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0&rec=101&run=13

“八五”期间是全市乡镇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是总量持续增加,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9.11万处,从业
职工达到75.85万人。拥有机械、化工、纺织、建材、造纸、印刷、服装鞋帽、工艺
美术、食品饮料、煤炭等35个工业行业部门,产品达5000余种。完成企业总产值248
.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乡办65.3亿元,增长55.8%;完成工业产值156.6
9亿元,增长52.7%,其中乡办41.99亿元,增长60.6%;完成企业增加值63.9亿元,
增长77%,其中乡办20.5亿元,增长88%;完成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87%,其
中乡办13.1%亿元,增长98%。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56.75万吨,水泥129.8万吨,
大理石花岗石板材15万平方米,服装1455万件,皮鞋80万双,布鞋701万双,机制纸
及纸板5万吨,布3166万米,中小农具1240万件,塑料制品1.55万吨,化学肥料6.23
万吨。随着总量的持续增加,整体实力也显著增强,乡镇企业由“船小好调头”向“
船大抗风浪”的转变初见成效。
二是投入持续增加,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主要围绕
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名特优新产品、拳头产品,在抓新上项目的同时抓技改项目,
累计投入资金90亿元。1995年,乡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7亿元,新增固定资
产20.9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42.2亿元。全市乡村工业企业平均拥有固定资产原值
105万元,平均产值251万元,分别比1990年提高2.3倍和3.5倍。一批骨干企业和企业
集团迅速崛起。有200多个企业的产值过千万元,产值最高的肥城安庄建筑安装公司
达2亿元;有150多个工业企业产值过千万元,其中肥城吉明美工业有限公司、泰山区
东关工程机械厂、岱道庵拖拉机厂产值超过了1亿元。全市已形成39个乡镇企业集团
,其中金山口集团被列为全省重点调度的12个省级乡镇企业集团之一,并被列为全国
乡镇企业集团。
三是管理不断加强,效益显著提高。在增支因素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级注重加
强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挖掘潜力,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95年乡村企业完成营
业收入118.8亿元,实现利润4.4亿元,税金6.1亿元。乡村工业产销率达到96%,总
资产报酬率12.01%,资本收益率28.86%,人均利税达到2408元。
四是科技进步步伐加快,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共完
成新技术开发项目662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2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61项,填补省
内空白66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38%。山口衡器厂在省乡镇企业中率先通过了G
B/T19001-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石横水泥厂、桃园水泥厂、道朗水泥厂生产的425
#水泥通过了GB/T19002产品质量认证。GT-300(500A)型台称、鲁星牌425#水泥、春
苑牌单面胶版印刷纸、桑树专用肥、毛涤嵌花呢等14种产品评为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
57种产品评为市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有11个产品获奖,
其中泰翔牌单面书写纸等7种产品获银质奖,获奖总数在全省位居第三位。1995年乡
村企业中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8万人,占乡村企业职工总数的7.3%,其中中级
以上专业人员9860人,占1.9%;有中专以上学历的7.20万人,占13.6%。培植高新
技术企业9个,高新技术生长点5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个。企业整体素质有了明显
提高,开始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轨道。
五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1995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0.95亿
元,是1990年的13倍,新批“三资”企业19家,项目总投资5789.6万美元,合同利用
外资2761.59万美元。“三资”企业发展到188处,合同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出口企
业发展到400处,出口产品350种。出现了一批像砖西水泵厂、山口衡器厂等规模较大
的出口企业。泰安市水箱厂、郊区山口衡器厂、肥城砖西水泵厂、泰山刺绣厂、泰山
玩具厂等骨干企业已率先取得了自营进出口基地企业。新泰市汶南镇建起了全市第一
个规模较大的韩国工业园区,肥城市建起了汶阳日韩投资区和王瓜店港商投资区。全
市已有63个乡镇有“三资”企业,有30%的“三资”企业成为出口创汇骨干。泰山区
粥店办事处东岳建安公司,自1991年以来,先后组织5次赴俄罗斯承包工程,创汇15
0多万美元。全市乡镇企业外向度有了明显提高。
六是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地位作用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力地
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方工业增加值
的比重已达到60%以上,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7
0%提高到80%以上,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经济模式。乡镇
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已达46%。“八五”期间,全市乡镇企业用于以工补农
、以工建农的资金达2.4亿元,支付工资总额41亿元,用于教育、小城镇建设,以及
其他各项公益事业的资金达4.5亿元,全市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工业
经济的骨干力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