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140&run=13

全省科技工作在改革中前进
省科委主任 何宗贵
1995年是山东的科技年。全省科技战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强化农业,搞
好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强自身建设”三项重点,努力推动全省科技大会确定的各
项任务的落实,使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明显提高。继全国、全省科技大会之后,有1
5个市地、大多数县(市、区)和一些部门、行业召开了科技大会,就今后一个时期的
科技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
增长。省科技三项经费、科学事业费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70%的县(市、区)技术
研究开发经费达到同级财政支出的1%以上,其中财政拨款超过100万元的县有43个,
淄博、青岛、烟台、临沂等市地相继建立了科技金融机构,全年各类科技计划落实贷
款近5亿元,企业自筹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和利用外资等方面也有较大增长。
科技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全省400多家独立科研机构建立
各种经济实体400多个,1985年创产值3.4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横向收入占收入总
额的比重达到63.1%;已有51个参与或成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57个与企业建立了固
定的技术合作联系,46个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承包、兼并了76个企业。全省技术贸
易机构(1995年新增1900多个)发展到9132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
1.8万多份,合同额达到18.67亿元,企业成为技术市场的双主体。民营科技企业总数
已发展到5000多家,有30多家企业产值过亿元(三株集团超过20亿元),有近300家产
值过1000万元;建立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6个,有29家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全国百强。
科技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格局。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了科技往来关系,1995年派出科技团组104个,接待国外团组29个,实施政府间科
技合作项目99项,技术出口项目116项,创汇3902万多美元。
科技服务于经济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兴农重点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在培育、筛
选3个亩产150公斤抗枯黄萎病棉花新品种,3个亩产900公斤抗小叶斑病玉米新品种,
3个亩产600公斤小麦高产品种等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成果。建立棉花良种繁育区35万亩
,产种2200万公斤;一、二级小麦种子田270万亩,产种5亿公斤;玉米高产优质制种
面积66万亩,产种1.1亿公斤。吨粮田、双千田分别达到1000多万亩和400多万亩。通
过实施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技术开发、20万亩高档优质果品开发,优等果率达到
83.9%,有36个品种获’95年全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占我省获奖数的94%。组织实
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544项,完成后可新增产值195.65亿元,新增利税38.52亿元
,创节汇5.94亿美元;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星火小康示范工程”分
别建立了苦咸水淡化和秸杆煤气化试点。科技兴工突出电子行业、新材料领域、科技
示范联系企业,安排科技攻关项目309项,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350多个,增加产值30亿元,利税3.5亿元,节创汇1.5亿美元。全省现已建立
厂办科研开发机构1131个,从业人员8.7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8万人;建立省级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生产力促进中心5个,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
竞争能力。科技兴海技术储备工作实现新突破,围绕水产养殖、海洋药物与食品、海
洋化工等领域新上项目72项;总经费1000万元的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项目通过
专家论证,由我省组织实施;攀登计划B“海养生物优抗研究”项目开始进入攻坚阶
段;实施科技兴海技术开发项目61项,总投资3.53亿元,其中贷款1.98亿元,完成后
可创产值9.99亿元,利税3.84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已占海洋总产值的40%以上。历时
4年的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开发试验圆满完成,取得了大批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数据
和资料,并将长岛县列入了全国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完成了全省海洋功能区划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已建立的泰安、日照、牟平、长岛、罗庄、
大王镇6个国家和省级综合试验区,在探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
取得了新的经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新的规模。全省10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初步形成
发展规模,开始进入产值、效益高速增长阶段,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39亿元,创利税
22亿元,创汇3.5亿美元,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242家,覆盖了全省90%的县(市
、区),开发新产品300多项,’95年新增产值15亿多元。50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试点目前有9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火炬计划项目370项,可新增产值1
63.9亿元,创利税50.5亿元,创汇3.9亿美元,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
32家。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在科技实力居全国中等水平的条件下争创了全国一流的科技
工作水平。1995年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0项,发明奖10项;53个县通过国家科技进步
先进县验收,30个县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有5个市地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
市;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1项、星火计划项目79项;建立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6
个,29个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全国百强;列入国家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24项。继我省
作为地方首次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后,国家重大高科技研究计划(863计划)项目“海水
养殖动物细胞工程育种育苗技术研究”在我省实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251项;专利
申请量达到4300项,批准2900项,居全国第四位。

