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越冬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48&run=13

李金明

鲁西北地区是我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鲁
西北地区率先进行农村改革,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
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1985年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一直没有走出徘徊局面,
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我省的陵县
等地,通过实施绿色越冬种植,为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地区探索了一条实现棉区增产
增效,兼顾国家、地方和农民三者利益,弥补粮棉比较利益低,振兴农村经济的成功
路子,很值得各地借鉴。
一、绿色越冬种植的发展模式。
绿色越冬种植就是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在冬季和早春长达五个月内闲置的土地、
水源、光热、劳力等农业资源和生产资料充分利用起来,增收一季到几季农产品,从
而产生增效促棉乃至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把季节性农业变成了全年农业。
陵县在发展绿色越冬种植的实践中,形成了三种模式。
(一)棉-麦-菜种植模式。采用“四二式”或“三二式”,即每隔四行或三行小麦
留两行棉花,冬前利用棉花套种行种菠菜、油菜、生菜或早熟甘蓝,小拱棚覆盖,蔬
菜收获后再种棉花,达到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
(二)棉--菜种植模式。棉花圆葱或棉蒜间作,圆葱10月份育苗,11月份在棉花白
茬地里移栽定植;大蒜10月份直接种植,地膜覆盖,留出棉花套种行,次年棉花正常
春播,5月下旬葱蒜收获后成为纯棉田。棉花、甘蓝轮作,11月份育甘蓝苗,次年2月
份在白茬棉田定植, 拱棚覆盖,4月上中旬收获后倒在茬种春棉。此外,还有棉花、
土豆、芝麻间作,棉花、荷兰豆间作,棉花、西瓜间作,棉花、地芸豆间作等多种种
植模式。
(三) 棉花--牧草种植模式。冬牧70黑麦草,9月份在棉花白茬地播种,每三行牧
草预留一行棉花套种行,次年牧草收获后成为纯棉田。
陵县发展了20万亩绿色越冬种植,实行了规划、机具、耕翻、良种、模式、规格
六个统一。每个乡镇有一块5000亩左右的示范田,3000亩左右的保护地栽培方。
二、实施绿色越冬种植的明显优势和初步成效
陵县首创的绿色越冬种植经验,改变了“务农无利、种棉赔钱”的局面,解决了
发展高效高值作物与粮棉争地的难题,兼收“一活百活”之效,实是利国利民的一大
举措。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一)兼顾了国家、地方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实施绿色越冬种植的主要是速生短季
的蔬菜。这些作物一般在次年四月上旬前都收获上市,完全可以腾茬倒地,适时播种
棉花。另一方面棉农在获得冬季较高的收益后,种棉比较利益低得到了补偿,提高了
种棉积极性,棉花面积得到了保证。同时,大面积的绿色越冬种植对培植财源、增加
财政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径。实施绿色越冬种植,满足了国家对棉花的需求、提高了
农民收入、涵养了地方财政。
(二)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这种种植方式把冬闲变
成冬种、冬忙,劳力和土地的结合期由原来的7个月延长到12个月,有效地利用了光、
热、水、土资源,亩土地产出由原来一般种植田的700多元提高到1900元左右。
(三)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在绿色越冬种植的三种模式中,棉花、小麦、
菠菜或油菜套种, 亩产皮棉50公斤左右,小麦250公斤左右,小拱棚覆盖,棉花播种
前可连收两茬蔬菜,亩增收入1000元以上。棉花和大蒜、圆葱间作,棉花不减产,亩
增收入700-1000元。 棉花和牧草间作,棉花不减产,除鲜草本身经济效益400元左右
外,又促进了羊、兔等饲养业的发展。
(四)探索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的新路子。发展绿色越冬种植,从一家一户的
小范围看,是空闲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力与土地的就地结合。但从社会整体考察,除
了经济效益外,还带来了劳动力转移社会成本的降低。陵县地处鲁西北地区,工业基
础薄弱,第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10多万农村劳力在短期内难以往二、三产业转移。
现在实行绿色越冬种植,大部分劳力可以在第一产业内部继续操业。
另外,实施绿色越冬种植,使农村产业结构向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并实现
高产、高效、高商品率和市场的紧密接轨。同时,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了,
眼界开阔了,其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农民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他们接受新知识、采用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三、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几个问题
随着绿色越冬种植的深入发展,冬季农业的产品结构如何与市场需要相适应,如
何使常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高新技术怎样在冬季农业中应用推广,社会
化服务体系怎样和千家万户的分散性生产经营相适应,冬季种植如何与其它各业协调
发展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绿色越冬种植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
地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分步
实施。要认真论证、选准发展重点和路子,不能照搬一个模式。要根据当地气候、土
质、水源等条件,选好适宜的品种,采用适当的方法,既要高产高效,又保证粮棉主
要农产品的增产。要注意运用典型引路,稳步推进,切不可一哄而起,盲目种植。大
面积发展绿色越冬种植,要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制定实行适度
规模经营和区域化种植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布局上实现区域化,耕作方式实
现集约化,生产经营实现专业化,生产全过程的服务实现系列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
化,产品销售实现市场化。
(二)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绿色越冬种植是在原来传统农业基础上新增加的一
季生产,而越冬作物又都在深冬季节发育和生长。这就要求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为之
服务,关键是水利设施。因为大部分越冬作物生长中后期是最需要水的时期,而这个
时期恰好是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期,也是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缺水期。用水矛盾十
分突出。因此,各地要围绕发展绿色越冬种植的要求,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增加投入,
大力开展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当
前,鲁西北地区特别要搞好以中低产田改造和荒地开垦为主的黄淮海平原和黄河三角
洲农业综合开发,以推动农田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加快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改善的步
伐。
(三)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绿色越冬种植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生产。
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多成份、多形式、多功能的服务组织,特别要
发展龙头服务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种养加、
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及时把市场信
息传递给农民;产中重点搞科技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产后重点是贮
运和销售服务,保证农民生产的产品能够实现价值。
(四)依靠科技兴农,提高绿色越冬种植作物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越冬农业,必
须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今后在绿色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包装等环节都
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以高科技含量来换取绿色产品的高产、优质,提高产
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不断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县、乡、村、户四个层
次的推广网络,加快推广、普及越冬作物的新技术、新成果。对绿色越冬种植生产过
程中的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等技术,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落实。
另外,要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吸收推广他们的最新科研
成果,做他们的试验、示范基地。同时,要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在中药材、花卉、
水果、野生菜、食用菌等方面进行越冬种植试验,搞好冬季农业后续技术和后续产品
的储备。
(五)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是绿色越冬种植产
品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是冬季农业指导上的重大突破。在抓好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首
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市场、流通意识,要市场预测在前,组织生产在后。其次,
拓宽流通渠道,形成冬季农产品流通的新格局。一是在蔬菜集中产区新建一批专业市
场,在省内外部分大中城市设立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网点,积极与大城市、大企业建
立产销挂钩的直销联系。二是县乡村三级围绕冬季农业抽调精干人员,组织专业销售
队伍。三是对一些耐贮藏而附加值比较大的产品,如土豆、圆葱、大蒜等在收获的集
中期分流市场,大搞贮藏,实行反季节销售。四是加工增值后外销。对一些加工附加
值高、工艺流程又比较简单、设备技术要求低,而又有一些传统技术的产品,进行就
地加工,增值后再外销。要挖掘当地一些传统的加工技术,制作一些具有特色的地方
风味名吃,带动蔬菜业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作者系山东省农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