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概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88&run=13

1986--1990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既要进一
步巩固和发展当前大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又要不失时机地为90年代经济的振兴和繁
荣做好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条件的必要准备。还要通过全面改革,基本上奠定具有中
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我们要以
改革创新和开拓前进的精神,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和对内搞活、
对外开放的总方针,根据全国的战略部署,从山东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七五”时期
的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迈出重要的一步,为实现本世纪末的宏伟目标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六五”计划的全面胜利完成,为“七五”计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
五”期间,我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
稳定增长;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基本协调;经济效益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农村经
济全面高涨;工业生产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有所增强;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科技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在这
样的基础上,我们有信心在“七五”期间取得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新的更大成就。但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我们必须保持清
醒的头脑,既要充分看到已经拥有的继续前进的良好阵地和各种有利条件,又要足够
地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
决前进中的问题,保证“七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更加协调、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主要任务
“七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基
本上奠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
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
在物质技术条件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在生产
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
--按照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搞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使改革和建设互相适应,互相促进。
--充分发挥青岛、烟台两市对外开放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搞好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发展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起开
放型、外向型经济。
--坚决把建设重点转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运用先进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整个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进程,加强管理,提
高质量,降低消耗,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继续加强农业、能源交通和科技教育三个战略重点,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不断加强农业这个基础,积极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
量,搞好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等重点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
--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合理调整消费品生产结构,积
极发展消费品生产,努力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质量和数量上
满足社会需要。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加快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控制、调节和管理,灵活运用经济杠杆,把计划和市场、
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和法制的建设。

(三)发展目标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年总产值1990年达到××××亿元,平
均每年增长7.6%。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包括村办工业为7
%) ;工业总产值×××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不包括村办工业为8%)。在工业总
产值中,轻工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重工业×××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8%。
--国民生产总值,按照1985年价格计算,1990年达到×××亿元,平均每年增长
8%, 其中第一产业平均每年增长4%;第二产业平均每年增长8.7%;第三产业平均
每年增长14%。
--国民收入,按1985年价格计算,1990年达到×××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4%。
继续合理安排积累与消费,积累率控制在30%以内。
--科学技术进步要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各部门现代化水平要有较大提高。到
1990年, 争取现有企业至少有1/3的生产设备得到技术改造,40%左右的主要工业产
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5.5%;每万元国民收入
消耗的能源,由1985年的10吨左右下降到1990年的9吨左右,平均每年的节能率为2%;
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平均每年加速4%。
--进一步搞活流通,大力发展内外贸易,实现财政、信贷的收支平衡。到1990年,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67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1.4%;出口商品收购总值达到90亿
元,平均每年增长13%;出口总值达到4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财政收入平均
每年增长8%;各项存款平均每年增长12.4%。
--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 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5年内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出各
种专业人才66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1.5倍。在占全省人口1/4的城市和经济比较
发达的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消费水平。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按新口径计算达到580元, 平均每年增长7.3%;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收入每年增长4%
以上,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都要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继续严格控制
人口增长,五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争取不超过10‰。

三、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

(一)产业结构
“七五”期间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则和主要要求是:
1、 继续保持农业的全面增长。有计划分步骤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
以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互相结合,协调发展的贸工农型产业结构。
2、 进一步促进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着重改善内部结构。轻工业要逐步做到立
足省内实现消费品总量的大体平衡。重工业要加快能源、原材料的发展,适当控制一
般加工工业的增长。
3、大力发展城乡建筑业,使它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4、 加快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社会新成长
的劳动力,不论城市或农村,都要重点投入第三产业。
5、 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努力开拓新兴技术领域,使新兴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到1990年, 我省大的产业结构的情况是: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由1
985年的30.9%下降为26.0%, 轻工业由37.2%上升为41.6%,重工业由31.9%上升
为32.4%,轻重工业比例为56∶44。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1985年
37.8%下降为31.3%,第二产业由46%上升为47.5%,第三产业由16.2%上升为21.2
%。

