万户,大户种植面积已占总面积的
45%。大力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加强了烟叶基地建设。通过政策到位,各项“科技兴
烟”措施的落实,1996年烤烟生产一举扭转了连年滑坡的局面,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
道。
--卷烟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狠抓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通
过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一方面在认真抓好控制总量的同时,在生产计
划安排上向名优畅销产品倾斜,加大咀烟和一、二类烟产量的比重,限制效益差、档
次低的牌号的生产,1996年全省共推出“金将军”、“一枝笔”、“东方”、“金孔
府”等16个高质量、高效益、高档次的产品,带动了卷烟产品整体结构档次上移,为
全行业利税增长起了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增加卷烟产品的附加值。
如打叶复烤、膨胀烟丝、加香加料等新技术;在新产品设计上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
本省烟叶原料,最大限度地优化配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1996年全省共生产卷烟
231.27万箱, 其中生产滤咀烟214.74万箱,比上年增长8.21%,生产一类烟18.86万
箱, 二类烟2.61万箱, 分别比上年增长19.83%和35.17%;平均单箱利税由上年的
1420元,提高到1564元,增加144元,平均单箱利润306元,同比增加19元。
--卷烟销售,狠抓了自设下伸卷烟销售网。截至1996年底,全省共建立自设下伸
卷烟批发销售网点1183个。山东卷烟在省外市场的信誉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
面不断扩大,商业企业效益大大增加。1996年全省卷烟销售254.82万箱,比上年增长
0.9%,其中省外销售76.57万箱,比上年增长14.6%,省内销售178.25万箱,比上年
下降4.03%。单箱销售额由上升的3612元提高到4391元,增加779元。
--专卖管理继续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 结合《烟草专卖法》 颁布五周年之际和
《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的贯彻实施,在巩固整顿卷烟流通秩序成果的基础
上,全面加强了专卖管理。一是修订印发了《山东省烟草系统内部专卖管理的若干规
定》(62条),对烤烟生产、收购、调拨,对主要辅助材料和烟用机械购用、运输,对
卷烟国内流通和“两烟”(卷烟、烤烟)进出口等,第一次做了全面具体规定,进一步
强化了内部管理。二是继续开展打私打假斗争,完善专卖稽查大队工作规则,成立铁
路烟草专卖局,完善山东烟草拍卖行。三是强化行业和规范下伸批发销售网点的专卖
管理职能,制定下发了《烟草专卖监督检查站工作规则》,促使了网点专卖管理职能
的发挥,全省烟草专卖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了基层。
--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第一,加强了财务管理,认真搞好财务、会计工作秩
序的整顿,清理预算外资金,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财务费用。第二,认真学习邯
钢经验,实行倒逼成本法,企业内部实行多级核算,确保了各项目标利润的实现。第
三, 原辅材料消耗和各种费用大大降低。全省烟叶单耗比1995年降低1.7公斤,盘纸
单耗降低61米,咀棒单耗降低69支。第四,严格执行最低批发限价措施,全省1996年
先后下达三期最低限价指令,并加强了对限价措施执行情况的稽查力度,全年限价总
额已达3亿元之多。
--坚持“两烟”经营与多元化开发并举的方针,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
烟草行业多种经营从业人员已达4883人,占职工总数的15.3%,全年创造利税近亿元。
年初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正式组建了专门从事多元化开发的“山东烟草宏发集团
公司”,由该公司操作,兼并转产了兖州烟厂。集团所属“中豪大酒店”建设工程已
基本完成,并全权委托上海锦江集团管理。
--根据行业实际,继续推进和完善各项改革。各集团公司按《公司法》要求,全
面完成了公司改制工作。