[科技成果概况]1995年,全省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73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
6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272项,已推广应用的1908项。共有450项成果获省科技
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317项。省星火奖99项,其中一等奖
5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62项。

1995年度全省重大科技成果统计表

┌──────────────┬─┬──┬───┬──┬──┬────┬──┐
│ │ │合计│独立科│大专│工矿│集体或 │其它│
│ │ │ │研机构│院校│企业│个体企业│ │
│ │ ├──┼───┼──┼──┼────┼──┤
│ │ │A │B │C │D │E │F │
├───┬──────────┼─┼──┼───┼──┼──┼────┼──┤
│基本情│鉴定项目数 │1 │2738│754 │634 │891 │56 │403 │
│况 ├──────────┼─┼──┼───┼──┼──┼────┼──┤
│ │登记项目数 │2 │2738│754 │634 │891 │56 │403 │
│ ├──────────┼─┼──┼───┼──┼──┼────┼──┤
│ │奖励项目数 │3 │450 │89 │108 │170 │11 │72 │
├───┼───┬──────┼─┼──┼───┼──┼──┼────┼──┤
│成果计│国家计│科技攻关计划│4 │5 │ │5 │ │ │ │
│划情况│划项目├──────┼─┼──┼───┼──┼──┼────┼──┤
│ │ │基础研究计划│5 │27 │ │27 │ │ │ │
│ │ ├──────┼─┼──┼───┼──┼──┼────┼──┤
│ │ │八六三计划 │6 │2 │ │2 │ │ │ │
│ │ ├──────┼─┼──┼───┼──┼──┼────┼──┤
│ │ │其它国家计划│7 │34 │10 │21 │3 │ │ │
│ ├───┴──────┼─┼──┼───┼──┼──┼────┼──┤
│ │省/部计划项目 │8 │1132│261 │276 │389 │33 │173 │
│ ├──────────┼─┼──┼───┼──┼──┼────┼──┤
│ │计划外项目 │9 │1538│483 │303 │499 │23 │230 │
└───┴──────────┴─┴──┴───┴──┴──┴────┴──┘

