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66&run=13

【种植业概况】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种植业在山
东农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取得了显著
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方针、 政策,使种植业生产有了更快的发展。 (1) 种植业产值大幅度增长。按
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1949年种植业产值37.6亿元,1978年为113.6亿元,29年
增加产值76亿元,年平均递增3.9%。到1986年,种植业产值达到204.6亿元,占
农业总产值(新口径)的7 3.8%,8年增加产值91亿元,年平均递增7.6%。(2)生
产水平有较大提高。 1986年粮食播亩单产达到256公斤, 比1949年的53公斤和
1978年的173公斤分别增长3.8倍和48%。 全省小麦单产已经达到247公斤,玉米
单产达到302公斤, 并出现了小麦过500公斤,玉米过900公斤的高产地块;棉花
单产达到62公斤,比1949年的12公斤和1978年的16.5公斤分别增长4.2倍和2.8倍;
花生单产达到161公斤,比1949年的81.5公斤和1978年的128公斤分别增长97.5%
和25.8%。(3) 栽培技术有很大改善,间作套种、配方施肥、旱作栽培、地膜覆
盖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地都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条件的综合配套栽培
管理技术。农作物复种指数由1949年和1978年的139.8%和14 7.2%提高到158.6
%。主要农作物良种面积不断增加,良种化程度达90%以上。
种植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增长缓慢,原有工程失修老化
严重,农业抗灾能力低。1980年到1985年,全省每年受灾面积平均为6900多万亩,
其中成灾面积每年4000多万亩,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水资源严重不足。全省淡
水资源年供需相差110多亿立方米, 人均、亩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占有量的18.6%
和17.7%,而且由于连年干旱,水库、塘坝兴利水大量减少,地下水超量开采严
重;耕地减少过快。面积最多的1955年为1.39亿亩,1986年减少到1.04亿亩,平
均每年减少110万亩。 同期全省总人口却由5174万人增加到7776万人,平均每年
增加84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化肥、柴油、农电等农用物资
供需之间缺口很大。这说明,山东农业这个基础还比较脆弱。
(王培泉 王岩 刘昌惠)

