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融与经济发达省市比较分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50&run=13

刘秀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类金融
机构不断增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融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由于经济货币化程度
的不断提高,银行货币信贷以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连年大幅度增长。到1994年底,
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达252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518.3亿元,分别比
1993年增长39.6%和22.5%;货币净投放75.1亿元,比1993年增长14.3%。总的看,
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对货币信贷的需要,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的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从存贷款总量来看,1994年第一次实现全省信贷收支平衡,实现了
历史性的转折,展示了我省综合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我省金融业与自己相比,近年来业务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南方一些经济、
金融业较发达的省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平衡的基础较差。我省历史上一直是贷款大于存款,靠中央发
行的基础货币平衡信贷和省内的资金需要,到1994年才实现了全省信贷的基本平衡。
到1994年末, 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4亿元,而同时期,广东省存、贷款余
额分别为5435亿元和4339亿元, 存大于贷1096亿元;上海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9
7亿元和2330亿元,存大于贷467亿元;江苏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81和2218亿元,
存大于贷263亿元。 信贷方面的存款大大高于贷款,充分显示了一个省的经济实力、
乃至资金实力、货币实力,是一个省的产品在省外市场的占有状况的反映。因为产品
与资金是反向运动的,一个省销往省外的产品多,而流往省内的资金就必然多。以广
东省为例,目前广东省的产品销售格局是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销往国外、三分
之一销往省外、三分之一销往省内,这销往国外、省外的三分之二产品,就势必返回
三分之二的资金,这块资金在本省就又活起来了,对增强经济增长的后劲,起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
最近,广东省提出要扩大“广货”市场的占有率,“守住‘三三’制,迈向‘四
四二’”。可见,广东省已把进一步占领国内市场作为本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二)人均储蓄存款较低。我省作为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但人
均储蓄却较低,说明消费上不去。截止到1994年底山东人均储蓄额为1820元,而广东
为4140元,上海为7200元,江苏为1930元,山东比广东少56%,比上海少75%,比江
苏少6%。 根据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原理,消费层次低,就难以形成对生产的拉力以
及对经济效益的拉力。若生产出了产品,却受到消费的限制而产品销售受阻,企业生
产、效益势必受到影响。
(三)企业支付能力较弱。企业存款是反映企业货币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1994年
末,全省企业存款余额619亿元,而同期广东为1920亿元、上海1387亿元,江苏980亿
元,山东比广东少1301亿元,比上海少768亿元,比江苏少361亿元。百元国内生产总
值占用企业存款,山东仅为16元,比广东少30元,比江苏少8元。
(四)贷款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与江苏、上海相比,山东工业贷款比重低、农业贷
款比重高。山东工业贷款占总贷款的22%,比上海低8个百分点,比江苏低5个百分点;
山东农业贷款占总贷款的4%, 高于上海3.3个百分点,高于江苏2个百分点。说明山
东工业化程度比上海、 江苏低。 而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山东则明显高于三省市。
1994年底山东中长期贷款为443亿元,占总贷款额的17.6%,高于上海、江苏各1.6个
百分点,高于广东7.6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山东银行对固定资产贷款的投入较多,
另一方面也说明山东的企业自有资金太少,过份依赖银行上基建、搞技改。
(五)引进外资能力不强。1994年我省利用外资合同外资额为54.2亿美元,广东为
239亿美元,上海92.9亿美元,江苏为81.5亿美元,分别高于我省184.8亿美元、38.7
亿美元和2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1480亿元、310亿元和218亿元。1994年末山
东直接外债的签约总额为15亿美元,广东为130亿美元,上海170亿美元,江苏25亿美
元, 分别高于我省115亿美元、155亿美元和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920亿元、
1240亿元和80亿元。
(六)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差。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例偏低,发展后劲不足,是
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省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
国有、集体工业为15%,乡镇企业为12%,商业为8%,外贸企业为3.7%;而江苏省
乡镇企业为60%,外贸企业为30%。1987年江苏省财政厅与省人行就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企业按比例补充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近年来每年约补充10亿元。所以,工商企
业的自有流动资金远比我省要高。
(七)金融机构种类偏少。同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和外资金
融较少,也没有地方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仅有的几家外资银行或办事
处都集中在青岛,省会济南还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因此,融资的方式过于单一,
吸引海外、省外资金的软环境尚未形成。
从山东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促进我省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明确山东经济的发展战略--市场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使“鲁货”迅速
打开省外市场,尽快改变“七二一”的老模式。一是在市场定位方面,因南方市场竞
争激烈、很难打进,扩大“鲁货”市场的重点应放在西北、东北地区;二是各级政府
要加强促销的组织工作,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办些影响大的展销会,建立
省际间的交流通道;三是扩大销售队伍,采取多种有利于促销的优惠政策;四是省驻
各地的办事处,主要任务应是促“鲁货”的销售。通过扩大销售,抓住了市场这个牛
鼻子,才能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带动企业增加规模,加快改造,跟上市场对
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山东的经济实力。
2、 适当增加农民收入。我省是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市场发展的潜力
主要在农村,农村经济搞不活,农民收入上不去,势必制约全省经济的发展。这几年
农产品剪刀差又不断扩大,农村收入相对降低,农村市场开始萎缩,整个经济要受影
响。因此,必须切实把农业搞好,适当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购买能力,促进全
省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3、 尽快补充国有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建议省财政厅与几家省行联合发个文,
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有关政策,督促其抓紧补充,尽快达到国家
规定的比例,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4、 集中资金保重点急需。当前全省资金使用过于分散,银行一块、非银行金融
机构一块、各类信托投资公司一块,另外还有计委、经委、财政等各个部门办的各类
投资公司,这些资金的使用尚缺乏统一平衡和协调。建议:一是适当上收基建的审批
权限,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上基建、批技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二是加强
各个部门之间资金的协调运用,在统一计划的安排下,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当集
中资金的使用,保证全省的重点资金需要。
5、 制定更多吸引国外、省外资金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山东半岛沿海对外开放
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引进更多的国外、省外的资金来山东直接投资。
6、发展中外金融机构。继续争取筹建齐鲁银行。力争在济南设立外资金融机构。
争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在山东的重要城市增设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各种投资基金,完
善股份制的改造,繁荣我省资本市场。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银行行长、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