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开发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43&run=13

【沂蒙山区开发建设】沂蒙山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括沂源、沂水、沂南、
蒙阴、 平邑、 费县、临朐、泗水、山亭9个县 (区) 、199个乡镇、7677个村、
148.75万户、6 11.57万人,总面积2179.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97.84万亩。
沂蒙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半个世纪以来,沂蒙人民为革命的胜利、为新中
国的诞生、为改变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左”的思想影响,山、林优势得不到发挥,贫困落
后的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有些地方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到1983年,山
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00元左右,比全省人均收入低100多元;很多村庄吃水难、
上学难、不通车、不通电、不通广播、信息闭塞、人才缺乏,文教、科学、卫生
等事业还相当落后。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沂蒙山区的开发建设非常关注。1984年,中共中央下
达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赵紫阳、胡耀邦、万里等党和
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山区视察,田纪云副总理亲自听取沂蒙山区情况的汇报,并
作了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于1985、1986两年,在临沂地区召开了
两次现场办公会,专门研究沂蒙山区的开发建设问题,提出了“以林为主,农林
牧工商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建设方针。并决定由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青
岛、烟台、淄博、潍坊、济南实行对口支援,省直有关部门相应实行扶贫包县的
办法,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支持山区的开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

城乡个体工商业情况一览表

┌──────┬────┬───────┬────┬────────┬───┬───┬────┐
│年份数量项目│城乡个体│其中 │城乡个体│其中 │资金 │营业额│其中商品│
│ │工商户 ├───┬───┤工商业 ├────┬───┤(万元)│(万元)│零售额 │
│ │(户) │农村 │城镇 │从业人员│农村 │城镇 │ │ │(万元) │
│ │ │ │ │(人) │ │ │ │ │ │
├──────┼────┼───┼───┼────┼────┼───┼───┼───┼────┤
│1980 │90063 │77310 │12753 │109968 │96211 │13757 │2062 │27956 │ │
├──────┼────┼───┼───┼────┼────┼───┼───┼───┼────┤
│1981 │226619 │208397│18222 │281700 │260133 │21567 │5715 │72280 │ │
├──────┼────┼───┼───┼────┼────┼───┼───┼───┼────┤
│1982 │326342 │299558│26784 │403332 │371656 │31676 │9729 │132186│ │
├──────┼────┼───┼───┼────┼────┼───┼───┼───┼────┤
│1983 │623470 │588591│34879 │807550 │765699 │41851 │32198 │296989│233467 │
├──────┼────┼───┼───┼────┼────┼───┼───┼───┼────┤
│1984 │789745 │747235│42510 │1153596 │1086676 │66920 │93568 │452189│322739 │
├──────┼────┼───┼───┼────┼────┼───┼───┼───┼────┤
│1985 │878576 │818710│59857 │1360398 │12693597│96801 │145102│640179│406590 │
├──────┼────┼───┼───┼────┼────┼───┼───┼───┼────┤
│1986 │902350 │829582│72768 │1412194 │1295752 │116442│149977│763421│476419 │
└──────┴────┴───┴───┴────┴────┴───┴───┴───┴────┘

(张洪白 张务锋 高绍辉)

1986年, 沂蒙山区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6%;乡镇企
业发展到4.68万处,增长32.7%,总收入6.81亿元,增长33.2%;农民人均纯收
入264.9元,增长5.9%;农村储蓄额达到5.73亿元,增长37.1%。有效地解决了
一大部分村庄“两难”(上学难、吃水难) 、“三不通”(不通电、不通车、不通
广播)的问题。全区9 0%以上的学校达到了“六配套”要求,黑屋子、土台子的
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新建扬水站120多处,打机
井267眼,解决了44万多人的吃水困难;整修公路8500多公里,766个村庄通了车;
架设高低压线路491公里,667个村庄通了电,641个村庄通了广播。
全区横向经济联合也有了较大发展。 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技术390项,比上年
增长34.5%;引进人才848人,比上年增加73.4倍;引进资金3212万元,增加3.2
倍;同外地搞经济协作项目393个,年可增产值1.18亿元;劳务输出9.3万人,比
上年增加一倍多, 劳务收入达5564多万元。治理荒山120多万亩,退耕还林42.1
万亩, 新栽果树38.8万亩,发展经济林16.5万亩,养羊84.44万只,肉食兔和鹅
鸭等也有了较大发展。

