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305&run=13

临沭县基本情况
临沭县县长 李洪海
临沭县辖10镇10乡, 552个行政村,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5.14万
公顷,人均耕地0.084公顷。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完成4.3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6.08%、25.07%和31.76%;工农业总产值49.44亿
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33.51亿元, 农业总产值15.3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5.5 6亿元,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增长20.97%;外贸出口收购
总额3.28亿元, 增长26%; 各项存款余额7.85亿元,贷款余额6.91亿元,分别增长
19.2%和23.8%; 完成财政收入9750万元,增长19.9%,上缴支出1064万元,增长3
%;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元,比上年增加412元。1995年底全县总人口为59.18万,比
上年增加0.39万人, 增长0.66%,其中农业人口54.81万,非农业人口4.37万,人口
出生率11.95‰,自然增长率为6.39‰。
农业丰产丰收,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粮油总产分别达到30.25万吨和8.55万
吨,比上年增长4.3%和1.6%,其中花生产量由全国百强县第21位跃居第14位;干鲜
果品总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19.6%。畜牧规模养殖有了新的突破,养殖专业村
达150个, 年出栏生猪千头以上的大户近百户;年末大牲畜存栏12.8万头,生猪出栏
38.21万头,肉类总产量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8%、33.9%和42%。全县初步形
成了20万亩双千田、 5万亩白柳、10万亩板栗、10万亩蔬菜、25万亩优质花生、10万
亩优质苹果、1.5万亩桑蚕、1万亩茶叶、10万只肉羊、30万头瘦肉型猪等十大农业生
产基地,其中肉羊、板栗和花生是全国的生产基地县。乡镇企业呈现大干快上的热潮,
全年实现总产值49.6亿元,创利税3.9亿元,产销率达95%,分别比上年增长57.5%、
41.8%和2个百分点;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到2万多户,
上缴税费达1000多万元,其中税金715万元。
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技术改造投资2.35亿元,增长26.3%;投资
千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16个, 其中山东手拖厂185型柴油机生产线、县化肥厂醋酸乙
酯生产线、 城北11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全县形成了以化工、建材、食
品、机电、轻纺、酿造、电力、造纸等骨干项目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乡及乡以上工
业完成产值12.51亿元, 实现利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24%和35.4%, 其中县属工业完成产值9.23亿元,实现利税0.94亿元,分别比上
年增长23.28%和66.4%。县属企业有2个产值过亿元、4个销售额过亿元、5个利税过
千万元,其中县化肥厂利税达到3018万元。县属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在全市各县区中
最小; 工业销售利税率为12%,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由上年同期的8
7%降到81%。同时,企业改革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县共新组建企业集团3家,改组
和发展股分制企业19家,兼并、出售、破产33家,外资嫁接3家。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县基本建设投资达3.21亿元,增
长73.5%。 交通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车里程达到344公里。通讯建成了C4本地网,
实现了传输数字化、变换程控化,电报通讯进入全国自动转报网,移动通讯全国联网,
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9万门,行政村通话率达到84.6%。电力供应实现了户户通电,
达到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标准, 发电能力达3万千瓦。城镇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县城
道路十纵十横一环的现代化城镇骨架已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集中供暖。市场体系建
设跨上了新台阶,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商场8处,集贸专业市场4处,新增市
场面积6万平方米, 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乡镇商贸市场为网点,327国道和029省
道为骨架的商贸市场体系。
外向型经济长足发展,整体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全县已建成三资企业27家,合
同利用外资190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县外贸总公司获自营出口权,出
口创汇企业发展到58家。形成了蔬菜加工、柳编、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等出口骨
干行业, 其中蔬菜加工有速冻、脱水、保鲜、淹渍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脱水菜出
口量占全省的1/3、全国的1/5,年创汇达1500万美元,被誉为全国蔬菜加工第一县;
柳制工艺品达13类14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800万美元,
华美焊接公司生产的“狮虎”牌焊条获世界金奖,产品出口全部免检。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创建科技先进县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年内获市以上
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18项,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9.6%;教育“两基”工作通
过省政府验收,中小学在校学生达8.4万人,向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750名;实现了农
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并在县医院新上了CT等先进的医疗设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
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县称号;争创“十大金星文明户”活动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气象、农村电影放映等项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征兵工作连续35年无责任退兵,受到
了国防部嘉奖。

附:中共临沭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王祖和
副书记 李洪海 徐林田 仇景阳
县长 李洪海
副县长 于清玺 武宜娟(女)梁征培
张守仁 陈学荣 王桂园