(二)地区经济布局
全省从总体上划为胶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鲁西内陆经济区两大片, 设想在包括
“七五”计划在内的今后15年中,逐步形成各具特点的六个经济区:一是胶东,包括
烟台、青岛、潍坊三市,成为对内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外向型经济区;
二是鲁北,包括淄博、东营、惠民二市一区,成为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农林
牧渔综合发展的经济区;三是鲁东南,即临沂地区,成为以建材业、矿产业、林果业
为主体的具有山区经济和沿海经济特色的经济区;四是鲁中,包括济南、泰安两市,
成为科技、教育、文化、旅游比较发达、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综合功能较强的经济区;
五是鲁西北,包括德州、聊城两个地区,成为以农林牧业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深加工
为主的经济区;六是鲁西南,包括济宁、枣庄、菏泽2市1区,成为以煤、电以及煤焦
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各个经济区的建设要密切配合,
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特别要注意把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逐步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三)国土开发和整治
主要任务是:1、编制国土开发和整治规划。2、安排好重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3、加强地区综合开发。4、有重点地进行水利建设,搞好水资
源开发、保护和节约。5、维护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国土环境。6、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 7、大力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的经济建设准备
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

四、主要产业生产建设部署

(一)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经济工作中,要不断巩固和加强它的战
略地位。“七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农村政策,继续深入进行农
村改革,根据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建运综合经营的原则,不断调整农村产业
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使农村经济尽快向专业化、商品化、
现代化转化。

1、种植业
努力保证粮食的稳定增产,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3250万吨(650亿斤) ,比1985年
增加115万吨,在计划执行中要力争超过。
按照社会需要和自然条件发展经济作物。1990年,棉花产量稳定在100万吨 (200
0万担) 左右。烤烟产量稳定在20万吨(400万担)左右。有计划地适当扩种花生,1990
年花生总产量达到275万吨(5500万担) 以上。同时要积极抓好瓜果和蔬菜生产,搞好
城市和工矿区的蔬菜基地建设。

2、林业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业政策,继续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有步骤地搞好陡
坡地退耕还林工作,营造山区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加快宜林地带的绿化,积极
发展速生丰产林、平原林网和林粮、果粮间作。1990年全省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
面积达到353.3万公顷(53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果品产量达到300万吨
(60亿斤)。

3、畜牧业和饲料工作
适应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畜牧业和饲料工作。
1990年肉类产量达到166万吨,蛋类产量达到100万吨,奶类产量达到58万吨。配合饲
料产量争取达到300万吨以上。

4、水产业
水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的方针。 争取1990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其中,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0
万吨,海水产品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

5、乡镇(村)企业
“七五”期间,要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继续加快乡镇(村)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量力而行,稳步前进,减
少盲目性。注意减少土地占用,防止环境污染。
1990年全省乡村工业总产值达到277亿元,比1985年增长1倍,平均每年增长15%。
“七五”期间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继续完善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发展多
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二是进一步改革农业计划体制和农产品收购制度,对粮食、
棉花等农产品,继续实行和完善合同定购制,实行以工补农、以副养农的方针,促进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三是调整、充实和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应用科学技
术。四是在继续依靠政策、依靠科技的同时,增加对农业的物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保持充足的发展后劲。五是继续对比较贫困的地区给以财力、
物力和技术力量的支持,积极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消费品工业
“七五”期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行业。

1、食品工业
1990年产值达到140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15%,重点发展粮油、水产、果品、肉
类加工和罐头、饮料、啤酒、糖果、糕点等产品。积极发展食品包装工业,加强食品
卫生管理。

2、纺织和服装工业
加快棉纺织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五年新增棉纺锭能力50万锭,1990年棉
纺能力达到270万锭,纱产量达到210万件,布产量16亿米。努力加快化纤工业的发展,
集中力量搞好济南涤纶和淄博腈纶两个大型骨干工程, 1990年形成化纤生产能力1
3.7万吨。麻纺、丝绸和毛纺产品,也要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
服装工业要抓好技术改造, 充实设计力量。1990年全省服装产量达到1.8亿件,
产值1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4.9%。