业绩·人才·信息
[省劳动模范--蒲强] 蒲强,山东荣成人。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
历任青岛汽轮机厂团委书记,青岛市经委调度处副处长、处长、经委副主任,1991年
调任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山东省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青岛卷烟厂厂长,现
任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青岛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颐
中公司青岛卷烟厂厂长等职。
蒲强 1991年一上任就大力推行企业改革,使青岛卷烟厂迅速从低谷走向稳定,
由稳定走向发展,在发展中创造了辉煌。
1996年11月青岛卷烟厂顺利通过审核, 获得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书。青岛卷
烟厂的设备有效作业率由1990年的48.72%提高到1996年的84.04%,达到国家二级水
平。 把计算机技术纳入日常管理,引入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从
生产到经营,从日常工作到高层决策的现代化微机管理局面。
在烟草行业率先实施“恢复老牌号生产” 的商标战略, 为企业挖掘并积累了象
“哈德门”、“老刀”、“红锡包”、“泰山”等一大批商标资源,创造了“哈德门
效应”,企业效益连年上新台阶。1991年实现利税4.7亿元,1996年达15.15亿元。实
现利润3.42亿元,工业增加值18.99亿元(上述三项均列青岛市首位) ,产品销售收入
24.95亿元。改革原有营销模式,在省外建立7个办事处和10个卷烟调运中转站,实现
“全国无空白省、全省无空白县、全市无空白店”的八五目标。
大力发展外经外贸,使合资合作企业遍及南非、香港、迪拜、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和地区,多元化经营企业达60个。
企业发展了,蒲强同志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1994年出资50万元建立了一所一流
的“颐中希望小学” ,出资50万元支持残疾人事业……;1994年捐资100万元设立中
共中央直属机关“颐中青年成才奖励基金” ; 而社会则把“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烟草系统劳动模范”、“青
岛市劳动模范”等一个个荣誉授给了他。

省烟草专卖局专栏组稿人:王众声

推动全省盐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省盐务局局长胡新基

1996年全省盐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生产原盐714万吨,销售640万吨,是几
年来原盐销量最多的一年;溴素总产量3.63万吨,销售3.58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
长2 8.62%和38.75%;创产值18.01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利税2亿元。
(一)稳步实施碘盐工程,大力加强食盐专营
1996年,全国加碘盐项目开始全面启动。我省在全国第一个完成了全省10个子项
目的扩初设计,并积极组织了包装机械和加碘设备的考察、定货和施工安装,确保了
碘盐工程的正常进度。
《食盐专营办法》出台后,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贯彻〈食盐专营办法〉实施意
见的报告》,并着重抓了“三证”,即定点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食盐准运证的
审核、发放和管理工作。积极协助中盐总公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验收组,分两批对我
省申请企业进行了验收。有15家企业顺利取得食盐定点生产资格。根据与上缴碘盐基
金挂钩的原则, 经严格审核,全省发放食盐批发许可证101个。在年初,就食盐的公
路运输制定了管理办法,与济南铁路局、省交通厅联合转发了《关于食盐运输实行准
运证的通知》,并制订了《山东省食盐运输准运证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食盐生产、流通秩序,保障市场供应,维护食盐专营的严肃性,省局与产
区的批发经营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12月中旬,又组织全省15家食盐定点生产
厂签订了“联合保证书”。
(二)严格执法,规范程序,提高盐政执法人员素质
针对食盐、两碱工业用盐和小工业用盐的不同情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先后
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工业盐管理的通知》、《关于实行食盐公路运输准运证制度的
通知》、《关于严禁无计划从省外购进食盐小工业盐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对两碱用
盐、小工业用盐实行分块管理,即对两碱工业盐实行监督管理,使用通行证;对小工
业盐实行计划管理,使用“准运证”;加强了对食盐购销过程中的运输管理,严格食
盐准运证的发放和使用。
加强了对全省盐政执法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召开全省盐政工作会议,对全省
盐政执法队伍进行大检查,重新验换了执法证;后又重新审查、确认全省各级盐政执
法主体的执法资格,纯洁了执法队伍。在《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之际,组织了盐政
执法人员, 特别是各市地执法队长和盐政负责人的业务和法规培训,培训总人数达2
73人,占盐政队伍的1/3,使全省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6年全省盐业非盐产品利润平均占利润总额的40%,远远高出中盐总公司提出
的30%的目标,寿光、昌邑非盐产品的利润比例高达70%和60%。
鼓励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溴素为主的盐化工,确定了“平衡、完善、
填平、 补齐”的溴素发展原则。目前,全省盐化工产品品种已达50余种,生产能力1
5万吨,现有溴素生产厂22个,1996年共生产溴素3.63万吨,同比增长28.62%,占全
国总产量的3/4,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发挥规模优势,积极开拓新市场
顺应工业盐供销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潮流,发挥山东盐量大、质优、价廉的优
势, 重点扶持寿光、昌邑、寒亭、莱州、广饶5大县级盐业集团公司,在巩固原有用
户的同时,积极抢占、开拓新市场。各公司抓住机遇,主动切入市场,采取各种灵活
有效的措施,参与竞争,使“鲁盐”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年底,除寿光外,其
他几个重点产盐县均出现脱销现象。 全年全省共销售原盐640万吨,加未列入统计范
围的集体和乡镇小盐场, 总量预计达7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多年来第一次基本
实现了产销平衡。

