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61&run=13

--1996年2月25日在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省长李春亭

一、“八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重
要时期。 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同
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的各项决议,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全省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
大以来,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
深刻变化,全面完成了“八五”计划确定的任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5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17倍,年均增长16.7%;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5760元,比199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到1993年提前7年实现
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1994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全省综合经济实力
进一步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大比例关系趋向协调。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农业的基
础地位进一步强化。 粮食产量连续3年突破4000万吨,1995年达到4245万吨,创历史
最高水平。林牧渔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由1990年的38.6%上升到50.7%。第二产业
快速增长,增加值年均增长20.9%,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化工、电子、纺织、机械、
食品和建筑业为支柱的产业群,培植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新兴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协调。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服务功
能提高。 市场繁荣活跃。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2%。一二三产业
比例到1995年调整为20.2:47.7:32.1。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1995年,全省独立核算工业企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00.3%, 高于“七五”时期的平均水平。财政状况进一步
好转,199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9亿元,连续9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支持经济和
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增强。 5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2亿元,建成投产的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2.1万个, 其中大中型基建项目46个,新增了一大批生产能
力。特别是济青高速公路等一批高等级公路,京九铁路山东段,青岛、济南国际机场
的建成和通信、电力、港口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起到了重大
推动作用。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明显加快。在稳定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
务体系,逐步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全省51家国家和省级现
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全面启动。县域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制面达到60%以上。
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全省县属以上股份制企业已达1189家。企业人事、劳动、分配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效果。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以养老、失业、
医疗保险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财税、
金融、外汇、计划、投资、物价和外经贸体制改革进展顺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
家公务员制度稳步推进。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全面发展。
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有较快发展。出口商品结构进
一步改善, 5年累计出口313亿美元, 年均增长22.5%。 1995年, 全省进出口总额
154.4亿美元,其中出口96.5亿美元。利用外资稳步增长,有7家外资金融机构来我省
设立分支机构,50多家跨国公司来我省投资,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大项目投资
比重明显提高。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7.8亿美元,年均增长61.2%,其中千万美元
以上的大项目达到774个。海外企业累计达到359家。对外友好交往扩大,与国外建立
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达到66个。侨务、旅游工作和对外劳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八五”期间,累计取得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重要成果1.5万项, 技术开发、成果推广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到40%。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取得较大进展,教育质量提高。
已有77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
1995年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16万人,比1990年增加5.5万人。文化、体育、卫生、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民政、侨务、民族、宗教、气象、测绘、地震、档案、史
志、老龄等社会事业和国防建设都有新的发展。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去年
以来学习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的“三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干部群众的精神面
貌发生深刻变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不正之
风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省,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
到强化,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有新的进展。全省人口保持低速增
长, 5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7‰,比“七五”时期低8.42个千分点。矿产资源
勘探开发成果显著。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流域、
重点区域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占用耕地,狠抓土地
开发、复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使耕地锐减的势头有所缓解。
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城乡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城市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995年,全省城
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953元和1715元,比1990年分别增
加2545元和1035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79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
达到8.7平方米和21.6平方米。全省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有些地方实现了小康。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
一些缺点。从总体上讲,我省已成为经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改革与建设中的
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得到较好解决,有些还比较突出。一是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够巩
固,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的地方农民负担仍然过重。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进展不快,部分国有企业管理
水平低,效益不高,亏损额较大,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三是市场开拓不够,大多数产
品主要依赖省内市场,销到省外、国外市场上的不多。四是物价连续几年在高价位运
行,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五是投资总量不足与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存,搞了
一些重复建设、低水平延伸的项目,投入产出水平不高。六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
部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七是社会事业发展和精
神文明建设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科技、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消
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某些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这些问题有些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预见性不强、
措施不够有力、抓落实不够造成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指导思想
“九五”期间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在不断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并力争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二是初步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主要任务是:
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
均增长9.2%, 在保持总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的基础上,力争绝大多数经济技术指标
进入全国前10位,人均占有指标位次前移。10%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
于全省“八五”实际增长水平,既是积极的,也是留有余地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
益的前提下达到这一速度,将为我省下个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经济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转
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工业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
入年均递增1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48:3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商品
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幅度年均控制在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率控制在30%左右。保
证财政、信贷收支平衡,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全省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
育,城市和部分沿海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万人。人口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 总人口不突破9000万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建立起
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医疗保健、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
因素, 年均分别增长7%和10%。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
大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全面改善。
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考虑到不确定因素较多,《纲要(草案)》只是进行了轮廓
性勾画。总的设想,在“九五”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努力,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产业结构基本实现合理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科学技
术有相当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人民生
活达到富裕水平,呈现经济更加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崭新局面。
实现我省跨世纪宏伟目标,关键是抓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
变”。转变经济体制,就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和其它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健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和管理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集约经营、内涵挖潜、提高效益
上来,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十分注重提高
投入产出水平,走高效率发展经济的路子;十分注重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科学管
理水平;十分注重开拓市场,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坚持企业转换机制
和政府转变职能“两转并举”,确立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
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要积极参与国
际分工与合作,更大规模地承接世界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促进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
的调整优化,带动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按照积极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建
设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
射能力,加快城镇化步伐,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着力抓好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一)始终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的首位,推动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保证粮棉油稳定增长。实行“米袋子”、“菜篮子”省
长和市长、专员负责制。稳定粮棉油种植面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方法,
提高复种指数,保持总产稳定增长。今年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确保到本
世纪末全省耕地面积不少于1亿亩,粮食总产达到4500万吨,人均占有500公斤以上。
合理调整粮食调出调入地区的利益关系,鼓励销区到产区建立商品粮基地,逐步做到
以市地为单位粮食自求平衡。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高产优
质低耗高效农业,加速培植农业主导产品,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到本世纪
末形成畜牧、水产、蔬菜、果品、花卉五大新型主导产品系列,使其成为增加农民收
入的重要支柱。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进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
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逐步建立土地有偿使用和依法转
让制度。把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建
立健全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开发,
促进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推
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办农村合作银行,发展和规范农村合作基金会。
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抓好“科教兴农”和基础设施建设。省和各级政府对农业的
投入,要按国家规定保持一定增长。省里的投资主要安排大型水利项目、重点流域治
理和重要粮棉基地、试验区、示范区建设。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坚持不懈地搞好以
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本建设。实行农科教结合,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使单产水平和产
品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快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保护和扶持农用工业,理顺农产品价格,加强化肥、农药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管
理。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贯彻“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坚持因地制
宜,分类指导。基础较好的地方,要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档次和水平。
基础薄弱的地方,要从多种经营起步,与培育龙头企业相结合,加快发展步伐。推进
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培植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有机
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最关键的是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负担过重是影响
农民积极性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不合理负担项目
压下来,把不符合实际的集资项目停下来,把不符合政策的做法纠正过来,禁止一切
加重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等坑农、骗农
行为。对置中央和省里三令五申于不顾,继续从事各种违反法规的集资、摊派活动,
要严肃查处!
(二)对国民经济实施战略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造就大型企业集团。尽快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汽车和建
筑业培植成主导产业,并把主导产业的培植落实到主导产品上,把主导产品的开发落
实到企业和企业集团上。“九五”期间,重点培植以乙烯为基础的石化主导系列、以
汽车为龙头的运输主导系列、以机电仪一体化设备为先导的机械主导系列、以计算机
为支柱的电子主导系列、以程控交换机为中心的通信设备主导系列、以新一代家电为
重点的耐用消费品主导系列。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扩大名
牌、优势产品生产规划为目标,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打破部门、地区、
所有制和产业界限,通过参股、控股、增资、合资、交叉投资、发行股票债券、兼并
联合等多种形式和特殊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争取在“九五”时期培植
起几个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企业集团,创出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高、
市场覆盖面大的名牌产品。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骨干河道治理和大中型水库
的除险加固,兴修一批大中型平原水库,开工建设一批引水工程。搞好煤炭新老井接
续,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广开资金渠道,确保本世纪末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争
取开工建设核电站。集中力量建设“三纵三横一环”高等级公路,搞好干线铁路、重
点港口建设,加快青岛、济南机场的配套完善。增加电话交换机容量,重点建设长途
传输干线、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