3、塑料制品工业
1990年塑料制品产量争取达到35万吨。除了生产市场生活塑料制品外,重点发展
建筑塑料、农用塑料、包装塑料和工程塑料。

4、造纸工业
努力开发高档产品和短线产品。1990年,全省造纸产量达到70万吨。

5、耐用消费品工业
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发展联合,努力提高产品性能,质量,争创优质名牌产品,
积极开发新产品。 1990年全省洗衣机产量达到120万台,电冰箱30万台,轻骑摩托车
20万辆。
促进消费品生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对名牌优质产品和适销对路产品以及出
口产品,继续在贷款、外汇使用、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运输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适当调整进口物资结构,增加轻纺工业所需原材料的进口;二是切实搞好消费品工业
的技术改造,加速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三是有步骤地把大部分消费品价格放开,促
使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四是进一步搞好原
料基地建设;五是正确引导消费,通过引导消费促进消费品生产结构逐步合理化。

(三)能源工业
“七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煤、油、气等资源优势,以电力工业为中心,加快能
源生产建设,同时要大力抓好能源的节约。

1.电力工业
力争做到电力生产与工业生产同步增长并略有超前。1990年底全省装机容量达到
700万千瓦左右, 当年发电量400亿度。“七五”期间安排开工、建设7个重点电厂,
装机容量370万千瓦,争取投产275万千瓦。

2、石油工业
加强勘探、 采油、运输等环节,加快开发进度。五年内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5--2
0亿吨, 天然气270亿立方米;新增原油生产能力3330万吨。到1990年原油产量达到4
500万吨以上,天然气17亿立方米。

3、煤炭工业
重点抓好现有矿井的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重点放在鲁西南地区。安排改
扩建矿井18对, 投产13对,新增生产能力516万吨;安排续建、新开工矿井41对,投
产21对,新增生产能力1546万吨。全省共新增生产能力2062万吨。1990年,全省煤炭
产量达到5400万吨。要改善运输条件,增加晋煤输入。
为了进一步发展能源生产,缓和供需矛盾,必须进一步增加对能源工业的投资,
并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的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能源工业的积极性,实行合资、
集资办能源;逐步理顺能源价格,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

4、能源节约
抓紧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全省节约标准煤800万吨,
其中工业节能700万吨,其他方面节能100万吨。节能的重点是靠技术进步,依靠技术
进步节能的比重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以上。同时,要积极开展新能源的研究和开
发利用工作。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要逐步形成全省以干线公路运输网为主,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
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 以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 1990年,全省货运总量达到
8.9亿吨,客运量达到3.2亿人次,分别比1985年增长38%和46%;沿海港口吞吐量59
00万吨,比1985年增长52%;公路部门汽车运输量5200万吨,比1985年增长16.6%,
邮电业务总量2.7亿元,比1985年增长81%。
铁路。建成益都--羊口铁路、坪上--岚山头铁路,加快胶济复线兰村--青岛段改
造,争取“七五”全线通车。
重点港口。 青岛前湾港,新建深水泊位6个,增加吞吐能力1700万吨;烟台港西
港池一期工程,新建深水泊位6个,增加吞吐能力390万吨,搞好石臼港二期工程的前
期工作。
地方交通。改造济南--徐州、青岛--烟台、辛店--垦利--岚山头--兖州、泰安--
聊城等公路,新建济南--青岛一级公路、辛集--沙河公路,同时,积极扶持山区和贫
困地区的公路建设,搞好与干线公路配套的县乡公路建设。到“七五”末全省公路通
车里程达到4万公里;重点搞好沿海小港的改造建设,发展内河运输和海河联运。
航空运输。建设蓬莱潮水机场和济南遥墙机场;开辟青岛--上海--东京等新的航
线。
邮电通信。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引进万门电子程序控制自动交换机。
到“七五”末,全省14个市地全部实现市话自动化,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0万门,
新增20万门;基本建成省内电缆干线网和微波干线。

