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21&run=13

成武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县长 卢建刚
成武县辖5镇13乡, 517个行政村,总面积988.1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4.97万
公顷,人均耕地0.09公顷。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1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
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0.3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4.9%、-11.1%、25%;工农业总产值15.7亿元,比上
年增长20.6%,其中工业总产值7.8亿元,增长13%,农业总产值8亿元,增长26.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0.9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增长26.3
%; 外贸出口供货总值0.59亿元,增长270%;完成财政总收入3138万元,增长55.9
%,支出6639万元,增长20.4%;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3330元,比上年增加101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比上年增加348元。1995年底全县总人口为61.32万人,比上
年增加4136人, 增长0.68%,其中农业人口55.84万人,非农业人口5.48万人,人口
出生率8.4‰,自然增长率为3.63‰。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995年,全县粮食总产达3.4亿公斤,比上年增产3600
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生产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县18.5万亩棉
花总产仍达23.4万担,收购20万担,人均贡献居全区第一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22.6
%, 果树面积11.2万亩。年末大牲畜存栏13.28万头,生猪28.4万头,羊85万只,家
禽260万只, 畜牧业总收入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3万亩,水
产品产量1.06万吨,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全省水产开发先进县”。全县蔬菜面
积达11万亩,产品除销往北京、天津、上海、东北三省和内蒙、陕西省等一些省市外,
还销往韩国、 俄罗斯等国;蚕桑面积发展到2.8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农业
机械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
工交生产运行良好。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29亿元,比上年
增长35.5%, 其中县属工业完成3.2亿元, 增长23.1%, 实现利税2667万元,增长
12.9%, 完成技改项目104项,投资8909万元,增长26%,是建国以来技改投资最大
的一年。 交通货运量完成54.9万吨,货运周转量394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9.8
%和8.7%。 购电量完成8038万千瓦小时, 售电量完成7629万千瓦小时, 分别增长
12.4%和12.5%。邮电业务收入590万元,增长47.5%。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万多家,
税收1012万元。 内外贸易日趋活跃,实际利用外资143万元,出口创汇1050万美元。
1995年被菏泽行署命名为“扭亏增盈先进县”。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工商各税完成3625万元,增长2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
418万元, 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69.9%,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县预算外
资金管理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同时争取到了省财政重点扶持县的优惠政策。
银行贷款余额8亿元, 比年初增加1.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6亿元,比年初增加
1.3亿元,保险费收入完成384万元,理赔265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完成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定砀公路成武段拓宽改
建土方工程进展顺利。 城区拆迁改建街道5条,新修街道5条,绿化街道7条,新安装
路灯230套, 完成供排水工程3000多米,商业大厦、供电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相继建
成使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1995年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卫生城”和全省“‘齐鲁杯’
三上(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活动优胜县城”奖。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并新增程
控电话3000门。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新铺柏油路5条,长68公里。孙庙
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南鲁集顺利完成撤乡建镇工作, 汶上集镇被省政府命名为
“新星乡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县承担省、地科技项目13项,取得科技成果9项;推广先
进技术38项;科技示范村发展到203个,科技带头户2020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1995年输送大中专新生742名, 培养高初中毕业生2.44万名,扫盲工作和初等义务教
育经省、 地验收合格。计划生育率达99.8%,综合统计合格率达100%。卫生工作,
狠抓了农村合作医疗、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和县、乡医院的改貌、升级,部分乡镇卫生
院重新焕发了生机。实行了婚前检查,计划免疫工作通过国际卫生组织验收。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成绩显著,共破获刑事案件483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70人,社会风气明
显好转。人们的文体娱乐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拥军优属工作成绩显著,被省政府、省
军区命名为“全省拥军优属模范县”。社会保险、信访、审计、房改等项工作都取得
新成绩,许多部门的工作受到省地表彰。

附:中共成武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牛志春
副书记 卢建刚 高木斗 张立夏
县长 卢建刚
副县长 李怀堂 田家轩 曹大力
张传训 秦建国