(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
【南四湖开发建设】南四湖是位于鲁中南的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
湖的总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湖区南北长120公里,东西宽8至30公里,
水面181万亩。 建国以来,四湖治理工作受到重视,湖区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
是由于长期湖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片面追求“以粮为纲”,致使湖
区渔业生产管理手段落后,渔湖产品的加工、储运能力很低,渔民生产、生活条
件较差,科技、教育、文化落后,整个湖区经济的发展与其独具的资源优势很不
相称。从1985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开发建设南四湖区作为一个重要步骤
和措施,加强了领导,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1985年10月26日至30日,省委、省政府在微山县召开了南四湖开发建设现场
办公会议。省委书记梁步庭、省长李昌安主持会议并讲了话。通过深入湖区,实
地考察,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南四湖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
针政策。 198 6年11月1日至4日,省委、省政府在微山县召开了第二次现场办公
会议。会议检查了第一次现场办公会议以来的工作情况,研究解决了影响开发建
设的一些问题。省委、省政府确定了14条政策措施。主要是,完善渔业联产承包
责任制,湖内岛屿的部分土地实行退耕还林,对湖区的开发性生产、新上乡镇企
业和生产服务性项目在税收上给予照顾,增加部分农贷、物资供应,多渠道、多
形式筹集湖区开发基金,大力发展湖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并注意加
强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污染。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
经过湖区干部群众一年多的艰苦努力, 到1 986年底,全县养鱼面积发展到3.42
万亩,比1985年增长近一倍;各种水生经济植物面积发展38万亩,增加了3万亩;
食草畜禽发展较快;新栽果树5920亩,造成片林1.17万亩;新上乡、村、户办企
业239项, 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可达1.4亿元; 全年多种经营总收入比上年增长
23.5%,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46%增加到57%;渔农民收入比上年增加
50元。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湖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科技、
教育、 文化事业有了一定发展。各种水上运输船发展到14万吨位、3万马力,新
建码头6处,新建、扩建公路路基9处、长100多公里,修桥涵闸300多处,新架输
电线路50.5公里, 解决了48个村庄、6万多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千瓦电视
发射机和卫星地面接收站提前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公园、水上体育训练中心和微
山岛“三墓”修复进度加快,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75%提高到84.3%。

(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
【黄河三角洲开发】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
处,有1 70万亩沿海滩涂,26万亩河、沟、库、塘淡水水面,但这一优越条件多
年来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到1985年,淡水养鱼只有两万亩,利用率仅占7.7%;
海水养殖处于初试阶段;沿海滩涂还是一大片处女地。1985年冬至1986年春,三
角洲县区的20万名劳力上阵, 党政领导现场指挥,各行各业积极参战,动用667
台大型机械设备,共完成土方2400万立方米,修筑防潮堤坝29.5公里,建成配套
对虾池2.2万亩,配套鱼池3.1万亩。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2.3万亩,鱼塘5.7万亩,
还建起了7个育苗场、2个加工厂、3个饵料厂、2座水产冷库,初步形成了育苗、
养殖、 加工、储存“一条龙”。1 986年捕捞对虾463吨,获产值550万元;水产
品总产量11810吨,比1985年增长61.4%。其中淡水产品比上年增长1.8倍,海水
产品增长20.9%,渔业产值增长77.5%。海淡水养殖业的开发,特别是对虾养殖
实践的成功,为开发滩涂、养殖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黄河三角洲内, 还有180万亩自然草场,三万亩人工草场,是发展畜牧业的
好地方。1986年,当地政府注意发挥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草牲畜。一
方面进一步放宽畜牧经济政策,一方面狠抓牧草生产、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疫
病防治、加工销售等5个体系的建设。封育草场20万亩,新建人工草场4万亩,饲
养大牲畜11.96万头,羊15.1万只,分别比1985年增长12.1%和39.8%。有260户
养牛4头以上、 110户养羊100只以上,初步建起了商品牛、商品羊基地和两个良
种牛专业村。利津草场的良种羊繁育场,已引进高加索、考利代、斯大夫等良种
羊227只, 引进澳美利奴种公羊25只。这一地区,1986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126
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开始出现畜牧业振兴的好势头。

