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267&run=13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泰安市郊区区长 辛培俊
泰安市郊区辖3乡、16镇、764个行政村,总面积179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
万公顷,人均耕地0.072公顷。199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4.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5.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40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6.23亿元, 分别增长19.2%、10.6%和15.1%。工农业总产值63.82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5.57亿元,农业总产值28.25亿元,增长23.4%;全社会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7.59亿元, 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39.98%;
外贸出口交货总值5亿元,增长76.12%;完成财政收入8006万元,增长39.7%;上缴
支出340万元, 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1856元,比上年增加382元。1995年底,
全区总人口为101.97万人, 非农业人口4.9万人,人口出生率8.04‰,人口自然增长
率0.81‰。
农业。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快“三场(牛场、猪场、鸡场)”、“三园
(果园、菜园、桑园)”建设,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全面发展。全
年粮食总产6.02亿公斤,耕亩单产1002公斤,分别增长17.8%和14.9%;被省政府授
予“粮食生产先进区”;棉花总产60.1万公斤,花生总产2498万公斤。畜牧业发展迅
速, 牛、 肉鸡、 生猪饲养量分别为21.2万头、2641万只和114万头,增长29.9%、
75.3%和26.3%; 肉类总产量9.63万吨,增长49.07%,继续保持了“全国肉类总产
量百强县” 称号。林果面积45万亩,果品总产量13997.4万公斤,水果产量居全省第
16位;瓜菜播种面积51.63万亩,总产量13.07亿公斤,增长11.9%,分别被国家、省
政府授予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区、全省蔬菜生产先进区;农业“双千区”顺利通
过省、市验收。
工业。 1995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78亿元,其中区直工业完成5.20亿元;
乡镇办工业完成10.13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20.45亿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
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67亿元, 实现利税4980万元。全区新上、技改、扩建工业项
目365个,当年完成投资7.59亿元,竣工投产项目292个;全区新上外商投资企业14个,
总投资3331.1万美元, 到位金额960万美元;区罐头厂、饮料食品厂由于引进外资嫁
接成功, 开始走出低谷;全区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5亿元。金山口集团实业总公司被
列为全省乡镇企业单列集团公司,获1995年全国千家最大经营规模和千家最大利税总
额乡镇企业之一称号; 泰山衡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省乡镇企业中第一个通过了ISO
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评审。
第三产业。新建、扩建商业网点70个,新增营业交易面积14.5万平方米。五大流
通部门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45亿元, 实现利税1759.8万元,同比增长155.6%。银行
各项存款余额16.42亿元,贷款余额12.02亿元,保险费收入完成1155.1万元,理赔支
出43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19个乡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已调整完毕,并已形成基本框架。拓宽、
新辟道路325公里, 硬化路面227.5万平方米,新建自来水站160个,受益人口达13.9
万人。 山口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有9个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区19个乡镇
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 完成建筑安装产值24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从业人员10万
人,工程合格率达100%,创优率达36%,保持了“全省建筑十强县”称号。
社会事业。年内共实施科技攻关46项,开发应用新产品、新技术41项。教育质量
显著提高, 高考本科上线人数401人,居全市第一,有1394人考入高一级大中、专院
校, 升学率达62%。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节育措施落实率均达100%,被国家
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快,全区有21万农民参
加了养老保险,一处敬老院被评为“全国百佳模范敬老院”。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创
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工作进展顺利。

附:中共泰安市郊区区委、区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张显义
副书记 辛培俊 王兴富 张洪宇
孙运飞
区长 辛培俊
副区长 张洪宇 李来芳 辛显明
侯存乾 刘灿军 玄绪才
蔺兴民 王绪昌 李铁坚
刁诗木(挂职)

业绩·人才·信息
[泰安市郊区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郊区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积极
推广“三结合” ,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
府评为一等奖,1995年被国家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
位” 和“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人口出生率为8.2
5‰,计划生育率为99.94%。工作中,做到了“七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
实了领导责任制,坚持了“五个不动摇”,即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
定期调度、检查、通报不动摇;一票否决、追踪奖惩不动摇;严格执行生育政策不动
摇;落实“三为主”、实施“三结合”,争创一流水平的目标不动摇。二是强化基层
基础工作。开展创建合格村活动,增强村级的自治能力,有8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
到了“三为主”合格村要求。三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认真落实了国家及省、市有关
规定,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调领导组织,完善了发证、验证、合同签订等
项管理制度,把流动人口全部纳入了正常的管理程序。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开展了以
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为中心的婚、孕、生、育、节育一条龙系列化服务。区计生服务
站被评为全国和全省“优秀计划生育服务站”、“全国计划生育科技先进集体”,19
个乡镇服务站全部达到了市级合格站标准。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健全了区、乡、管区、
村、组五级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健全了协会组织和各项管理制度,全区成立计生协会
784个, 会员11.6万人,1995年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称号。六是强化
“三结合”。各级成立了推广“三结合”、少生快富幸福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优惠政
策, 扶持、帮助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绝育户致富奔小康。筹资475万元,扶持7157个农
户新上了致富项目;发展少生快富中心户9451个,转移和淡化了群众的生育欲望,为
全国少生快富幸福工程研讨会提供了现场,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生协及省、市领导
的充分肯定。七是强化宣传教育。各级充分利用人口学校这一阵地,对育龄群众进行
“五期”知识教育,加强了社会宣传。区、乡广播台(站)开办了专题节目,乡镇驻地
和行政村开辟了计划生育政策、知识宣传一条街,加大了入户宣传品的数量,增强了
宣传教育效果。全区1642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自愿报名终生只要一个孩子,
一孩报名领证率达到64%。为全国和全省、全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提供了现
场。