续表

┌───────────────────┬─┬─────┬────┬────┬─────┬────┬────┐
│ │ │合计 │独立科 │大专 │工矿 │集体或 │其它 │
│ │ │ │研机构 │院校 │企业 │个体企业│ │
│ │ ├─────┼────┼────┼─────┼────┼────┤
│ │ │A │B │C │D │E │F │
├───────────────────┼─┼─────┼────┼────┼─────┼────┼────┤
│基础理论 │10│268 │25 │241 │ │ │2 │
├───────────────────┼─┼─────┼────┼────┼─────┼────┼────┤
│软科学 │11│134 │78 │35 │ │ │21 │
├───┬───────────────┼─┼─────┼────┼────┼─────┼────┼────┤
│成果水│国际领先 │12│73 │28 │32 │4 │ │9 │
│平 ├───────────────┼─┼─────┼────┼────┼─────┼────┼────┤
│ │国际先进 │13│393 │142 │101 │82 │8 │60 │
│ ├───────────────┼─┼─────┼────┼────┼─────┼────┼────┤
│ │国内领先 │14│1171 │331 │217 │435 │26 │162 │
│ ├───────────────┼─┼─────┼────┼────┼─────┼────┼────┤
│ │国内先进 │16│1101 │253 │284 │370 │22 │172 │
├───┼───────────────┼─┼─────┼────┼────┼─────┼────┼────┤
│应用行│农、林、牧、渔、水利业 │16│490 │230 │96 │2 │19 │143 │
│业 ├───────────────┼─┼─────┼────┼────┼─────┼────┼────┤
│ │工业 │17│882 │160 │114 │455 │34 │119 │
│ ├───────────────┼─┼─────┼────┼────┼─────┼────┼────┤
│ │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18│36 │24 │ │12 │ │ │
│ ├───────────────┼─┼─────┼────┼────┼─────┼────┼────┤
│ │建筑业 │19│86 │35 │6 │40 │ │5 │
│ ├───────────────┼─┼─────┼────┼────┼─────┼────┼────┤
│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20│43 │17 │6 │20 │ │ │
│ ├───────────────┼─┼─────┼────┼────┼─────┼────┼────┤
│ │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21│67 │24 │5 │34 │ │4 │
│ ├───────────────┼─┼─────┼────┼────┼─────┼────┼────┤
│ │房地产、公用事业、 │22│65 │41 │ │21 │3 │ │
│ │居民和咨询服务业 │ │ │ │ │ │ │ │
│ ├───────────────┼─┼─────┼────┼────┼─────┼────┼────┤
│ │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23│465 │59 │81 │240 │ │85 │
│ ├───────────────┼─┼─────┼────┼────┼─────┼────┼────┤
│ │教育、文化、艺术、广播和电视业│24│27 │13 │4 │ │ │10 │
│ ├───────────────┼─┼─────┼────┼────┼─────┼────┼────┤
│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25│95 │38 │23 │27 │ │7 │
│ ├───────────────┼─┼─────┼────┼────┼─────┼────┼────┤
│ │金融、保险业 │26│29 │7 │4 │18 │ │ │
│ ├───────────────┼─┼─────┼────┼────┼─────┼────┼────┤
│ │其它行业 │27│51 │3 │19 │22 │ │7 │
├───┼───────────────┼─┼─────┼────┼────┼─────┼────┼────┤
│应用情│已应用项目数 │28│1908 │572 │126 │851 │49 │310 │
│况 ├───┬───────────┼─┼─────┼────┼────┼─────┼────┼────┤
│ │未应用│缺乏资金 │29│232 │27 │121 │21 │7 │56 │
│ │原因 ├───────────┼─┼─────┼────┼────┼─────┼────┼────┤
│ │ │技术不配套 │30│65 │11 │36 │7 │ │11 │
│ │ ├───────────┼─┼─────┼────┼────┼─────┼────┼────┤
│ │ │无接产单位 │31│54 │16 │30 │8 │ │ │
│ │ ├───────────┼─┼─────┼────┼────┼─────┼────┼────┤
│ │ │工业性试验前成果 │32│57 │23 │30 │4 │ │ │
│ │ ├───────────┼─┼─────┼────┼────┼─────┼────┼────┤
│ │ │其它原因 │33│20 │2 │15 │ │ │3 │
├───┼───┴───────────┼─┼─────┼────┼────┼─────┼────┼────┤
│经济效│统计经济效益的项目数 │34│1624 │508 │89 │801 │53 │173 │
│益 ├───────────────┼─┼─────┼────┼────┼─────┼────┼────┤
│ │项目资金总投入(万元) │35│110885.29 │24762.3 │831.61 │52249.9 │3245.78 │29795.7 │
│ ├───┬───────────┼─┼─────┼────┼────┼─────┼────┼────┤
│ │本年度│新增产值(万元) │36│959956.33 │268032.6│37612.06│462096.97 │11783.2 │180431.5│
│ │ ├───────────┼─┼─────┼────┼────┼─────┼────┼────┤
│ │ │其中新增利税(万元) │37│266084.32 │101327.5│8426.78 │99832.54 │10802.9 │45695.1 │
│ │ ├───────────┼─┼─────┼────┼────┼─────┼────┼────┤
│ │ │其中创收外汇(万美元) │38│11726.9 │2086.9 │469 │7571.4 │1527.6 │72 │
│ │ ├───────────┼─┼─────┼────┼────┼─────┼────┼────┤
│ │ │节约资金(万元) │39│77795.47 │15732 │23169 │31175.67 │56 │7662.8 │
└───┴───┴───────────┴─┴─────┴────┴────┴─────┴────┴────┘

[科研机构状况]1995年,全省市地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304个,
情报机构22个。自然科学机构中,农业67个,工业126个,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
业38个,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39个,其他34个。

1995年全省地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基本情况

┌──────┬───┬───────────┬─────────┬────────┐
│ │机构数│职工总数 │经费收入总额 │经费支出总额 │
│ ├───┼───┬───┬───┼────┬────┼────┬───┤
│ │ │ │科学家│其他科│ │政府拨款│ │劳务费│
│ │(个) │(人) │工程师│技人员│(千元) │ │(千元) │ │
├──────┼───┼───┼───┼───┼────┼────┼────┼───┤
│合计 │304 │31945 │13458 │8051 │1396078 │294216 │1301450 │264432│
├──────┼───┼───┼───┼───┼────┼────┼────┼───┤
│省属 │87 │10936 │5488 │3214 │493235 │123163 │449678 │86226 │
├──────┼───┼───┼───┼───┼────┼────┼────┼───┤
│地、市属 │198 │15768 │5018 │3916 │638742 │81428 │608678 │117359│
├──────┼───┼───┼───┼───┼────┼────┼────┼───┤
│国务院部门属│18 │4389 │2345 │834 │233191 │68523 │215242 │49573 │
├──────┼───┼───┼───┼───┼────┼────┼────┼───┤
│中国科学院属│1 │852 │607 │87 │30910 │21102 │27852 │11274 │
└──────┴───┴───┴───┴───┴────┴────┴────┴───┘