1986年山东省农作物生产情况表面积:万亩

单产:公斤

总产:万公斤

┌────────┬───────────────────┬────────────┬──────────────────┐
│ │面积 │单产 │总产量 │
│ ├────┬────┬─────────┼───┬───┬────┼────┬────┬────────┤
│ │1986年 │1985年 │86年比85年增减 │1986年│1985年│86年比85│1986年 │1985年 │86年比85年增减 │
│ │ │ ├────┬────┤ │ │年增减 │ │ ├────┬───┤
│ │ │ │绝对数 │% │ │ │ │ │ │绝对数 │% │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564.47│16291.63│272.84 │1.70 │- │- │- │- │- │- │- │
├────────┼────┼────┼────┼────┼───┼───┼────┼────┼────┼────┼───┤
│一、粮食作物 │12671.84│11976.36│695.48 │5.80 │256 │262 │-6 │3250000 │3137728 │112272 │3.6 │
├────────┼────┼────┼────┼────┼───┼───┼────┼────┼────┼────┼───┤
│其中:1.小麦 │6326.89 │5928.05 │398.84 │6.70 │247 │252 │-5 │1562416 │1496084 │66332 │4.4 │
├────────┼────┼────┼────┼────┼───┼───┼────┼────┼────┼────┼───┤
│2.玉米 │3365.74 │3131.26 │234.48 │7.50 │302 │300 │2 │1016470 │937668 │78802 │8.4 │
├────────┼────┼────┼────┼────┼───┼───┼────┼────┼────┼────┼───┤
│3.地瓜 │1227.58 │1231.73 │-4.15 │-0.30 │326 │355 │-29 │400250 │437339 │-37089 │-8.5 │
├────────┼────┼────┼────┼────┼───┼───┼────┼────┼────┼────┼───┤
│4.大豆 │931.29 │766.81 │164.48 │21.40 │102 │104 │-2 │94747 │79490 │15257 │19.2 │
├────────┼────┼────┼────┼────┼───┼───┼────┼────┼────┼────┼───┤
│二、经济作物 │3129.51 │3652.98 │-523.47│-14.30 │- │- │- │- │- │- │- │
├────────┼────┼────┼────┼────┼───┼───┼────┼────┼────┼────┼───┤
│其中:1.棉花 │1515.04 │1754.59 │-239.55│-13.60 │62 │61 │1 │94069 │106231 │-12162 │-11.5│
├────────┼────┼────┼────┼────┼───┼───┼────┼────┼────┼────┼───┤
│2.花生 │1275.45 │1378.55 │-103.10│-7.50 │161 │190 │-29 │204741 │262138 │-57397 │-21.9│
├────────┼────┼────┼────┼────┼───┼───┼────┼────┼────┼────┼───┤
│3.麻类 │46.80 │130.74 │-83.94 │-64.20 │186 │204 │-18 │8728 │26684 │-17956 │-67.3│
├────────┼────┼────┼────┼────┼───┼───┼────┼────┼────┼────┼───┤
│4.烤烟 │116.13 │165.09 │-48.96 │-29.20 │134 │174 │-40 │15528 │28670 │-13142 │-45.8│
├────────┼────┼────┼────┼────┼───┼───┼────┼────┼────┼────┼───┤
│三、其他农作物 │763.12 │662.29 │100.83 │15.20 │ │ │ │ │ │ │ │
├────────┼────┼────┼────┼────┼───┼───┼────┼────┼────┼────┼───┤
│其中:1.蔬菜 │522.46 │460.04 │62.42 │13.60 │ │ │ │ │ │ │ │
├────────┼────┼────┼────┼────┼───┼───┼────┼────┼────┼────┼───┤
│2.瓜类 │181.07 │133.11 │47.96 │36.00 │ │ │ │ │ │ │ │
├────────┼────┼────┼────┼────┼───┼───┼────┼────┼────┼────┼───┤
│四、蚕茧产量 │ │ │ │ │ │ │ │1289 │1182 │107 │9.1 │
├────────┼────┼────┼────┼────┼───┼───┼────┼────┼────┼────┼───┤
│五、茶叶产量 │ │ │ │ │ │ │ │69 │69.50 │-0.50 │-0.7 │
├────────┼────┼────┼────┼────┼───┼───┼────┼────┼────┼────┼───┤
│六、水果产量 │ │ │ │ │ │ │ │198131 │212783 │-14652 │-6.9 │
└────────┴────┴────┴────┴────┴───┴───┴────┴────┴────┴────┴───┘

(刘昌惠)

【粮食登上新台阶】山东粮食作物分夏、秋两季,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
大豆、谷子、高粱、稻谷和小杂粮等。尤以小麦、玉米、地瓜为多。1986年面积
和总产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9.9%、 26.6%、9.7%和总产量的48.1%、31.3
%、12.3%。建国后,全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粮食总产87亿公斤,
1978年达到228.8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1.6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
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
在政策、物资投入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制定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加快了粮食生产
发展步伐。1983年全省粮食总产首次达到270亿公斤,1984年突破300亿公斤,达
到304亿公斤,1985年达到313.8亿公斤。1986年遇上建国以来少有的干旱年份,
全年降水量只有458.4毫米,比常年少241.1毫米,春、夏、秋连续干旱,受旱面
积最多达6800多万亩,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全省粮食生产仍登上一个新台
阶,总产达325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2.7倍,比1978年增长42%,创历史最高水
平。在全省128个农业县市区中,有65个县粮食总产超过2.5亿公斤,其粮食总产
占全省粮食总产的73.8%;有7个县超过5亿公斤,其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
13.3%。全省人均占有粮食418公斤,基本实现了省内粮食自给。

