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28&run=13

以改革为动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郓城县县长 田文之
郓城县辖8镇30乡,1017个行政村,总面积0.16万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10.36
万公顷,人均耕地0.1公顷。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63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2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
值完成3.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07%、7.42%、13.34%;工农业总产值40.82亿
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工业总产值26.08亿元,增长39.5%,农业总产值14.74
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亿元,增长23.4%;外贸出口收购总值3.
3亿元, 减少13.2%; 完成财政收入7376万元, 增长22.91%; 城镇居民储蓄余额
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亿元;农民纯收入1092元,比上年增加229元。1995年底
全县总人口为103.97万人,比上年增加5107人,增长0.49%,其中农业人口96.5万多
人,非农业人口7.4万多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39‰以下,自然增长率为4.10‰。
1995年,郓城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业都有了新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两高一优”发展。一是在粮棉保增收的同时,积
极推广立体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粮食生产被农业部
命名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再次跻身全国粮食百强县行列。实现了粮食作物和
经济作物的双扩双增。蔬菜塑料大棚和单坡面温室发展到6000多个,面积达7.1万亩;
新栽以苹果为主的果树6.2万亩, 果树总面积达23.3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面积比
例由7:3增加到6:4。二是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畜禽品种优良的
优势, 积极推广规模饲养,促进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全县大牲畜存栏量达27.47
万头; 猪53.72万头;羊212.4万只;鸡688.6万只;饲养专业村达到130个,专业户3
万户, 规模饲养场85个;水产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0.95万吨,渔业总产值0.34亿
元。
抓好企业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抓好企业改造和企业管理的同时,把投入
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特别是技术改造。内配厂多缸曲轴加工铸造生产线、
拖配厂高压无气喷涂机生产线、化肥厂扩大碳酸氢铵生产能力等几个重点项目改造进
展顺利, 确保了改造一个成功一个。全年各类技改项目投资总额达1.8亿元;外向经
济发展较快,新增“三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94万美元。
抓好个体私营经济,转变单一经济方式。为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
立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组建了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注重引导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向兴办工业企业多元化方向发展,
转变了过去以经商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1995年底,个
体工商户达2.12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325处,特别是小冷库、小酒厂、小塑料、
小玻璃等小企业发展速度更为明显,已达195处,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好科、教、文、体、卫工作,促进社会各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科技推广网
络建设,狠抓农技培训,农技推广工作得到落实,10万亩小麦优良新品种及增产技术、
玉米“331” 工程、“万亩蔬菜示范乡镇”等综合技术开发项目都达到预期效果。全
县有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10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
狠抓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了对乡镇中
学的建设投资,改善了办学条件,23个乡镇基本达到“普九”标准,被地区评为义务
教育先进县;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开展顺利,扫盲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全
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两基”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强了学校管理、教学研究
和教育改革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县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09 6人,
高考成绩居全区第一,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国体育先进县复查验收顺利通过。农村
卫生、 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加强,计划免疫和灭鼠工作全面开展,实现了第3个消灭脊
灰炎85%的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计划生育率达到96.8%,人口出生控
制在9.39‰以下,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计划。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点对郓巨河、鄄郓河进行了治理,春
冬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779项,出动劳力10万余人,投入施工机械2100多台,完成土
方工程1566万立方米, 扩大灌溉面积7.1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水浇田。多方筹集资
金拓宽和改造城区街道,完成了县城至火车站的路基工程以及南环路、郓杨路、梳苏
路等公路的改建扩建任务, 修路里程115公里,是历年修路最多的一年。基本完成了
西郊变电站二期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邮电通信条件大大改善,新增6000门程控电
话,实现移动电话全国联网和无线寻呼全省联网,建成了C4本地网,为郓城经济的
振兴和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附:中共郓城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兴民*田文之
副书记 田文之*杨志森 焦守进
仝彩云
县长 田文之*
副县长 郭志杰 仝彩云*曹先玉
何邦义 陈友民 褚福全