(五)原材料工业
1、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集中力量搞好30万吨乙烯项目的建设,1990年形成乙烯30万吨、合成
树脂50万吨、合成橡胶10万吨的生产能力,基本建成齐鲁石油化工基地。全省原油加
工量达到1200万吨。
基本化工。重点搞好潍坊纯碱厂的建设和青岛纯碱厂的扩建。1990年,全省纯碱
产量达到80万吨,烧碱产量达到24万吨。
农用化工。 要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改变化肥品种结构。重点改造8个小氮肥
厂, 由碳铵改成尿素,1990年小尿素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同时改造7个小磷肥厂,
形成小磷铵生产能力12万吨,并建成济南化肥厂15万吨硝酸磷肥装置;扩大高效低残
毒农药的生产能力,主要农药质量要争取达到国际标准。
精细化工。在继续发展已经形成行业的产品的同时,重点开发新产品,1990年,
精细化工品种达到600个以上。

2、冶金工业
钢铁工业,“七五”期间不铺新摊子,重点是改造济钢、青钢,集中力量配套完
善莱钢。1990年,全省铁矿石产量达到49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80万吨,钢产量达到
160万吨,钢材产量达到130万吨。
有色金属工业,要抓紧山东铝厂氧化铝车间的改造,新增能力15万吨。加强黄金
地质勘探、矿山建设和技术改造。1990年全省黄金产量争取达到15.6吨(50万两),其
中成品金10吨(32万两)。

(六)机械电子工业
1、机械工业
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机械工业的装备能力、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
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努力扩大出口。1990年全行
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
机械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发展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发电设
备和节能机电产品。 积极发展汽车工业。1990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37100辆。加快发
展轻工机械、纺织机械、食品机械和包装机械。安排好农机产品生产。加快发展通用
仪器仪表、数显测量仪器、自动管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积极开发智能化仪表和机
电仪一体化产品。并围绕机械工业自身技术改造的需要,努力提高基础机械、基础件
的技术水平。
发展机械工业的主要政策措施,一是认真搞好管理体制改革;二是逐步调整行业
结构和产品结构,集中力量发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三是大力加速技术进步,把技
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四是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和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五是加强专业化
协作,打破行业和部门的界限,发展多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

2、电子工业
要把电子工业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信息装备为主
体的轨道上来。1990年,电子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9.2%;主要产
品性能、质量和工艺水平达到国际上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
投资类产品要贯彻面向应用的方针,重点抓好微电子技术的开发,抓好计算机及
其软件、集成电路及相应的配套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1990年,全省小型计算机产量
达到20台,微型计算机产量达到1.5万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产量达到100台。无线电
通信设备产量达到10000台,有线通信设备10万台。
继续努力发展消费类产品。要在创优质名牌的基础上,形成集约化大生产能力。
1990年,全省电视机产量达到80万部,其中彩电30万部;录音机产量达到150万部。

(七)建筑业和建筑材料工业
1、建筑业
要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76亿元,平均每
年增长12%;建工系统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141元,平均每年提高5%。

2、室内装饰业
积极扶持和发展室内装修行业。要逐步建立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室内装修队伍,
抓紧培训设计和装修技术人才,提高装修能力和装修水平,1990年室内装修、装饰业
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3、建筑材料工业
建材工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步伐。1990年,全省水泥产量达
到1400万吨,平板玻璃产量达到500万重量箱(550万标准箱)。提高建筑卫生陶瓷质量
和产品竞争能力。搞好非金属矿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发展新型建
筑材料。

(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
“七五”期间,要根据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各国、各
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以加速
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1、对外贸易
“七五”期间外贸增长速度要高于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990年全省出口商品
供应总值达到90亿元, 5年翻一番;出口总值达到4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要
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在继续扩大石油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增加地方
产品出口,逐步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转到主要出口制成品,由主要出口粗加
工品转到主要出口精加工品,推动各生产部门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国际
竞争中打开新的局面。要把机电产品的出口提到战略地位上来,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重点扶植,尽快搞上去。
二是逐步完善出口生产体系。“七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和专厂、
专车间的建设,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认真抓好出口企业的技术改造,
加强出口商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提高质量和档次,改进包装和装潢,增强创汇能力。
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市场。
加强信息、推销、服务工作,有计划地抓紧建立国际销售网、商情网和服务网。
四是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除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商品外,其它商品要贯彻
内销服从外销的原则,优先保证出口货源。对重点发展的出口产品,要实行优惠政策。

