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71&run=13

【水利概况】 建国前夕,山东只有一座小水库,106座塘坝,79万眼辘轳井
和379万亩水浇地, 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极低。1949年以来,山东人民为战胜自
然灾害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建国初期,以防洪除涝、消除水患为重点,进行
了导沭整沂和其它河道治理,开展小型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建立了全省水利勘
测设计、施工安装、科研教育等水利专业机构。1958年后,为发展灌溉,修建了
一大批水库、塘坝和引黄工程,开挖治理了鲁西北地区的骨干河道,兴建了南四
湖二级坝和韩庄枢纽,调整了南四湖湖西水系。70年代前半期,广泛开展了整地
改土、机井建设和灌区配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了调整国民经
济的“八字方针”,加强了对水利设施的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到1986年底,
国家累计投资59.71亿元, 集体和群众集资98.4 0亿元,群众投工118.26亿个,
完成土石方193.72亿立方米,共建成60多万项工程,形成固定资产120多亿元。
一、全省建成大中型水库167座,小型水库5322座,塘坝30875座,拦洪能力
达1 59.55亿立方米; 初步治理了31条大中型骨干河道,整修加固堤防8000多公
里;除涝面积已达3515.24万亩,占易涝面积的78.4%;治理盐碱地1073.91万亩,
占原有面积的69.2%,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洪水肆虐。1974年8月,潍河流域降
大暴雨,干支流出现了近百年最大的洪水,由于流域内15座大中型水库的调蓄,
削减洪峰70%多。1 985年8月,胶东半岛遭受九号台风袭击并降大暴雨,处于暴
雨中心的11座大中型水库拦蓄了径流总量的51%。这两次暴雨洪水,由于水利工
程的作用,减少社会经济损失32.5亿元。鲁北地区从1964年起,扩大治理了徒骇、
马颊、漳卫、德惠四大河道和1 12条主要支流,排涝能力由1700秒立方米提高到
7300秒立方米,治理后的20多年来,未出现大的洪涝灾害,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
二、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762处,打机井、大口井62.26万眼,建成固定排灌
站2.62万处, 排灌机械保有量113.65万台、1022.69万千瓦,其中属农民个人所
有的75.9万台、 597.89万千瓦;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820.15万亩,占全省耕
地面积的63%。自1976年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各类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每年
向农业供水160-1 70亿立方米, 浇地17000万亩次。特别是引黄灌溉,从1970年
到1986年, 平均每年引黄浇地2000余万亩, 每年净增经济效益达3.53亿元。从
1978年以来, 全省水利工程每年向城镇、 工矿区供水10多亿立方米。1981年和
1982年两次给天津送水8亿多立方米;缓解了天津用水困难。
三、 修建闸谷坊87万多道、水平梯田1435.38万亩,坝头地153.67万亩,营
造水土保持林1729.66万亩,种草24.98万亩,连同其他措施,累计治理山丘水土
流失面积3.2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9.7%,治理平原风沙区面积482.80
万亩, 保持了水土, 改善了生态环境。 此外,全省还建成水电站278座,装机
7.68万千瓦,最高年发电量达7260万度,全省大中型水库养鱼水面47.6万亩,近
几年捕鱼量都在150万公斤左右; 据测算, 全省水利工程设施发挥的总效益为
351.66亿元,其中,防洪避免损失35.6亿元,除涝避免损失34.4亿元,灌溉净产
值165亿元,工业供水净效益116亿元,发电养鱼等0.66亿元。同时,在水利建设
上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水利队伍。到1986年底,全省水利
职工人数达5.6万人(正式职工3.1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7万人。但是,现
有的水利设施状况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大部分水利工程标准低,质量差,尾工大,不安全因素多,已建成的大
中型水库中, 病险库占32.3%,需要加固的5069座小型水库,只解决了490座,
除险加固的任务相当艰巨,整个鲁西南的洪水出路尚未根本打开;沂沭河洪水东
调工程还没完成; 韩庄运河、南四湖湖腰扩大仅完成计划工程量的1/5左右;平
原地区大中型河道尚未全面治理,已经治理的河道淤积也十分严重,防洪标准一