加快技术进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高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在
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进行重
点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形成经济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把
技术开发作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龙头来抓,引导企业增加开发投入,产学研联合,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要围绕重点企业、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集中投入,连续投入,促其
迅速膨胀规模,形成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搞活机制,突出特色,加快要素市场培植,大力发展商品
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娱乐等行业,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第三产业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大中城市繁华地段要
“退二进三(产业)”、“腾笼换业”,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优化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的规划是,构筑起大、中、
小城市和重点建制镇四个层次相互配套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建成胶济、新石、京九、
德东四条产业聚集带,建设胶东沿海、鲁中南山区、鲁西北平原三个各具特色的现代
化农业区, 实施“海上山东” 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两大跨世纪工程,形成和完善
“四四三二”布局框架,促进全省经济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促进东西结合、共同发展。东部地区要进一步发挥沿海开放优势,在发展主导产
业、大型集团、高技术产业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率先实现现代化。西部地区要进一步
启动内部活力,以改革开放促经济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省里要逐步增加对西部
地区的支持。一是培植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优先在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加工和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逐步增加财政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数额。“八五”时期扶
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延续到2000年。三是继续搞好省直部门、强县、大企
业与中西部地区“四方结对、对口支援”,鼓励市县与市县、企业与企业自主选择合
作对象,建立稳固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
搞好两大跨世纪工程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海上山东”建设,要以发展
高产高效海洋水产业和陆上水产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先导,振兴传统产业,发展新兴
产业,加快建成海水养殖、海洋食品与药物、港口交通、盐化工和油气化工五大海洋
产业群,建成一批以海洋产业为主体的大型企业集团。黄河三角洲开发,要以建设成
为农牧渔业、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区为目标,选准带动项目,先易后
难,逐步建设。“九五”期间,要在解决好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基础上,搞好1000万亩
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发展石油替代产业,培植
主导产业,力争本世纪末初具规模。
(四)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重点建设。“九五”期间,培植主导产业、完善基础
设施、发展社会事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
策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有取有舍,突出重点,优先保证关系全局的大项目。
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建立银行贷款、财政投入、市场融资、企业自筹和利用外资
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争取增设一批新的金融分支机构,
加快城市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试点、筹建工作,积极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发展
地方性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活跃金融市场。争取扩大股票、债券等直接融
资规模。对已设立的各项建设基金,要加强征管,优化投向,更好地发挥其政策引导、
鼓励投资的积极作用。
重点建设投资强度高,建设周期长、辐射面大,必须坚持全省一盘棋,局部服从
全局。对于港口、机场、二级以上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省定的主导产业项目,坚
持由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禁盲目建设,确保项目达到规模经济标准,提高投入
产出效益。对重点基建和重大技改项目,要逐项落实资金,明确投资责任,逐步做到
项目根据资金定,资金跟着项目走,尽可能把各类建设基金、社会资金和可用的预算
外资金集中起来,投向重点建设,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大事。
(五)加快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使企业
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市场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使科技与经济建设更加紧密地
结合起来。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科研机构要按照“稳住一头、
放开一片”的方针,优化组织结构,合理分流人才。重点抓好技术开发与推广、发展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加强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研究,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
新。进一步发展繁荣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大力搞好科普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
质。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
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高等教育要完善中央和省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集中力量办好几所重点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形成自己的特色。抓好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工作和扫盲工作。把重点放到农村,搞好“希望工程”,提高适龄儿童入学
率。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教育投
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问题。
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特别是对高素质的企业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要作
为重中之重,下气力、花本钱培养、引进。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良好风尚,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竞争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合理流动、充分发
挥作用。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继续改善科技人员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四、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实现
我省跨世纪战略目标,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
以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力争到“九
五”末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改
制、转机、管理、减负、配套并举,力争在两三年内有突破性进展。第一,着力进行
企业制度创新。通过资产的流动与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具备条件的企
业,可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或其它形式。
通过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大集团、大公司,促使优势企业加速扩大规模,实现集团化
经营。对小型企业,要继续完善和推广诸城等地的经验,力争在一两年内基本完成改
制任务。第二,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
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明确国有资本运营主体,使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到实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
导体制和组织制度。第三,加强企业管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
积极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严格财经纪律,严肃劳动纪律,完善民主管理,提高
管理水平,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第四,增资减债减负。充分利用政策,采取得力措施,
力争5年内使全省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到60%左右, 使三分之二的企
业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粮食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
主要农副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培育金融、信息、技术、
劳动力、房地产市场,积极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产权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完善会
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和经纪公司、公证处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健全市场法规,
