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63&run=13

【乡镇企业概况】山东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从1958年兴办以
来,整整徘徊了20年。1958年底统计,全省社办工业企业为12万处,从业人员45
万人,完成产值7.79亿元。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大力发展社队办企业的政治、经济
条件,加上经验不足,出现问题较多,很快就垮掉了一些。1960年贯彻执行中央
关于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一批社队企业停办,到1963
年全省社办工业仅有130多处, 从业人员5560人,总产值不足1000万元。1966年
中央提出“公社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社队企业在大企业“停产闹革命”的
缝隙中开始复苏。到1977年全省社队工业发展到12.2万处,总产值达到40.3亿元。
1978年以后,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乡镇企
业同农村经济一样得到兴旺发展。1983年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到22万处,从业人员
402.63万人, 实现总收入99.96亿元, 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 提前两年完成了
“六五”计划指标。
1984年,中央1号、4号文件下达后,在全省掀起了大办乡镇企业的热潮,各
级党委和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1985年在国民
经济加强宏观控制, 紧缩银根的情况下, 全省乡镇企业克服困难,比大发展的
1984年仍有一定幅度增长。到年底,企业发展到76.6万个,从业人员657.8万人,
占全省农村劳力总数的21.8%, 实现总收入242亿元, 比上年增长39.4%, 比
1980年翻了两番多。工业总产值完成140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亿元以上的县77
个, 10个县超过5亿元;总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乡镇43个,其中7个乡镇总收入过
亿元。 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到111万处,其中,乡镇办企业2.28万处,村
办企业18.58万处, 村以下企业90.2万处,行业分类为:农业企业3.47万个,工
业企业39.38万个,建筑企业5.50万个,交通运输业19.29万个,商业、饮食服务
业43.45万个。 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777.4万人,比1985年增加119.5万人,
占全省农村劳力总数的25.3%,全年实现总收入334.9亿元(农村人均占有494.92
元) , 比1985年增长38.4%,其中,乡镇办企业完成104.6亿元,比1985年增长
29.9%;村办企业完成148.6亿元,增长37.8%;村以下企业完成81.63亿元,增
长52.5%。 各类企业总产值达到325.8亿元,比1985年增长30.8%,首次超过全
省农业总产值。
1986年,全省生产出口创汇产品的乡镇企业已达1767处,出口交货值5.55亿
元, 比1985年增长81.1%,占全省外贸出口收购总额的9.4%。全省乡镇企业实
现利润37.6亿元, 比1985年增长34.3%,向国家交纳税金11.42万元,增长57.8
%。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191元,比1985年提高403元,人均创利税720.66元,
比1985年提高127.06元。乡镇办工业百元固定资产创产值204.89元,比1985年提
高5.94元。
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有37种产品被评为省优产品,39种产品被评为部优产
品。
【优质产品】 1980年至1986年,山东省乡镇企业共有229项荣获省以上优质
产品奖。 其中,国家优质产品6项,部优质产品109项,省优质产品114项。其中
招远龙口粉丝加工总厂生产的“塔牌”绿豆龙口粉丝获国家金质奖,烟台石油机
械厂生产的“大力牌”QQM-01型起动气马达、滕县官桥镰刀厂生产的“羊桥牌”
镰刀、黄县下丁家园艺工具厂生产的“飞鱼牌”园艺工具、青州市果品加工厂生
产的“青州牌”糖水山楂罐头、菏泽市沙土酿造厂生产的“葵花牌”特级酱油获
国家银质奖。1986年乡镇企业获部优质产品39项,省优质产品37项。其中,机械
产品35项, 建筑材料20项,食品8项,其他产品13项。部优质产品数量在全国乡
镇企业系统名列第二。
【出口创汇】山东省乡镇企业外贸出口商品的生产发展很快。1985年底,承
担外贸出口商品生产的企业1357个, 交货值3亿多元,“六五”期间平均年递增
23.8%。1986年全省承担外贸出口商品生产的乡镇企业1767个,出口商品生产值
达6.64亿元,交货值完成5.52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87.9%和81.1%。各市地
乡镇企业产品出口交货值居前四位的是:青岛、烟台、潍坊市和临沂地区。四市、
地交货值4.12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交货值总额的74.6%。从出口产品
看,全省共有2000多个品种和规格,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有工艺美术、
皮毛、食品、矿产品、化工、五金等。其中,工艺美术占18.9%,皮毛占11.2%,
食品占19.4%,矿产品占5.7%,化工占9.2%,五金占9.4%,其它占25.9%。
【乡镇企业改革】山东省乡镇企业从1982年开始,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其
做法是: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村办企业实行厂长牵头,集体承包。承包内容
主要包括产值、产品产量、质量、消耗、利润、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等指标。从
1986年开始又推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厂长任期届满审计制、职工劳动保险
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又出现了许多其他改革形式。如威海
市孙家疃村办企业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淄博市周村区、莱西县院上镇安宝农工商
公司、寿光县上口镇以及其他市地正在试行的多种股份式合作企业,还有的将规
模小、经营不善的企业实行租赁制。乡镇企业将以充分调动集体、个人兴办企业
的积极性。给企业赋予更大的活力为目标,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
【质量管理】山东省乡镇企业系统始终把保证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1986年全省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普遍建立质量管理机构,突出抓了产品标准的