业绩·人才·信息
[潍盐盐业在运销体制改革中取得长足发展]1996年潍坊盐业生产原盐470.59万吨,
销售原盐476万吨, 实现销售产值7.19亿元,实现利税1.34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
50%、123%、29%和25%。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速发展。适应改革,市盐业主管部门提出
了“抓住机遇,立足竞争,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实现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多
销量,以销促产,以产促销,产销平衡,提高效益”的战略方针,各级盐业部门认真
组织生产,生产企业各项基础工作早准备,“灌、产、捞、销”等环节均比往年提前
一个月。推广先进工艺路线狠抓质量,克服蒸发量低,降水量增加等不利因素,落实
制度措施,实现了稳产高产。
--加大销售工作力度,加快向市场经济推进的步伐,使“潍盐”市场占有率不断
扩大。各单位均把销售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人员到位,激励政策到位,
组织措施到位,使原盐销量、市场占有、货款回收均取得近五年全国出现原盐产大于
销困难局面以来从未有过的好成绩,原盐销量比前五年计划经济时期平均销量增长80
%以上,占全国总销量的份额由1/7上升到1/5。
--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开发新产品,盐化工产品总数
已达近50种。全年生产溴素2.76万吨,比1995年增长27%。

(丁宁)

[寿光市盐业(集团)总公司]寿光市盐业(集团)总公司位于莱州湾畔南岸的寿光市,
是以盐业公司为龙头,吸收市内盐业企业及相关企业,由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
三个层次32个单位组成。
寿光市盐业(集团)总公司充分发挥地下卤水资源优势,全方位深化盐及盐化工开
发建设,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盐、碱、溴、镁四个大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原盐、洗精
盐、加碘盐、烧碱、固碱、氯气、盐酸、漂液、溴素、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铵、溴
化锌、溴化钙、溴化锂、溴苯、溴酸钠、溴酸钾、溴甲烷、溴乙烷、感光级溴化钠、
感光级溴化钾、感光级溴化铵、四溴双酚A、二溴醛、TMB(三甲氧基苯甲醛)、氢溴酸、
氯化镁、无水硝、元明粉、甲醇、甲醇钠、乙酸乙酯共33个品种,形成原盐生产能力
260万吨/年,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能力9000吨/年,占全国的1/3,溴制品生产能
力8800吨/年。公司拥有资产总额8.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1.2万人,
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利税70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
(集团)总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手段先进,整体功能齐全,财务、统计等方面
全部实现了微机化管理。主要产品工业盐、洗精盐、工业溴获部优、省优称号,感光
级溴化物、 溴酸钠、溴化锂、溴化锌等6个产品添补了国内、省内空白,原盐、溴素
及部分溴制品的生产技术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TMB(三甲氧基苯甲醛)、溴酸钠、
溴化钠等8个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集团) 总公司的盐及盐化工产品在国内外
市场上久享盛誉,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刘书正)