般降低30~50%。 已开发的762处万亩以上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设计灌溉
面积的56%; 从50年代末就铺开的水利基建项目,还有500多项没有按批准设计
完成。二是已建工程经过多年运行,退化、老化、失修严重,效益日益衰减。据
对全省581处万亩以上灌区调查,因工程老化、退化减少灌溉面积551万亩,占原
有效灌溉面积的21%。“六五”期间全省报废机井11.4万多眼,比同期新打的机
井还多1200多眼。1985年全省灌溉面积增减相抵首次出现负值,净减4.83万亩,
1986年继续减少, 净减面积达28.19万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维修
养护和更新改造的经费,管理不善、人为破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水资源紧
缺,供需矛盾突出,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山东当地水资源北较贫
乏, 平均每人占有水资源量47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加之受气候
影响,天然降水、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年际变化大,年内和各地区分布不均,
又受开发技术、水利工程设施不足等条件限制,按目前工农业需水情况计算,一
般年份全省缺水90-120亿立方米, 枯水年份达180亿立方米。自1976年以来,由
于连续干旱、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一般下降1-2米,有的下降4-6米,
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使一些地方造成地面沉陷、海水倒灌、河
堤断裂、泉水枯竭。另外,全省尚有607.67万人的饮水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水利
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杨国良)
【水利基本建设】1986年全省水利基本建设共安排49个项目,其中水利工程
35项,建房14项。计划总投资4589万元,其中部直属项目投资1100万元,省属地
方统筹项目投资3489万元。有35项水利基建项目中,有水电部淮委安排的南四湖
治理(主要是渔湖民庄台建设) 和陡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项;省安排地方项目33
项,其中,灌溉工程1 7项,防洪除涝4项,大中型水库加固12项。
截止1986年底,49项基建工程共完成投资4585.73万元,占投资计划的99.93
%, 形成固定资产3896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4.96%。35项水利工程全部
完成当年计划, 北墅、东周水库加固等6项工程按设计全部完成,当年水利工程
项目竣工率17%; 南四湖庄台填筑开工22座,挖填土方345.0万立方米,完成投
资898.45万元;完成移民建房8671间。共完成土石方991万立方米,工日506万个。
14项建房工程共完成投资517.73万元,占计划的99.4%,施工面积4.08万平方米,
已全部建成9项,竣工面积3.17万平方米。另外,完成市(地) 、县、乡自筹资金
711.13万元,土石方36万立方米。
在1986年水利基本建设中,山东突出抓了两条:一是改革施工方式,积极推
行招标投标制。由于实行了招标投标的新办法,节约了投资,加快了进度,保证
了质量。二是狠抓质量管理,开展评优活动。1986年经省、市(地)、县三级检查
评比, 共评选出优质工程8项:莱西县北墅水库、单县徐寨节制闸、诸城县青墩
水库灌区、新泰光明水库跨库公路桥、邹平县张桥灌区小清河倒虹吸、莘县李凤
桃节制闸、章丘杏林水库过水坝、沂水跋山水库西埝流埝交通桥。此外,还评出
先进施工单位6个。

(柯树义)
【河道清障】由于连续几年天气偏旱,山东省有些排洪河道上,自然滋生和
人为障碍明显增多。据统计,沂、沭、汶、泗、潍、徒骇、马颊、德惠、小清、
大沽、 东鱼、 洙赵和梁济运河等13条河道内, 共有阻水林木12.45万亩,芦苇
1.68万亩,阻水、束水桥梁闸坝87座,河滩横向高渠1582条,滩地建房1.22万间,
河内堆弃工业矿碴多处,严重阻水。为恢复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全省从1985
年汛期开始,至1986年汛后,共清除阻水林木2.82万亩,苇草1970亩,拆除滩地
高渠383条,房屋245间。其中大沽河、梁济运河、大汶河、潍河已全部或基本完
成近期清障任务。1986年度清障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一、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人
民政府关于清障工作的指示精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许多市、地主要负责人亲
自参加研究制定清障措施和解决有关政策问题。有的地方把成材树优惠作价划归
社员砍伐,幼树分给农户移栽,并规定不成材的杂树条谁刨归谁;有的县、乡制
定办法,对积极行动的奖励,对敷衍拖延的惩罚,有的县、乡则建立专业队,统