制定和采用, 企业检测手段的健全,检测人员的培训。全省已有791处企业实行
全面质量管理, 取得成果253项。到1986年全省乡镇办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
达80%;102个企业取得计量考核合格证,97个企业取得三级计量合格证,5个企
业取得二级计量合格证。烟台石油机械厂、黄县龙口化工厂、蓬莱蓄电池厂、招
远县玛钢厂、文登县春华木工机械厂、烟台市低压电器厂、胶南县隐珠车辆厂,
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了由主管部门和各
行业系统相结合的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横向联合】山东乡镇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比较早,威海市和昌邑县率先
起步。1 980年威海市大工业向乡镇企业扩散及昌邑县国营、集体、乡镇企业产、
供、销“一条龙”的经验得到普遍推广。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入,从1985年开始,横向联合由自发的、不自觉的、低水平的向有组织、有领导、
高水平、多领域大规模发展。淄博市大搞“挂、网、联”活动 (城乡挂钩,形成
城乡网络整体联合) ,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和制定了有关政策;烟台市提出“五引
进、两联合,三靠拢”(引进技术、人才、资金、设备、项目,纵向、横向联合,
向城市、大工业、当代新技术靠拢)。潍坊市提出“三借一搭”(借水行舟,借兵
打仗,借梯子上楼,搭乘快车) ;济南市、青岛市突出抓了大企业产品扩散,脱
壳、 技术协作和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1 986年全省乡镇企业横向经济联合项目
已发展到1.6万个, 联合办企业1.05万处。横向联合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群
体化、 专业化。
【乡镇企业产值过5亿元的县市区】1986年山东省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
县、市、区21个,其中滕县、荣成县、掖县、临沂市、龙口市、崂山县、章丘县
超过7亿元,乡、镇工业产值超过3亿元的县(市区)有24个,其中龙口市、章丘县、
崂山县、掖县、昌邑县、临沂市超过5亿元。
龙口市在这些县、市、区中具有代表性。1986年该市乡镇工业发展到1597处,
务工人员7.59万人,拥有固定资产2.32亿元,主要有机电、建材、农副产品加工
等七个行业, 有7种产品荣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这个市乡镇工业产值从1980
年到现在平均年递增34%,1986年完成5.98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乡镇村办
工业产值5.87亿元,实现利润8615万元,交纳税金2220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
16.5%和28.2%。 1 986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8%,交纳的税
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0.6%。乡镇工业务工人员已占全市农村劳力总数的30.9%,
年工资总额6912万元,全市农村人均137元。乡镇工业利润用于补农的部分达811
万元, 相当于同期财政支农资金的7倍,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全市经
济格局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乡镇】1986年山东省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乡镇12
个。其中临沂市罗庄镇、牟平县宁海镇超过2亿元。
临沂市罗庄镇是全省发展乡镇企业的先进典型,是山东省委命名的文明镇。
198 6年,全镇有乡镇企业3100处,完成产值2.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
从业人员1.98万人, 占劳力总数的82.6%。 其中镇办企业32处,拥有固定资产
3813.6万元, 职工6.144人,1986年完成产值1.06亿元,实现利税1713.2万元。
镇办工业有小火电、毛纺、羽绒、搪瓷、电池、铸钢件、床单、釉面砖等27处。
总产值已达9420万元,居全省2458个乡镇之首。共生产130种产品,600多个花色
品种,其中兔毛纱、电池、玛钢件、釉面砖等11种产品出口,销往20个国家和地
区。1986年完成出口交货值2600万元,占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出口产品交货总值的
1/20。 村办企业294处,从业人员8402人,完成产值4401万元,实现利税1058万
元。
1986年全镇集体积累已达4842.7万元, 比1978年增长6.2倍;全镇人均所得
由19 78年的69元增加到819元。“六五”期间,镇、村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支农资
金累计68 0万元,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1986年粮食亩产593公斤,比1978年提
高336.5公斤;投资500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和兴办幸福院、中心幼儿园等公共福
利设施; 投资300万元发展教育事业,全镇37处中小学全部实现“六配套”,学
生入学率达到98.3%。
【乡镇企业产值过千万元的村】1986年山东省乡镇企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
村53个。其中牟平县宁海镇新牟里村为6020万元,西关村为5120万元,高密县高
密镇南关村为3508万元,高青县常家乡常家村为3162万元。
牟平县宁海镇新牟里村, 是率先踏上工业化道路的村镇,该村共有480户、
1500口人、 340亩耕地。这个村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
济,先后办起了24个工副业项目。全村总收入连年翻番。1978年为51万元,1980
年为250万元,1982年为600万元,1984年为2100万元。1986年为6020万元 (其中
工业产值占99%) 。
【乡镇企业典型选介】乐陵县帆布厂。乐陵县帆布厂为乡办企业,厂长苏寿
堂在198 5年全国“优秀青年厂长、经理”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青年企业家。
该厂前身是乐陵县寨头堡公社农机厂,1978年仅完成产值20万元。苏寿堂任厂长
以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
革,促进了企业迅速发展。1986年该厂已经成为能并纱、捻线、整经、织布、印
染一直到蓬布加工的专业生产厂。全厂共有职工313人,拥有固定资产294万元,
全年完成产值1200万元, 实现利税146万元。该厂在生产管理上运用自行设计的
自动计数台记录工人的工时工效, 并用闭路电视指挥生产。 为增强竞争能力,