(王培泉)
【棉花质量、效益提高】棉花是山东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
优势。自1980年以来,山东棉花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1984年面积最多发展
到2568.57万亩,总产量达17.25亿公斤。1985年,根据国家计划作了较大调整,
把面积和总产都减了下来。1986年,受严重干旱和价格 (国家收购价由倒三七改
为倒四六)等因素的影响,面积和产量又有减少,全省棉田面积减少到1515.04万
亩,总产9.41亿公斤。虽然未完成国家收购计划,但总产和收购量在全国仍占第
一位。1986年,由于在整个棉花生长期间,特别是后期,光照条件较好,棉花裂
铃吐絮好,烂桃、落桃、僵瓣现象减少,单产增加,质量明显好于1985年。已收
购的棉花,平均品级2.81级(1986年8月至1987年5月),比1985年同期提高1.44级,
平均长度27.81毫米,提高1.14毫米;每吨平均收购价格提高407元。仅此一项,
全省棉农人均约增收10元。

(王培泉)

山东省198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的位次

单位:亿公斤

┌──┬───┬───┬──────┐
│作物│省份 │总产量│在全国的位次│
├──┼───┼───┼──────┤
│粮食│山东省│325.00│3 │
│ ├───┼───┼──────┤
│ │四川省│392.38│1 │
│ ├───┼───┼──────┤
│ │江苏省│333.96│2 │
├──┼───┼───┼──────┤
│夏粮│山东省│156.50│2 │
│ ├───┼───┼──────┤
│ │河南省│159.50│1 │
│ ├───┼───┼──────┤
│ │江苏省│117.70│3 │
├──┼───┼───┼──────┤
│棉花│山东省│9.41 │1 │
│ ├───┼───┼──────┤
│ │河北省│5.11 │2 │
│ ├───┼───┼──────┤
│ │湖北省│4.39 │3 │
├──┼───┼───┼──────┤
│油料│山东省│20.76 │1 │
│ ├───┼───┼──────┤
│ │四川省│15.90 │2 │
│ ├───┼───┼──────┤
│ │安徽省│13.16 │3 │
├──┼───┼───┼──────┤
│烤烟│山东省│1.55 │4 │
│ ├───┼───┼──────┤
│ │河南省│2.86 │1 │
│ ├───┼───┼──────┤
│ │云南省│2.86 │2 │
├──┼───┼───┼──────┤
│水果│山东省│19.81 │2 │
│ ├───┼───┼──────┤
│ │广东省│20.09 │1 │
│ ├───┼───┼──────┤
│ │河北省│16.99 │3 │
└──┴───┴───┴──────┘

(刘昌惠)

【花生的第二个丰收年】 山东是全国花生主产区, 素有“大油库”之称。
1986年, 种植面积达1275.5万亩,占全国花生面积的26.2%,总产量20.47亿公
斤,占全国花生总产量的34.8%,居全国首位。尽管总产比1985年减少5.74亿公
斤,但仍是山东第二个花生丰收年。
1986年花生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遇到建国以来罕见的春夏秋连旱。严重春
旱,使春花生从四月中旬开始播种,到6月中旬才结束,播期长达二个多月。7月
上中旬的夏旱, 影响了春花生开花下针。9月秋旱又直接影响春夏花生荚果成熟
度。这是花生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虫害严重。晚播春花生和夏直播花生顶
土出苗期受到蚜虫危害,受害面积724万亩;花生毒素病发病面积208.7万亩,受
害地块一般减产10-30%。三是,面积减少103万亩。
1986年,为了夺取花生丰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1) 深耕改土,增
施肥料。全省有638.4万亩春花生田冬耕,耕深20公分以上的445.2万亩,粘质土
壤压沙、 压磷风化石195万亩。一般亩施土杂肥2000-2500公斤,丰产田达4000-
5000公斤; 施氮素化肥面积达815万亩。亩施标准氮肥10-20公斤,丰产田达30-
50公斤。(2) 扩大高产中熟大花生面积。海花一号、花37、花17、徐州68-4等种
植面积达772.4万亩,占春花生面积的60.6%。(3)坚持抗旱播种。全省抗旱播种
花生890万亩,占花生面积的69.8%,是建国以来抗旱播种花生面积最多的一年。
(4) 加强田间管理。春花生清棵面积532万亩,占60%左右,追肥757.3万亩,占
59.4%,并狠抓了蛴螬、蚜虫、叶斑病等病虫害的防治。(5)推广地膜覆盖技术。
覆膜面积达138.6万亩,占全国覆膜面积的36%。覆膜花生亩产343.9公斤,比不
覆膜的亩增108.5公斤,扣除每亩地膜成本2 5元,亩净增收83.5元。1986年全省
覆膜面积占花生面积的10.9%,总产却占花生总产量的23.38%。