1995年全省市地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人员构成情况

┌──────┬───────────┬──────────┬─────────┐
│ │科技活动人员 │课题活动人员 │生产、经营活动人员│
│ ├───┬───┬───┼──┬───┬───┼──┬──────┤
│ │ │科学家│其他科│ │科学家│其他科│ │科学家 │
│ │ │工程师│技人员│ │工程师│技人员│ │工程师 │
├──────┼───┼───┼───┼──┼───┼───┼──┼──────┤
│合计 │17861 │11026 │4839 │9558│7227 │2001 │9201│1409 │
├──────┼───┼───┼───┼──┼───┼───┼──┼──────┤
│省属 │6369 │4300 │1695 │3693│2880 │729 │2198│496 │
├──────┼───┼───┼───┼──┼───┼───┼──┼──────┤
│地、市属 │7667 │4110 │2489 │3533│2388 │953 │6232│688 │
├──────┼───┼───┼───┼──┼───┼───┼──┼──────┤
│国务院部门属│3096 │2041 │578 │1795│1483 │267 │648 │193 │
├──────┼───┼───┼───┼──┼───┼───┼──┼──────┤
│中国科学院属│729 │575 │77 │537 │476 │52 │123 │32 │
└──────┴───┴───┴───┴──┴───┴───┴──┴──────┘

1995年全省市地以上政府部门属独立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经费收入构成情况

┌──────┬──────┬────┬────┬────┬────┬────┐
│ │经费收入合计│政府拨款│横向收入│银行贷款│其它收入│出口创汇│
│ │(千元) │ │ │ │ │(千美元)│
├──────┼──────┼────┼────┼────┼────┼────┤
│合计 │1396078 │294216 │881226 │146808 │73828 │776 │
├──────┼──────┼────┼────┼────┼────┼────┤
│省属 │493235 │123163 │289967 │56953 │23152 │1 │
├──────┼──────┼────┼────┼────┼────┼────┤
│地、市属 │638742 │81428 │451923 │76425 │28966 │766 │
├──────┼──────┼────┼────┼────┼────┼────┤
│国务院部门属│233191 │68523 │132608 │13430 │18630 │9 │
├──────┼──────┼────┼────┼────┼────┼────┤
│中国科学院属│30910 │21102 │6728 │0 │3080 │0 │
└──────┴──────┴────┴────┴────┴────┴────┘