1986年又研制成功了防火、防腐蓬布等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菏泽市沙土酿造厂。菏泽市沙土酿造厂以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
高的声誉。该厂生产芝麻油、酱油、可口花生油、豆油、白米醋、腐竹等20多个
产品,其中生抽王酱油、香辣油、可口花生油等10种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西班
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 “葵花牌”特鲜酱油,氨基酸含量达3.1%,超过居世界
领先地位的瑞士“美极鲜”酱油,1985年获国家银质奖。“竹水牌”腐竹1986年
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奖。
该厂经过6年艰苦创业, 由一个12人的镇办小厂,到1986年发展成为拥有职
工60 0人, 下属调味品、芝麻油、浸出油、发酵、化工等5个分厂的中型企业。
固定资产达680万元, 年产值2000万元。厂长李凡聪曾出席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全
国乡镇企业家座谈会。
临沂联合毛纺有限公司。临沂联合毛纺有限公司即罗庄毛纺厂,是临沂市罗
庄镇与山东省畜产进出口分公司、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合资联营企业。注册资
本278万美元,全套设备从日本京和制作所引进,设计能力为年产兔毛纱400吨。
该厂始建于1983年10月,1986年1月1日正式投产。拥有固定资产689.9万元,
流动资金622.3万元, 职工135人。1986年生产兔毛混纺纱336吨,成纱率97%,
完成产值2483万元, 实现利税550万元, 产品97%供外贸出口, 出口合格率达
97.08%,完成交货值221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39万元,人均创利税4.04万
元。1986年11月,国务院领导人听取该厂汇报后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企业办得
好”。

专文

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富民兴鲁的战略重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政
策的落实,山东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从而推动着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以及传统的
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过程中,乡镇企业作为一支
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经济力量促进了城乡经济格局的变革。1986年山东省委、
省政府总结全省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
山东农村经济,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一项具有远见
的重大决策。
一、乡镇企业是振兴山东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突破了农村长期落后封闭的自然经济,推动了农村经济总体性的变革。其特征表
现为:
1. 改变了农村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1986年山东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777.4万人, 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5%。
完成总产值325.8亿元, 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相当于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
47.8%。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决定山东农村经济态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乡镇企业立足农业、服务农业,把支援
农业生产作为重要任务。“六五”期间,山东农业生产在连续较大面积遭受自然
灾害的情况下,仍持续稳定增长,乡镇企业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为农业增
加投入提供了资金。 1980年以来, 全省乡镇企业利润用于支农的部分平均每年
1.5亿元。 1985年达到2.49亿元。临沂市罗庄镇“六五”期间,从乡镇企业实现
的利润中拿出680万元用于支农,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1986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达到593公斤,比1978年增产336公斤。二是为农
业跨产业延伸开辟了道路。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乡镇工业的重点行业之一,1986年
全省乡镇、 村办工业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51.13亿元,占乡村工业总产值
的29%,正因为大量农副产品可以就地加工,一方面保证了农产品价值的实现,
使农村中“卖难、买难”问题得以缓解,减少了农民增产农产品的风险。另一方
面,通过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社会效益,保护了农民从事种植业、
养殖业的积极性。三是乡镇企业生产了大量农用生产资料。1986年生产中小农具
8956.4万件; 农业机械14.17万台,农机配件5563.77万件,化肥3.4万吨,农药
465吨,保证了农业生产所需。
3.乡镇企业是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
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轻国家财政对农业大量补贴的压力,促进城乡之间
收入分配逐步接近。 1986年全省农村人均占有乡镇企业收入495元,乡镇企业从
业人员年工资总额已达50.78亿元, 全省农村人均75元。另外,乡镇企业税后利
润还有一部分用于农民分配。据调查,凡人均所得超千元的村,其收入绝大部分
来自村办企业。可以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发展乡镇
企业又为农民扩大生产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条件。
4.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思想、新观
念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将对旧思想和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强烈冲击,农民的
商品经济意识在实践中迅速提高。目前,全省农村办企业,谈务工、论经营、盼