一组织清障。二、把清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有的政府
领导同志亲自调查河道阻水障碍物分布状况,研究制定措施。根据河道核定的行
洪标准,确定清障范围,划界立桩,本着“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任务,
并层层建立清障领导小组,逐级下达责任通知书,建立清障责任制。主要河道的
清障,由市、县领导分工负责,一包几年,直至彻底完成任务。三、有关部门大
力支持,齐心协力抓清障。根据省政府要求,林业、交通、冶金、煤矿等部门,
配合水利部门,对各自下属单位应承担的清障任务,都进行了调查落实,使多年
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孙玉钊)
【冬季农村水利建设】为增强抗灾能力和农业后劲,1986年,山东广大农民
积极投资投劳,开展冬修活动,全省农村水利建设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
全省投入冬季农村水利建设的劳力最高时达708.47万人,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57
万项,完成5.67万项,比1985年同期(下同)多3.72万项;完成土石方2.72亿立方
米,比1985年1.05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172.29万亩,比1985年多123.21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450.07万亩, 比1985年多287.31万亩;增加除涝面积93.21万亩,
治理盐碱地36.78万亩,分别比1985年多30.1万亩和24.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344.45平方公里;比1985年多86.6平方公里;修建防渗渠道2456公里,比1985
年多2071公里;深翻整平土地463.32万亩,比1985年多176.58万亩。不论上工人
数、完成的工程量和取得的效益,都是近四、五年同期最多的一年。全省冬季农
村水利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一、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地用劳动积累的方式,增加对
水利的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用以冬季农村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达1.7亿
多个,平均每个农村劳力达5.9个。二、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水利。许多市 (地)
县增加了水利投入,不少乡(镇)、村采取“以工补农”、“以副补农”的办法,
从乡村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各地用于冬季农村水
利建设的自筹资金达2.83亿元,其中乡(镇)村集体投入1.27亿元,群众集筹1.27
亿元。三、重视质量讲究效益。各地针对水利工程退化、老化、失修严重的状况,
集中力量恢复、维修、配套现有工程。四、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级水利
部门搞好服务。许多市、地都建立了农村水利建设领导班子,加强对水利建设的
领导。

(杨国良)
【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村人畜吃水困难,是历史遗留给山东的社
会问题之一。据普查全省历史性缺水村庄(自然村) 1.97万个,有1120万人,112
万头大牲畜缺水。 建国以来, 党和政府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了很大努力,到
1985年底,全省用于吃水工程建设的投资达1.9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100万元,
占总投资的46.2%,兴建各类饮水工程2.63万项,已解决缺水村庄(自然村)7194
个;487.67万人、35.48万头大牲畜的用水得到解决。尚需解决的有1.25万个村,
632.33万人,76.62万头大牲畜。
1986年山东省认真贯彻第二次全国农村人畜饮水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了解决
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步伐,当年用于吃水工程的总投资达4211.8万元,其中国家
投资193 2.1万元,地方财政拿出169.6万元,农民自筹2110.2万元,兴建饮水工
程7301项, 解决缺水人口54.93万人,是1985年的1.97倍。1986年山东在解决农
村人畜吃水工作中,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加强
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集中领导、人员、经费、技术、物资,力争1990年底解