业绩·人才·信息
[成武县荣获山东省城市建设“‘齐鲁杯’三上活动优胜县城”奖]1995年11月份,
成武县顺利通过地区级卫生城达标验收,在山东省城市建设“齐鲁杯”三上活动中,
被评为优胜县,获得山东省政府颁发的城市建设齐鲁杯优胜奖。
城市建设在严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强化措
施, 加大力度。一是大搞义务劳动,节约资金600多万元。二是发动群众,实行“民
助”,做到“门前三包”。三是引导农民进城投资,不到半年就新建楼房6000多平方
米。四是动员社会各界捐助。五是教育广大居民群众,服从大局,立足长远,最大限
度地减少拆迁资金。 六是自筹、贷款500万元,用于重点工程的建设。从而彻底改变
了城区交通状况,方便了居民群众生活。五条主要街道和路段安装了样式新颖、造型
别致的高标准路灯, 共计800多盏,做到一街一景,美丽壮观,街道两旁楼房林立,
装修讲究。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绿化等布局科学合理,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大大提高。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处和市政园林管理处,生产、
生活垃圾基本达到了定点、定时、当天清运的要求,保洁面积由过去的13万平方米增
加到20万平方米,保洁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0%以上。明确了城建监察工作的管理
职责。通过开展争创地区级卫生城和“齐鲁杯”三上活动,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提高了城区的综合功能。

(陈宜新)

[成武县被命名为省级拥军优属模范县]几年来,成武县民政局坚持深入开展创拥军
优属模范县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广泛宣传教育,使拥军优属的观念深入人心,
先后建立起服务组织1726个,积极开展送温暖做好事和联网服务活动;二是县政府制
定了《成武县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办法》,健全了优抚安置法制体系;三是为解决广大
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县成立了优抚医疗服务中心,乡、村设有医疗点,并明确了
服务内容和优待方法。1995年7月27日,省双拥领导小组来成武县检查拥军优属工作,
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10月,成武县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
命名为“拥军优属模范县”称号。

(胡晓勇)

[成武镇加大文亭湖开发力度]文亭湖属成武镇辖区。湖面9960亩,号称“万亩城湖”。
湖区土质肥沃,淡水资源丰富,无工业污染,且具有人文景观价值。秦汉城堤、文亭
山、斗鸡台等景观皆在湖区,是进行水产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黄金宝地。
由于文亭湖大部分水面长期被茫茫芦苇、 杂草覆盖,基本处于闲置荒废状态。1
992年, 成武镇根据成武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水上成武”的决定,在实地考察和
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发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投资开发的优惠政策。明确了
开发任务,即用3~5年的时间,在湖区新建高产鱼塘5000亩;建年产3000吨鱼饲料加
工厂1座; 100吨冷库1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场1处;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1处;
利用“台田”种植果树1500亩;修建400亩的文亭公园1处。把文亭湖建设成为以水产
养殖为龙头, 集养殖、种植、游览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区。经过3年陆续开发,已
动土400多万立方米,开发湖面6000余亩,整修湖区道路9公里,修建桥、函、闸32座,
架设高压线路4500米, 开挖引水沟渠7.5公里,并投资22万元修建了南大门。达到了
基础设施配套标准。成为全省水产开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技术比较先进的淡水养
殖基地。
成武镇在开发文亭湖的同时,还特别注重推广科学养殖。选用优良品种,实行高
密度养殖和立体养殖, 使亩产量达1.5吨以上。现在已由原来的单纯放养鲤鱼、鲢鱼
发展到甲鱼、鲶鱼、黄鳝、黑鱼等十几个品种。
成武镇除组织专门力量,帮助养殖户筹措资金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
题外,还成立了“文亭湖水产开发贸易公司”,帮助养殖户联系业务,加强销售服务,
有力地促进了开发效益的提高。1995年,水产养殖水面已达4000余亩,水产品产量达
6000吨,产值突破6000万元。
成武镇由于文亭湖开发效益显著,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水产开发先进乡镇”。

(白如雪)