(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
【渤海湾沿岸开发建设座谈会】 1986年10月6日至10日,省政府在寿光县召
开了渤海湾沿岸开发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探讨进一步搞好这一地区开发建设的
路子和措施。会后,又组织有关部门对这一地区的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
入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山东省渤海沿岸地区开发建设规划》(草案),初步确定
了这一地区开发建设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方针政策。
渤海湾沿岸地处山东北部、渤海南岸,位于东经117°51′至120°45′之间,
规划范围,西起无棣县的大口河,东至掖县的石虎嘴,包括无棣、沾化、东营、
河口、牛庄、垦利、利津、广饶、寿光、寒亭、昌邑、掖县等12个县(区) 、123
个乡镇, 土地总面积14644平方公里,总人口30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4万
人。这一地区,是由黄河、河、潍河,胶莱河等河流长年冲积而成,地貌类型
主要为滨海缓平坡地和浅平洼地,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地资源和黄河水沙资
源丰富,浅海滩涂广阔,草场和宜林面积大,发展农业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现有
耕地面积611万亩,占全省的5.8%,人均占有耕地2.02亩,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
量的1.47倍;可开垦的盐碱荒地430多万亩,黄河入海处每年淤积土地3万多亩,
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 海岸线长达716公里,占全省的22.9%;滩涂
面积346万亩, 占全省的71.6%;草场面积255.37万亩,是全省草场面积最多最
集中的地区; 现有林地面积93万亩,宜林地面积150万亩。加快这一地区的开发
建设,对增强全省农业后劲,促进全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由于长期以来受“左”的影响,再加上自然条件(突出的是水资源缺乏)、经
济基础、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
发利用,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这一地区的资源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和现有生产基础,省政府确定今后
开发建设的方向是: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中心,保护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
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
成全省的水产、畜牧、林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及出口基地。发展的重点是:充
分利用滩涂和浅海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大抓盐碱荒地的改造,发展畜牧
业和林果业;狠抓乡镇企业,搞好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近期以鱼、虾、贝等水
产品的增养殖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各业的发展。开发建设的方针是:①实事求是,
扬长避短,根据不同地域特点,确定开发建设的措施和重点;②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放开搞活,内引外联,把自身的力量和国家扶持结合起来,把依靠当地开
发和引进资金、劳力、技术结合起来;③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
起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使之形成一个高效益的良性循环系统;④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做到互相促进,
全面发展。为了帮助这一地区加快开发建设的步伐,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种
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采取一些灵活放宽的政策
措施,鼓励外地区、外单位前来联合开发或独资开发。同时,国家在资金、物资、
技术和有关政策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和照顾。