决缺水人口的80%。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87年到1990年,在原有专
项资金的基础上, 每年增拔人畜吃水经费700万元,中央拨给的扶贫经费,以工
代赈的粮、棉、布,要尽可能多拿出一些,集中安排吃水工程。二是把解决人畜
饮水困难当作扶贫的重点项目来抓。省里列出的9个贫困县、区(沂水、沂源、沂
南、 平邑、 蒙阴、费县、临朐、泗水、山亭区) ,1986年人畜吃水的总投资达
1072万元。省水利厅还从计划外调拨30立方米木材、30吨钢材和部分找水仪器、
打井设备,支援9县、区搞吃水工程。1986年使9个贫困县区的13.1万人摆脱了吃
水难的局面。三是以小型为主,因地制宜搞吃水工程。1986年明确提出了以小型
为主,蓄、挖、提、引、截并举,不图形式,讲究实效。在1986年建成的7301项
吃水工程中,水窖占7047项,较好地解决了居住分散村庄的吃水难问题。

(张明君)
【抗旱灌溉保丰收】 1986年是山东省建国以来雨量最少的年份之一。1-5月
份全省平均降雨量48毫米, 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少58%,6-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
359毫米, 比历年同期偏少31%。全省大、中型水库、湖泊、河道共蓄水31.615
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少蓄14.392亿立方米,不及上年同期的50%;全省地下水
位不断下降, 据1986年6月26日观测资料分析,全省平均地下水增深5.76米,与
1976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1.47米;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较
1976年同期扩大8686平方公里,其中,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即扩大1717平方公
里。全省有1.35万座水库、塘坎干涸,11.6万眼机井提不上水,8300处扬水站无
水可抽,人畜缺水村庄增加了8100个,4 69万人缺水。全省最大受旱面积达6900
万亩,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 其中重旱面积达3400万亩。全省因旱成灾面积
1813万亩,其中绝产面积198万亩。
面对严重的旱情,全省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水
源和水利设施,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抗旱双保斗争。省政府先后在3
月12日、5月10日、10月7日、11月18日召开办公会和电话会,动员部署全省抗旱
工作。中央于5月、7月先后拨给山东省抗旱应急经费1000万元,山东省政府从地
方财政中拨款300万元, 各地、 市自筹资金3.6亿元。 全省参加抗旱的劳力达
1669.36万人,深入基层领导组织抗旱的干部9.28万人,动用灌溉机械60.07万部,
投入抗旱的汽车、拖拉机5.93万辆,为抗旱提供水源的水利工程,计有水库、塘
坝2.16万座,机井、大口井38.37万眼,扬水站1.56万处,提供灌溉水量177.1亿
立方米。全年浇地2.49亿亩次,共浇麦田5067.2万亩,春田造墒3495.8万亩,抗
旱保苗2424.8万亩,秋种造墒3495.8万亩,冬灌麦田2245万亩。由于全省人民坚
持抗旱斗争,保证农业取得好收成。

(孙玉钊)
【机井建设及节水节能】山东机井建设,在加强对原有机电井改造、挖潜、
配套的基础上,1986年又新增机电井2.99万眼(其中配套2.59万眼),使全省机电
井总数达到6 2.26万眼,其中配套机电井53.64万眼,装机60.07万台,512.77万
千瓦。纯机电井灌溉面积达到2898.92万亩。1986年机电井提供灌溉水量72.47亿
立方米。
在机井建设中,山东重点抓了机井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节水节能技术改造。
管理方式,大体可分集体统一管理型,农民联户管理型和个体管理型。都以承包
责任制为中心,使机井承包者有权、有责、有利。1986年,全省有78%的机井落
实了承包责任制。节水节能技术改造,主要开展了机井改造和渠道防渗两方面的
工作。鉴于多数机井成井时没经过设计和选型配套,机泵设备质量差,配套不合
理,装置效率低,降低了机井灌溉效益。为此采取调整井位布局、机泵配套、水
泵下卧、 去底阀、 调速运行、调整轴向间隙、减少弯管、洗井清淤等措施。到
1986年底,全省改造机井9.06万眼,改造后的机井装置效率全省平均由30%提高
到40%左右。在建设防渗渠道的同时,还大力推广以管代渠技术,节约用水。到
1986年底,全省防渗渠道和灌溉管道已发展到7108万米,控制面积1516万亩。其
中地上明渠控制面积495万亩,地面移动管道控制(塑料软管)920万亩,地下暗管
控制101万亩。 据测试计算,防渗渠道和管道平均渠道水利用系数在95%以上,
比土渠提高30~40%,节水30%,减少占地1.4~2.0%。和防渗前相比,全省每
年可节水15亿立方米,节约柴油3.91万吨,或节电1.44亿度,节约土地15万亩,
节约灌溉费用3600万元。

(张明君)
【引黄济青工程开工】 经国务院批准,引黄济青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破土