业绩·人才·信息
[郓城畜牧业再写新篇章]郓城县畜牧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全县农村经济的突破
口,常抓不懈,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
式。 1995年全县大牲畜存栏量24.74万头,比1990年增加145%,生猪53.72万头,同
比增长138.8%,羊22.40万只,(其中小尾寒羊71.2万只)同比增长339.2%,禽767.4
万只,同比增长605%,肉类总产量9.54万吨,同比增长257.3%,一跃成为全国畜牧
业百强县之一,全县畜牧业总值6.85亿元,比1990年增长175%。
畜牧业全面发展,已成为全县经济重要支柱。全县畜牧业实现了由户养到规模饲
养,由传统饲养到科学饲养,由单一饲养到养加销一体化经营,由庭院饲养到小区饲
养的四大转变。畜业总产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7年占17%提高到1995年占46%。
农民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30%以上。郓城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中心产区,
被国家列为“全国青山羊板皮” 基地县, 特别是所产小尾寒羊,被国内外专家誉为
“中华国宝” 。规模饲养有了突破性进展,全年畜禽养殖专业户已达到1.3万个,专
业村130个,各种饲养场137个,规模畜禽饲养占全县畜禽总量的40%。市场龙头作用
得到发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初步形成。1995年全县畜产品加工、冷藏企业达64处,
年肉类加工能力3万吨, 皮革450万张,冷库贮藏能力2万吨,有中外合资企业两处,
并有规模齐全的皮毛专业批发市场。
郓城是全国著名的粮棉基地,是全国农业先进县之一。饲料和饲草资源丰富,根
据目前畜牧发展水平利用率仅为40%,发展潜力大。特别是本地特有的鲁西黄牛,小
尾寒羊、青山羊驰名中外,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政策优惠起
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县政府每年以支农周转金和农发资金中各拿出40%加上黄淮海
开发部分资金作为发展基金。县委、县政府为发展畜牧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奖励
政策,并切实付诸实施。科技兴牧,效益增幅大。实施的《19万只肉羊生产配套技术
推广》项目获省农业厅“丰收计划”一等奖,在实践中,相继推广塑料大棚养鸡,配
方饲料喂养、棉饼脱青、青贮氨化、鸡粪喂猪、猪粪养鱼、立体养殖等一批新技术,
全县基本实现了畜禽良种化,饲养科学化,疫病防治系列化,产加销一体化。
该县畜牧业发展目标是:畜牧产品率由现在的60%提高到80%以上,肉奶蛋总产
量由12.8万吨增加到2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由6.85亿元增加到1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
比重由46%提高到55%,人均畜牧业收入翻一番,由400元增加到800元。

(李梦考 李兴亮)

[郓城镇建筑公司被县命名为一级明星乡镇企业]1995年,郓城县郓城镇建筑公司为
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于年初制订并完善了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行全
面质量管理,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改革传统和经营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承包经
营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目标化管理,对内部职工进行择优聘用,引进激励机制,按所获
得的工程质量优良等级给予奖励;引进风险机制,签订内部承包合同,定质量目标,
交纳风险抵押金,定成本核算目标,按规定进行考评奖惩。公司一班人锐意进取,善
于把握建筑市场新观念、新需求,积极探索新路子、新工艺、所承建的五代唐荒塔修
复工程、宋江武术院建筑群等为世人瞩目。至年底,该公司拥有固定资产450余万元,
职工940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4人, 荣获“地优工程”2项,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
3000多万元, 创利税150余万元,使产值、利税稳步增长。所承建的多项工程,全部
达到国际要求, 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公司被县命名为一级明星乡镇企业,受到
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经理李英祥分别被省、地、县评为先进个人、农民企业家
和优秀企业家。

(李兴亮)