[九女集乡建成山东蚕桑第一乡]九女集乡原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粮棉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只是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了人民群众早日实现
小康,乡党委、政府从1994年秋开始,就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两高一优”
农业,大力发展植桑养蚕,走以桑带菜、以菜促桑、多种经营的路子。1995年,全乡
植桑1.6万亩,成为山东省蚕桑第一乡。
植桑涉及千家万户,这对祖祖辈辈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的确难以接受。
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了把领导的决心变成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召开各种会议,层
层发动,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
的“植桑养蚕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桑蚕生产工作小组。乡直抽出
80名工作人员, 每个管区都有3名副乡级干部包片负责。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乡的
植桑养蚕指挥服务网络。
为了搞好技术培训,他们先后组织干部群众2400人次到兄弟乡镇参观学习植桑养
蚕经验; 为了搞好育苗培育和桑蚕试养,还专门聘请了育苗技术员,在乡里进行了4
5天的育苗和桑园管理技术指导;还聘请了地区的桑蚕专家,系统传授桑蚕饲养技术,
使3000多人较好地掌握了植桑养蚕技术要领。 再次,为了解决好1.6万亩桑园的用苗
问题,1995年春,他们引进了优质桑苗,育苗1300亩,同年秋,全乡2000万株桑苗集
中起来,按照分配面积,统一发放,统一栽植。截至1995年11月,全乡植桑1.6万亩。

(梁喜存)

[孙庙乡实现村村通油路]成武县孙庙乡现辖15个行政村,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可
耕地2.45万亩, 总人口1.7万人。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农民人均纯收入1410元,比上年增长308元;年末储蓄余额1200万元。
孙庙乡位于成武县东部边陲,与单县、金乡两县接壤,是个十分偏远的农业乡。
近几年,被省、地列为吨粮乡建设和黄淮海开发示范乡,该乡在抓好粮棉生产的同时,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到1994年底,全乡塑料大棚与中温棚
蔬菜生产、畜牧业、水产开发与林果生产、植桑养蚕和中药材种植等都已具有一定规
模。 农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市场的流通。但令人窘迫的是,全乡仅有一条4公里的
柏油公路,交通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实现全乡村村通油路, 需要资金300万元。乡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
道,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争取交通部门补贴一点;动员各界捐助一点;农民
集资一点; 借贷一点。300万元资金终于陆续到位,并全部用在了油路建设上。经过
全乡人民几个月的辛勤劳动, 完成乡内主干线2条,支线6条,总长31公里;东连105
国道,西至巨(野)单(县)公路,南与单县相接,北与枣(庄)曹(县)路贯通。1995年全
乡油路通车里程达35公里, 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106公里,每万人占有公路20.6公
里,在全省名居前列,为此,地区专员李明先特为孙庙乡作了:“村村通油路,户户
奔小康”的题词。

(邵言珠)

[省内首条干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在金森集团建成投产] 1995年10月1日,中密度
纤维板项目在山东金森集团核心企业成武县出口桐木加工厂建成投产。 这项投资306
0万元的技改工程, 是继年产6000立方米胶合板项目之后的第二个部专项目,借助于
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对胶合板下脚料及树木采伐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以至全株
利用, 产品档次高、用途广、市场大、效益好,年生产能力为10000立方米中密度纤
维板, 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2500万元、利税800万元。该项目由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设计, 引进四川东华机械厂采用日、德技术生产的国产化成套设备,于1995年5
月1日实现全线联动试车,6月6日一次带料试车成功。10月1日转入规模化正常生产,
实现了班产400张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能力, 12月通过了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测
试中心的质量认证。金森集团采用干法工艺技术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在省内尚属首家。

(刘金庭 祝华东)

[中外合资企业菏泽成汇木业有限公司成立]山东金森集团成武县出口桐木加工厂与
新西兰长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资兴办菏泽成汇木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细木工板项
目。 4月22日在菏泽签署了合资《合同》和合资公司《章程》等文件。项目总投资35
0万美元,公司注册资本350万美元,其中:中方出资70%,以厂房、土地使用权、设
备及辅助设施形式投入, 外方则以现汇形式出资30%。年生产能力为1万立方米细木
工板, 7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2700万元、利税700万元。合
资期限为15年。设备拟选型于台湾产成套设备,年底完成了设备预订和进口报关工作,
中国海关给予了免除全部进口税项的优惠政策,为1996年项目投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金庭 祝华东)