动工。这是建国以来山东一项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建设工程。渠首利用现
有打渔张引黄闸,引水流量45秒立方米,年引水总量2.43亿立方米,建成后将增
加青岛市日供水量30万吨,全年增加供水量1.09亿立方米。输水线路全长291.14
公里,其中棘洪滩水库以上为明渠,长253.14公里,水库以下为管道,长38公里。
工程横跨东营、惠民、潍坊、青岛四市地的滨州、博兴、广饶、寒亭、昌邑、高
密、平度、胶州、即墨、崂山等11个县、市、区。途中分别在打渔张、宋庄、王
来辱、亭口、棘洪滩设立泵站,五级提水,总扬程44.92米,总装机2.2万千瓦。
据初步设计, 整个工程需做各类建筑物332座,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砌石90万
立方米,混凝土80万立方米,总工日7500万个,永久占地6.5万亩,移民5100人,
需钢材8.57万吨,木材8.29万立方米,水泥55.29万吨。国家计委批准总投资8亿
元,其中国家基建贷款5亿元,地方自筹资金3亿元,计划1989年送水。引黄济青
工程除解决青岛市供水紧张的矛盾外,每年还可向沿途高氟区、缺水区供水1100
万立方米,解决61万人的生活用水,一般年份还可为农业供水6400万立方米,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截止到1986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开工的工程包括:桃源河改道,
棘洪滩水库、穿输水河倒虹吸、泵站等40处单项工程和迁占补偿工作,共完成土
石方195.7万立方米,建成中、小型建筑物7座。特别是济南军区援建部队承担的
桃源河改道土方工程,已按计划完成任务。

(柯树义)
【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综合经营】山东省国家管理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利
用现有的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开展综合经营, 1986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252
个单位统计,1986年总产值4859万元,比1985年增长31%,其中水费1575万元,
水电年产值315万元,水产及种植、工副业年产值2771万元,其他收入198万元,
利润361万元。 在综合经营中,重点抓了水库养鱼。省水利厅决定,把冶源、岸
堤两座大型水库作为水利厅养鱼试点。省科委将峡山、雪野两水库的网箱养鱼列
入国家星火计划。为维护库区工程管理和渔业生产秩序,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
于严肃查处水库炸鱼事件,维护水库大坝安全的紧急通知》,各地据此认真查处
了一批非法炸鱼案件,较好地稳定了渔业秩序。1986年水库渔业科研活动也取得
了较好的成绩:栖霞县庵里水库氨水除害鱼试验和安邱县罗庄水库育种试验成功,
分别获得水利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省淡水渔业研究所与新泰县金斗水
库联合进行网箱养鱼,鲤鱼产量平均每平方米100公斤,每尾平均400克;罗非鱼
产量平均每平方米88.5公斤,每尾平均338克。

(孙玉钊)
【统一管理水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省府批准,1983年10月18日成立了山东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省水资
源的统一管理、规划和调配。1986年水资源统管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健全管理
组织,制订管理办法。据统计,全省14个市、地和91个县区成立了水资源管理委
员会。 烟台、潍坊、济宁、德州4市和36个县、区颁布了水资源管理办法。各地
对现有的水资源地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普查,重新核定了用水户的用水权和
用水量。在工矿、企业和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肥城县通过制订水
资源管理办法,促使90%的企业、用户安装了水表,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
二是开展水资源评价,制订开发、利用规划。到1986年底,各市、地大都完成了
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评价工作,济宁、菏泽、临沂、青岛、潍坊、枣庄、烟台
7个市、 地完成和基本完成了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了解决缺水城市
和新上工业项目的水资源问题,还组织编制了专项供水规划。如峡山水库向潍城
区供水、西苇水库向邹县城区供水、引黄济淄向30万吨乙烯工程供水等规划。二
是,协调部门关系,积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86年12月,省水资源管理委员