(陈东文)
【蔬菜保护栽培】蔬菜保护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棚,风障阳畦和地膜覆盖
种植蔬菜的新方式,增产增值效果显著。同时,也是解决蔬菜周年生产、均衡供
应的一条途径。1986年,全省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90万亩,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
17%, 总产可达2 7亿公斤,占蔬菜总产的20%左右。其中,地膜覆盖面积占保
护地面积的一半;大、中棚面积占13%,分别为4.5万亩和7.2万亩;小棚和风障
阳畦面积32.7万亩,占36%;温室面积近千亩。发展较快的潍坊、德州、菏泽、
烟台、青岛、济南等市地,塑料大棚总面积为3.6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83%,并
形成了以寿光、济阳、崂山、临淄等县区为中心的蔬菜塑料大棚集中产区,1986
年,四县区塑料大棚总面积为1.67万亩,占全省大棚总面积的40%。最多的寿光
县达到9000亩。保护地集中产区生产的蔬菜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远销京、津、
华北和东北市场。

(刘升)
【西瓜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山东西瓜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
质量好,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每年运销京、津、沪、沈等各大城市。1978年以
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西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西瓜已成为
瓜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项目,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986年西瓜生产的特
点是:(1) 种植面积和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种植面积达160万亩,总产量320多
万吨, 产值按现行价格达7亿元左右。潍坊、菏泽、惠民、德州、临沂、济南等
七个地市,种植面积都超过10万亩,有62个县面积在万亩以上,其中有27个县超
过2万亩,平度、东明两县面积近7万亩。(2) 引进培育出一批优良品种。1986年
重点推广了“中育六号”、“郑州三号”和“蜜宝”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产量
高,质量好,栽培面积已达50%以上。(3) 保护栽培发展快。全省西瓜地膜覆盖
面积达62万多亩,其中双膜覆盖16万亩,并开展了大中棚栽培西瓜的试验示范工
作, 使西瓜最早上市时间提前到5月20日左右,比原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
早熟栽培的发展,经济效益显著,延长了西瓜供应期。(4) 各地都重视了对西瓜
生产的组织领导。
为了促进西瓜质量的提高,增强山东西瓜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省农业厅于
198 6年7月份首次举行了全省优质西瓜展评会。会上请省内外的西瓜专家对山东
省参加展评的16个县的3个品种27份样品, 进行了认真鉴评, 评选出东明县的
“郑州三号”、“中育六号”和德州市的“中育六号”为特优西瓜,评选出定陶
县的“中育六号”、昌乐县的“蜜宝”和德州市的“郑州三号”等17份西瓜为优
质西瓜。

(高瑞欣)
【全省优质果品及系列加工品展评】 全省优质果品及系列加工品展评, 于
1986年11月5日至10日在省农展馆举行。 这次展评是山东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
一次。 会上共展出各种果品及系列加工产品近千份,从各地选送的150份苹果、
梨样品中,评选出43份苹果、11份梨为省级优质果品。被评为省级优质果品数量
最多的是烟台市和临沂地区,分别为17份和12份。展评期间,省委书记梁步庭强
调指出:山东果品这个优势,千万不能丢掉。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励,把果品生产、
保鲜、储运、包装及加工等项工作搞得更好。