[乡镇企业名星村--南鲁集镇秦楼行政村] 成武县南鲁集镇秦楼行政村,现有4个自
然村,726户,2875人,其中劳力1851人;有企业15处,其中个体私营企业9处,占村
企业的60%; 个体工商户62户,皮毛收购专业户104户,占总户数的22.9%;1995年
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640多万元, 创利税140多万元,上交税金60万元。其中个体私
营经济产值759万元, 占全村工业总产值的46.3%,上交税金26.4万元,占全村上交
税金总额的44%;全村人均纯收入2200元。
该村从1991年起步,仅靠一个只有几个破缸、几口大锅、20多间厂房、固定资产
和流动资金不足40万元、欠债近百万元的皮毛厂起家。他们搞资金、找门路,终于使
濒临倒闭的皮毛厂起死回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村办皮毛厂搞活以后,他们又先后
投资100万元, 用于原皮毛厂的扩建和设备更新。他们十分注重扩大再生产,用滚雪
球的方式先后又投资500多万元办起了餐具厂、 革皮厂、羊毛衫厂、地板砖厂、造纸
厂、 轮窑厂等6处集体企业,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工业小区,形成了实力雄厚的企业集
团。
为了使全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秦楼行政村党支部决定在办好集体企业的
同时,积极提倡户办、联办企业,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方便,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迅
速发展。他们以典型引路,先后办起了皮革制品厂、化学助剂厂、养殖厂、皮毛加工
厂等私营企业。
自1991年至1994年, 秦楼行政村党支部曾连续3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和地区
级先进党支部;1995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党支部。秦楼行政村在1992年被县政府命名为
文明村庄,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奔小康红旗单位;1993年名列全区经济发展百强村第
42位,居全县各村之首。村办企业被评为地区系统级先进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1995年又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乡镇企业明星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

(郭春霞 黄汝根)

[胜康制药集团董事长--倪培刚]倪培刚原是成武县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1988年,
他怀着一腔热情,毅然停薪留职,办起了成武县畜宝饲料添加剂厂。当时一无资金,
二无技术,三无厂房。他带领一班人,各自拿出全部的积蓄近10万元,后又贷款10万
元, 租赁了几间厂房,聘请了4名技术人员。成武县第一家饲料添加剂厂就这样在他
手上诞生了,并很快投入了生产。在此发展的基础上,1990年又筹建了成武县农药厂,
由于产品畅销不衰,生产规模日益扩大,1992年成立了成武县胜康制药集团公司,他
由厂长改任公司董事长。
倪培刚办企业靠的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现在他不仅拥有先
进的奔腾--586型微机联络系统,而且拥有6名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32名初级职
称、96名技术骨干的队伍;他不仅大胆投资66万元更新设备,而且投资30多万元购置
了液相色普仪和分光光度计等国内较先进的设备用以质量监控;他不仅奉行“手中抓
一批,眼睛盯一批,心中想一批”的产品开发策略,而且培养了一个精明能干的销售
队伍, 建立了300多处销售基地;他始络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办厂宗旨,
果断地实行了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
1995年, 成武县胜康制药集团公司已拥有职工386人,占地2.66万平方米,固定
资产8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余万元,有5个分厂,成为集农药、兽药、化工产品、饲
料添加剂等多品种为一体的全方位走向市场的综合性制药企业。 1995年完成产值320
0万元,实现利税420万元。曾先后获得省系统级先进企业、省计量合格企业、地县先
进企业等荣誉称号。1995年,10%百虫畏乳油荣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产品金奖、黄
淮海经济开发区最受农民欢迎的科技产品开发奖。
1995年,胜康制药集团公司被中共成武县委、成武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模范私营
企业”。

(吴守申)

[华威聚脂家具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武县华威聚脂家具厂,是楚德海投资兴
办的私营企业, 于1995年2月5日破土建厂,4月13日投入生产,当年就实现工业产值
126万元,销售收入112.8万元,实现利税13.5万元。产品畅销相邻几个县市,适销江
苏、河南等省地。是年,被中共成武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个体工商户称号。
成武县委、县政府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了楚德海决心
办厂的勇气和信心。1995年年初,他日夜奔忙,得到了各级领导、金融部门及各界朋
友的大力支持。该厂从筹划到投入生产,仅用了48天,就建成了占地3986平方米、职
工74人、厂房46间、全套新设备的家具厂,投产后,生产效益同步增长,不断翻番,
使一个48万元的华威聚脂家具厂很快发展到百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好。
楚德海面对当前家具市场更新换代快,竞争激烈的情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一是采取“走出去看一看,请进来学一学”的工作方法,制订了
一套符合厂情、顺应市场,产品“全而新,新而精,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经营策
略,使产品在种类、规格、款式、档次等方面独树一帜。二是组织技术攻关,汇集中
外家具的不同特色,以精细、新颖、雅致为突破口,融工艺、美术于一体,形成独特
的家具制作风格,把产品迅速推向了市场。三是采取多渠道开发。现已推出民用、办
公、招待餐厅、沙发、古雕等五大系列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使华威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稳了脚跟,迈出了更快更好更坚实的步伐。