会与省经济研究中心、省水利学会,共同举办了重点城市开发战略及供水对策讨
论会,就水资源统一管理、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多渠道供水、节约用水和
减少污染、保护水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986年全省水利工程向工业及城镇生活
供水12.48亿立方米, 其中有18座水库以过去为农业供水转向为城市供水,缓和
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

(柯树义)
【8项水利科技成果获部、省科技进步奖】1986年全省水利科技项目有8个分
别获水电部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由山东省水利科
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是解决土坝等水利工程基础渗漏的一项新技术。1985年经
水利电力部科技司、水管司组织鉴定认为:该项技术具有设备简单、适应性广、
工期短、造价低、效果较好等优点,在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地
位。对于处理已建和新建水利工程地基渗漏和渗透变形,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为我国地基防渗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国内用该项技术处理工
程12项, 防渗面积已达6万平方米,均收到良好效果,为国家节约资金一千多万
元,1986年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电法探测堤坝隐患技术。由山东省水
利科学研究所完成。1985年经水电部水管司、山东省水利厅组织鉴定认为:该项
技术具有仪具简单,操作方便,工效高,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对于探测工程
隐患和检查工程质量、灌浆效果,进行坎堤隐患普查和预测预报都具有重大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试验研究和工程隐患探测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为我国探
测工程隐患开拓了新途径。1986年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茌平综合实验
区引黄提灌,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试验。是国家“六五”期间科技攻关项目,
是鲁西北内陆平原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由山东省茌平县人民政府、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水文总站等八个单位共同完成。1985年由水电部
科技司和山东省水利厅组织鉴定认为,该试验在两万亩面积上,取得了引黄提灌、
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的良好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
水平,对鲁西北引黄灌溉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986
年获水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山东省水资源评价。是“六五”国家重点科技
项目之一,由山东省水利厅组织完成。该成果依据30余年的千余个站点的可靠监
测,经过综合分析,第一次提出我省完整系统的水资源分析研究成果。为编制全
省农业、水利区划、国土整治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
据,对今后经济建设的宏观决策也具有重要实用价值。1985年山东省水利厅组织
评议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太河水库
东溢洪道急流控制。由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本设计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经
验,在我省首次采用复曲线边墙和横向底坡的综合设计方法,并首次在国内用电
算解弯道底部轮廓,用特征线法和欧拉方程算出水面线,缩短了设计周期,节省
投资400余万元。 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六、“85.8”胶东半岛特大暴雨
洪水的监测预报。 1985年8月,九号台风袭击胶东半岛,带来特大暴雨。山东省
水文总站水情科根据气象及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和日夜监测,
暴雨之后,及时进行了“大沽河南村水文站洪水预报”,有关方面采取应急措施,