[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郓城亨运曲轴制造有限公司]郓城亨运曲轴制造有限公司的前
身是郓城县内配厂, 过去只能生产单缸曲轴,固定资产只有200万元,年产值仅几百
万元, 一度濒临倒闭。1992年5月与德国艾登公司合作成立中德合作企业,投资9164
万元, 其中外汇734万美元,进行高技术改造,引进德国加工生产线和铸造生产线各
一条,对铸造、热处理、机器加工进行全面高档次、高水平地嫁接,现在一跃成为能
生产高档多缸(3-6) 能与豪华轿车配套的曲轴,达产后,年产值过亿元,利税3000万
元以上,1995年被山东省列为百项重点项目之一。是菏泽地区30强企业。
该厂前身是内配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至1987年累计亏损
60多万元,企业濒临破产。在危难之中,原从该厂调出的王思宪担任了厂长。通过企
业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逐步由恢复到发展,产品质量稳步发展,曲轴连续保持
一等品水平。1991年获省优称号,信得过产品,企业得到了起死回生,打响了胜利的
第一炮。
1995年,该厂经多方论证,大胆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开发生产多缸高档曲轴,与
豪华高档车和轻型车配套,此举在全县,全区乃至全省爆了“冷门”。
该厂在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和“九五”规划的前提下,对多缸曲轴的市场发展前景
作了认认真真考察和分析。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国家确定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
为国家支柱产业后国内已有制造和组装汽车厂家120多家,专用制造厂670多家,但是
轿车和轻型车的发动机曲轴却大部分依靠进口,国内少有几处曲轴厂家生产的曲轴,
能与名牌轿车配套的基本没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们决心上一流设备,创名牌产
品,生产高档多缸曲轴,与豪华轿车配套。毅然投资5500万元 (其中外汇514万美元)
引进德国机加工设备,生产高精尖曲轴。为了提高曲轴内在质量,又投资3143万元引
进德国BMD公司气冲造型生产线,1996年6月即可投产,达到年产50万支各种曲轴毛坯
的铸造生产能力。届时整个企业的产值可超亿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
亨运公司是在一个固定资产不到200万的小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次技改投资
9164万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30多倍。他们多方筹资,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最后和
德国艾登公司合作建成了“郓城亨运曲轴制造有限公司” ,争取外汇514万美元,配
套资金1390万元, 为技改解决了很大难题。经过3年艰苦拼搏,德国设备先后到厂,
安装调试,1995年10月加工线全线开通试车一次成功。之后,为台湾客户生产曲轴和
平衡轴样品,10月份发往台北。同时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也派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来公司
洽谈配套事宜,该公司也去上海大众进行技术交流,统一工艺,统一检测规范,并提
供图纸及技术资料, 该公司已同上海大众签订生产1.5万支桑塔纳曲轴的生产合同。
另外长春一汽也要求该公司按1000、 5000支,10000支给其报价,商定加工时间,与
此同时,还与马来西亚签订了供货协议。

(杜文东 张纯献)

[成绩斐然的郓城宋江武校]郓城宋江武校是郓城县城关镇樊庆斌、刘国庆自筹资金
创办的一所文武结合的新型学校。 总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700多万元,
现有来自全国各地学生3000余人,设有从小学到高中、中专的文武结合班36个,摔跤、
散打、 拳击、 跆拳道等全武班7个。 为了进一步适应形势的发展,于1994年又投资
100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综合教学楼和练武馆、公寓式学生宿舍楼、餐厅、浴池以
及先进的微机室、语音室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该校本
着“培养文武全才”的办学宗旨,制订了“以德建武,以文保武,以武养文,文武并
进”的办学方针。几年来先后向国家队,中国武警总队及北京、山东、武汉、西安等
体育院校、 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和学生483名,其中有28名运动员已进入国家武英
级运动员和运动健将的行列。为适应改革的发展,向国内各大企业和基层武术馆、校
培养教练员和保安人员近千名。在国际、国内及全省重大比赛中夺得金银铜牌365枚。
在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上,有两名队员获“十佳队员”和“精神文明运动员”光荣称
号。1993年8月,参加了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分获散打团体总分第二,个人棍术、
刀术、传统套路等9项奖励。1994年9月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首届跆拳道比赛中,夺得
3枚金牌,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成绩。199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跆拳道锦
标赛中, 该校学生获54公斤级冠军;6月,在济南举行的青少年拳击赛中该校学生夺
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3枚铜牌,获团体总分第一;8月,该校代表菏泽地区参加在济
南举行的山东省第三届农村摔跤比赛中, 获4枚金牌,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2月,
在广东省肇庆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4枚金牌,1枚银
牌,团体冠军的好成绩。该校学生刘法祥在国际拳击邀请赛中,获54公斤级冠军;段
志超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 张纯金在全国城运会中获自由式摔跤6 8公斤
级冠军;张华在全国青年锦标赛中获自由式摔跤90公斤级冠军,为全省和国家争得了
荣誉。
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该校学生表演的《狗娃闹春》荣获“春兰杯”
一等奖,震动京城,誉满神州。之后,有18名学生在峨嵋电影制片厂与香港合拍的电
影《小醉拳》中担任重要角色。1995年7、8月间,应邀到上海和北京参加了国际文化
艺术节的演出。1995年9月,参加了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大型文艺晚会,演出了《大刀进行曲》,接着又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表演大型武术
舞蹈《谁说女子不如男》再次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倾倒亿万观众,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 不断前进,1995年4月,宋江武校隆重举行建校10周年庆
祝活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国家武协主席、国家武院院长张跃廷、国家教委、
体委、北京体育大学和十多个国家的武术爱好者及山东省有关领导亲自参加了大会。
王光英、程思远、卢嘉锡、费孝通、迟浩田、王首道、李德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该
校题了词。武绍祖、李梦华、赵志浩、李春亭、李震、陆懋曾等领导同志也为该校题
了词,对该校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5年4月, 该校与美国波士顿少年空手道学校正式建立了互访互学关系,加强
了国际间的交流,招收了外藉学生,让中华武术进一步冲出亚州,走向世界。
宋江武校由于成绩卓著,连年被国家和省地评为体育先进单位和社会办学先进单
位,校长樊庆斌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全国体育积极分子,菏泽地区十大
杰出青年; 1989年被山东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 光荣称号。1995年又被授予
“山东省十佳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目前该校已发展成一所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文武结合的
民办学校,在设有两个中专班的基础上,1995年正式承接了山东省散打分队。学校还
准备增设全文、舞蹈、书画、举重等专业班,将筹建天下第一武术村、中华武志馆,
力争把办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中华武术事业和我国教育体育事
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李兴亮 杜文东)

