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山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46&run=13

郇庆治
(一)
“绿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制订绿色战略,建设绿色山东,应成为山东
省面向21世纪必须作出的选择。
第一,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80年代中期世界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很快
被全世界广泛接受。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
个方面,而生态可持续性是它的核心。一代人或一时的对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追求,
绝不能以破坏下一代人或长远的发展条件特别是自然条件为前提。现在,作为区域性
发展的决策层,不应象工业化初期那样无视生态破坏和工业污染,而应从总体目标设
计到具体措施都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主动设计包括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增
长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的绿色发展战略。正是基于这一客观必然趋势,1992年世界环
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开始提出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
之许多省市都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总体要求和区域发展实际,提出了区域性发展
战略和重大举措。如上海市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城市规划,江苏省跨世纪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战略, 河北省碧水蓝天绿地计划,辽宁省蓝天碧水计划等。山东省也提出了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目标。
第二,这是山东省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压力的现实要求。山东省自然资源与地理
条件确有一些特殊的优势,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薄弱方面。近年来速度迅速加快的工
业化,使山东省工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变得日趋尖锐。1989年,山东省人均耕
地只剩下0.08公顷,比建国初减少了1半多;山东省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占
全省面积的40%;山东省淡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3%,人均量只有全国的1/6,已成为
严重缺水的北方省份之一; 山东省近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胶州湾污染面达1/3,莱
州湾仅海水侵袭每年就损失50亿元; 山东省工业污染加剧,1989-1991年全国城市综
合整治十佳中山东无一入选,1992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济南市的大气污染、小清河
污染和大明湖污染却同时黑榜题名。这都表明,山东省自然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而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本性出路在于,必须从发展战略的层面上确定经济与环境的
协同进步。

(二)
绿色山东战略不再是与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相脱节的单一性环境保护规划,而是
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它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牢固确立区域发展中的绿色发展导向。山东省要尽快形成将经济发展与自然
环境优化有机统一的整体发展战略,给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以应有的地位。这是将
自然环境价值意义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为自觉实践行动的过程,也是将一种理性认识转
变为行动目标原则的过程。这种绿色发展导向的确立可以由两方面来检验,一方面,
是否建立了将量化的环境改善作为基本目标的区域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从目前来看,
各地区域发展中排斥环境目标的已不多见,但环境目标的抽象化及其与经济目标的脱
节化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标的抽象化就会缺乏可操作性,很难适于法律的监督;
脱节化则会缺乏强制性,很容易在经济增长压力下失去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是否
提出了消除现存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强硬举措。自然环境破坏的危害及由此导致的
问题,各级政府已不敢小视,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日趋积极。但是经常给人以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未能主动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一些保护本区域自
然生态的重大举措, 还未能在保护环境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山东省虽也提出了199
6年关闭5000吨、1997年关闭1万吨以下小造纸厂的决策,但就全省自然环境保护而言,
这样的硬措施还是嫌少。
二是尽快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绿色经济政策。环境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在形成新的
经济组织与运行方式。山东省要尽快结合区域实际,形成自己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区域性绿色经济政策是绿色山东战略的核心。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尤为关键。一方
面是加快工业基础设施与技术的更新,采用绿色技术,创建绿色企业,使传统型为主
导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在较短时期内“绿化”。要采用优先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国有
大中型企业和采取优惠条件鼓励外商在基础设施与生产技术改进上投资等政策,使全
省在下世纪初出现一批能耗物耗低、技术工艺先进、产品质量档次高、无生态污染的
绿色企业群。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绿色产业
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我国的环保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
快,1994年的产值已达100亿元。山东省的环保产业兴起较早,产值曾占全国1/4,仅
次于江苏。但江苏省随着宜兴环保科技园的建设,1994年产值已达60亿元。浙江、广
东、北京等地也在快步赶上。环保产业的优势不仅在于它的经济利益,也在于它的前
导性、带动性。山东省作为沿海开放前沿和北方经济强省,完全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和
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环保产业上有大的作为。
三是大力推进生态社区建设。区域性生态发展模式是由更微观的生态社区组成的。
在考虑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时必须将生态社区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出具体的生态
社区发展目标与考核指标。就山东省而言,有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方面
生态社区的划分与建设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本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用行政社区代替
生态社区。传统行政区划办法有利于区域发展的统一协调,但也存在着严重忽视生态
规律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突出表现为大江大河及生态区域分属不同行政区造成的一
系列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南四湖治理、济南小清河治理等问题上也有这方面的表现。
表面上许多问题的成因在于各级地方的经济利益驱动,深层次上也与我们违背自然生
态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努力将城乡现代化与传统的自然人文景观结合起来。
现实中大量美的破坏、生态的破坏都是缘于对城市现代化的误解和传统自然人文特色
的忽视。如果从生态社区建设的角度来看,传统特色特别是其生态功能是值得认真维
护的。山东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古典型城市,必须将这些城
市生态与文化的保护和区域发展、生态社区建设统一起来。可借鉴一些国内外城市建
设的经验,在总体布局、旧城改造、新城规划和项目设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点,比
如发展一批古典文化旅游型、自然生态型城市等。
四是逐渐养成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意识。要通过系统性工程,逐步培养
区域发展主体的绿色发展观念。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自己环境权利的同时,主
动在自己的生产生活中贯彻绿色意识。这种绿色发展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
宏观决策者的环境意识,体现在制定总体规划时坚持绿色目标、绿色原则、绿色规范;
其二是生产经营者的环境意识,体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用无污染生产和生产销售
绿色产品;其三是生活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体现为在日常消费中选择绿色产品,倡导
绿色消费,避免消费污染。这三个层次的环境意识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它们之间
有机结合就可能形成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意识。山东省在意识更新方面受历史文化
传统的影响有着不利的一面,但离开了人们的绿色发展观念,现实实践的飞跃就不可
能。因而,绿色发展观念的培育应是绿色山东战略的基础性方面。

(三)
绿色山东战略有如下的基本特点:
其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战略。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的探讨,不仅要着眼于这一
区域的经济繁荣,还要考虑区域发展模式的先进性与普遍性。从这种意义上看,绿色
山东战略的意义绝不在海上山东、黄淮海综合开发等战略之下。绿色山东也许不会立
即给山东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却可以决定着山东下世纪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
格局中的地位。
其二,它是一种具有文化色彩的软战略。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各种战略举措不同,
它缺乏完全量化的精确性,但要求有很强的文化意识来理解与贯彻。比如,泉城济南
古典山水一体的特色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而要求人们在认识视野上升华。
用传统现代眼光看它只是一个未开发的村庄,而用后现代眼光看时,它的生态美感与
生态功能就会有特别价值。因而,绿色山东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契机,使我们的区域发
展从前工业时期的盲目与狂乱走上理性创造的道路,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三,它是一种容易被误解或忽视的战略。它的未来性特点很容易被人们急功近
利的行为所排斥忽视。在许多人特别是基层决策者心目中,环境与经济增长既不是对
等的两极,也很难在现实条件下实现融合。发展经济、提高收入仍然是他们的基本公
理。而它的后现代的软化特点很容易被人们传统视野下的认知所扭曲误解。很多人将
生态发展简化为发展绿色产品以增加经济收益,其根本性变革意义通过功利的屏障被
消解了。因而,绿色山东首先需要的不是它的量化,而是广泛宣传教育特别是文化观
念沟通实现的理性共识与心理认同:绿色未来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