[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赵继韬]赵继韬,现任山东昌邑盐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总经理,高级经济师。他实事求是、勇于改革,有很高的决策和管理技巧,在全省乃
至全国盐业享有极高的声誉。1996年,荣获全国轻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被山东省
一轻总会授予“明星企业家”称号。
1985年,全国原盐限产,昌邑盐业一片萧条,赵继韬认识到靠单一原盐生产,企
业缺乏活力,必须在调整产品结构上做文章。经考察论证,他决定贷款2000万元,创
建万亩对虾养殖场,彻底扭转了昌邑盐业单一品种生产的落后局面,为盐业改革和发
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89年,原盐供不应求,盐业形势好转,他从历史和发展角度
分析问题,主持制定了以盐为主,大力发展盐化工,盐、化、养三业并举、综合发展
的战略。短短几年间,筹资5000多万元,成功开发了溴素、六溴苯胺、溴化锂等十二
个品种盐化工产品,开创了昌邑盐业全面振兴的新局面。1995年,在市场经济和改革
开放的大潮中,他敏锐地感到了昌邑盐业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超前意识,提出了
组建区域性盐化集团, 铸造规模经济优势的新思路,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改革。8
月,以产权纽带联结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山东昌邑盐化(集团)有限公司宣告
成立,创立了昌邑盐业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揭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1996年,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再创新纪录,被国家认证为大型一档企业,被授予山
东一轻系统“明星企业”称号。

(王科)

[山东菜央子盐场]山东菜央子盐场始建于1959年,系国有大型(二)盐业企业,企业
占地面积22.8平方公里,现有职工1300余人。机构设置7个产盐工区,3个附属单位,
10个管理处室, 企业资产总额1.04亿元。主要产品有盐、溴和医药中间体三大系列1
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原盐30万吨,加碘洗精盐10万吨,溴素1000吨,TMB150吨,
对甲基苯酚1500吨, 亚硫酸钠3000吨,混酚600吨。1988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连
续多年位居全国采盐业最大规模和最佳效益前五十家行列,初步形成了“以盐为主体,
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侧翼”的生产经营格局。
1996年,该场针对盐业产大于销带来的困难形势,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
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模拟市场运行机制,强化经济承包责任制。在二级单位分别推
行了“以质论价,分级价购”和“利润包干”等承包形式,在经营体制改革中,主要
实行了联销联收大包干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投资300多万元新上了一个十万吨加碘洗精盐生产线, 为食盐专营工作做出了贡献。
该场十分注重内部管理,通过开展“现场管理月”等活动,企业整体素质又有提高,
被评为“潍坊市管理示范达标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较好,1996年实现
销售收入3348万元, 比上年增长15%;实现利税678万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工
业总产值7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1%。企业被寿光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称号,
场长兼党委书记王金华同志被授予“优秀厂长”称号。