[发展中的郓城育才武校]郓城育才武校是王建华校长继创办育英武校之后于1987年
6月创办的又一所武校, 是国家体委、武术院重点扶植,纳入教育范畴乃文乃武的一
所新型正规化武术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实施正规化、系
统化、理论化的教育方法,为国家培养既有文化知识,又有较高武术技能的人才。
育才武校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 房屋200余间,设有小学至初中的全部课程,
并设有全武、 散打、摔跤共11个班,有教职员工63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国际级教
练员2人。
严格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严明的纪律是学校巩固、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
制订完善了《学校管理规程》,明确了办校宗旨、目的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
制度、守则、公约,如《一日常规检查要求》、《学校专职人员检查要求》、《学校
规范化管理》等,使学校工作有规可循,有矩可依,为便于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采取了“图表管理”,使之一目了然。其次是采取“封闭式管理;由于学员来自全国
10多个省市,成分复杂,根据师生的需要,设置了食堂、小卖部、浴池、理发室、卫
生室等,为“封闭式管理”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与管理中,注重加强思想教育与武德
培养。严格的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1989年菏泽地区组织10县委体委领导到
校参观学习,建校以来连年被县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在县教委评估考核中,荣获佳
绩;1995年在县文体委检查中被评为“武术馆(校)全面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被评
为“全国甲级名武校”。
建校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量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有33人升入大、中专院
校;有数百人应征入伍,有数人成为部队首长、地方领导的警卫员,向各大企事业单
位输送保安人员百余人,为各地武术馆(校)培养教练员上百人。1991年参加了国际演
武大会并获集体奖; 1992年6名队员代表山东省参加在琼海举行的首届全国民间武术
馆(校)邀请赛中,2名获一等奖,4名获二等奖,集体荣获优胜奖奖杯;同年,教练员
王兴文在重庆夺得全国散手男子65公斤级第二名,在《武术真功夫》、《张子宝传奇》
等4部影片中担任重要武打角色; 1995年在第二届全国民间武艺精萃邀请赛中,12名
参赛队员有8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集体荣获最高荣誉奖--达摩杯,同年王清梅
同学在甘肃省夺得女子蹂道55公斤级第三名。
王建华校长编写了1-5年级乃文乃武班武术教学大纲及教材, 并总结多年的教学
经验, 制订了武科备课、授课的“双十条”,自编了校拳。9年来,王建华校长遵照
普及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遗产的建校宗旨,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学校在巩
固中稳步发展,他的事迹载入《水浒故乡人》,1992年入选《中国民间名人录》,同
年被聘为全国武术馆(校)组委会委员,少林武术基地顾问;1993年入选《中国武术人
名辞典》;1994年被《当代小说》聘为理事;1995年荣领了国际级教练员证书。