(张克俊)
【良种繁育及推广】1986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面积14984.72万亩,占农
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3.64%。(1)小麦良种面积6075.41万亩,占小麦面积的96.58
%。其中百万亩以上的有济南13,鲁麦1、3、5、7、4号,山农辐63,昌乐5号,
莱阳4617,科红1号,烟农15,晋麦21等21个品种,面积共计4683.73万亩,占小
麦良种面积的77.09%。(2)玉米良种面积3162.35万亩,占玉米良种面积的91.75
%。其中百万亩以上的有烟单14,鲁玉2、3、6号,中单2号,丹玉13,丹玉11等
7个品种,种植面积共2550.0 3万亩,占玉米良种面积的80.64%。(3) 棉花良种
面积1484.32万亩,占棉田面积的9 7.6%。其中60万亩以上的有鲁棉2、6号,鲁
抗1号等品种,总面积1228.57万亩,占棉花良种面积的82.77%。(4)花生良种面
积1259.61万亩, 占花生田面积的96.02%。其中40万亩以上的有海花1号,白沙
1016,花37、花17,徐州68-4,花11,鲁花1号,花28等8个品种,总面积897.46
万亩,占花生良种面积的71.25%。(5)主要蔬菜良种面积533.15万亩,占蔬菜面
积的74.72%。 1986年全省共建立种子生产基地300万亩,生产各种作物良种3亿
公斤, 其中县以上种子部门直接经营的良种1.2亿公斤,实现利润1233.9万元,
创历史最高水平。

(宋书厚)
【第二次土壤普查】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是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于1979
年开始试点,分县级普查、市地级汇总和省级汇总三个阶段。参加土壤普查的技
术干部1.3万余人,挖剖面73万多个,采集化验土样13万余份,潜水样3000多份,
取得理化分析数据140多万个。 1985年底完成县级普查任务,普查成果全部通过
省土壤普查的技术顾问组验收。 1986年底,有5个市地已完成汇总工作并通过了
省顾问组的验收。
通过土壤普查,基本摸清了土壤的类型和分布,土壤的底细更加清楚。这次
普查,按照全国统一的类型标准,全省土壤分为6个土纲,13个土类,32个亚类,
89个土属, 351个土种。对土壤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也有了进一
步的认识。摸清了各类土壤的主要性质、肥力状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障
碍因素。障碍因素是:(1) 耕地养分偏低,比例失调。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部
分缺钾, 有机质不足缺微量元素的情况也较为突出。 缺磷的占67.9%,缺钾占
30.2%,有机质含量低于0.6%的占26.2%,缺锌面积约有4000万亩。(2)部分耕
地盐碱危害重(含盐量大于0.3%) ,面积为962万亩。(3)山丘地区水土流失面积
大,占全省耕地的43.8%。(4)砂化和易涝面积大,分别为693万亩和1421万亩。
(5) 耕层浅薄,面积占全省耕地的28.6%。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查成果的应用,
并进行土壤肥力动态观测,以掌握养分变化情况,指导科学施肥。

(曲克健)
【中、低产田配方施肥】从1982年开始,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对潮土、褐
土、棕壤、砂姜黑土四大土类,对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
试验研究工作, 得出了山东主要粮食作物配方施肥的一些参数。1983年在6个县
搞中低产田小麦配方施肥开发试验,面积82万亩,1984年90.1万亩,1985年62万
亩。1986年,全省大面积推开。据12个地市统计,农作物配方施肥2587.39万亩,
其中试验示范区(有咨询合同的) 面积127万亩,据116.66万亩小麦配方施肥示范
区统计,配方区平均亩产324.1 6公斤,较常规施肥区亩增34.7公斤,增产11.99
%, 亩纯收益为130.31元,比常规施肥区增加17.08元。65万亩夏玉米示范区平
均单产342.49公斤, 较常规施肥区亩增70.35公斤, 增产25.85%,亩纯收益为
152.97元, 比常规施肥区增加28.84元。 全省小麦、 玉米配方施肥推广面积
2460.39万亩,约增粮食4-5亿公斤,增加收入1.8-2.0亿元。