控制了洪水, 减少了水灾损失,取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 986年获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 七、M-150型水井钻机。济宁市水利局研制。该钻机具有配套马力
小、成井周期短等优点,居省内先进水平。现已在全省和外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198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八、农用潜水电泵、深水泵改造节能安全运行技术。
肥城县水利水产局根据本县深井较多的特点,对农用潜水电泵、深井泵进行技术
改造,总结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安全运行技术。1985年由泰安市水利水产
局组织鉴定。 全省利用此项技术改造机井2.35万眼,节约经费近600万元,1986
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柯树义)
【水利勘察设计】山东水利勘察设计单位,1986年普遍建立了技术经济责任
制,并主动走向社会,加强横向联合,扩大业务范围。有些设备先进的勘察单位,
已经进入云南、贵州、河北等省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1986年, 全省水利勘察设计单位共完成规划设计任务438项,完成设计的投
资达19.81亿元, 完成折合一号图纸4158张。完成测量318.79标准平方公里,工
程地质勘探6.07万标准米,水文地质勘探4460标准米,物探标准点40个。在完成
的规划设计项目中,有16项被评为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其中烟台市芝罘区西水东
调工程设计被省建委评为1986年度省级优秀工程设计项目;引黄济青工程修正设
计任务书、威海市崮山水库工程设计、韩庄闸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南四湖湖东
堤纵横断面测量、章丘县胡家岸引黄灌区配套工程设计、赵牛河丁刘闸施工图设
计、小仕阳水库溢洪闸施工图设计、邹县西苇水库保安全工程地质勘探、济南市
白云湖开发工程测量、东鱼河小流域治理规划、日照水库南灌区线路方案比较、
引黄济青线路测量、济南市白云湖开发工程勘探、泰山供水工程黄溪河水库施工
图设计、陡山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等,被评为1986年山东省水利系统厅级优秀
勘察设计项目。
到1986年底,全省水利系统持证的勘察设计单位发展到52个,职工4175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91人,助理工程师828人,技术员1149人。

(王显勇)
【水文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山东省水文工作,1986年推广了站队结合的管理
体制,在工作上实行了三个转变。即从主要为规划设计、抗旱防汛服务,转变到
为整个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服务,为各项经济建设服务;从以主要
提供原始水文资料为主,转变为以提供水文、水资源实时信息和分析成果为主,
开展多方面的水文、水资源服务工作,尽快把水文、水资源资料转化为生产力;
从主要以定位观测为主,转变为定位观测、巡回测验和水文调查相结合的办法,
使水文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扩大了水文资料的搜集范围,节省了经费开资。在德州实行站队结合试
点的基础上,1986年将聊城、惠民两处水文站,改为水文水资源勘测队。规划了
三级水量平衡区,重新调整了基本水文站网,增设了77处辅助站,加强了巡回测
验、水文调查和水质监测。不但及时向省府提供雨情、水情、各大、中型水库、
主要湖泊、河道、闸坎的蓄水变化和地下水动态情况,对全省的旱涝灾情以及发
展趋势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与预测。完成了114处监测站近2万个站项的地表水水质
监测任务,而且较过去扩大了水文资料搜集范围。由于增设了77处辅助站,收集
这77处辅助站的年流量资料,与一般基本站相比,每年可节省经费开支2.82万元。
二、加强了水文分析计算、试验研究工作。1986年先后编制完成了“各市地
与水资源分区年降水量计算”、“鲁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评价”等22项水文分析
计算工作和“全省31个堰闸的率定分析”、“测量误差分析以及鲁北平原河道历
年补排关系分析”等17项实验研究工作。临沂、枣庄、济宁、菏泽、泰安等水文
分站还与环保部门完成了“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分析制订工作。同时,研制成功
了水文缆道测流信号器、缆道无线超声波测深仪、高频载波感应缆道测量仪,已
由水电部专利事务所代办申请专利权。
三、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增加了收入。1986年在完成计划任务的同时,充分
挖掘技术人员的潜力,面向社会,为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城乡个体
户提供咨询,全年收入达2.35万元。