(李兴亮 阎敏 杜文东)

[争创一流的郓城医院]郓城县医院是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
级甲等医院。以“患者至上,质量第一”为服务宗旨,强化内部管理,深化卫生改革,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通过开展争创文明医院活动,促进了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成
绩显著。 连续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 1995年被省评为“文明窗口单位”、
“职建工作先进单位”、“最佳文明单位”;全区首批通过“爱婴”医院的评审验收;
结防(所)工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被省列为“示
范县”。1995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跨入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行列。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医疗条件。投资370万元兴建了一幢建筑面积4300平方
米,容纳230个床位的高档次病房楼;购置了美国进口的新型B超机;开设了“中医血
疗中心”、“美容整形中心”等十几个医疗中心;兴办了一个消毒液厂;多层次、多
渠道地开展医疗服务,打破了封闭保守格局。
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约束机制。
推行目标化管理,各科室实行了岗位责任制,经济承包等多种形式,管理目标责任制,
执行了效益工资,使职工的经济效益与工作成效挂起钩来,大大增强了竞争意识,充
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大力开展了优质服务,配备3部救护车昼夜免费为病
人服务,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收费管理。为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良的专业
技术队伍,医院把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以院长为
组长的职教领导小组,狠抓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强化监督
措施,完善了激励机制,规范了职业道德行为,切实把职教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了医
德医风的健康发展,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加强收费管理,一是
住院病人记帐实行双卡制;二是利用微机联网,实行微机划价收费,使医院财务管理
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疑点问题。
尊重知识,培养人才,科技兴院。医院把培养人才,科技兴院作为发展的长远战
略任务,采取岗前练兵、专家指导、鼓励自学、以老带新、引进人才等措施,充分调
动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了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同时还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
用,并且设立了科研专项基金、新技术开发基金和科研论文奖,大大激发了医疗人员
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近两年来,该院医务人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86
篇, 完成科研成果4项,《人类胎儿造血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承接了卫生部下达的结核病《初治菌阳短化研
究》等项科研课题。先后由国家卫生部主持,在郓城县医院召开了“全国18省市防痨
骨干现场会”和“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研讨会”。

(刘贵涛 李兴亮)

[狠抓林果生产促进经济发展]1995年,郓城县林业局以建设持续稳定的林业生态体
系和增加自身经济活力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提高郓城绿化水平,林业生
产及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共营造片林10.5万亩,其中经济林8.3万亩,
新增农田林网20.1万亩, 完善农田林网18.1万亩,新搞农桐间作5.1万亩,林木育苗
4740亩, 四旁植树431万株,超额完成了地、县下达的各项造林任务。截止到1995年
底, 全县有林地面积37.2万亩,农田林网面积154万亩,全部实现农田林网化;农桐
间作32.8万亩, 林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为1990年的18.2%,提高到目
前的23.4%,增长了5.2个百分点,果品产量8384万公斤,林业总产值2.4亿元,林果
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1993年获得“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县”称号;199 4
年被评为“全省优良果园样板县”;1995年被评为全区造林绿化、全县目标管理岗位
责任制和人口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先进单位。
全县林木资源培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38处乡镇全部达到地区“五年上水
平”,达到“八五”绿化标准。林木良种推广工作的加强,为全县林业上水平奠定了
雄厚的物质基础,全县引进优良品系树种50个,重点推广40个,主栽树种全部实现良
种化。
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95年全县果树面积达23.3万亩,成为全省经济
林大县, 建设了一大批名、优果品生产基地,出现了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10个,5
000亩以上的乡镇23个,人均一亩果的行政村13个。玉皇庙镇陈庄村发展果园694亩,
人均1.1亩, 460亩结果园连年获得丰收,1995年果品产量达250万公斤,果品总收入
250多万元,人均果品收入4000元。武安镇冯庄村农民赵清胜1.6亩苹果总产近3万斤,
亩产达2万斤,总收入2.5万元。
林业局立足资源优势和自身优势, 先后创办了林工商公司、果品厂、纸箱厂等3
处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县一大批林副产品加工、贮藏业的兴起。为满足全县果品贮藏、
运销和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包装的需要,1995年局投资308万元,奋力拼博,自我加压,
艰苦创业, 克服了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等实际困难,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建成纸
箱厂一处, 实现了当年立项, 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计划年生产能力为
380万只高、 中、低档纸箱,年产值预计可达1200万元,利税90万元,1995年,该企
业已获得国家一类纸箱生产许可证; 在此基础上,局又筹资达950万元,建设纸箱自
动生产线二期工程,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预计1996年底建成投产。
国营何庄林场是郓城县唯一的大型林场, 总面积6900亩,1993年全面实施“311
1” 工程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成3000亩速生丰产林、1000亩经济林、1000亩育苗、1
000亩条林和桑蚕, 四个高标准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国营郓城县苗圃优质苗木基地
建设成绩显著, 年繁育杂交杨、泡桐、苹果及城镇绿化用各类苗木110亩,建立高标
准名、特、新示范林,采穗圃30亩,成为全县重要的林木良种推广繁育基地。