(韩品杰)
省盐务局专栏组稿人:于本杰

山东二轻工业“四型”架构第一年
省第二轻工总会会长曾昭起

1996年, 全省二轻系统共有工业企业1417个、职工44.98万人,其中:国有企业
91个、职工5.67万人;集体企业1231个、职工34.96万人;联营经济1个、职工198人;
股份经济42个、 职工2.37万人; 港台投资经济27个、职工1.05万人。工程技术人员
2.6 5万人, 占职工总数5.89%。固定资产原值145.79亿元、净值103.78亿元,资产
总计354.4亿元,负债总计252.37亿元,总负债率71.21%。
1996年全省二轻系统围绕实行“四型” (即技术质量型、规模经济型、股份合作
型、外向型)架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为全省二轻行业服务的基础开始强固
1996年,总会党组针对部分直属企业连年亏损、有的企业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
闭;一些直属科研单位工作思路不清,不能为全省二轻科技进步作出应有贡献的问题,
从清产核资、年终审计入手,对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管理、对科研事业单位实行目标责
任管理。
一是直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管理初见成效。1996年共对13个企业进行承包经营管
理,全年销售收入完成14.5亿元,超额45%;盈利167万元,比承包指标减亏602万元,
比1995年减亏1635万元;另外,还上交管理费331万元、资金占用费189万元、公用设
施分摊费50万元。
二是科研院所面貌初步改观。各院所逐步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已遏制住了
大量亏损的局面,科研开发也已开始起步。1996年共完成海尔洗碗机配套用内胆、高
档绵羊皮、家具中试基地、电脑软件工程、三维电脑设计设备等科研开发项目17项、
技术监测222项,争取资金855万元、固定资产增值420万元。
二、“四型”架构起步开头好
主要表现在:一是二轻工业生产稳定发展,生产总量位次前移。1996年,,全省
二轻完成工业总产值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8.75%;完成工业增加值88.09亿元,增
长10.4%。 生产总量仅次于广东、 浙江, 位次由1995年的第4升至第3。 产销率达
91.73%, 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1996年家
用电器业完成产值89.61亿元, 增长22.07%,居全国第二;皮革及制品业完成40.72
亿元,增长16.78%,居全国首位;塑料制品业39.63亿元,增长3.58%,居全国第三。
二是结构调整步子加快,新兴行业和适销对路、名优新特产品比重扩大。1996年,
全省二轻平均每个企业的产值为229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1293.6万元,分别比上年
增长18.03%和32.3%。 企业集团共有78个,其中:联营、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
组建的40个, 大型企业改组改制组建的8个,以行政性公司为主转轨变型的10个,以
优势企业产品扩散、联合、协作、专业化配套的20个。被列为省二轻重点的海尔等15
个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108.91亿元, 平均每个企业集团7.26亿元, 平均资产负债率
58.3%; 销售收入达123.56亿元,占全省二轻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264.57亿元的4
6.7%; 利税11.56亿元,占全省二轻的54.32%;利润7.46亿元,占全省二轻的72.3
6%。 资金、技术比较密集的新兴的家用电器、塑料制品以及为二轻生产提供技术装
备的专用机械三个行业, 1996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7.64亿元,占全省二轻的40.91
%,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适销对路和名优新特产品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其
中,产品总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电冰箱171.08万台,增长71.01%;空调器48.56万台,
增长68.79%; 洗衣机137.54万台,增长40.5%;皮鞋1850.9万双,增长9.65%;农
地膜7.04万吨, 增长15.79%。新产品产值率达17.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1
996年全省94个山东名牌中, 二轻有19个,占全省总数的20.2%,其中海尔、小鸭、
澳柯玛、三环、华冠等品牌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产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高于全国同
行业平均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状况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占20%,具
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占40%,为国内一般水平的占30%、国内落后水平的为10%。
三是技术改造投入增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明显。首先,技改投入增
加了科技含量。1996年,全省二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3%,
其中: 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5%;施工项目362项,竣工的
304项。省管以上技改项目22项,贷款到位率87.35%,其中:省重点续建2项,新增8
项, 完成投资2.4亿元,资金到位率89.55%;争取国家二期“双加”工程9项,总投
资5.05亿元。被列入省重点和省管项目的主要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全
行业发展的无氟电冰箱、变频空调器、高档滚筒洗衣机、电子传感器应变片、轿车锁、
达富革、 高档卫生洁具、中密度纤维板、CPP膜、三防革、微滴灌系列产品等21项。
济南洗衣机厂新增30万台高档滚筒洗衣机项目已竣工投产, 可年增产值6.6亿元,利
税1亿元。
第二,科技工作成绩显著。1996年全省二轻各项科技成果,可年增产值106亿元、
年创利税10.5亿元、年创汇1亿美元。1996年共计完成科研项目396项,创产值31.3亿
元、 利税2.2亿元,其中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
值的主要有黄牛皮汽车座垫革加工技术、高档鞋用防水系列皮革制品、洗涤型山羊服
装革及制品、 高档聚氨酯家具、SMC工程塑料及制品、五金锻造计算机优化设计等项
目。 1996年全省二轻开发新产品836项,已投产719项,投产率为86%,实现产值6 1
亿元、利税6.4亿元、年创汇6000万美元。其中列入省重点121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中,
丁烷片材发泡机组、芯层发泡复合管材机组、电脑多用煲、XK3102称重显示控制器、
“三防”猪皮系列服装革等一批项目达到国际水平、填补国内空白。1996年全省二轻
推广“四新”项目共252项,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五金锻造计算机优化设计
技术推广应用可节约原材料25%。1996年全省二轻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项目共完成34
项, 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6000万元、年创汇2600万美元。至1996年底,全省二轻
已建有企业技术中心7个, 其中:国家级的有海尔集团和小鸭集团,省级的有华冠、
万华、泰山、声乐、丰柔、金钟等5个。
第三,教育事业起新步。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被批准试办高职班,首次招收皮
革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新生80人;总会直属两个中专,1996年招收新生开始了并轨的
准备, 国家计划仅招340人,占总数的35%,在校生达2930人。全省二轻职工教育也
有突破,在校生已有1800人;并涌现了小鸭、华冠、山东塑料制品试验厂等一批重教
企业和三环集团、烟台合成革总厂、声乐集团等一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重教企业家。
四是外向型经济又有新发展,企业自营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初具规模。1996年,
全省二轻完成出口交货值75.63亿元。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50家,累计达136家;自营
进出口企业的出口17.27亿元, 增长50.58%,占全省二轻出口总额的22.83%;新批
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1家、扩大出口生产企业2家,累计分别达12家和27家。1996年
利用外资新批项目55个、合同投资总额1.62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0.85亿美元。
累计利用外资项目855个、 合同投资总额16.1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2亿美元;199
6年外商投资企业新开业84家,累计已开业446家(外商实际出资2.1亿美元) ,全年完
成产值52亿元、 销售收入45亿元;出口创汇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占全省二
轻出口创汇20%;实现利润2.1亿元。总会直属“三资”企业共有6家,实际利用外资
284万美元, 完成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出口创汇152万美元,实现利润2
40万元。 ’96青岛经贸洽谈会上,全省二轻系统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协议172项,
利用外资3.73亿美元,居全省各部门第二位,其中总会直属公司签订协议、合同7项、
400万美元。
五是经济效益又有提高, 主要指标居全国首位。据财务口径统计,全省二轻112
7个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64.57亿元, 增长10.83%;实现利税21.28亿元,增长2.84
%; 实现利润10.31亿元,增长1.48%;亏损面16.06%,减少0.9个百分点;亏损额
2.37亿元,下降1.44%。实现利税和利润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六是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1996年全省二轻系统有
莱州工艺品(集团)公司、声乐鞋业集团公司、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孚德实业
总公司、济南洗衣机厂等5个企业,被评为全国轻工系统先进集体;丛建滋、张锦卫、
卢诗教、臧云华、吕学华、李国贤、于桂兰、周新良、马振良、王传家、王义文、王
平等12位同志被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还有山东燕山集团总公司等18个企
业被评为全省二轻系统先进集体;孙一山等93位同志被评为全省二轻系统先进个人,
得到了省人事厅、省二轻总会的表彰。