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服务和监督,保护公平竞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
维护消费者权益。国合商业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 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进
一步加快商品市场的培育,积极推广连锁经营、代理制、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方式,
在大中城市培育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九五”末,基本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体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体制。积极
创造条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确保保险基金安全运营、保值增值。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积极兴办多元投资主体的经
济组织,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制订完善支持和保护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
的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参股入股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加
强对个体私营企业财产权的法律保护,确保个体私营企业财产不受侵犯。加强对非公
有制经济的引导和管理,使其经营者树立遵纪守法、讲求信誉、勤劳致富、自觉纳税
的思想和观念。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实现政府
的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活动分开,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制订和执行宏
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转到管理、协调、
监督、服务上来。进一步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强化计划、
财政、金融的调节作用。国民经济计划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各级财政要
规范收支范围,强化预算约束,加强税收征管,抓好地方财源建设。积极推进金融体
制改革,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工
商管理和物价管理、审计、统计、技术监督等工作。
加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国家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和对外经贸政策的调整,牢固树立大经贸观念,形成整体合力,以提高水平和效益为
重点,再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力争外贸增长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到2000年
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80亿美元,其中出口2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
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对外开放层次。改变出口产品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局面,
加快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投资贸易的发展,努力实现出口商品从初级产
品到加工制成品、从低附加值的轻纺产品到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从一般性的机电产
品到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仪一体化成套设备、从主要依靠亚太市场向欧美市场的转变。
集中力量培植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四大出口产品系列;以蔬菜、果品、
鲜活水产品、花卉、中药材为主的农产品系列;以食品、服装、玩具、工艺品为主的
轻纺产品系列;以水泥、石材、陶瓷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建材产品系列;以电冰箱、
电视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摩托车、拖拉机为主的机电产品系列。搞好进出结合,
综合运筹,以进带出。改革招商方式,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
做好农业利用外资、老企业嫁接改造、原有三资企业增资和综合招商工作,实现从争
取一般性客户向争取国际大公司、大财团和跨国公司转变,从吸引一般性加工项目向
吸引深加工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转变,从国内招商向到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转变,
从重视引进向加强管理转变。抓好队伍建设、市场开拓和整理秩序三个重点,与援外
工作相结合,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尽快向承揽工业技术工程、农业综合开发、
知识技术劳务、成套设备出口方向发展。加快旅游事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创
汇收入。
深化企业改革,壮大外经贸队伍。一方面实现外经贸企业的多元化,形成省外贸
公司、市地县外贸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四支队伍。另一方面按照综
合商社的模式改组改造外贸公司,推进外经贸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走贸易、生产、
投资、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大力促进工贸结合,生产企业要外向型,外贸公司要
实业化。努力扩大自营进出口骨干企业队伍,使更多的生产企业走上国际市场,实现
海外投资、跨国经营的新突破。
实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东部地区要利用对外开放早、基础
好、技术先进的优势,着重提高对外开放的规模、水平和层次。重视搞好新亚欧大陆
桥桥头堡建设及沿线的开放开发。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对外开放和投资重点西移的机
遇,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抓紧建设菏泽、聊城出口加工区,使之成为我省对内对外
开放新的窗口。进一步办好保税区和各类开发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推进对内开放,重点加强与沿海省市、沿黄经济
协作带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继续加强交通、通信、能源、口岸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
按照国际惯例,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外商的合
法权益。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服务机构、中介组织和对外宣传工
作,慎重处理涉外纠纷。以健全的法制,高效的服务、良好的信誉、严格的管理、日
益扩大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五、全面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一)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特
点、受群众欢迎的艺术作品。强化精品意识,扶持高雅艺术,搞好大众文化,支持各
类艺术的发展。抓好吕剧、京剧,振兴戏剧艺术。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县、企业和乡村,
搞好县乡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在优先保证社会效益
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加强文物保护。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建设一批技术先
进、设备一流、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档案、防震、史志等事
业,提高广播、电视、报纸的水平和质量。
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医疗预防、健康保障与卫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卫
生服务体系。省级形成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相配套,技术力量先进的医疗
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市地县形成面向基层的地区性医疗、防保服务中心。继续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搞好农村合作医
疗,全面实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继续扎扎实实
地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严格运动队伍管理,培养和
引进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大力发展体育科技,发展高水平运动队,搞好体育设施
建设,逐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在本世纪末建成体育先进省。
(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计划生育、保护土地、保护环境是
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要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
口数量,搞好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要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搞好规模化管理
和系列化服务,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
主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帮助群众勤劳致
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相结合,努力探索综合控制人口增长的新路子。
要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
设用地计划,严禁占用耕地发展林果生产,严禁乡镇企业“圈大院”,城镇建设要加
强规划,适度控制规模。巩固植树造林成果,搞好环境的绿化美化,治理水土流失。
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要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实
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杜绝新污染源的
产生,继续抓好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小清河、南四湖、东平