(梁星光 王丹青 李兴亮)

[乡镇新星--肖皮口乡]郓城县肖皮口乡东望梁山,西依黄河金堤,水利资源丰富;
京九铁路贯穿南北乡境,东西公路与220国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现有行政村24个,
2.115万人, 耕地面积3.89万亩。1995年在乡党委书记曹京黎的带领下,开拓进取,
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其中农业
总产值5000万元,人均收入1297元,比上年增加320元。
该乡始建于1983年,以农业生产为主,1990年乡镇企业利税仅为10万元;1993年
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自然灾害,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在抗
洪救灾,自建家园工作中,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为搞好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新一届年轻的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励精
图治,自我加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拼博,艰苦创业,在夺取粮食
丰产的同时,突出发展了畜牧、蔬菜、林果、棉花、低洼地水产品开发等“五大支柱
产业”。以加工面粉、淀粉、冷贮果、菜、牛、猪、羊肉为主的个体私营龙头企业由
1992年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30余家,利税翻了5番。投资兴办了大棚蔬菜、果品、大豆、
畜禽4个农产品交易市场, 全乡初步形成了种养围着市场,市场连接龙头,龙头带动
基地、基地联系农户的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格局。
该乡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大力推行规模饲养。以饲养鲁西黄牛、小尾寒羊为主的
专业村已发展到5个,专业户236个,畜牧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7%。种植业结构
的调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粮经作物面积之比由原业的7:3调整到5:5;实现了以新
建510个冬暖大棚和1100个拱棚为主的万亩蔬菜基地和1.2万亩的优质果品基地的建设
目标,蔬菜、果品产量分别达到1.8亿公斤、2万吨;林业生产得到发展,绿化面积大
大增加,被菏泽地区评为“八五”全区绿化达标先进单位;开发低洼地水产养殖面积
3800亩,年产鱼、藕总量达820万斤;棉花面积突破1.5万亩,人均向国家贡献80斤。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给该乡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5年被菏泽地区确定
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十个先进单位之一”;被县定为“大棚蔬菜、优质果品、水产品
开发重点发展小区”。
该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近几年,在紧紧围绕农村实现
小康这一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探索出了以“治
贫、治愚、治脏”为目标,以创建“文明乡、文明村、文明户”活动为动力,以解决
热点、 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强化基础建设为重点的新路子。连续3年被县评为“精
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都
受到过省、地、县表彰。乡中学规范化管理、扫盲及农民普及科学文化均通过国家级
验收。 全乡初中升学率连续3年名列全县前茅,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
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十分浓厚, 被菏泽地区连续3年评为
“尊师重教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以内。

(李兴亮 马近喜)