2、劳务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涉外保险
5年劳务承包合同额累计达到1.3亿美元,营业额1亿美元,外汇收入3500万美元。
要继续贯彻“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经营原则,积极参与国际承包劳务市场的
竞争。大力组织和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的劳务出口,大力发展涉外保险业务,扩大承保
面。

3、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
利用外资的重点,要放在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机械电
子等行业的技术改造上,放在扩大出口创汇能力和实行进口替代上。要大力提高利用
外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从原材料和能
源供应、国内配套条件、产品销售和外汇来源以及偿还能力等方面加强综合平衡。对
已经批准签约的项目,要抓紧建成投产。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开发创新,
提高国内设计制造水平,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4、经济开发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
抓紧青岛薛家岛、烟台福来山两个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做到开发一片,投产一片,
收效一片。
要以青岛、烟台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已经对外开放的港口为基础,外引内联,扩
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规模和范围,扩大山东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快胶东外向
型经济区的建设,逐步形成沿海对外开放地带。增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的对内辐射
作用,搞好引进技术的筛选、扩散,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鼓励内地和沿海之间
互相投资,联合办企业和各项事业,以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

5、旅游
“七五”期间要加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建设,扩大旅游设施,逐步适应旅游事
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扩充现有旅游点和风景区,增加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并开发新的旅游区,逐步形成由曲阜到泰山、济南、淄博、潍坊、青岛、
烟台的旅游带。加快培养旅游人才,搞好翻译、导游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
政治和业务素质。改进和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努力增加旅游商品收汇。1990年接待国外游客5 0
万人次,当年创汇5000万美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国内旅游事业。

(九)商业和服务业
1.商业
“七五”期间,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流通体制,搞活商品流通,
扩大消费品供应,促使城乡市场更加繁荣活跃,努力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保证
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990年, 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467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
11.4%。
要大力组织适销商品的收购和供应,满足人民消费需要,促进生产按照社会需要
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放宽政策,疏通流通渠道,在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继续大力发
展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要强化商业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服务职能,对全社会的流
通活动进行引导和调节,要加强商业网点和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流通手段的现代化。
要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扩大省内外商品交流。

2.服务业
要进一步放宽政策,加快发展集体和个体服务业。现有国营小型饮食服务企业可
以改为集体经营,或者承包、租赁给个人经营。鼓励社会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
第三产业流动。

3.市场管理
要健全对流通企业的行政管理,做好注册登记工作、取缔无照商贩和无注册的各
种公司、货栈。加强市场物价管理,严禁随意涨价或变相涨价。坚决制止偷税漏税、
短斤缺两、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依法取缔假冒、质量低劣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商品,
并对制造这些商品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惩处。要完善市场管理法规,运用法律手段
维护市场秩序。

五、科技和教育事业

(一)科学技术
1.科技发展目标
“七年”期间全省生产技术水平及主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有显著提高,其中
重点行业的若干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相当一批重点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性
能,达到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有的要达到或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
一批传统的优势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得到较大发展,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
发利用,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有所提高;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要取
得显著成就;在若干对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中长期技术开发和某些应用
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人员的素质要有较大提高,科技手段要有较
大改善。

2.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要大力开发和普遍推广效果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
产业、传统工艺和传统产品,加速现有新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生产
技术水平。 重点搞好110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认真抓好一批投资少、周期短、
见效快、效益大、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星火”技术开发项目,把科学技术引向农村,
推动乡镇企业技术进步。

3.科技攻关
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提出的关键技术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取得一批
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成果。 省“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包括24个项目、99个专题、2
72个课题。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专院校、生产部门、科研单位进行协作攻关,力
争绝大部分课题在“七五”期间完成并发挥效益。

4.新兴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七五”期间,要积极地有重点的搞好电子信息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生
物工程、海洋工程和新型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努力抓好应用,使新兴技术
更好地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

5.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要加强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大力开展经济、科技、
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的研究,力争拿出一批较高质量的研
究成果。

(二)教育事业
1.基础教育
“七五”末,要在约占全省人口25%的城市市区、各大企业和经济比较发达、已
经普及小学教育、初中入学率比较高的县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其余地区首先保质保
量地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逐步发展初级中学,积极创造条件,为在本世纪末实现九年
制义务教育做好准备。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