提高科技显示度 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做出新贡献
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朱关兴
“八五”期间,山东科学院基本实现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创收再投入”自我
发展的良性循环,科技与经济两个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指导思想的转变,将“以科研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
运行机制的转变,将以计划为导向,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三是组织结构的转变,将
单一的科研型结构,转变为科工贸一体化的结构;四是科研观念的转变,将一般性的
科研成果,转变为确立与保护专有技术和知识产权;五是发展目标模式的转变,将目
标模式由综合性的科学研究中心,向建立多个学科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转变;六
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内向型的科研工作,向“以外促内”发展外向型的科技转变。
二、科研、开发成果丰硕,技术推广贡献较大
全院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呈现出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好势头。“八五”期间,
全院承担院以上科研项目242项,其中部级以上14项,省级100项,院级128项;成果
水平达国际领先者2项,国际先进者38项,国内先进者131项。已申报专利124项,授
权93项,有的重大科技成果还取得了国外发明专利权。能源所、新材料所被评为全省
先进专利研究所。1995年,全院共有47个项目通过鉴定,其中有1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24项国内领先,6项国内先进。
“八五”期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3项、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10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1项、省火炬计划14项,列入省星火计划3项,列入国家科技
项目基本建设计划1项、省科技项目基本建设计划3项。有3个研究所的4个项目分别被
国家科委、省科委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依托单位”、“技术推广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和CAD培训中心。
科研开发工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雏形
,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我院研制开发的用于建设银行、大中型煤矿、城市自来水
、地区供电等部门的微电脑管理网络及其软件系统,已陆续开通使用。由国家科委、
物价局、物资部和中国工商银行审批的国家级新产品饲料酵母(SCP)获国家发明三等
奖、四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在省内外33个企业投产,销往全国市场并出口日
、韩、东南亚等国。我院研制的“光合微肥”,具有光合肥和多元肥的双重增产效果
,在全省6县市进行了6万亩9种农作物的大田示范试验,取得了平均增产10~30%的
效果,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2亿元。高分子系列胶粘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四等奖,
在全国各大油田输油管包复材料粘接工艺中大量推广应用,替代进口,每年节省外汇
达500万美元。无机复合材料钒钛黑瓷,获国际大奖和11国专利,全国十几个技术受
让企业投资额累计近2亿元,已大规模投产并出口创汇,成为前景广阔的新型建筑装
饰材料。
三、科研开发经费成倍增长,条件建设逐步改善
“八五”期间,国拨事业费总额7442.894万元,较“七五”期间的4337.97万元
增长71.57%;国拨科技三项费用共计524.5万元,较“七五”期间的235.3万元增长
122.9%。自1992年起我院已连续4年对科研、开发自筹经费实行滚动增长,年递增比
例分别为20%和30%。科研、开发经费1991~1995年累计投入859.21万元(其中滚动
投入2667.79万元),较“七五”期间的359.7万元增长239%。“七五”末全院万元以
上仪器设备362台,价值2084万元;至1995年底全院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增加至483台
(套),价值2769万元(不包括院属企业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八五”期间新增万元
以上仪器设备121台(套),价值685万元。
四、科技产业和生产经营呈现较好发展势头
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八五”期间,我院高新技
术企业由“七五”期间的6家增加为现在的65家,其中13家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14家。销售额、利税、出口创汇增长迅速:生产经营总额(含横
向合同、经营收入),“七五”为3694.11万元,“八五”期间累计为4.058亿元;利
税额,“七五”为300多万元,“八五”期间:1993年403万元,1994年1010万元,1
995年1330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了千万元大关;出口创汇额,“七五”为零,“八五
”为250万美元。“八五”期间全院产业投入高达8000多万元,吸引外资70万美元。
五、学科布局渐趋完善,人才资源配置结构不断优化
我院现已形成10余个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具有相对明显的多学科渗透特点。有4
个省级自然科学学会挂靠在我院,在被界定为高技术的10个学科中,除航空航天技术
外,都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可承担相应的研制、开发、产业化任务。
“八五”期间,职工人数由1398人发展到1759人,科技人员由729人发展到1087
人,其中新增研究员44人,新增副高职务的207人,新增中级职务的327人。目前全院
共有研究生95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53人。共有在职研究员33人,
具备副高资格的257人,具备中级资格的412人,高、中、初的比例为1∶1.4∶1.8。
按企事业编制分类,属事业编制的1400余人,属企业编制的300余人,现在实际在企
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已达510人,占事业实际职工总数的39.3%。
到1995年底,全院共有3批26位科技人员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3人被评为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8人被评为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7人被评为
院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时涌现了一批科研成果水平进入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科
技创收数额较高的科研课题组和经济实体。
六、外向型科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坚持面向国际市场,走高新技术国际化之路,目前,已与日本、加拿大、美
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的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
了科技合作关系。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并开始由一般性的