[发展迅速的郓城第一中学]郓城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年,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
筑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一所建筑排列有序、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有高中33个班, 初中9个班,在校学生2261人,教职工246人,其中,特级教师1
人,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56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0人。
近年来,在校长杨遵修的带领下,不断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学校发展始终围绕三个坚持,“认真贯彻两
全方针,面向多数学生,立足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
校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服务作保证”是学校工作一贯
坚持的指导思想;“高标准、严管理、务落实”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工作作风。在学生
中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尊师、守纪、勤奋、进取”的学风;
在教师中形成了“爱生、奉献、探索、求真”的教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1995年, 升学率达80%以上,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622人,再次夺取全区第一的好成
绩。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辛勤的耕耘,严格的管理,使学校发生深刻变化,该校先后
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地区标兵学校”、“菏泽地区精神文明
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为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提高郓城第一中学的知名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于1995年10月18日隆重地举行了建校45周年庆典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国家教委督学李星万、菏泽地委书记董昭合亲临学校祝贺。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
视台、齐鲁电视台、菏泽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菏泽日报分别作了专题报
道。 建校45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名高初中毕业生,近万名进入高等院校,分
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以及英、法、美、日、德等国家,有的已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教育家、艺术家、企业家、外交家;有的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有的已是国家
的各级领导干部。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南京军区纪检书记刘传运、二炮政治部主任郑
延欣、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杨汝玉等就是这些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目前
学校师生群情振奋,正朝着办学有特色、管理有章法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全国千所示
范性高中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李兴亮 何建元)

[“省级文明窗口单位”--郓城县工商银行]郓城县工商银行是经营城市金融业务的
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专业银行。办理个体储蓄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存款;发放
短期、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各种结算、汇兑业务;提供牡丹卡、兑换残破币、信息
咨询、代理证券等服务。装备有国内先进的“386”、“486”电子计算机25套,率先
实现了辖区内储蓄通存通兑,开通了全国工商电子汇兑总网络系统,使客户的异地汇
划款项24小时内到位。全行以创新的精神,始终把创建“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信誉,
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服务”作为立行之本,兴行之路,强化管理,开拓经营,坚持传
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并举。同时,立足竞争,搞好优质服务,强化制度落实,推行文明
用语,杜绝服务忌语,实行限时服务,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流动银行服务,力争让顾
客满意、放心。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全行所有网点的便民措施,配备了假币鉴别仪;二
是加快了结算速度,提高了结算效率;三是聘请社会监督员,来提高自身素质,以真
诚赢得信誉,用信誉保证效益。一年来该行两大存款增幅显著,成绩斐然,对公存款
较年初增加1077万元,增长33.7%,居全区工行系统第一位,占全县金融系统对公存
款全年新增额的39%;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4417万元,增长23%,排列全区第二。全
年增加贷款3160万元,重点支持了省百强企业的中德合资郓城亨运曲轴制造有限公司
引进先进设备。还先后为国营、集体企业办理承兑2120万元,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
量,适时注入启动资金,促使企业扭亏增盈,有力地促进了郓城经济的发展。全年会
计业务量46万笔,增长8%;收付现金1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会计、出纳、
储蓄差错率大大低于省行要求;全年平均现金综合运用率64.5%,比上级规定指标高
出27.5个百分点。1995年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窗口单位”称号;该
行有全区唯一的总行级技术全能手1名,还有总行级技术能手2名。会计工作在达标升
级中达到二级标准。

(韩福德 李兴亮)

[省级文明单位--郓城县图书音像发行公司]郓城县图书音像发行公司,多年来在该
企业经理兼支部书记姜锋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深化内部改革,积极
参与市场竞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1995年7月,晋升为中型(二) 类
企业,1994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销售总额
达1340万元,实现利税61万元,跨入全区同行业先进行列。
坚持“二为”方针,配合中心工作,搞好图书发行。该店始终遵循“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坚持拒订拒发内容不健康的出版
物,不从非法渠道购进图书,不进非法出版物,不进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图书,
近年先后拒订拒发不健康书刊20余次,书籍近百种。在改革开放后,虽地处县城黄金
地段,但不为金钱利诱所动,紧紧把握社会主义书店经营方向,坚定不移地把门市部
办成精神文明的窗口。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书找读者,为读者
找书”。几年来为学校、读者去北京、上海、郑州调书20余次。在图书发行中,积极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征订发行《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1.85万套、《毛泽东选
集》(二版)1.82万套,发行毛主席、周总理像40万张,配合学习孔繁森,发行《新时
期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 1.1万册。配合科技兴农,发行农民教育丛书5.31万册,这
些有力地促进了党的中心工作和各项政治活动的开展。
面向市场,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两个效益丰收。规范了门市部管理,对破旧的门
市部自己动手改造,调整布局,扩大陈列面积,增加图书品种,恢复开架售书,开展
新书预订,电话购书,送书上门,配套供应,代邮代运等。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主
渠道,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该店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
求提高。对内部人员实行经营承包,定人员,定任务,定库存,定亏损,联销计酬计
奖。重点加强下伸农村网点建设,先后投资20万元,在全县四个方向大集镇设立网点。
扩大经营范围,把经营音像制品也列入主营业务,增设了音像发行部,重点加强音乐
和语言教学磁带的发行。并兼营文化体育用品。由于两手抓,方向明,措施对,实现
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姜锋 杜文东)

