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与日本的经贸合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52&run=13

师顺祥

加强山东与日本经贸合作,对加快中日经济发展,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际环境有利于环渤海的中日经济合作
一是经济关系成为维持各国关系的主要领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在现在的历史时期中,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
未形成,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过去长期维持各国关系的政治、安全、经济三大
因素中,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各国都把加快区域合作,寻
求合作伙伴,发展经济,开拓国际市场置于重要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位于一衣带水
区位、具有经贸关系发展基础和经济互补性较强的中日两国,加强相互之间的经贸合
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东亚各国重视次区域经济合作。冷战结束以来,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
中,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日益加强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欧洲统一大市场和北美
自由贸易区已分别于1993年1月1日和199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南美、非洲有关经济区
和东南亚“成长三角”也在酝酿推进中,这使亚太地区各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增加
了紧迫感。近年来,中、日、韩等国的学者、专家和经济界人士先后提出过建立“东
北亚经济圈”、“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设想,亚
太地区各国也出现要求加强区域性、集团性经济合作动向。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经
济发展阶段的差别等,近期难以形成类似“欧洲”、“北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但
是,得到亚太地区各国重视、支持的,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取长补短、互通
有无基础上的开放、灵活、实效的双边或多边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兴起,发展很快,
为环渤海地区加强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富有潜力的大
国,日本是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强国,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对推动亚太地
区的经济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日两国应加强合作,为推动环渤海地区
经济合作,促进该地区经济繁荣与兴旺做出贡献。
三是东亚经济活跃繁荣,为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经济很不景气,发
达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衰退。而亚太地区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特别是东亚
地区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1971-1990年的20年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
3.4%,而东亚地区的年均增长率为6.8%。增长迅速、充满活力的东亚地区的繁荣与
发展,为中日经贸合作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是发达国家贸易摩擦加剧。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日、美、欧发达国家贸易
摩擦加剧,是推动中日经贸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美国和欧盟联合对日
发起攻势, 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美国启用“超级301”贸易法,处处逼
迫日本让步,使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中国也经常受到美国经济制裁的威胁。面
对这些压力,中日加强经贸合作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山东是中国对日经贸合作的前沿地带
(一)快速发展的山东经济是与日本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
济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全省上下呈现蓬勃向上的局面。
农业是山东国民经济的基础。1994年农业增加值775亿元,比上年增长7.3%,比
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一位。粮食产量4091万吨,居第二位,棉花
产量55.9万吨, 居第三位,油料和水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分别达到338.3万吨
和350.7万吨。
工业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全省已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有以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为基础的重工业,有以农副产品为基础的轻工业,以高新技
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正在起步。全省已形成能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建材、
纺织、食品等八大支柱产业和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中小企业
为主的企业组织结构。1994年工业增加值170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工业产品产
量中,原盐、机制纸、水泥、纯碱、烧碱、啤酒等均保持全国第一的位次。纱、布、
合成洗涤剂、原油、发电量等均居全国第二位。
交通、通讯是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合作的基础。山东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已形成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港、路、站、矿、城相配套的
综合运输体系。胶济、新石铁路横贯中部和南部,津浦铁路和京九铁路纵穿中、西部,
构成山东铁路运输大动脉,营运里程2400多公里。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通车里
程5万多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3.5万多公里,公路质量居全国首位,货运量
4.6亿多吨, 客运量3亿多人次。沿海港口25个,160多个泊位,青岛、烟台、威海、
日照、岚山、龙口、石岛7个港口已对外开放,港口吞吐能力1亿吨,运输船队航行于
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航空事业迅猛发展,组建了山东航空公司,
现有8个机场, 开通航线70条,可飞往65个国内城市。济南、青岛机场已辟为国际机
场,定期往返于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邮电通讯事业随着经济发
展和对外开放需要发展加快。目前已建成以省会济南为中心,联结国家通讯干线,沟
通全省广大城乡,采用电报、程控电话、微波通讯、卫星地面站等多种手段,具有较
高通讯效能的邮电通讯网。1995年底,全省城乡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号码升至7位。
传真、特快专递、无线寻呼等邮电通讯业务成倍增长。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外向程度提高。对外开放由
沿海扩展到全省,由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由经济领域扩展到科技、文教等其
他领域, 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1994年全省对外贸易额108.4亿美元,其中
出口7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747个,有60多个国际
大财团、大公司来山东投资,7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山东落户,与160多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20个国家的61个城市结成友好城市,合作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
宽。
(二)山东与日本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山东与日本经济互容性大、互补性强,
加强和扩大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山东在中日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双方贸
易额逐年增长,商品结构不断改善,日本已成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