(胡耀兰)

[农民侯振祥创办“科技农业园”]侯振祥系成武县孙寺乡侯楼行政村人,中共党员,
现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并被县、乡政府聘任为乡农技站站长、科技副乡长。侯振祥
长期从事农村工作,深知农民渴求农业技术的迫切性,但他也看到大量的科技成果未
能转化成生产力。这使他产生了在科技成果与农民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的念头,即创办
民办科技服务实体。 他的想法得到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县科委的帮助下,于198 9
年筹建了“成武县科技农业园”。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他非常注重科技园队伍的素质建设。他除
了带领技术人员自学和到县里请教技术顾问外,还带领部分技术人员到中国农科院、
山东农科院、 山农大和7处地市农科所向专家、教授请教,并与这些科研单位建立了
业务联系,从而提高了科技园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为了搞好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几年来他从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引进粮、棉、蔬菜、
花卉品种、 品系300多个。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新品种、品系50多个;
引进新技术40多项,通过试验、示范,向农民推广20余项;承担地区农科所、省农科
院、中棉所等单位的研究课题7项。他还亲自培育出2个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
种,一个高产玉米杂交种。共繁育良种100多万公斤。
为了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建起了农技推广网络。首先选拔一些科学文化
素质高的农户做为科技示范户。采取以良种为载体,利用示范户带动的方法,向外扩
展推广。由于科技园向示范户提供良种,提供技术服务,许多农民找上门来要当示范
户。 截至1995年底,示范户已由1990年的4个自然村十几户扩展到曹县、单县、成武
的19个乡镇,660个自然村2万多户。根据示范户的分布情况,先后设立了50个推广站,
1000个推广点,形成了以科研室为中心,站、点、户为一体的推广网络。推广网络的
建立,使许多新良种、新技术很快进村到户。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发展了生产力。
1995年,科技园人数已发展到42人,固定资产40余万元,拥有科研室、科教室、
推广室、财务室,成为集科研、科教、推广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实体,使社会年增效益
2000多万元。

(宋宝章)

[成武县信访工作第五次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武县重视加强信访问题
处理,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县、乡两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1796件,接待群众
来访2239起,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降16.8%。初信初访阶段得到妥善处理的3898起,占
信访总数的96.2%。 全县共立案查办重点信访案件649起,其中县立案75起,地区以
上交办12起, 年底全部查结上报,处结率和结案合格率为100%,满足了群众的正常
合理要求,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1995年,成武县以全面贯彻省《信访处理暂行规定》、落实逐级上访制度为重点,
在全区率先推出了实施“两金一卡”制度,即县对乡镇、乡镇对行政村逐级收取信访
稳定制约金;县、乡信访部门对信访人收取越级上访稳定押金,并签订“双向责任卡”,
实行双向制约,进一步增强了乡镇领导和各级信访部门的责任心,提高了信访问题的
处结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控制了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年内全县达到了无信访老户、
无信访积案、无进京上访。他们还注重开创“文明接访”活动,争创一流工作水平。
先后制订下发了“信访干部守则”、“文明接访公约”、“文明接访礼貌用语”等,
对来访群众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及时回访。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工作规章制度、
操作程序和目标责任制等项措施,使县、乡信访工作逐级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为
此《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菏泽日报》、山东电视台、菏泽电视台、《山东
信访》杂志等新闻媒介先后报道了成武县信访工作的先进事迹。
1995年,成武县信访工作在全省、全区信访工作目标考核和综合评比中,第五次
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县信访局局长张凤山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
省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给记二等功奖励;县委、县政府为表彰信访部门
的工作, 给县信访局集体记功一次,奖励经费1万元,给局长张凤山晋升一级工资奖
励。

(王朝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