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212&run=13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枣庄市市长 秦尧基
枣庄市辖市中、薛城、峄城、台儿庄、山亭五区和滕州市,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39
个镇、46个乡,116个居委会,3074个行政村,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全市耕地面积
18.8万公顷,人均耕地0.07公顷。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9.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7亿元,第三产业增
加值完成4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17.8%、13.6%;工农业总产值196.7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农业总产值4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
.1亿元,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增长27.8%;外贸出口供货总
值30亿元,增长27.6%;完成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18.6%;财政总支出8.5亿元,
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673元,比上年增长22.1%,扣除物价因素,
实际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751元,增长26.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
9%。1995年底,全市总人口为345万,比上年末增加4.84万人,增长1.42%,其中农
业人口270.76万,非农业人口74.26万,人口出生率8.27‰,自然增长率为3.9‰。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是1990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
.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27元,是199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8%。地方财
政总收入是1990年的2.66倍,年均增长21.6%,连续11年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
长89.5%。粮食总产量177万吨,连续5年创历史最好水平。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
比重增加到48%。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09亿元,增长6.4倍。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乡
及乡以上地方工业总产值是1990年的3.3倍;地方工业所占比重由80%提高到90%。
第三产业迈进了一大步。建设了鲁南商城、购物中心、新大广场、东大广场、东方大
厦、百汇大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网点。新建了市驻地8大批发市场。1995年,全市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7亿元;邮电业务总量1.3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
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7.1亿元,外汇贷款余额1.3亿美元;各项保费收入8509万元。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30∶51∶19调整为21∶53∶26。
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66亿元。相继完
成了鲁化二期扩建、华众纸业、枣庄北电厂、滕北地方煤矿、枣薛一级公路、104国
道枣庄段改造、枣木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枣庄至山亭、滕州至洪山口公路改造、台儿
庄二线船闸、台儿庄--大王庙运河航道疏浚、岩马水库除险加固、程控电话、城市管
道煤气增容、集中供热等重点工程和一大批技改项目。新增原煤开采能力545万吨,
发电量4亿千瓦时,化肥7.9万吨,水泥738万吨,机制纸8.3万吨。市驻地城区日供水
能力16万吨。城市管道煤气日供气能力12万立方米,气化率71%,居全省前列。集中
供热面积110万平方米,热化率18.9%,高于全国7%的水平。公路通车里程由1990年
的1281公里增加到1546公里,其中一级汽车专用线28.5公里,实现了我市高等级公路
零的突破。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400万吨。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2.5万门。
全市城区面积扩大到64平方公里,其中市驻地25平方公里。
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在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
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
化,产权制度改革有实质性突破。373家企业进行改制试点,其中破产41家。全市设
立股份制公司89家。华众纸业、南极州啤酒、安泰橡胶、鲁南化工集团被批准为省级
试点定向募集法人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明
显成效。流通体制改革在国有民营、集团经营、连锁经营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迈
出了较大步伐。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保障体系和住房制度改革,财税、金融、外汇、计划、投资和外经贸体制改革进展顺
利。积极稳妥地实施价格体系改革,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政府宏观调
控职能进一步加强。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5年累计出口创汇
2.2亿美元。1995年,出口商品总值30亿元,是1990年的9.4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17.6%。5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33个,建成三资企业200家,实际利用外
资1.1亿美元。骨干企业、大项目利用外资有很大进展,华众纸业、山东三德食品有
限公司、彩电配件厂、磁性材料厂等合作合资成功。运用国外资金技术,促进了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黄淮海平原开发、山区综合开发、滕南滕北煤田开发,形成了
开放与开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格局。友好城市工作成效明显,与日本山口县美
祢市、澳大利亚新英格兰西北区建立了友好市(区)关系。
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有较大发展。全市共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102项。鲁化水煤浆
加压气化技术获1995年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6%。
教育事业受到全社会普遍重视,教育投资逐年增长,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九年制义务
教育顺利实施。1995年高考升学率达到72.6%,学龄儿童入学率99.8%。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均逐年下降。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处理率分别达到87%、55.9%、57%。土地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发复垦土地
24.3万亩。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城乡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
卫生运动,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大幅
度提高。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3亿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到9.1平方
米。城乡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消费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
众生活达到小康。

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名单
书记 郭振山
副书记 秦尧基 孟繁成 李忠林
张万青
市长 秦尧基
副市长 杨庆文 张万青 汪纪戎(女)
李仲孚 王建荣 刘慎湘*