山东对日贸易输出情况

┌───┬───────┬────┬─────┐
│ │对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在山东出口│
│ │(亿美元) │口总额%│国别中位次│
├───┼───────┼────┼─────┤
│1990年│9.2 │26.3 │1 │
├───┼───────┼────┼─────┤
│1991年│10.51 │27.4 │1 │
├───┼───────┼────┼─────┤
│1992年│12.79 │27.0 │1 │
├───┼───────┼────┼─────┤
│1993年│16.15 │27.0 │1 │
├───┼───────┼────┼─────┤
│1994年│20.67 │29.2 │1 │
└───┴───────┴────┴─────┘

对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石油、煤炭、粮食、棉花、服装、纺织品和工业品等;
从日本进口额为3.88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0.3%,进口主要商品为钢材、化工
原料、汽车、电视机、合成纤维及高档织物等。
日商在山东直接投资发展潜力大。在山东直接投资的外商中,日资出资较快,资
金到位率和企业成功率较高,投产后企业效益较好。截止1994年,日商直接投资合同
金额累计8.38亿美元,实际使用额累计4.31亿美元,分别占山东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
和使用额的4.7%和7.3%。日商直接投资是逐年增长趋势。

日商在山东直接投资情况

┌───┬────┬────┬────┐
│ │企业个数│合同金额│使用金额│
│ │(个) │(万美元)│(万美元)│
├───┼────┼────┼────┤
│1990年│31 │2551 │1057 │
├───┼────┼────┼────┤
│1991年│49 │4156 │1899 │
├───┼────┼────┼────┤
│1992年│186 │27244 │6533 │
├───┼────┼────┼────┤
│1993年│349 │23072 │12683 │
├───┼────┼────┼────┤
│1994年│257 │23500 │19000 │
└───┴────┴────┴────┘

山东利用日本政府贷款效果好。日本是向中国提供贷款最早的国家。1980年以后,
我国利用日本贷款先后在山东建设了日照港、兖石铁路、前湾港、鲍店煤矿、蒋庄煤
矿等一批交通能源重点设施项目。在向山东提供政府贷款的国家中日本政府贷款项目
和贷款额均居首位,而且投资结构合理,效益好。山东非常重视项目贷款的使用并作
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抓紧进行,这些项目都已先后投产经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反映出日本贷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三)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共求发展。山东与日本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必将推动双方的经济繁荣。
1、 自然资源。山东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日本自然
资源非常贫乏,工业生产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和燃料,全部或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日
本是世界上第一资源进口大国。加强山东与日本经贸合作,有利于稳定日本原材料和
燃料供应。同时,引进日本资金、技术开发山东资源,有利于加快山东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
2、 资金。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拥有雄厚的资金,1985年起已成为世界最
大债权国,80年代以来对外投资迅速增加,1990年达到1800多亿美元,成为世界投资
大国。山东经济处于迅速增长阶段,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山东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以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这为日本海外投
资提供了可行的背景和良好的场所。
3、产业和技术。战后,日本经过50年代经济恢复期和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
电力、钢铁、化工、汽车、造船等发展迅速,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实现了
重化学工业化。80年代初提出“科技立国”战略,调整、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兴建筑
波科学城,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是科学技
术的全面更新。日本已形成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群,在机器人、半导体元件、
光纤通讯方面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山东和日本都在发展
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科技互补关系明显。山东已将能源、钢铁、石化、
建材、纺织、食品、机械、电子工业列为支柱产业,这些产业日本都具有很大优势,
山东可利用自身优势与日本部分产业海外转移对接,吸收日本先进技术,促进技术改
造和产品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等级,促进经济发展。
4、 劳动力。山东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劳动成本低于中国南方和东北地
区,更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劳动力缺乏,日元升值,工资成
本上涨,产品价格优势减弱。这是双方重要的互补领域,通过合作,在劳动密集型产
业部门扩大吸收日本投资,利用山东劳动力优势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
力。山东拥有向日本有组织、有管理地输出劳动力的有利条件,可适当增加对日劳务
输出。
5、 市场。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商品供应丰富。山东拥有8600多万正向小康生
活迈进的居民,生活和生产资料市场容量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潜在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显示出来,如果再考虑到山东腹地和沿黄经济协作区的市场容
量,可以说山东市场是中国大市场中的合作焦点。
综上所述,山东与日本经济互补关系内容丰富,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可以适应
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起一种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同时,通过合作可以克服各自经
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共求发展,共同繁荣。
(作者系山东省经济研究中心副厅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