业绩·人才·信息
[县化肥厂重调整促开发,企业步入新天地]近年来,临沭县化肥厂经济效益一步一
个新台阶,快步跨入全国大型化工企业行列,成为同行业百强之一。全厂职工1080人,
1995年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3018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0%和127%。
该厂建厂以来,曾长期单一生产化肥而限制了企业发展。进入90年代,他们以调
整产品结构为突破口,上规模、上项目。1992年开发研制出SL-1型蒸煮助剂,填补了
国内空白,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建成年产3万吨醋酸项目,列入国家级星
火项目,获省星火科技二等奖、临沂市星火科技一等奖;1994年采用优化设计方法,
建成年产2万吨甲醛生产装置; 1995年采用清华大学专利技术,上马5000吨醋酸乙酣
项目,属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上述项目的建成投产改变了产品结构,实现了由单一
化肥向多品种多系列的转变,由无机化工向精细化工的转变,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在搞好新产品开发,使企业向规模发展的同时,该厂又投资近千万元,对老设备、
老工艺、老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完成造气油压、微机自控、合成离子膜提氢节能
改造、醋酸系统的稀酸提浓、电解银催化技术改造等数10项技术改造,使产品质量进
一步提高,消耗指标进一步下降,合成氨能耗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吨醋酸耗酒精低于
全国同行业水平。
几年来,该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小氮肥百面红旗单位、省级先进单位、无泄漏工
厂、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市级特级信用行业。1995年又被省统计局、省社会经济
评价中心评为“山东省化工行业利税总额最大一百家企业”之一。

[崭新的小城镇--石门]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的石门镇,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建设,面
貌一新,成为鲁南边陲的一颗新星。199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
石门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即设镇治。“石门”夜雨被列为古郯城八景之一。石门
西侧有“马陵古道”,是“马陵之战”的主战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
路登临马陵山,东望苍海,归途遇雨,夜宿石门,逐留下“子路宿处”。只是经过近
代战乱,该镇荒颓。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该镇被临沂市列为临沭县唯一的小城镇综合试点镇之后,
镇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小城镇意识,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配套建设,加大投入,使
石门向着社会主义的新型小城镇加快了发展步伐。 近年来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将镇
驻地主街道拓宽硬化,安装了路灯,修建了供排水系统,对省道莒阿公路石门段进行
了硬化、美化、绿化,使之形成快慢车道三块板结构,修建了沿河公园、凤凰公园,
安装了千门国内国际直拨电话,新建1800千伏变电所一座,建起自来水公司。小镇按
照省设计院的规划,初步完成“三纵四横”的道路建设,并完成“五区三场”、“两
园一中心”的建设布局,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省道穿过镇中,北可去327国道和兖石铁路,南可接310国道和陇海铁路,东达连
云港、白塔埠机场,交通异常便利。镇党委、政府凭借优势,在抓好农业的同时,下
力气狠抓乡镇企业的发展。 至1995年底,已有四级企业125个,其中镇驻地工贸小区
已建起机械、锻铸造、印刷、建材、化工、酿酒等35个企业,吸引外来开发建设项目
11个,另建服务网点47处,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群体。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
元,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16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688元。昔日贫穷落后的石
门小镇以崭新的风貌崛起于鲁南边陲。

[前庄镇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前庄镇紧靠江苏省,过去十分落后。近年,
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小城镇建
设,面貌迅速改变,经济蓬勃发展,一座新型小城镇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首先是高起点规划,高投入建设,加快优化投资环境。城区近期规划2平方公里,
开发区内设8纵8横街道计12公里,已硬化6条主街,安装了路灯;沿街修建占地2万多
平方米的商场营业楼10余座,同时建起中学教学楼和农民公园,钓鱼台、猎场、宾馆、
卡拉OK歌舞厅等文化教育及娱乐设施; 修高标准公路16公里,南接310国道,西接省
道, 东接县道,打开了发展经济的四通之门;投资400多万元建立了自来水公司,新
上了光缆通讯和5000门程控交换机。
投资环境改善之后,镇党委政府选派20多名干部组成8个招商办事处分赴全国8个
经济发达的城市招商引资,引来投资4000多万元,新上11个企业项目。并大力用优惠
政策鼓励当地群众大办个体私人经济,使全镇私营企业很快发展到近千家,个体工商
户623家,从业5200多人。
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32亿元, 是1992年6.9倍;其中工业产值1.62亿元,比
1992年增加14.3倍;四级企业利税达1172万元,是1992年的3.68倍;人均收入1643元,
比1992年增加近5倍,临沂市委书记张守业前来视察后满意地题词“事在人为”。

(王玉琳 王艾荣)