学术交流转变为从事科贸结合的国际合作研究与开发。通过与国外有影响的科研单位
、企业集团及大学建立正常联系,设立高新技术合作研究项目,促进了我院原有科研
成果向更深层次发展。仪表所利用自己研制成功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甲壳素絮
凝剂,用于医药、环保、食品加工等行业,批量出口日本、韩国。能源所与美国合作
开展秸杆气化项目的研究,展现了良好的前景。生物所与美国一公司合作,引进关键
人才,在国内共同研究基因干扰素项目,并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在技术指标上达到美
国FDA标准的初级产品,该项目经省科委主持通过前期研究鉴定和中试评审。在我省
与日本和歌山县建立友好省县10周年之际,由日方向我省赠送的价值约6000万日元的
生物工程仪器,省政府确定放在我院,现已投入使用。
从1991年至1995年10月,我院共计派出学术交流考察、技贸洽谈、技术培训、国
际参展及留学、研修人员78人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475人次
,较“七五”期间派出的23人次,来访90人次有大幅度增加。目前,我院仍有30余名
科技人员在外学习。1995年12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科委授予我院“山东省科
技外事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八五”期间工作情况
“八五”期间我院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的
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医学科技以应用研究为主,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取得可喜成绩。“八五”期间
我院共承担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等重要科技计划及省以上科研课题116项,厅、
院级205项,取得科技成果163项,绝大多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获奖项目124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注:统计数字截止到1995年6
月底);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初见成效,开始形成高新技术生长点;高效灭蚊幼转基因
蓝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居国际领先地位;抗肿瘤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新药的
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继卡铂之后,葛根素、济南假单胞菌苗(PJV)等6项获得卫生部颁
发的新药证书;高分辨信号叠加--平均心电图、脑囊虫病诊断试剂盒、白介素系列、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技术等一批应用研究项目位
居国内先进行列,为防病治病提供先进技术和方法,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技术效益。
--防治工作在防治疾病、保护劳动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
作用。麻风病防治成效显著,全省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1994年通过了卫生
部的考核验收;乡镇企业卫生需求对策研究创造的典型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农药毒性
检测已通过农业部、卫生部的认证,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黑热病、丝虫病、疟
疾三大寄生虫病基本消灭后,通过净化监测工作使发病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巩固
了防治成果;医用X线防护和放射器材监督检测受到好评;肿瘤Ⅰ、Ⅱ级预防和防盲
治盲取得一定成绩。
--临床医疗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床位总数达800余张。肿瘤诊疗技术的研究和推
广,现代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早期诊断率、综合治疗水平和治愈率;眼科
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效显著,先后为4000多病人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治疗;院临床
部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和康复医疗为重点,采取联合办医等多种形式,积极
为病人服务,取得良好效益;皮研所、寄研所、劳研所、放研所、基础所等单位本着
发挥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基层的原则,建立特色门诊和病房,与科研防治相结合,
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发展迅速,市场机制在科技运行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所
增强,院属各所(院)积极走上社会,以多种形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八五”期
间我院研制的各类新药经过转让使企业累计创产值过亿元;预防、诊疗技术方面的新
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推广和应用;科技开发创收逐年递增,以科研促开发,以
开发创收支持科研,用以抵补部分事业费的不足,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
件,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通过出国进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
继续教育,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全院现有科技人员1332名,高、中、初比
例(1∶1.2∶2.3)日趋合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取得一定成效;“八五
”期间我院共有6处硕士点(新增3处)、8个专业,先后招收硕士生36人,已毕业取得
学位者28名,在全省所有科研机构和全国省市医学科研单位中是唯一培养研究生的科
研单位。并已成为全省首批继续教育工程基地之一。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院普遍实行所(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部分所(院)
长聘任制,科技人员聘任制,实施科研机构动态管理,有三分之一的科研单位获省属
科研机构优秀奖。先后成立了省实验动物中心、眼科研究所、院临床部,组建了济宁
清华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筹建药物中试基地等科研开发和医疗
机构,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及科技开发。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和科技信息交流,主办《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中国辐射卫生》等8种学术刊物,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
作的开展。
--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八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3
011万元,建成工作用房18627平方米、生活用房21074平方米;大型仪器设备投资28
28万元。