(弭云禄)
【名特优农产品开发试验】为促进我省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由山
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主持,在全省开展了名、特、优农产品生产配方施肥试验、
示范。1986年,在莱阳、平度、青州、历城、昌乐、平阴、平邑、汶上、无棣、
肥城10个县市安排了棕壤区的莱阳梨、大泽山葡萄,褐土区的青州蜜桃、银瓜、
玉龙雪桃、昌乐西瓜、平阴玫瑰、平邑银花、肥城桃,潮土区的汶上白莲藕、无
棣金丝小枣等12项试验。由于土壤类型多、产品种类多,试验内容复杂,第一年
以小区试验为主,共落实了18个项目的小区试验,400亩示范田(大泽山葡萄)。
该项试验研究已初步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数据和一定的效益,有些产品在保
证质量的前提下, 提高了产量。如400亩大泽山葡萄示范田,平均亩产达1250公
斤,比对照亩增500公斤以上,品质也有所提高,每亩增收600元。平阴玫瑰配方
施肥区, 亩产花66.85公斤,比对照亩增30.8公斤。有些产品突出改善了品质。
如昌乐西瓜,以氮、磷、钾合理配比,再配以稀土微肥的处理,糖分含量为12.8
%, 比对照提高4.7%,西瓜肉质沙脆,纤维少。玉龙雪桃采用最佳氮、磷、钾
配比和盛花期喷施0.5%硼砂的处理, 总糖量高达12.26%, 丙种维生素高达
11.44mg/100g, 酸度降低至0.0 89%。另外,莱阳梨、肥城桃的质量也都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

(肖培强)
【31个县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79年,由农牧渔业部和山东联合,在诸
城试办了第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到1986年,全省已有31个县(市、区)建立了
技术推广中心,还有22个县正在建立中。已建立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综合利
用全县的技术力量和设施,坚持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相结合,加快了
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 把分散的农业技术专业机构
联合起来,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了综合效益。(2) 把农业科研与技术
推广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荣成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当
地需要,积极进行大田应用除草剂新技术,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农药种类、最佳
浓度、最佳施用期,1986年在全县推广1 0万亩,有效地控制了草害。 (3) 发挥
“中心”的技术优势,普遍开展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材料,巡
回讲课等形式,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了农民的技术素质。(4) 各县初步建成
了以“中心”为中枢、乡镇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组为基础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联
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李忠正)
【高效低残毒农药的试验推广】山东自建国初期开始使用滴滴涕、六六六农
药,直到1978年底之前,有机氯农药的使用量仍占全省农药总量的60%左右,环
境受到严重污染,农畜产品中有机氯积累残留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人民身体健康
和农产品出口换汇。1983年国务院作出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的决定之后,各有关
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到1986年,山东省已对国外进口和
国内生产的28个农药新品种、 新剂型进行了试验,完成了210次试验示范任务,
筛选出一批有价值的新农药。初步认定,菊酯类农药是防治棉花害虫的有效药剂,
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对危害烟草、果树、蔬菜、花生等作物
的各种蚜虫、烟青虫、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在80-100%;敌杀死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能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甲基异柳磷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药剂;辟蚜雾用于
防治各种蚜虫(防治棉蚜效果差),且能保护有益生物;苏脲一号是高效低残留防
治棉铃虫的好农药,并有保护天敌的作用,在综合防治中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
效益;马拉松油剂、甲敌粉、敌马合剂等治蝗效果比较好,是目前取代六六六的
较好药剂。到1986年底,全省除治蝗以外,防治粮食及其他作物害虫,基本上用
高效低残留农药取代了有机氯农药,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

(刁俊任)
【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预报】 山东省植保总站经过7年试验研究,对发生
范围广、危害较重的小麦叶锈病、麦蚜、小麦红蜘蛛、粘虫、棉铃虫、玉米螟和
大豆造桥虫等7种主要病虫害25万多个调查观测数据,采用逐步判别、逐步回归、
多级判别和多元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 运用TRS-80型微机和PC-1500袖珍机,
进行了5270年次资料的运算。 在组建的400个预测模型中,确定了93个全省或区
域性的发生期和发生量的中短期最优数学模型,并经过20个地市县植保站的应用
检验,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为指导适时防治病虫害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明显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1986年底,全省已有37个地市县植保站建立了19种病
虫的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式,已有20个县应用PC-1500电子计算机进行预测,提
高工效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预测准确率一般提高5-7%。