业绩·人才·信息

[山东室内装饰行业管理]室内装饰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个新兴行业。八十年代初先是在旅游业,继而在商业、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得到
不断发展。八十年代中期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室内装饰渗透到了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空间,使这个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室内设计是涉及多学科的环境艺术。室内装饰是集产品、技术、艺术、劳务和工
程服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可以带动轻工、纺织、建材、电子等多门类产品的发展,
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成为轻工的支柱产业。 截至1996年底,施工企业已达
3228家,职工21万人,年施工面积1900万m2,总造价57亿元,基本适应了我省
大、中、小型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装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居室装饰需求,为国
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李荣 章江宏 王怀贵)

[山东鲁意白丝金皮革有限公司]山东鲁意白丝金皮革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皮革工业集
团总公司同国际著名的意大利白丝金皮革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一座现代化制革企业。
公司位于济南长清经济开发区,距济青高速公路三十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五十
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公司全套引进九十年代国际最先进的制
革专用设备和技术,使用高质量的牛原皮和优质的进口化工材料,并由意大利制革专
家按照国际最先进的工艺标准指导生产各种高档鞋面革、包袋革、服装革、家俱革和
汽车座垫革等多种成品等,年产量达30万张。
公司聘请具有多年制革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并从全国高等学府
引进制革专业的大学生以及优秀技术人员70多人,他们中许多被派往意大利、德国、
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皮革专业学习和学术交流。
我们坚持“以严治厂、以质求存、以信为本、以德经商,鲁意皮革为您奉献优良
品质和服务”的宗旨,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和科学、严谨的质量监控系
统,确保了鲁意皮革的独特风格,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畅销意大利、日本、
韩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董事长王传家先生,总经理陈玉锁先生携全体员工,热忱欢迎中外朋友来参观指
导,洽谈业务,鲁意皮革将无愧于各界同仁。
地址:山东、济南、长清、灵岩路19号
电话:(0086)-531-7224274
传真:(0086)-531-7224276
邮编:250300