(王显勇)
【防汛无线电通信系统初步建立】省水利系统无线电通信工作,从1977年开
始进行,至1986年先后投资600余万元,购置“74”系列无线电超短波电台899部,
“80”系列无线电超短波电台304部,100瓦短波单边带电台16部。其中,1986年
度省防汛办公室配发给各地、 市超短波电台210部。并由省防汛办公室举办电台
使用学习班,派人到有关市、地防汛指挥部帮助设台、调测和技术指导。已初步
建成了以省抗旱防汛指挥部为中心,沟通各市、地防汛指挥部的短波单边带通信
网,以市、地防汛指挥部为中心,沟通各县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单位的超短波通
信网,和以省海河指挥部为中心,沟通海河流域有关市、地防汛指挥部和部分闸
坝的超短波通汛网。目前,全省14个市、地防汛指挥部、70余个县防汛指挥部、
32座大型水库、 100余座中型水库、60余处河道闸坝以及部分大型水库上游的报
汛点和部分水文站,都设立了无线电台。临沂、潍坊、淄博、泰安、济宁、枣庄、
烟台等7个市、 地,可以利用超短波电台承担部分大、中型水利工程,部分水文
站的报汛任务。汛期(6至9月份)通过24小时值班开机,可基本做到联络畅通,紧
急通知一般在半小时之内可以下达到绝大部分市、地,较以往用有线电话,至少
可节约4小时。

(孙玉钊)
【首都新闻单位采访胶东水利】受水利电力部之邀,新华社、《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望》周刊社、《中国水利》杂志等首都新闻单
位的记者, 于1986年5月12日至6月4日,对胶东半岛的烟台、青岛、潍坊三市进
行了水利专题采访。《大众日报》社和烟台、青岛、潍坊市新闻单位也派记者参
加了采访活动。 在2 0多天时间里,记者们行程3000多公里,采访了19个县、区
的30多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水利生产厂、队。在采访中,记者们了解了胶东三
市坚持水利改革,搞活经济和转轨变型,全面服务的措施、做法及效果,探讨了
烟台市依靠群众的劳动积累、资金积累搞好水利建设的经验;莱阳县集资搞水库
除险加固,成为全省第一个无病险水库县的经验;黄县改革管理体制,加强灌溉
管理的经验;潍坊市综合经营持续发展的经验;平度、海阳等县坚持不懈地进行
农田水利建设的做法等,针对山东存在的水资源危机,工程退化老化效益衰减等
问题,提出了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和增加水利
投资的建议。
1986年下半年,水利电力部宣传处把记者们已经在《人民日报》、《经济日
报》 、 《大众日报》、《望》、《农村工作通讯》、《中国水利》以及香港
《经济导报》 、《晶报》上发表的12篇稿件和尚未发表的7篇稿件,及被采访单
位的19份汇报材料,汇集编印了《胶东水利掠影》一书,在全国水利系统内部发
行。

(杨国良)
【水土保持工作】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86年3月7日,商业部、
水电部、财政部、人民银行以(86) 商纺联字第1号文件下达《联合通知》,决定
“七·五”期间每年拿出一批棉花、纯棉布等物资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支援重
点水土流失地区和人畜饮水困难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其中每年配给山东
的棉花25.5万公斤、 纯棉布51万米,折款214.2万元。山东省副省长、省水土保
持委员会主任卢洪, 于4月上旬亲去沂蒙山区考察,与临沂行署专员王渭田研究
决定重点支援沂水、沂源、平邑三县治理水土流失。省水地保持委员会、省商业
厅、供销社、财政厅、纺织工业厅、人民银行山东分行,于1986年5月5日以(86)
鲁水保字2号文件, 将国家拨付支援山东的棉花、纯棉布联合下达临沂地区有关
部门。 1986年三县共安排44个小流域,计划治理面积106.9平方公里,实际完成
139.44平方公里,超计划30.4%。
据统计, 从1985年10月至1986年9月,全省山区治理水土流失1619平方公里
(超额完成计划619平方公里) ,改善水土保持面积1479平方公里,共完成2.36万
平方公里,占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2%。其中建设水平梯田81万亩,闸谷坊5.20
万座,建塘坝8 75座。植树造林307万亩,压条花6.35万墩。新增封山面积189.8
万亩(使总面积达到1186.76万亩) 。新修山区道路2.04万公里。完成这些项目共
投工1.22亿个,完成土石方1.74亿立方米。在此期间,省内平原风沙区治理也取
得好成绩。据东营、惠民、德州、菏泽、济南、潍坊、济宁七个市地统计,新增
治理面积40.3万亩,改善56.2万亩。1986年水利电力部《水利电力简报》第七十
六期,以《山东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进展》为题,向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
会、国务院、国家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新闻单位,通报了山东的水土保持工
作。

(省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