(刁俊任)
【植保服务的新发展】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级植保部门积极为农
业生产开展承包防治、信息和技术咨询、物资供应等多种服务活动,既开方又卖
药,把植保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农民。全省新的植保系列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承包防治由过去的以粮棉为主,扩大到瓜、果、菜、烟等经济作物,承包防治面
积达1181万多亩。 198 6年全省植保系统共经营农药3500多吨,占全省农药总用
量的6%, 经营药械11万多部,总经营额2500多万元。不少单位同农药厂、供销
社及其他行业在经营和试验推广方面加强横向联合,推动了物资服务工作的开展。

(刁俊任)
【氧化塘净化污水灌溉技术】氧化塘净化污水灌溉技术,是1983年国家经委、
农牧渔业部联合下达的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由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
站主持,与博兴县、济宁市郊区有关部门,共同承担了这一任务。氧化塘的净化
原理,是采取多级自然曝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并结合种植藕、苇、蒲等水生经济
植物,使水中形成菌藻共生系统,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既提高污水的净化率,
又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课题协作组对氧化塘进行选点、设计、施工、布点采样、
监测分析、水生植物调查等项研究和实际工作,取得了大量数据,经过氧化塘净
化的污水,有毒物质去除率一般达80-95%以上,可以达到农田灌溉标准,灌溉
后的粮食作物一般增产15%左右。该项研究1986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科委
科技成果三等奖。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化害为利,简便易
行,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对缓和工农业用水矛盾,减轻环境污染具
有重要意义。

(孙桂兰)
【主要污灌区污染状况调查】1985年7月至1986年6月,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
监测站组织了污灌调查组,对全省14个市(地)74个县(区)的污灌情况进行了全面
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总结报告,绘制了污灌现状图,提出了发展污灌的对策建
议。
据调查统计, 全省污灌面积由1981年的60万亩,1985年发展到393万亩,占
耕地面积的3.7%。 有74个县引污灌溉,其中以惠民地区污灌面积最大,为72.7
万亩,占全省污灌面积的18.5%,其次为临沂地区、潍坊市和济宁市,分别占全
省污灌面积的13.9%、11.9%、10.4%。据省环保局统计,全省年排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达13亿多吨,这些污水排入河、湖,成为沿河污灌区的主要水源。
调查表明,污灌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总的看,多数污灌区,
污灌后利大于害。当前污灌中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废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造成
地面水质恶化,污染事故经常发生;污灌区缺乏统一组织,污灌工作缺乏管理;
污染事故得不到妥善处理,经济损失得不到应有赔偿。该项调研项目已通过省级
鉴定。

(孙桂兰)
【国营农场】1986年全省农垦系统共有国营农场17处,职工8027人 (固定职
工6618人),土地总面积58.3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9.18万亩,草原面积16.28万
亩, 拥有机械总动力4.2万马力。1986年,在整顿、调整、提高职工家庭农场的
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体制。职工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254
个,经营的行业有种植业、饲养业、水产养殖业和林业,并开展了农工商运综合
经营,促进了农垦事业的发展。1986年全省农垦企业工农业总产值 (按1980年不
变价格计算) 达到3314万元,比1 985年增长10.8%,实现利润265万元,盈亏相
抵,净盈利241万元。

(董玉松)
【国营农业“三场”】指国营良(原)种场、园艺场和种畜场,均系事业性质
的农牧业生产单位。全省共有农业“三场”227个,其中良原种场142个,园艺场
49个,种畜场36个。土地总面积33万亩,耕地10.4万亩,园地3.5万亩,林地2.9
万亩。 拥有职工1.8万人,其中固定工1.23万人。国拨固定资金7968万元,流动
资金3060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营农业“三场”努力开拓生产门路,
发展多种经营,事业有了迅速发展。1981年至1986年,国营农业“三场”生产经
营总收入平均每年递增10.5%,利润平均每年递增33.8%,是建国以来发展速度
最快的时期。
1986年, 国营农业“三场”生产推广粮食和棉花原、良种702.2万公斤;各
种生产经营总收入7614.2万元,比1985年的6244万元增加1370万元,增长21.9%,
利润总额突破500万元,达到578.8万元,比1985年的378万元增加200.8万元,创
历史最高水平。同年,国营农业“三场”建设也有新发展:烟台市良种场改建养
鸡场,完成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胶州市良种场建成容量5万只的蛋鸡场;蓬莱
县园艺场建成800平方米的招待楼一座; 阳谷县良种场第一期电缆厂工程完成并
投产; 潍坊市良种场建成潍坊市第二罐头厂;平度县洪山园艺场500吨优质葡萄
酒车间建成并投产; 临沂市茶山园艺场建成库容500吨的果品冷库;潍坊市原种
场建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西城宾馆。

