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280&run=13

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莒县县长 刘在德
莒县总面积19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7.35万亩,人均耕地1.07亩。全县
有2 5处乡镇(15镇10乡) ,1258个行政村,107.6万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00.6万人,
非农业人口7.01万人。1992年底,日照市设区带县后,莒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大
改革力度,真抓实干,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995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比1994年
(下同)增长22.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4亿元、11.1亿元、10亿
元,分别增长13.6%、32.4%和20.4%;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增长28%;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5亿元,增长10.6%。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199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22.9亿元,增长5.02%;粮
食总产达到54万吨,增长6.44%,首次实现人均粮食过千斤,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大县;
瓜菜总产达40万吨,产值达4.5亿元,分别增加4万吨和1.3亿元;蚕茧总产达303.6万
公斤,成为全省历史上第一个年产茧超6万担的县(市),连续3年居全省首位。林、牧、
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5%调整到1995年的37%;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41%上升到1995年的74.5%,农村经济开始向多
元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基本协调,初步形成了以食
品、纺织、造纸、橡塑、建材、机械、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布局。1995年,全县工
业总产值达33.1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7亿元,实现利税9449.4万元,其中利润
2446.7万元。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年共投资4.1亿元,重点加强了水
利、交通、通信、电力、教育、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投资2500万元,投
工120万个, 完成了全省最大的节水工程--青峰岭水库主干渠石砌工程丰收渠。该工
程可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 年可节水3500万立方,缩短灌溉周期8至10天,年可增产
粮食1亿公斤。完成了016省道莒县段拓宽硬化、莒中公路拓宽硬化和莒大路拓宽工程,
共计97公里,硬化面积44万平方米;投资1408万元,建成邮电通信大厦,程控电话扩
至1万门,电话号码由5位升到7位,并进入全市C3网,79%的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化;
年发电量由1990年的4172万千瓦时增加到1995年的9854万千瓦时,并实现了“户户通
电” ;教育基础设施完成投资近1亿元,新建、改建校舍14.2万平方米;市场建设完
成投资1000余万元,年集贸市场成交额由1990年的1.4亿元提高到1995年的5.7亿元;
城市建设初具规模,配套设施日臻完善,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造纸公
司两条1760纸机生产线、涤纶公司仿真丝生产线、化工公司5000吨柠檬酸配套改造、
信中公司等级面粉生产线、浮来春集团公司罐装饮料生产线、热电二期工程等一批重
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县属工业企业通过实施兼并、
破产, 比1993年减少了10户,实现利润增长5倍;乡及乡以上企业改制面已达96%,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以活化农村组织经营形式为重点的各层面、各领域
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等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较大发展,投保金额达1087万元,
居全省各区、县首位。
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外向型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
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争得了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自营进出口权,自
营进出口业务不断扩大;积极探索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劳务、技术合
作,拓展了合作空间。同时,对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省内外近百家大
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在经贸、技术、人才等多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协作关
系。1995年,全县共办成外商投资项目8个,实际利用外资332.8万美元,增长23.6%;
外商投资企业自营进出口总额300万美元, 增长2.1倍;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5.1亿
元,增长71.2%,实际出口创汇104万美元。
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比1990年
提高5个百分点; 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 比1990年提高了
0.54个百分点。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1995年人口出生率为8.48‰,人口
自然增长率为2.86‰。土地管理工作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
内通过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验收,被评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万元,增加373万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4424元, 增长12.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35亿元,比
年初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20.5%。

附:中共莒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莫西云
副书记 刘在德 张继堂 胡怀新
何庆义(挂职)
县长 刘在德
副县长 孙文连 朱兰湘 刘纪廷
李志强(挂职) 郑加贵 商明晓
葛庆花

业绩·人才·信息
[创建卫生城一举成功] 1995年,县委、县政府4月初作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决
定,召开了县直、城阳镇直股以上干部和城区村、街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省级卫生
县城千人动员大会, 全党全民总动员,奋战8个月。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受教育面达
86%。 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城区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卫
生知识培训率达100%。城市卫生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街巷硬化面积提高到75.87万平
方米,硬化率92.24%,人行道铺装面积提高到8.2万平方米,铺装率87%;城区自来
水实现了3座水场并网供水, 自来水普及率98%。新建、改建10处水冲公厕,建成日
处理能力40吨的粪便垃圾处理场,粪便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绿化、美化有较大发
展, 建花坛302个,植行道树1.12万棵,建游园景点12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整顿了集贸市场,治理了沿街乱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市容环境
明显改观。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除害灭病和环保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了省爱卫会组织的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
农村改水改厕有很大发展。 至1995年底,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0.45万人,占10
%; 手压井发展到21.83万个,受益人口83.07万人,占82%,合计受益人口93.53万
人,占总人口的93%。
县爱卫会办公室被省爱卫会、人事厅授予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
洪国、 周志民、孟庆祥3人被省爱卫会、人事厅授予省爱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记三等功奖励。