[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总公司座落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以
青岛澳柯玛电器公司为核心层企业,以澳柯玛洗碗机制造总厂、澳柯玛集团日用电器
厂等19家公司为紧密层企业,集科、工、贸、商等多产业为一体,在短短六年内发展
壮大起来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现有职工4000余人。1996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8
亿元, 比上年增长20.2%,销售收入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资产总额14.6
亿元, 比上年增长50.56%,其拳头产品“澳柯玛”牌电冰柜产销量蝉联同行业第一
名。
依靠雄厚的科技力量, 澳柯玛集团于8月初开始了以技术开发为核心内容的“80
10工程”,也就是在80天之内,开发研制出十几种新型冰柜,新产品的研制成功进一
步稳固了自己在冰柜行业的领先地位。 其中的“大力神” 系列、家用展示柜系列、
“立等可喝”水冷柜系列、双温双箱等系列新产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的商家和
用户。经国家权威专家鉴定,澳柯玛冰柜已经达到当代国际领先水平。
集团的营销力度在1996年得到进一步深化,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澳柯玛产品冰
柜市场占有率由上年的23.9%提高到了25.55%, 在东北、山东等地区更达到了50%
以上,市场影响力举足轻重。公司始终坚持以维护用户利益为最高原则,企业连续多
年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

(李明华)

[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吕学华] 吕学华,男,195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
化程度,1972年12月入伍,1988年转业后任齐鲁鞋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兼
总经理。 先后由他主持设计的高档充气运动鞋、参与设计的303高帮运动鞋获山东省
第二轻工业厅工业设计一、二等奖,参与开发的吸震空调助力鞋获国家专利,醋酸乙
磷共聚物空调助力鞋获中国轻工业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先后被授予全国二轻系统劳动
模范,山东省二轻系统十大杰出青年、优秀经理、市级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1996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6600万元, 销售收入5600万元,创利税680万元。分
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6%、18%、18%,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

[全国轻工系统劳动模范马振良]马振良,男,现年46岁,中共党员,山东丰柔皮革
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该同志1990年任泰安制革总厂(现丰柔集团)厂长以
来, 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将一个累计亏损431万元,濒临破产的
小型企业, 一举跃为年产猪皮革130万张,产值1.34亿元,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
1981万元,固定资产值4800万元的省和国家制革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集团,在两个文
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马振良同志坚持实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八五”和“九
五”期间,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积极申报并承担了“高档皮革高档皮件技
术改造项目”和“防水、防污、防晒高档牛皮系列软革技术改造项目”,共投入技改
专项资金5324万元。重点改造了原有猪皮生产线一条,扩建高档牛皮生产线一条,新
上高档真皮服装生产线一条,形成了从制革到皮革制品的一条龙生产线,使生产规模
倍增,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 马振良投资320多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站,被省有关部门
确认为重污染企业水污染防治样板工程,企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水污染防治工作
先进单位称号。
在不断强化“硬件”设施的同时,马振良同志还十分重视技术工艺、新产品开发
研制等“软件”建设。研制开发新产品50多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七项,填补省内空
白三项。“防水、防污、防晒”高档牛皮系列软革获国家级新产品奖和山东省二轻工
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猪正油光服装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二轻工业科技进
步一等奖。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在申请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基础上,该集团在马振良同
志的亲自带领下,在俄罗斯建立了“莫斯科丰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年可实现出口
创汇1000万美元。
近年,这个厂先后荣获省、市各种奖励30余项。荣获山东省技术改造先进企业、
水污染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三资”企业500强、山东省二轻系统百龙竞赛优
胜企业等多项省以上荣誉称号。马振良本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轻工系统优秀厂长、泰
安市劳动模范和依法治市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并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记大功奖励,
1996年被泰安市政府评为泰安市科技拔尖人才,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系统劳
动模范称号。

(刘锋)