[省劳动模范--韩作平事迹]韩作平,临沭县临沭镇镇北街人,1950年生。1983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同年任镇北街居委会主任兼镇北街建筑公司经理;1989年任镇北街党
总支书记兼临沂恒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1993年被县委聘任为临沭镇副镇长。
韩作平自任街道总支书记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奋力进取,勇于开
拓,下决心改变街道经济落后的面貌。他立足本街道人多地少的实际,带领干部群众
在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发展“三高”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先后办起
集体企业6个,其中三资企业2个。临沂恒利食品有限公司和港盛世宇食品有限公司所
产速冻板栗、草莓,脱水葱片、蒜片、胡萝卜等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
地区。 同时鼓励和帮助154户居民办起个体经济。通过大办乡镇企业,不仅解决了本
街道500多名富余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 还吸纳了周围村庄的1000多人就业。街道企
业的大发展使街道居民由穷变富。 1995年街道拥有固定资产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1.2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创汇500万美元,街道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
他始终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三会一课”
制度,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发扬民主,吸纳好的建议,从不
一个人说了算,保证了党支部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他以身作则并要求党员吃苦在
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一心为群众谋利益。
由于业绩突出,他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全街群众的衷心拥护。1991年后他连
续4次被县委、 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街党支部被临沂地委、行署命
名为“九间棚式的先进党支部” ;1993年6月,韩作平被地委、行署授予“模范党支
部书记”称号;并被县委聘任为临沭镇副镇长。1995年,省政府授予他“山东省劳动
模范”称号。

(禚宝祥 陈传才)

[县化工总厂依靠科技进步建成钡盐产品出口基地]几年来,临沭县化工总厂由一个
默默无闻的乡镇企业跨入全地区同行业先进行列。
该厂自1990年至1995年,共组织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二项,省级星火计划项
目二项, 总投资3500多万元。其中3项完成技术鉴定验收,硫脲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获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二氧化硫脲产品工艺,集国内厂家先进经验,采用“液液相
反应”生产工艺、技术属国内首创;高级硫酸钡产品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沉
淀法生产方法,采用雾化干燥和二次锻烧新工艺,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在中国星火计
划国际研讨会暨星火技术与产品展示会上分获银奖和金奖。 由于实施科技计划,自1
991年起,企业发展速度每年增27%,经济效益平均每年增136%。1994年初,被省科
委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
自建厂初即与青岛化工学院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并聘两名教授为技术顾问。
后又相继与湖南化工研究院、天津化工研究院、山东工业大学、化工部化工矿山设计
院等单位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与科研单位的协作,建立项目开发办公室、检测实
验室等科研机构,使科研成果引得进产得出,大大提高了本厂的技术水平和自我开发
能力。1995年初,在该厂建立起临沂市化工研究所,36名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2人,
中级职称16人。总厂投资48万元,所建研究所科研大楼即可使用。
该厂狠抓人才技术培训,已有12人选送大专院校接受培训,并与外单位联合举办
电大和函授培训班20多期, 培训800多人次。加以注重人才引进,现已有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205人, 占职工总数的16.3%。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科研和新产品开发提供
了保证。1995年,该厂已形成年产3万吨重晶石、1万吨氯化钡、6000吨硫脲、1000吨
二氧化硫脲和5000吨超细硫酸钡的生产能力,产品98%出口,畅销欧亚美十多个国家
和地区,成为山东省钡盐产品出口基地。

(陈传才 禚宝祥)

[县人民医院“二甲”达标]临沭县人民医院1995年通过评估验收,被省卫生厅授予
二等甲级医院称号。其主要措施是:
一、苦练内功、向、“二甲”标准前进。建立健全各种方案制度40余种,举办各
种专业考试及实际操作6期, 参加人数达1800人次,平均成绩90分以上,合格率为10
0%。 仅修正病历即达3988份,其中甲级病历占95%。护理文书合格率达96%,特护
合格率达100%。实际工作中规范化要求,标准化操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加速人才培养,医疗技术再上台阶。医院在智力投资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对
学术会议及论文版面费用给予报销,凡搞出科研发明创造及著书立说的同志均给予奖
励。1995年度有二项获奖,被专家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年发表学述论文174篇,
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162篇。有10名同志被送上级医院深造、34人参加成人自学考试。
全院30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主任医师1人,副高级19人,中级62人,注重人才培养使
医院医疗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上台阶。投资96万元,购进大批先进医疗器械,
装备各临床科室, 投资10万元对各病区治疗室实施了标准化改造;投资240多万元,
购进一台日本津岛全身全新CT。现全院已有大型医疗设备24台(件) 。500MA摇控摇篮
床X光机、 心脏除颤监护仪、自动心电图机、高压氧舱、手术显微镜,记忆心脏急救
仪、 B超仪、脑电图仪、自动化分析仪,自动血压、血氧、监测仪、胎儿监护仪、体
外反搏机、放免仪、显微胃镜、多功能自动牵引床的购进以及第二座卫生综合楼的建
成,使该院基础设施面貌大改、诊疗水平有了新的突破,服务领域更加拓宽、服务质
量达到新的水平。
四、以孔繁森、王廷江、韩素云等为榜样,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使病人对医院的
满意度达到90%以上。
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1995年共诊治4.39万人,出院人数7351人,其中
出院病人数5629人。 治愈好转率94.7%。全院经济收入1108万元,比1994年增加407
万元。

(王玉琳 王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