湖、沂沭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对污染重、治理难、效益差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强化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做好监测、预防、预报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三)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每年都有实际增长。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在
城镇要搞好住房制度改革,加速实施“安居工程”,提高建筑质量,逐步解决住房困
难户的问题。在农村要进一步改进居住质量,改善交通通信条件,充实社会服务设施,
方便人民生活。高度重视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困难问题,推行城
镇居民最低生活线保障制度,扩大就业渠道,抓好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福利、社会
救济措施,逐步改善和提高城镇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加强老龄工
作,重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认真落实国家扶贫攻坚计划和政策措施,
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扶贫工作,争取到本世纪末全部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
(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各级政府要切实担当起“保一方平
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职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和基础工作的规
范化建设。坚持专门力量与群众结合。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分子的颠覆破坏活动,把
经常性治安防范和专项斗争、重点整治结合起来,严厉打击持枪犯罪、车匪路霸犯罪、
有组织犯罪以及重大侵财等严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毒品犯罪、卖淫嫖娼、制黄贩黄、
聚众赌博、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防范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依法
惩治诈骗、骗税、逃税、套汇、走私贩私、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大力表彰奖励维护
国家和人民利益、勇于同犯罪分子做斗争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打击邪气。
(五)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提高全民国防
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抓好民兵工作,爱护国防设施,维护军
队荣誉。积极帮助驻军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做好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
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搞好军民共建工作,积极支持军队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改进政府工作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两个文明一起抓,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全
社会文明程度。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广
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掌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广大农村、企业、
机关和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理想道德、
优良传统、遵纪守法教育,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
民族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繁荣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广泛开展形
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宣传学习典型,关心爱护典型,把学习孔繁森、王廷江、
韩素云和学习济南交警、济南工行等活动引向深入,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完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决
策机制,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
决定,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
政的作用。加强政府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
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自
治制度。努力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立法步伐,逐步完善地方法规体系。
坚持不懈地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
念和法律意识。强化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真正做到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化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改革,建立健全法
律服务体系。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政府
部门的反腐败斗争要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认真执行中央关
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带头自查自纠,带头廉洁勤政,管好自己的
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群
众和制度监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落实纠正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抓住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群众意见大、工作进展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限期
抓出成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加大办案力度,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对严重违法违纪的案件,要严格按党纪、政纪和国法处理,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
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履行好职责,完成
好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四靠”。
一靠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
证。要坚定不移地服从党的领导,自觉依靠党的领导。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
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格
政治纪律,努力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时刻做到头脑清醒,坚决与以江泽民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各级政府工作人
员都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上来,
统一到党的工作大局和奋斗目标上来,坚决服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维护中央的
权威,确保政令畅通,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二靠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政府工作人员
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问题、制定政策、
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注意体察社情民意,关心群众
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
好事,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三靠依法行政。政府工作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强化法制观念,
用法律法规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工作人员要学法、懂法,严格遵纪守法,杜绝以
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自觉接受舆论、群众和专门机
关的监督,保证党纪国法的贯彻执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靠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力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各级政府都要自
觉服从党委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搞好政府一班人的团结,搞好政府与几大班子
的团结,搞好军政、军民团结,搞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和战斗
力。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胸襟开阔,作风正派,关心同志,爱护干部,善于做协
调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领导干部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形成整体合力,
共同把山东的事情办好。
1996年全省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初步安排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 11%和12%,零售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10%左右,财政
收入增长12%, 出口总额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工作中要按照
中央“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的要求继续抓好强化农业和农村
工作、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三项工作”,实现农业丰收、
农民增收、粮棉菜自给有余,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财政收入增加,各级机关廉洁勤
政、办事效率提高“三个目标”。要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搞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促进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九五”计划创造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