(省府办公厅研究室)
【海岛工作座谈会】 省委、省政府于198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长岛县召
开了第一次全省海岛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副省长马连礼主持
会议并讲了话。烟台、青岛两市及所属海岛县、乡(镇)、部分海岛村和省直有关
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驻岛部队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山东沿海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299个,陆域总面积174.25平方公里,岛屿
海岸线总长683.2公里,岛屿数量和岸线长度在全国沿海11个省市中居第6位。这
些海岛中,有常住居民的32个,居民总数6.54万人。这些岛屿地处海防前哨,战
略地位十分重要。有着广阔的海域,水产资源丰富,盛产海珍品,发展海水养殖
和海洋捕捞条件优越;这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多,发展旅游业潜力大;有些岛
屿具有建设港口的良好条件;岛屿离陆地较近,且多呈组团式分布,有利于开发,
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长期以来,在海岛建设方针上,错
误地强调“粮食自给”,没有根据海岛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灵活措施,而是
照搬陆地的一套做法,致使一些地方盲目毁林开荒,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海岛的
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缓慢,一些岛屿的贫困落后面貌没有改变。
会议就加速沿海岛屿的开发建设问题,总结交流了经验,明确了海岛开发应
当以渔为主,多种经营,以岛为主,岛陆结合。在渔业生产上,实行捕养并举,
积极发展海产养殖和外海远洋捕捞。采取“据点式”开发方式,由近及远,先易
后难,先开发有人岛,后开发无人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到本世纪末,
把所有有开发价值的岛都开发起来, 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6亿元,居民人均所
得超过3000元。会议研究制定了开发建设海岛的15条政策。会后,作为省委文件
下发了会议纪要,确定海岛工作座谈会连续召开4年,每年1次。
1985年10月召开了全省第二次海岛工作座谈会,李昌安省长主持会议并讲了
话。会议采取一看、二听、三议的方法,检查了第一次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
总结交流了经验。会议要求海岛开发建设,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
科学技术进步作为海岛开发建设的重点来抓;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党风
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三是以整党为动力,搞好党的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四
是继续加强领导,在抓深抓细上狠下功夫。
1986年10月在胶南县召开了第三次海岛工作座谈会,检查、总结、交流了两
年来海岛工作的情况和经验,肯定了海岛开发建设的成绩,制订了《山东省海岛
开发总体规划》。李昌安省长主持会议并讲了话。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海岛规划,
推动海岛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沿海各市地、县都要根据这个总体规划的要求,
加强对海岛开发的宏观指导,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县的总体规划和分岛规划,在
抓好有居民岛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快无居民岛的开发。
1985-1986年海岛开发建设, 速度快,成效显著。第一次座谈会确定重点抓
的25个海岛和5个连陆岛, 岛容岛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海岛资源优势得到较好的
发挥,产业结构合理,渔业生产出现了养殖、捕捞、加工一齐上的好势头。养殖
面积已达5万多亩, 占可养殖面积的41.7%, 养殖产量3.3万吨,比1984年增加
7400多吨,占海岛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4年的47.4%提高到54.6%,实现
了养大于捕的历史性转变。 海岛捕捞生产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新增机动渔船611
艘,并发展了大马力渔船,改变了海岛捕捞长期局限于近海作业的状况。以水产
品保鲜加工和为渔业生产服务为重点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总数达到280处,
比1984年增加97处,小冷库由原来的8座、冷藏能力950吨,增加到40座、3829吨,
2/3的海岛办起了各种水产品加工厂, 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海岛渔农村总收入
达到16亿元,比1984年增长88.7%,渔农民人均所得达到1156元,比1984年增长
70%。 32个有人岛中,人均所得超过1000元的19个,其中1500元以上的8个。不
足200元的贫困户,由1984年的294户减少到41户。两年来,先后在22个海岛上兴
建了各种吃水工程36处;有8个海岛已经与陆地电网相连,4个海岛建设了海底电
缆,3个小岛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客货运输船21条,新修岛上公路165.3公
里, 新建岛上和陆地码头各4处;有29个海岛通了电话,21个岛设立了邮电支局
或代办所;岛上中小学校70%达到了“六配套”标准。