2.职业技术教育
要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有中等专业学校要充
分挖掘潜力,提高质量,增添短线缺门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城市职业中学,要在巩
固、提高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办学渠道、扩大专业门类,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继
续发展和提高农村各类技术中学,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
1990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8.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5.2%,在
校生达到4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

3.普通高等教育
要立足现有院校,根据条件可能,通过挖潜提高,扩大招生,使高等教育有一个
新的发展。计划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8.8%;5年毕
业学生13.5万人,比“六五”增加5.8万人。
“七五”期间,计划增加专业100个左右,专业点150个左右。为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并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博士研究生点,1990年在校研
究生达到5000人。

4.成人教育
“七五”期间,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广播电
视大学、夜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职工中专、农民中专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
计划5年内成人高等学校毕业生达到12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1.9倍;成人中等专
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6.5万人,比“六五”期间增长5.3倍。积极地推行自学考试制度,
扩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范围,同时试行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成人教育要坚
持脱产、半脱产与业余学习相结合,长期学习和短期学习相结合,坚持学用一致,讲
求实效,避免不讲质量,片面追求文凭、学历的倾向。
“七五”期间,要逐步增加教育经费和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要实行多渠道、
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切实抓好。“七五”
期间, 培养小学教师6万人,初中教师6万人,职业技术中学专业教师1.1万人,培训
中小学教师24万人。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
遇,鼓励他们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六、固定资产投资

(一)总规模
“七五” 期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约为800亿元。按经济类型分,
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462亿元, 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117亿元,个体投资221亿元;按
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固定资产投资约300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约500亿元。
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 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其中基本
建设投资65亿元,技术改造投资72亿元,其他投资25亿元。

(二)基本建设
在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前提下,“七五”期间要着重调整和改善基本建设投资结
构。地方全民基本建设投资作如下安排:
1.能源工业10.8亿元,占总投资的16.6%;
2.交通、邮电通信4亿元,占总投资的6.2%;
3.原材料工业3.1亿元,占总投资的4.8%;
4.机械电子工业1.8亿元,占总投资的2.8%;
5.轻纺工业18亿元,占总投资的27.7%;
6.农业、林业、水利、气象5.3亿元,占总投资的8.1%;
7.科学、教育、文化、卫生9亿元,占总投资的13.8%;
8.城市建设5.5亿元,占总投资的8.5%;
9.其他投资7.5亿元,占总投资的11.5%。
“七五” 期间在我省建设的中央和地方大中型项目64个,其中,能源建设项目1
9个,铁路、交通建设项目7个,化工和原材料建设项目15个,轻纺建设项目11个,机
械、冶金建设项目3个,城建、水利建设项目4个,其他项目5个。

(三)技术改造
“七五”期间列入计划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改造投资7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
27.7亿元,自筹和其他44.3亿元。
技术改造的重点:一是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在行业中领先、改造后能在赶超国际
先进水平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二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但技术落后
的老企业;三是承担出口创汇任务较多的企业。所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都要以提高经
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开发新品
种,扩大优质名牌产品和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强和改善劳动保护设施,治
理环境污染,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四)提高投资效益
为了大力提高投资效益,要建立和健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制度,严格控
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特别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办事,加
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狠抓合理施工,推行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责任制。

七、财政、信贷、物资、外汇

(一)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1990年达到×××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5年合计收入×××亿元。
为保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必须积极支持生产发展,培植和扩大财源。
财政支出,按照现行体制计算,1990年达到××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5年合
计支出×××亿元。
财政支出的安排,要首先保证改革措施实施的需要,支持价格体系和工资制度改
革;进一步增加科技教育事业费支出,其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合理安排
基本建设支出;控制行政费和其他事业费的增长。

(二)信贷收支
“七五”期间,要努力扩大信贷资金来源。5年内各项存款(不包括农村信用社存
款)增加19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4%。
信贷资金的使用,区别不同情况,该紧缩的紧缩,该支持的支持,合理供应和使
用资金,支持生产、建设、流通的正常需要。5年内各项货款增加369亿元,平均每年
增长13.8%。 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增加现有企业和新建改建企业的流动资金,5年共增
加278.4亿元,占贷款增加总额的75%。