(省医科院办公室)

加快改革开放促进两个转变推动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王大刚
1995年,我院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全
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4项主要工作任务。第一,应该结束的106项课题,90%以上通过
了验收或鉴定,当年申报成果22项,研制出12个物化技术产品;第二,经过反复论证、
修改,院、所两级“九五”科研计划基本完成;第三,成果示范开发规模大、效果好,
作物和果菜开发总面积700万亩,畜禽开发541万头(只),技术培训80万人次,社会经
济效益达到10亿元;第四,开发创收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指标。
一、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院自上而下对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及全国农业科技
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传达、学习和讨论。按照“科教兴国”的方针和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的实际,制订了贯彻中央《决定》的《若干意见》。对
全院科研结构调整、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科技开发经营体系建设、人事制度及内部管
理机制的改革等,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措施。
二、四大科研攻关有了新的进展。1995年有25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是“八五”期
间最多的一年。“早熟高产优质大花生鲁花9号的选育与推广”,累计推广2000多万
亩,新增经济效益1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白菜系列品种的繁育与推广
”,在28个省、市、区平均年创经济效益4.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马铃
薯脱毒小薯的研究与推广”等7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院科学研究以四大攻关为
重点,取得新的进展。
作物育种攻关,一是鲁花14号、鲁谷9号等7个作物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
审定(占全省审定品种的60%以上);二是狠抓了优良新品系的试验示范。高产抗病棉
花新品系9462被省“三○”工程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新品种。还有一批优良的高
代材料,为育种的新突破打下了基础。
高档果菜研究攻关,完善了高档果品优质的栽培技术,提出了无公害果菜生产的
栽培管理措施,研制出青椒、香椿、菜豆等蔬菜常温和冷冻两套保鲜技术规程,均在
扩大试验示范。
畜禽品种改良与饲养研究攻关,主要加强了现有改良品种的开发推广、繁育和饲
养规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育成了快速型和优质型两个小型肉鸡配套系。育成的驳壳
蛋配套系高产蛋鸡新品种901,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开发试验。商品肉牛杂交改良,
研制成功了肉牛饲料专用添加剂。
生物技术研究攻关,重点加强了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和现有生物技术成
果的开发。利用基因导入技术育成的小麦0065系,高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具有很强的
抗旱耐盐碱能力,在盐碱旱地增产显著。获得了兼抗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
西红柿、辣椒等工程植株及对Bt病毒蛋白表达效率成倍提高的抗虫基因。新开展的山
羊体外授精、胚胎细胞分离和超数排卵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院主持的“寿光滨海盐渍土区综合治理与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和“高产优质抗
病大花生新品种选育”两个国家攻关专题,均已通过国家科委的验收,具有较高的学
术和实用价值,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四大科技开发取得显著成效。200万亩棉花高产开发,及时落实了面积,制定了
技术规程,派出18名科技人员常驻开发区。尽管遇到雹灾和连续低温阴雨,导致棉花
蕾铃大量脱落和黄萎病严重发生,开发区亩产皮棉仍达到65公斤。杂交棉高产开发,
鱼台县23.9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皮棉154.78公斤,其中6.8亩棉蒜套种田,平均
亩产皮棉163.1公斤,创我国黄淮流域套种棉田最高单产。
甘薯脱毒技术开发,省农委组织成立了以我院为技术牵头单位的开发协作组,开
发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增产30%以上。脱毒马铃薯开发,一级脱毒种薯已推广到10
万亩,在棉田套种每亩可增收上千元。
小麦54368大面积高产开发,在10多个县市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培创了多处大
面积亩产550公斤以上的典型。齐河县100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616.2公斤;邹
平县冯家村连片800亩,虽遭八级强风,平均亩产仍达550公斤。去年全省秋种面积已
达500万亩。
商品肉牛杂交改良和高档牛肉生产开发,已在16个县市累计开发70万头。最近又
研制成功了秸秆氨化打包机,每小时处理秸秆500公斤,既节约尿素,又可减少氨化
场地。
此外,研制的二氧化碳气肥已被列入省6项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之一;大白菜新
品种鲁白10号、11号,花生新品种8130,地瓜新品种鲁薯7号,已被国家科委列入19
96年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小麦、花生两熟高产攻关,培创了双500公斤高产田10
0亩、双450公斤高产田500亩,为大面积高产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四、开发创收稳步发展。开发创收以“经营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经济
增效益”为目标,有了新的发展。院制定了“经济实体收益管理办法”、“销售发票
使用管理办法”,开展了文明经营单位评比和种子质量检查,举办了营业员培训班,
对院外挂牌单位进行了清理整顿,提高了经营质量。蔬菜所、畜牧所创收增长幅度较
大,科技开发总公司、高效农药厂、果树专用肥厂利润稳步增长,在第二届全国农业
博览会上,我院获得银奖牌4块、铜奖牌2块。在果树苗木积压、兽药滞销、种子经营
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全院开发创收仍比1994年增长13.4%。
五、编制了“九五”农业科技发展计划纲要。院及各单位在总结“八五”经验及领会
全国、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基础上,编制了“九五”科技发展计划纲要,并注意
了与农业部计划、全省计划的衔接,力求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
性。
六、加强了对外联系与合作。1995年,选派出国专业考察、培训、进修等共37人,与
韩国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签订了《农业技术合作协议书》,完成了赴澳大利亚南澳州
的培训任务;接待了荷兰、朝鲜、韩国、澳大利亚等来宾41批、228人次;与有关单
位共同承办了“国际花生高产学术研讨会”和“国际甘薯加工观摩研讨会”,扩大了
我省和我院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的玉米育种项目进展顺利,又争取到粮食作
物种子检验培训中心项目和长绒棉育种项目。
七、跨世纪人才培养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了造就一批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制定了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培养对象考核、选拔评分标准”,通过个人述职答辩
、专家评分推荐、党委研究决定,选拔了100名培养对象,使我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的选拔培养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为重点,加强了领导班子建
设和后备干部的培养。根据工作需要和学科发展,调整了部分所室的机构和方向。