(韩利)

[泰安市郊区被评为全国全省蔬菜生产先进县]泰安市郊区在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种植
结构,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了间作套种模式化栽培蔬菜种植新技术,使
全区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种植种类多元化、发展规模连片
化、经济收入高效化的要求,把蔬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的重点来
抓,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5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9.3万亩,总产量123
万吨,收入9.6亿元,被评为全国、全省蔬菜生产先进县。主要做法:(1)调整农业种
植结构,狠抓蔬菜种植区域规划。全区建成了良庄、房村片,泰莱平原和沿汶河两岸
三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全区冬暖式大棚发展到3万亩,中、小拱棚12万亩,其他
保护地蔬菜生产10万亩,利用模式化栽培,发展常规蔬菜生产近25万亩。(2) 搞好技
术服务,指导蔬菜生产。区农业局组织技术力量,对蔬菜生产进行跟踪服务。采取专
题技术讲座、举办培训班、印发明白纸、田间地头咨询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传授蔬菜
种植技术知识。(3) 抓点带面,向精细化、模式化发展。重点抓了良庄、房村冬暖式
大棚保护栽培,马庄立体种植,范镇生姜、大蒜等高产样板田典型,以带动全区蔬菜
生产。(4) 抓规模、增效益、上水平。规模出效益,全区上万亩连片种植蔬菜的乡镇
发展到10个,蔬菜生产专业村200多个,专业户3.5万多个。(5) 搞好农资服务,促进
蔬菜生产。1995年共供应各类蔬菜种子50吨,地膜、无滴膜600吨,蔬菜用肥5万吨,
以确保蔬菜生产的物质需要。(6) 建市场、抓龙头,向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全区共
建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10个, 19个乡镇贮运公司,500多家蔬菜运输队。产品出口10
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销往东北3省、北京、天津、江苏和上海等地。发展速冻保鲜、
冷藏、 加工等龙头企业8个,年加工能力25万吨,能加工姜制品,蔬菜速冻、脱水等
13个系列57个品种。(7)加强对蔬菜生产的领导。区里专门成立了蔬菜生产领导班子,
并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在全区形成了分工区长负总责,乡镇长靠上抓,区、乡二级
业务部门具体指导生产的领导网络,从而促进了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

(宫彪)

[泰安市郊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1995年,泰安市郊区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
予“双拥模范区”称号。全区干部群众和驻军官兵都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双拥共
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双向奉献,相互支援。30多处军民共建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先进标兵和模范单位。驻郊区部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在抢
险救灾、扶贫济困、为民医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地方政府加大双拥力度,先后
为部队解决战备训练、生产生活用地200亩;投资1.8万元,投工近千个,开通了六路
“拥军车”。同时,为驻军划出菜地45亩,帮助部队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架设专用
电线,为部队官兵传授种菜技术,使部队官兵能够常年吃上新鲜蔬菜。再是认真落实
优抚安置政策,完善优抚法规体制。制定实施了《泰安市郊区优待烈属、军属和伤残
军人实施细则》、《关于提高城镇非农业户口义务兵家属优待标准的通知》和《关于
支持配合部队开展争创先进连队和争当优秀士兵活动的意见》,各乡镇立足各自的实
际,配套完善了有关规章、办法,使双拥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995年全区统筹优
待款430多万元,共优待1.02万户(人),户(人)均优待款318元。在区、乡财力困难的
情况下, 拿出12万元提高了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标准。全区共建立优抚服务组织230
0个, 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3.5万件,帮助优抚对象发展致富项目2372个,使336
0户优抚对象走上致富之路。1995年全区共接收安置城镇退伍转业志愿兵144人,农村
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100%。

(李克峰)

[交通工作开创新局面]1995年,郊区交通局围绕建设“农业强区,工业大区”的战
略目标,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以强化行业管理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班子
和队伍建设,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全区交通事业发展迅速,成为郊区经济发展的
“先行官”。
一、公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出发,1995年全
区共投资近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在郊区公路建设史上是投资最多,规模
最大的一年。其中,投资4100万元,投工45万个,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先后改造了济
临、 泰薛、泰楼、大坡四条公路88.9公里,完成了油层以下的全部工程项目;投资8
20万元, 大修改造了泰肥路、泰化路44.3公里,建成了市级文明样板路;投资890万
元,完成了104国道创建全国文明样板公路任务,并在全省率先创出8.4公里的样板路,
接受了全省现场会的检验;京沪线泰化段建设进展顺利,被市政府评为协调服务一等
奖; 区、乡公路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1995年全区新建、改建各类镇、村公路315公
里,有54.5%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全区通车总里程达1508.1公里,干线公路、区乡
公路综合好路率分别为95.8%和74.4%。构筑起以高速路和国道为依托,干线公路为
骨架,区、乡公路相连接,四通八达、晴雨畅通的公路网络,实现了上级领导、业务
部门和群众三满意,并得到了交通部、省交通厅充分肯定。二、行业管理迈上新的台
阶。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大力整顿运输市场,不断强化全行业
管理,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圆满地完成了运政、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各项任务目
标,治理公路“三乱”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区运输事业持续、稳定、快
速的发展。三、规费征收创历史最好水平。一是狠抓源头管理,发挥道路检查站的骨
干作用,强化车辆规费征收;二是落实责任制,制定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各基层交管
所的积极性;三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催交稽查并举。由于措施得力,全年拖拉机征
收规费突破25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周国强)
泰安市郊区撰稿人:姚学让 禹敦臣 仇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