(石强序)

[农机化工作超常规发展]1995年,县农机系统取得显著成绩,农机公司、农机监理
站、农机化学校被省局评为先进单位。年内县局健全了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维修、农
机供应、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农机手培训和农机工程开发6条服务线,各乡镇成立了
有农机作业、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农用石油经销四配套功能的农机管理服务站;
村村落实了农机管理人员,引导村庄建立农机服务大院970个。
制定了集体和个人购置大型农机具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年内全县新添置铁
牛-60拖拉机25台, 802链轨车11台,泰山-12拖拉机1700台,手扶拖拉机2100台,柴
油机2500台,电动机1600台,播种机90台,旋耕机170台,全年共新增加农机动力7.4
万千瓦。全县拥有大、小拖拉机1.53万台,柴油机1.26万台,电机1.07万台,农用汽
车760台, 农机总动力37.7万千瓦,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3481千瓦。各类配
套农机具6.10万多台(件),农机配套比为1∶1.52。
1995年,全机耕面积达到95万亩,其中机械深耕27万亩,机播45万亩,机收35万
亩,机电灌87万亩,机械植保25万亩,农业机构已经承担了50%以上的劳动量、60%
以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和70%以上的农村运输任务。1995年县投资2500万元,
修建51华里长的青峰岭石砌灌区工程,原计划2至3年完成,由于调集链轨车30多台,
其它轮式拖拉机3000多台, 为干渠工程服务,仅用2个多月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任务。
加强了农机管理职能,发布了《莒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机构管理的布告》,
并印制3000多份张贴宣传。全年共检审拖拉机1.02万台次,审验拖拉机驾驶员1.24万
人次,挂牌1300付,纠正拖拉机违章1200人次。完成拖拉机功率油耗检测5080台,审
验农机维修网点115处、农机维修工119人,新训拖拉机驾驶员850人,复训2500人。
开展了“节本增效、兴机富农”活动,推动了农机服务实体不断发展。全年销售
额突破4000万元。县拖拉机站实现产值550万元,局办实体维修销售额116万元,各乡
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完成作业销售收入3500万元。

[全省农机系统先进个人--严成亮] 严成亮,1953年9月生,莒县小店镇公家庄人。
曾任团支部书记、公社整党建党工作队员、管理区书记、党委书记、县财委主任、县
农机局局长。现任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
任村团支部书记时,他就以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而崭露头角。任管
理区书记后,他又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经作物,使老区落后面貌得以改
观而轰动全县。1984年,任金墩乡党委书记后,他从实际出发,围绕沿河特点作文章,
狠抓农田基本建设。 沿河建起20余座大、中型扬水站,使灌溉面积由原来不足600 0
亩,扩大到2万亩;该乡由1984年的银行存款69万元,发展到1988年的700多万元;计
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为县先进, 沿河工程亦被评为先进。在任店子党委书记期间,他
先抓村级班子建设, 使村级班子发生很大变化;他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先后开辟了3
个战场,建14处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扬水站,一举成为1991年地区、乡镇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调任局长后,他狠抓旱作农业生产,每年组织深耕拖拉机、深耕作业和深耕犁的
推广工作,为农业高产高效打下了基础;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了电视系列报道,撰写
了一批通讯报道、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报刊上登载;农田基本建设全力为“三夏”、
“三秋”服务,1995年青峰岭干渠工程中,组织了大、小拖拉机3000多台投入生产,
2个多月完成3年任务。
1994年,他所在的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廉洁勤政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
全省农机系统先进单位,他个人被评为全省农机系统先进个人。

(王学忠 韦有科)

[优秀医务工作者-朱京云] 朱京云,1941年12月生,莒县浮来乡人。副主任医师,
莒县机关卫生所所长,县消费者协会常务理事,县计生协会会员,市五届政协委员、
县政协二届委员,县三、四、五届政协常委,中华医学会山东莒县学会会员。1967年
他从青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返莒分配到镇卫生院工作达10年。此间,他自学中医药学,
购买了各种中医书籍,为鉴别中草药,他不但请教各位老中医,而且利用休息时间,
几乎爬遍了莒县所有的山岭。1971年他参加了济南军区和省卫生厅联合举办的西医离
职学习中医班,初步掌握了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临床上摸索中西医结合诊治
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及政府部门的奖
励。
1978年他调入县政府机关卫生所,负责县直工作单位的公费医疗管理及保健工作,
使莒县的公费医疗跨入了省先进行列,多次受到了省、地、县各级领导的奖励和表扬,
并使单位由原来的5000元周转金扩展为库存近40多万元、 年收入超过70万元。1 992
年,他从北京引进了光量子血液治疗仪等用于临床,每年治疗1000多例,明显提高了
疗效,缩短了疗程,使莒县机关卫生所成为北京自然科学院光量子血液医疗研究中心
莒县协作组和理事成员。