致富蔚然成风,已经涌现出象临沂市罗庄镇李桂祥;牟平县宁海镇西关村李德海,
新牟里村常宗琳;高密县高密镇南关村王建章;乐陵县塞头堡帆布厂苏寿堂;菏
泽市沙土酿造厂李凡聪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懂生产、会管理、善经营的乡镇企业家。
同时,凡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地方,乡镇企业实现的利润,都拿出一部分用于建
设影剧院、图书馆、学校、青年(民兵)之家、卫生院、幼儿园等,为精神文明建
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乡镇企业已成为山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军。乡镇企业是我国商品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以特有的生命力冲破旧经济体制的束缚,顽强拚
博,促使城乡经济在商品经济这个统一基础上汇集一处,改变了多少年来城乡隔
绝状态。 198 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相当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32.6%,其中工业产
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9%, 完成209.3亿元,比1985年增长49.6%,净增69.4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7%。乡镇企业较发达的烟台市,乡镇工业
完成产值42.6亿元, 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40%。 1986年全省乡村企业上交税金
8.7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12.5%;乡镇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5.5亿元,占
全省供应出口总值的9.4%;全省商品流通总额中乡镇企业提供的商品占1/4,其
中用于国家建设和城乡人民生产、生活必需的短线产品、重要产品,如煤炭、黄
金、建材以及某些轻工产品,在社会总产量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全省建筑材料
工业产值中,乡镇工业占80%,生产的中小农具在同行业中占96.5%。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山东经济的战略重点。山东是靠农业起家的。
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比重大。这是山东省情的特点。1986年全省总人口中,农
村人口占86.5%,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55.9%。从某种
意义上讲“富民兴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富农兴鲁”。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
就没有山东整个国民经济的振兴。从山东农村经济的现实情况分析,有几个突出
问题需要从发展乡镇企业中寻找较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根据山东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指标,“七五”期间,全省农业总产值净增142.2亿元(老
口径) ,据农业部门预测,其中种植业仅增长25.5亿元,要保证农业持续稳步增
长,实现“七五”发展目标,主要应靠发展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其次,贯彻中
央“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方针,到199 0年山东粮食总产攀过3250万吨的台阶,
需要继续增加一定的投入。如果完全靠财政投资或农业自身积累都将难以解决。
再次,全省农村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如何尽快从“温饱型”进入“宽裕型”,
进而实现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我们面
前。事实证明,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单一的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四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日趋减少,今后仍有一部
分劳动力从农业分离出来。据有关资料预测,1990年山东农村劳动力将达到3300
万人,其中农业生产只能容纳2200万人,还有1100万劳动力要靠乡镇企业安排,
1986年全省乡镇企业已安排777.4万劳动力,到1990年还需要吸收300万甚至更多
的劳动力。上述问题,只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才能较好解决。
从山东工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一是表现在工业发展速度上与先进省市不断拉
大的差距,需要靠加快乡镇工业发展来缩短。1978年山东工业总产值比江苏省相
差55.6亿元,1985年拉大到321.6亿元,乡村工业产值由20.5亿元拉大到233.6亿
元。很明显,山东与江苏工业上不断拉大的差距,主要是乡镇工业发展速度慢造
成的。这一态势的扭转,还得从加快乡镇工业发展中突破。二是山东工业现代化
的实现,需要建立一批大规模工业企业作为主导,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化
工业体系。但是大型企业所需的巨额投资和它创造的就业岗位往往不成比例,并
且单靠大企业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不同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需要。要求乡镇企
业在这些方面,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上为山东工业现代化的实现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促进乡镇企业加快发展是全省的一项战略任务,需要在思想上、
组织上、政策上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从振兴山东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以改革的
精神,赋予乡镇企业以更大的活力,促进它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这个局面一
旦出现,山东农村经济就将大为改观,全省国民经济振兴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我
们将告别“温饱型”,进入“宽裕型”,大踏步地向“小康型”迈进。
(朱荣福、张天群、刘佩芳、徐田军、胡立新、徐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