(三)物资供应
“七五”期间必须加快物资体制的改革,把解决物资供应的重点由计划分配转到
增加社会资源利搞活物资市场上来,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缩小统配物资的
种类和数量,计划内分配的物资,不再开平价供应的新口子。二是对重要物资生产企
业实行产品上调包干。完成上调后的部分,有的可以全部议价交物资部门经销,有的
可由企业进入物资市场自由销售;对完不成上调任务而高价自销的,应扣回计划供应
的原材料,并将高价所得部分如数上交财政。三是按照物资的合理流向,在若干城市
建立物资贸易中心,开放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扩大物资的协作与交流。四是在积极
组织紧缺物资增产的同时,要进一步抓好物资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工作,改善物资
经营,加快物资周转。五是要改革目前条条分配、层层设库的管理办法,转向以城市
为中心按企业隶属关系分配物资的体制。

(四)外汇使用
在地方外汇的使用上,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 调整进口用汇结构,提高外汇使用效益。进口用汇要重点用于引进软件、先
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急需的短缺生产资料。严格控制国内有能力生产的原材料和
设备的进口,以及耐用消费品的进口。同时要大力提高外汇使用效益,千方百计节约
用汇。严格进口用汇审批制度,避免盲目进口。大力缩减非贸易外汇支出。
2、 合理调整用汇负担,实行外汇调剂使用。省和市、地、部门、企业在进口用
汇上要各有侧重,合理负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要有计划地有偿调剂外
汇的使用。
3、 进一步加强外汇使用管理。地方留成外汇的使用继续实行额度控制,不许突
破。加强对市、地、部门、企业自有外汇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监督,并引导其使用方向。

八、经济体制改革

“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搞活企业
要继续从外部条件上给企业增添活力。除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以外,各级政府的业
务主管部门都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实行政企职责分开,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有步
骤地适当减少指令性任务过重的大中型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比重,逐步调减大中型企业
的调节税,并适当增提折旧基金,同时调整完善对城乡集体和个体企业的税收、贷款
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各类企业创造比较平等的竞争环境。认真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资
金问题。
企业要把增强活力的着眼点放在企业内部改革上,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
力。一是改进企业领导体制,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充分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
和开拓精神。二是转轨变型,搞活经营。变单纯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开拓型,变封
闭型为开放型,变一级经营为多级经营,适当划小内部核算单位,实行分级分权管理。
三是切实改进经营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
“七五”期间既要继续加强宏观控制,又要切实改善宏观控制;既要继续控制社
会总需求,又要努力改善社会总供给,逐步做到不仅能够进行总量控制,而且能够进
行结构控制,把重大的经济活动管住管好。
要逐步减少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建立健全间接控制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
律手段,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计划工作的重点要逐步地
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为主的、更全面的宏观
管理的轨道上来。财政、税收、信贷、金融和劳动工资等方面,也要按照国家的统一
部署,配套地搞好改革。要在国家赋予的权限内,适时适度地综合配套地运用各种经
济杠杆。制定地方性经济法规,建立和加强经济监督和经济信息系统。逐步进行中心
城市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充实和加强综合性经济管理部门,努
力提高这些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宏观控制调节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一步搞好国家
机关的机构改革。

(三)逐步完善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体系
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封锁,使我省与兄弟省、市、区之间,省内地区之间,以及城
市和农村之间进一步相互开放,逐步建立起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管理下的社会主义统一
市场。进一步发展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大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
充实和完善技术市场。并促进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
为了形成和完善市场体系,必须继续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七五”期
间价格改革的重点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计划价格偏低的
问题,使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逐步趋于接近。适当调整运输价格和邮电资费。结合工
资改革,研究确定合理的房租和住房销售价格,合理调整劳务收费标准。
在价格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连锁提价的范围和幅度。加强物价管理,严格物
价纪律,保护消费者利益。