(省府办公厅研究室)
【烟台市海岛开发建设】 烟台市共有海岛170个,其中,有居民岛21个,岛
上行政村68个,1.7万户,5.75万人。岛岸线总长25.5万公里。总面积75.45平方
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11.16万亩。
自1984年第一次全省海岛工作座谈会以来,烟台市在海岛的开发建设方面,
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速海岛资源的深层次开发。1986年各海岛集资
290万元办教育。 现已有中学7处,小学39处,儿童入学率为100%。市属各类中
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为海岛定向培训专业人才68名;向海岛分配大中专毕业
生133名;聘进教师和技术人员234名。全市海岛现有水产研究所一处,养殖试验
中心(场) 5处。初步建立了以长岛、养马岛为中心的两个科研和科技成果综合应
用示范基地。各海岛已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所等3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
校开展技术协作,先后开展和攻克了鲍鱼人工育苗养殖技术、海参投石筑礁增殖
技术、对虾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罗非鱼冬季保种技术、海珍品加工技术、紫
海胆人工育苗及养成、虾夷、扇贝、网箱养真鲷等科研课题。并利用对外开放的
有利条件,先后引进虹鳟、红鲍、罗非鱼、虾夷、扇贝、巨藻等种苗和繁殖技术,
使水产养殖面积不断向多品种、优质高产方向发展,通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
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活动,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移,
使海岛开发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开发建设海岛的积极性。几年来,烟台市深
入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为海岛制订的若干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
开发建设海岛的热情。荣成县镆乡1985至1986年每年办成16件大事。新置机动
渔船24条,7 70马力,超过前10年发展渔船的总和。开发浅海滩涂4980亩,为原
有养殖面积的6.2倍,现在全乡户均占有4.2亩。同时,还针对无居民岛的隔绝性
更突出, 条件更艰苦等特殊情况,采取了一些特殊的鼓励优惠政策,保证了7个
无居民岛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增强海岛经济活力。几年来,各海岛通过合
资联营,补偿贸易,产品扩散等形式,与国内外的25个单位,联办了29个项目,
共引进资金628万元,引进人才224名。通过外引内联,在海岛上兴建一批工业企
业冷库、渔港、码头、旅游设施等,引进了水产品加工设备,生产多种软包装罐
头和冰鲜海产品,有的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文明海岛。1986年,上半年,全市海岛涌现
出3个文明乡镇, 45个文明村,115个文明单位,309只文明船,9930个“五好家
庭”。长岛县从省二次海岛会议到1986年,民事纠纷下降29%。
通过这些工作,使烟台市海岛经济和海岛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①海水养
殖和捕捞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市海岛新开发浅海滩涂5900亩。利用面积达
到48200亩, 占可开发利用总面积的41.4%。 其中新建虾池2200亩, 发展扇贝
2750亩,投石养参230亩。1986年养殖总产达3.3万多吨,比上年增长29.6%。同
时,新铺工渔港码头13处,已建成4处,现在码头达到20处;新置机动渔船372条、
2990马力, 已达1359条、53700马力,1986年捕捞总产量达2.45万多吨,比上年
增长21.2%。②乡镇企业迈出了新的步伐。1986年新建企业56处,已达到298处,
其中新建水产品加工企业13处, 已达到33处,水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新建
冷库10座, 已达到37座,库容量37 10吨。③“五通”设施建设进度较快。新建
吃水工程21处,已竣工16处;新建通讯工程4项;新增客货船9只;新筑公路34条、
43公里。 全市21个有居民岛中,已解决人畜吃水的19个,通电8个,通邮18个,
通航14个,通电话20个。岛上公路72条。总长17 3公里。对全市148个无居民岛,
1986年已着手开发长岛县的大竹山、小竹山、车由、矾、高山和芝罘区的扁担、
荣成县的苏山岛等7个岛。 ④海岛绿化和旅游区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1986年退
耕还林4500亩,还果1400亩,退耕总面积达到1.73万亩,非耕地植树2100亩,达
到7200亩,海岛森林覆盖率达到31%,比全市高10%。同时,在长岛、刘公岛、
养马岛和崆峒岛4个旅游区,新建、扩建各种展览馆4处,整修名胜古迹21处。新
建海水浴场2处。 1986年夏季海岛接待游客日均6000多人次。⑤海岛的经济收入
大幅度增加。1986年,全市海岛村总收入达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上交税
金578.4万元, 比上年增长22%;集体提留183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
所得1230元,比上年增加60元以上。

(烟台市政府办公室)
【城乡建设用地审批】1986年,全省申请征用、划拨土地的单位共1.25万个,
征用划拨土地19.58万亩,经各级政府审批准用地16.57万亩 (其中征用集体耕地
13.01万亩,非耕地2.18万亩,划拨国有地13.72万亩)共核减3万亩。经省批准的
用地10.63万亩, 占批准用地总数的64.3%;经市地批准的用地3.91万亩,占批
准用地总数的23.6%;经县(市) 批准的用地2.05万亩,占批准用地总数的12.37
%。
批准征用划拨的土地,主要是工业、交通、农业、国防、文教卫生等建设用
地。 其中国防建设用地78个单位,用地1606.81亩,占批准用地总数的0.97%,
比1985年减少4784.12亩; 工业建设用地单位3637个,用地7.42万亩,占批准用
地总数的44.7 7%,比1985年增加2.79万亩;农业系统(包括林、水、渔)建设用
地单位600个, 用地1.58万亩,占批准用地的9.5%,比1985年增加8716.41亩;
交通邮电建设单位719个,用地2.06万亩,占批准用地总数的12.46%,比1985年
增加7552.69亩; 文教卫生建设用地单位1172个,用地1.42万亩,占批准用地总
数的8.6%,比1985年减少974.44亩;市政建设用地单位1675个,用地9652.84亩,
占批准用地总数的5.82%,比1985年减少5220亩;住宅建设用地单位1085个,用
地7501亩,占批准用地总数的4.53%,比1985年减少809.69亩;其他建设用地单
位3597个,用地2.1万亩,占批准用地总数的13.26%,比1985年减少187.59亩。
1986年同1985年相比, 用地单位增加了3499个,用地增加3.2万亩,增加的
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多,占地面积较大;二是乡镇企业、国家
和集体联营企业发展较快,用地量大;三是交通运输用地大量增加。
按市、地划分,1986年国家建设用地最多的是东营市,2.60万亩;惠民地区
1.9 6万亩; 烟台市1.94万亩;青岛市1.53万亩;潍坊市1.31万亩;用地最少的
是聊城地区,为3253亩。

(粘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