业绩·人才·信息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效农药实验厂建于1992年
10月,是集植保和高效农药科研、中试、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技企业。
建厂以来,重点研究推出防治抗性棉铃虫的系列高效农药“盖灭磷”、“神威Ⅰ
号”、“神威Ⅱ号”。“盖灭磷”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特别是对棉铃
虫卵、三龄以下幼虫及害螨具有高效杀灭作用,效率达100%,对四龄幼虫防效90%
以上,居目前推广应用的国内外30多种农药之首,对果树、蔬菜、小麦、玉米、大豆
、水稻等作物主要害虫也有卓越的防治效果。“盖灭磷”、“神威Ⅰ号”、“神威Ⅱ
号”三种农药配套,在生产中形成了“三、三、三”防治技术体系,推广山东、河南
、河北、安徽、陕西5省,获1994年全国第八届发明展览会最佳产品奖和山东省第三
届发明奖展览会一等发明奖。
近几年来,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初步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目前除继续进
行杀虫剂的开发生产外,在玉米专用除草剂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制推出的“神
威”玉米专用除草剂解决了套种玉米除草的难题,防除夏玉米田双子叶杂草和三叶期
禾本科杂草效率达98%。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全国5个省建立示范开发基地100多个,形成了示范开发网络
,为高效农药科研、开发、中试、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厂长:徐维琳
地址:济南市桑园路42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965551-2558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杂交棉育种攻关获重大突破]杂交棉育种是增强棉花抗性,提高
棉花产量,改进棉花品质的有效途径。“八五”期间,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
和省杂交棉育种攻关课题,经科技人员的悉心研究,奋力攻关,先后育成H28
和H123两个高优势棉花杂交种。其中H28在省区试种中,比常规棉对照
品种中12增产22.7%。且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1995年已在我省鱼台
、惠民等县示范种植20多万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深受棉农欢迎。同年,棉花中
心承担的省农科院“四七四”工程棉花高产攻关任务,选用这两个杂交种进行的高产
攻关试验示范,获得重大突破。
1995年9月28日,省农科院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棉花中心在鱼台县安排的H2
8和H123棉麦、棉蒜高产、高效攻关试验田23.9亩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亩
产皮棉154.78公斤,其中6.8亩H123棉蒜套栽田,在前茬亩产大蒜1892公斤的
基础上,平均亩产皮棉163.1公斤,创我国黄河流域棉区麦(蒜)套春棉单产最高纪录
,树立了棉田高产、高效的样板。
近年的实践证明,高优势棉花杂交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在极为不利的气候条
件下,杂交棉仍表现出了良好的丰产性、抗病性、早熟性和抗逆性。推广应用杂交棉
,将有力地推动我省棉花生产的发展。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禽科技服务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禽科技服务部成立于199
1年8月,是开展畜禽科技综合服务的专业机构,承担畜牧业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该服务部技术力量强,注重开发新的动物保健品。目前已研制开发出减蛋综合症
灭活苗,鸡传染性发氏囊灭活苗,免瘟疫苗,球杀灵和禽喘灵等一系列产品。同时,
还经销全国各地的兽药、原料药、疫苗、添加剂、预混料和消毒剂等名优产品。并对
外开设门诊,提供猪、牛、鸡、兔、犬和猫等动物的保健措施和疾病的诊疗技术。
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政编码:250100
电话:(0531)8965551-2473
联系人:杨传汉秦良勇翁宏

省农科院专栏组稿人 朱建华 张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