业绩·人才·信息

[市建筑业在治理整顿中发展]1995年,枣庄建筑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首先,狠抓了
地方法规的配套建设。通过制定颁发一系列配套规章,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建筑市场的
整顿工作,初步构筑起了建筑市场经济的框架。其次,组织了两次有100人参加的历
时70天的建筑市场大检查,共检查在建工程1564项(次),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查处各类违章案件575件,规范了建筑市场行为,理顺了建设工程从报建到竣工验收
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程序。三是加强了队伍的资质管理,通过对257家施工企业的近10
00个施工队(处)的资质审查,共核验出一级企业3个、二级企业14个、三级企业105个
、四级企业82个;吊销资质37个;降级28个。核定从业人员总数为15万人。同时,对
100家预制构件厂进行了资质审查,基本上扭转了预制构件厂“多、乱、差”的局面
。四是强化了施工工地的现场管理,在全面印发、宣传《枣庄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
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组织了施工现场大检查,使全市在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生产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25.1%,创省
级优良工程20项,比1994年增长1倍。安全生产获4个部级优良、11个省级优良,滕州
市建工局获1995年全国施工安全大检查“创优先进单位”称号。五是积极参加省里开
展的“山东省建筑十强县”和“山东省十佳设计院”的评选活动,滕州市列“山东建
筑十强县”第二名;枣庄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滕州市建筑设计院和枣庄市电业局设计
室分获“山东十佳设计院”称号。六是建设工程报建率达75%,招标率(以开工面积
计)达53%;工程监理工作开始为业主广泛接受。一年来全市共完成建安产值20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6.3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43%和33%,建筑业总增加值已占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的7.06%。

[枣庄市再度通过“全国卫生城市”验收]枣庄市在80年代以前的较长时期内,由于
城市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城建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欠帐较大,致使全市4处城区
全部处于“脏、乱、差”的境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省城市容貌达标竞
赛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的推动下,枣庄市曾于1990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顺利
通过“全国卫生城市”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国30多座煤炭工业城市中的佼佼者。199
5年,市委、市政府为“创建迎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从上到下成立“创建迎检
”指挥部,组建强有力的督导队伍,通过现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治理情况,通报各
项治理成果;(2)市、区五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分头承包区、片或路段,进行视察指
导,发现问题及时拍板解决;(3)责成市建委和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抓好一系列工作
:第一、根据调整后的总体规划,尽快完成旧城区主要路段特别是枣庄青檀路的详细
规划编制任务,逐步实现城区建设重心西移;第二、继续强化旧城改造和综合工程-
-国家安居工程试点惠工新村二期工程和鲁南商城二期工程扫尾任务的同时,促使青
檀路8大批发市场拆迁改建工程全面开工;第三、进一步加大市政设施的资金投入,
除按期完成解放南路车行道的大修和道路照明设施的更新改造外,还完成各城区主次
干道、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任务,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第四、实施解放南路大
环境治理工程,将污水沟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带状花园;第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
硬件建设,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交、邮电、供电、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
理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第六、广泛开展“夜光杯”活动,通过对解放路、君山路
、文化路等主要路段的装点、美化,初步形成枣庄市的“不夜城”;第七、加强占道
经营摊点的治理,实行划行归市、定点经营。通过综合整治,市属五区的市容市貌有
了明显提高,在第三次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活动中,再度赢得“全国卫生城市”称
号。市属五区城区均通过省卫生先进城市验收。

(陈文平 王安富)

[枣庄8大批发市场建设进展顺利]8大批发市场建设是枣庄市委、市政府为实施“大
高新”商品流通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1995年初,市建委便将枣庄市小商品批
发市场、果品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牛仔系列批发市场、洗
涤化妆品批发商场、高档建材批发市场、进出口商品批发市场等8大批发市场的规划
和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并及时完成了8大批发市场建设工作方案和规划设计
方案。4月中旬,完成了沿街7个企事业单位、89户居民的动迁工作,共拆迁建筑面积
1.96万平方米。市建委招标办公室组织了14家施工企业参加投标竞争,有5家施工企
业中标承建,并于4月底相继动工,并做到保质保量保工期。由市建筑总公司第六公
司承建的“百货批发城”和第二建筑公司承建的“果品批发城”两项建设工程已相继
建成开业。另外6处批发市场也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任务,相继转入内部装饰和外
部装修,1996年10月底可全部建成开业。为适应上述8大批发市场建成开业的运营需
要,实现枣庄新城区向西滚动发展的总目标,10月,枣庄市委、市政府又及时提出了
将枣庄青檀路改建成全市第一条标志性道路的要求。青檀路现为市驻地南北交通主要
干道,全长7500米,先期改造建设2400米,总造价约需3500万元,1996年2月开工,
6月底完工。

(陈文平 李新安)

[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建成开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50周年,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于1995年9月3日建成开馆。
1938年春,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歼灭日军万余,一举获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为教育后代不忘国耻,继承和发扬爱国
主义光荣传统,把爱国之情化作“四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共台儿庄区委、区政府
于1993年底以来,先后投资900余万元,在区建委的积极参与下,于日本帝国主义签
字投降50年后的9月3日建成开馆。
全景画馆是一个18边型的筒式建筑,高28米,直径43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
是全国现有的四个全景画馆之一。《血战台儿庄》全景画包括绘画、地面塑形、灯光
、音响和解说五个部分,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阵地战迎击日军,浴血奋
战,直到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并选择大北门激战、清真寺争夺战、西北门争夺战等
典型战斗场景作为表现重点。整个画面高16.5米,周长124.1米,画面首尾相连,成
全周形。巨幅画面与逼真的塑形有机结合,配有特殊灯光、立体音响,战斗气氛极为
浓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台儿庄大战全景画馆的建成,为台儿庄区驻地增添了新的景点。

(陈文平)
枣庄市政府专栏组稿人:张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