(张富胜)
【桑蚕生产概况】1986年全省桑蚕茧生产,虽然遇到历史上几十年未有的大
旱, 仍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共饲养桑蚕种36.6万张,比1985年增长6%;共收
购桑蚕茧18.9万担,比1985年下降2.58%;但茧质却比1985年有了明显提高,鲜
茧收购总值3831万元,比1985年增长4.4%;收购平均单价每担204元,比1985年
的192.2元每担上浮11.80元。 全省桑蚕茧生产上茧率82.54%, 比1985年提高
5.37%; 全年交售干上茧362 48公担,比1985年增加1928公担,增长5.6%;解
舒率达到74.78%, 比1985年提高6.42%;核定毛折289.55公斤,比1985年下降
4.25%;桑蚕干茧供应价每公担1344.9 2元,比1985年增长32.48元。
桑蚕生产重点县 (市) 蚕茧产量仍保持增长势头。全省29个桑蚕生产重点县
(市) 1 986年共收购桑蚕鲜茧17万担,占全省总收茧量的89.9%。1986年桑蚕鲜
茧的收购量达到和保持万担以上的县(市)有临朐、宁阳、沂源、文登、临沂等;
达到8000担以上的县 (市) 有莒南、莒县、蒙阴、莱芜等,达到5000担以上接近
8000担的县(市)有益都、兖州、肥城、莱西等。
1986年,产桑蚕茧1500担以上的乡(镇)共33个,其中莱芜市寨里镇年产桑蚕
茧超过5000担。
1986年全省培育良种桑苗800万株,冬季新建桑园2.2万亩,为1987年桑蚕茧
生产奠定了基础。
【桑树病虫害防治】1986年,全省在综合防治的前提下,重点抓了对蚕茧产
量影响最严重的桑蟥和桑树萎缩病的防治。省丝绸公司投资3.52万元,购置药械
分发给病害流行区,进行药剂防治,控制了该病的蔓延。另外,还下达了20万元
的桑园更新贴息贷款指标,更新桑园4000亩,新栽桑园4500亩,逐步进行病区的
桑园更新和产区转移。
1986年, 还加强了4处桑树病虫害测报站的工作。提供病虫情报并初步摸清
了几个主要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对指导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蚕沙综合利用】蚕沙(蚕粪)过去一直作为副产品被废弃或作肥料,山东省
青州蚕桑生化研究所,自1978年开始进行蚕沙综合利用的试验研究和技术开发工
作。首先从蚕沙中,提取糊状叶绿素,并通过了技术鉴定,产品全部出口,1983
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8年来共出口350吨,
换汇达百万美元。1981年又从蚕沙中试提成功了叶绿素铜钠盐,并建成了我国第
一座生产车间。1982年通过了产品技术鉴定,1983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奖,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现年产4000公斤,供制药、牙膏、罐头食品着色等
生产厂家应用,自1984年开始出口外销。1982年该所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从蚕沙
提取三十烷醇的科研项目,并通过了技术鉴定,获1983年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三
等奖。该所生产的三十烷醇乳剂,作为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供国内各地应用,
1984年开始出口。1984年该所又完成了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小试鉴定,1985年建
成中试车间,并通过了鉴定,产品可做制药和食品生产的胶凝剂和增稠剂。另外,
该所从蚕沙中还提试成功了植物醇、油熔性叶绿素、水溶膏状叶绿素及红宝石激
光器的调Q材料--叶绿素D等产品供各地应用。
(省丝绸公司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