[优秀文物工作者-夏兆礼]夏兆礼,1944年6月生,莒县陵阳镇人。大专文化,中共
党员,副研究馆员。1964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教师、教研员、党委秘书、宣传委员等
职。1983年任县博物馆馆长、党支部书记。任教期间,他勤奋工作,成绩显著,被选
调县教育局从事教研工作。在乡镇任宣传委员期间,他组建文化中心站成绩显著,事
迹突出,出席了全省农村文化先进表彰会并获奖金2000元,其事迹曾被省、地(市)电
台多次报道,新华社亦曾发过专稿。
他任馆长后,不计个人得失,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外他坚持原则,敢于大胆执法,
以法保护文物古迹;对内进行严格管理,制定了一整套规范化管理制度。
为充分利用文物,再现莒地历史的辉煌,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祖国、
爱家乡教育,他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一幢15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文物陈列楼;组
织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布展了“莒国文物”基本陈列,“莒县流散文物精品”专题
陈列和每年举办的10多个临时展览。
他重视业务工作的开展,组织了全县文物大普查,查出古墓葬、古遗址1300多处,
其中已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8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7处。并发动
各乡镇驻地村街,集资20余万元,对每处保护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碑。同时,划定了
保护范围,成立了保护组织,建立了保护档案,有效地保护了地下不可移动的文物古
迹。
他团结同志,尊重专业人才,尽量容人之短,用人之长,不争名、不夺利,处处
以工作为重;他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很少过星期天,节假日也很少
休息,被群众誉为“内行的领导,肯吃苦的干部”。近几年,他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
物上发表论文3篇,参加了《莒县文物志》等2本书的编写工作。
他所在的博物馆, 被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
5年同时获得“省优秀博物馆”、“省优秀社会教育阵地”、“省文物安全先进单位”
称号,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他本人也多次被地、市评为
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

(志文)

[勇于开拓进取的经理马先涛] 马先涛,莒县一轻供销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195
8年7月生,莒县中楼镇人,大专文化。1974年参加工作,曾任莒县陶瓷厂细粉碎车间
主任、莒县柠蒙酸厂供销科长等职。
1991年初接任公司经理时,由于市场和管理等原因,公司已累计亏损近28万元。
马先涛上任后,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努力开拓
市场, 拓宽购销渠道,当年扭亏为盈,实现利税8万多元。几年来,他与公司一班人
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创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迅速发展。至1995年底,
该公司已拥有县内分公司5处, 外驻日照、临沂、江苏、北京4个办事处,共9个二级
单位;总资产达1800多万元。1995年又与香港合资经营了1处投资500万元人民币的服
装公司。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80多万元,年经营能
力8000多万元的综合性公司。目前,公司内部生活、医疗保健设施齐全,职工宿舍水、
电、暖三通,职工经济收入列全县企业前茅。1994年以来,公司党支部连年被县委授
予“先进党支部”称号,他本人也被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

(战玉照)

[省劳模胡兆旭]胡兆旭,41岁,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
模范、日照市首批优秀管理人才。历任莒县造纸厂财务科长、副厂长等职,1993年任
厂长、党委书记至今。
企业在他的带领下,经济效益年平均增长速度在48%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
标在省内同行业中均居领先水平。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实现利税2645万
元,其中利润1542万元,分别增长13%、71%和146%。
他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精减机构、裁减冗员,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
优化劳动组合,职工劳动积极性明显提高。他重新制订了经济责任制和岗位工作标准,
突出强化了质量管理、 成本管理、 现场管理和营销管理;重点开展了各支部、党员
“争旗夺杯”活动;各基层单位争创“管理达标、示范单位”活动,促进了管理水平
的进一步提高, 1995年被评为日照市“管理示范企业”、“市级明星企业”。3年累
计投资6000余万元,先后上马了第二台1760长网纸机、高档铜版纸机等项目,提高了
产品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有效治理造纸污染,彻底甩掉企业发展的包袱,先
后投建了纸机白水封闭、循环系统、废汽余热回收系统、絮凝法污水治理等治污工程,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企业产品发展到9大系列30多个品种,6项填
补了省、市空白,其中80g/m2双面胶版纸和30g/m2单面书写纸分别荣获
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和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亚太港
澳地区,深受广大用户好评。
他在做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狠抓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强化企业党组织作
用,加强党委自身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企业先后荣
获“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一轻系统
明星企业”、“日照先进党组织”、“日照市优秀政工企业”等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莒县造纸厂由一个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8300万
元,职工1835人,融制浆、造纸、纸加工、造纸化工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1993年
跨入全国行业百强和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

莒县县政府专栏组稿人:宋宜兆 陆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