[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张瑞敏]张瑞敏,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党的十四大
代表、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全国商界十大杰出风云人物、中国空调制冷协会副理事
长、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岛市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位“五星钻
石奖”终生最高荣誉获得者(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1996年授予) 。1949年1月生,山
东省莱州市人,工商管理硕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高级经济师。曾先后担任企业副
厂长、厂长,青岛市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1991年任海
尔集团公司总裁至今。
张瑞敏任海尔集团总裁之后,通过制定、实施“名牌战略”,提出“联合舰队”
的管理模式,大力开展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走
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企业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开创了
中国企业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先河。
他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创造了一套行之有
效的管理模式--OEC, 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国务院副总理朱基、
邹家华、李岚清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建议这一经验在全国推广。
1992年6月,他以较低的价格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买下了720亩土地,决定筹建
中国最大的成片开发的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连设计、边建设、边投产、边受
益。1995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70%的投资已经偿还。分体式空调器、与日本三菱重
工合资的柜式空调器、与意大利梅洛尼合作的滚筒式洗衣机、与意大利合作的商用展
示柜等生产线和专为上述工程配套的大型精密冲裁基地先后竣工投产,海尔中心大楼、
公用设施等也先后投入使用,海尔工业园二期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完工后建筑面积可
达42万平方米。届时,全自动波轮式洗衣机、微波炉、磁控管等生产线均投产运营,
海尔集团将以跨越时代的战略,作出超越国界的奉献,使海尔这支现代化的“联合舰
队”高速驶向国际经济的大洋。

(韩志杰 鲁鉴)

[青岛金巢实业总公司总经理-朱少恒] 朱少恒总经理在17年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
中,全身心地投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将一个无资金、设备、产品的校办工厂,发
展成一个校办综合性公司。目前,主导产品金巢弹簧软床垫、金环健身器械、工业弹
簧三大系列达200多个品种; 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累计实现纯利3000多万元;
公司仅用于发展教育的投入就达700多万元; 连续六年位居山东省中小学校办企业榜
首;连续六年被授予省级重合同守信誉企业;连续十七年被评为省、市先进校办企业;
连续四年被评为青岛市最佳企业, 1992年荣获山东省校办骨干先进企业” 称号; 1
993年被评为“科技兴市、科技兴区先进单位”称号,产品被评为市优、省优、部优,
荣获山东省和青岛市科技新产品奖;1994年、1995年、1996年荣获“全国最畅销商品
-金桥奖” 三连冠, 被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认定为“产品质量保证单位” ;
1996年获青岛市“机制好、管理好、效益好”三好企业;公司系中国室内装饰成套用
品集团成员单位。朱少恒本人连续十七年被评为省、市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1990年、
1991年被评为市、区优秀厂长;1992年评为区劳动模范;1993年评为市劳动模范,科
技兴区、科技兴市先进个人,并被推选为区人大代表;1994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
劳动奖章”;1995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者称号;1996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
市廉洁勤政好干部(全市仅九位)。
朱少恒忠于党的事业,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作风。近
几年,企业不断发展,1995年、1996年利税分别为302万元、411万元,1997年计划达
到460万元。 朱少恒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上级领
导几次催他购买小汽车,他都不要,将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而为照顾老同志,企业
购买面包车接送他们上下班。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人对朱少恒忘我的工作精
神感到不理解,也有人出资几十万元聘他做顾问,劝他下海,另起炉灶,某些人曾明
敲暗示,欲让朱少恒将产品移出校外。个别人甚至派人进入企业,想带走技术骨干、
技术资料拖跨企业,他都严肃对待,从不动摇。为了表彰朱少恒对教育事业和企业的
突出贡献, 1992年区委、区政府重奖他个人奖金3.3万元,套二房一套,1993年又重
奖他5.8万元,1994年又奖励他8.5万元。1994年以来按照企业与上级机关签定的承包
合同和对他突出贡献的奖励累计达20多万元, 依照企业销售大承包制,自1992年1月
至1994年12月,他个人累计应提取的销售费达12万元。然而,他甘居淡泊,志在创业,
分文没拿,将这部分奖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上。1991年以来企业划拨
给区教育局的经费达200万元,用于学校补贴教学的资金400万元,1994年为市北区教
育奖励基金会提供赞助50万元。
17年来,朱少恒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以赤子之心、公仆之情,为党、为社会、
为教育、为“金巢”的兴旺发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青岛日报、大众日报、科技报、企业家报、山东教育报、中国教育报、青岛电视台、
青岛有线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曾多次进行专题报道。目前,朱少恒同志,正以饱满的
热情,努力工作,争取为党作出更大的贡献。

(韩志杰 鲁鉴)
省第二轻工总会专栏组稿人:张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