[沟通山东河南两省的郓城李集黄河浮桥]李集黄河浮桥位于郓城西北部,跨河联接
河南省台前,介于鄄城旧城与梁山孙口浮桥之间,上下相距均为50华里以上,是一座
连接黄河南北交通要道上的现代化浮桥。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李集乡党委政府在书记伊超杰、乡长王钦友的带领下,
经过认真考察、 论证、分析,决定与山东省黄河浮桥公司、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乡3
家联合经营,投资650万元,于1995年9月建成通车。桥身是由承压舟连接而成,全长
457米,行车道宽7米,25吨以下车辆均可通行,桥两边设有栏杆、路灯等配套设施,
安全可靠,日通车能力2000车次。
李集乡黄河渡口紧靠黄河南大堤,经郓城至杨集公路直通郓城县城(30公里);为
了充分利用浮桥沟通两岸经济发展,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集市贸易成交量;199
5年郓城县政府投资600余万元对郓杨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李集乡投资35万元对市场进
行开宽加长,规范了市场布局,增设了服务设施。
浮桥南达菏泽(80公里)、商丘(122公里);东南达济宁(90公里)、枣庄(156公里);
东可达梁山(25公里)、泰安(158公里)、曲阜(140公里),距京九铁路郓城北站仅17公
里。距对岸清水河渡口黄河大堤4公里、濮台高等级公路8公里;西达濮阳(90公里),
安阳(160公里)、邯郸(250公里);东通阳谷(30公里),聊城(80公里),至台前火车站
15公里。
李集乡具有得天独厚的黄河水灌溉条件,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盛产小麦、大豆、
花生、菜子、玉米、棉花、大葱、白莲藕、西瓜等,是青山羊、小尾寒羊、鲁西黄牛
的主要繁殖基地之一;大棚蔬菜生产初具规模,产品主要销往河南、河北等地;草、
柳、 木工艺品驰名中外,生产200多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日本、美国、西德、加拿
大、 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50万元,年创汇40万元。李集亦是
古老集镇,为郓城三大农贸市场之一。货物充足、购销两旺,是农副产品、木材、石
料、沙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李集黄河浮桥的架通,不仅有利于繁荣市场贸易,振兴当地经济,还有利于周边
乡镇经济的发展。

[扶贫县里明星镇--武安镇]郓城县武安镇是1995年菏泽地委、行署命名为《明星镇》。
全镇辖25个行政村, 60个自然村,3.5万人,5.14万亩耕地。1995年武安镇党委,政
府带领全镇人民努力拼搏,奋发进取,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促进经济腾飞,获得工、农、牧业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被评为菏泽地区的“明星镇”。
1995年, 全镇粮食总产达23.0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2.2亿元,比1994年增长5
6%, 财政收入达245.7万元,比1994年增长5.8%,农民人均收入1927元,比1994年
增长25%。镇办企业的主要产业有铸造、农机、皮革、建材等十几个行业。武安特铸
厂生产的“郓治牌”耐热耐磨洛钢烧结机篦条经国家鉴定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1989年获第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质奖,1990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山东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 并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年产100万吨,畅销全国。武安农机厂生
产的5大系列30多种产品, 远销国内十几个省市,部分产销往国外,年创产值2000多
万元。 创利税200多万元。武安镇出产的猾子皮,质地轻柔、美观、耐寒、耐磨,深
得外商的青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武安镇1995年还被省、地、县授予“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
先进单位”、“林业先进单位”等誉荣称号。
镇党委书记王庆洋
镇长王修前
邮编274706
电话(05408)510027

郓城县专栏撰稿人:李庆德 袁恒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