(四)广泛推行计划承包责任制
要分别不同情况,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推行计划承包责任制。在生产上,对一部分
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要根据需要和生产条件的保证情况,实行产量递增包干或上调
量包干办法;在建设上,实行投资包干,在物资供应上,对建设项目按照定额和工程
进度由承包公司实行承包供应;在财政收支上,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
法。要通过合同形式把包干任务和奖罚办法明确起来,以加快生产建设和各项事业的
发展。

(五)发展横向经济联系
坚持“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企业之间
的联合。逐步形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新型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在发展企业联合
的同时,积极发展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充分利用我省的某些资源优
势,积极引进国外、省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省内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加强我省东部和
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协作,通过发展横向联系,逐步将东部地区的资金、设备、
技术和管理优势,同西部地区的某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我省经济全面发展。
为了保证横向经济联系健康顺利发展,要从政策上予以支持,法律上给予保护。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
坚定不移地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力争“七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10‰,
全省总人口控制在8100万人以内。

(二)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
“七五” 期间全省城乡新增劳动力530万人,其中农村330万人,城镇200万人。
在城镇,要鼓励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的
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就业,尽最大努力减少待业人员。农村剩
余劳动力要通过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离土不离乡,尽量就地消化。进一步
改革劳动计划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和聘任制。继续办好技工学
校,1990年在校生达到6万人。
有步骤有重点地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切实搞好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大幅度减少伤亡事故,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杜绝重大恶性事故。

(三)居民收入和消费
“七五” 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3%,职工实际平均工资收入每年
增长4%以上,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提高5%。
在收入分配上,要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继续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
业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着重克服平均主义弊端,同时也要克服和防止收入差距的过
分悬殊,采取积极的政策,鼓励共同富裕。
“七五”期间,城乡消费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消费内容将日趋多层次和多样化,
消费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食品方面, 1990年, 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从1
985年的2642大卡增加到2827大卡, 营养结构也将有所改善;穿着方面,花色、款式
将日益增多,质量进一步提高;用的方面,在一般日用消费品花色品种增加和质量提
高的同时,耐用消费品比重将有较大增加;居住条件也将有新的改善。同时,要采取
正确的政策,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引导,促进消费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

(四)医疗卫生
“七五”期间,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和城乡兼顾的方针,深入开展以除害灭病为
中心的群众卫生运动,显著改善广大城乡的卫生状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疾病防治工作要达到新的水平。传染病的发病率要有显著下降,对已具备有效防
治手段的计划免疫病种要做到基本控制。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卫生面貌,争取1990年
90%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安全卫生水。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 “七五”期间增加医院病床2万张,平均每年增加4000张,
1990年达到15.4万张。
充实提高医疗卫生队伍。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90年达到29.8万人,五年增加4万
人,全省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0.6人。
加强医学科学研究。重视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在临床和预防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我国传统医学,努力提高中医学水平。
积极搞好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制和生产。

(五)体育事业
继续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培
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快优秀运动队建设和优秀运动员培养,加强体
育科研,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实现竞赛工作社会化、多
样化、制度化;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等
各式各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扩大体育活动人口。

(六)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七五”期间,要认真研究和逐步建立形式多样、项目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
障制度。积极发展保险事业、防灾补损,稳定企业经营,安定人民生活。逐步推行职
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调剂使用。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发展城乡福利生
产和福利事业。
认真做好社会救济和扶贫工作。各级政府对民政事业的投资要统筹安排,逐步形
成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七)城乡建设
1、城市建设
要继续贯彻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方针,逐步形
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开放型、多功能和社会化的城市网络,增强辐射作用,带动整
个经济的发展。
加快城镇住宅建设。 1990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比1985年增加1平方米。同时积极
推行城镇住宅商品化。
扩大城市供水能力。建成引黄济青和引黄保泉两个大型工程,全省城市日供水能
力比“六五”期间新增90万吨。
大力发展城市煤气。新增日供气能力68万立方米。
积极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每年增加公共汽车、电车180辆。搞好城市道路建设。
搞好城市绿化。199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由“六五”末的20%达到30%,人均占有
绿化面积由2.5平方米达到4平方米以上。

2、乡村建设
加快集镇建设,使其逐步成为农村商品经济的中心。继续搞好村庄建设。“七五”
期间全省农村每年改建新建住房7000万平方米。乡村建设要量力而行,与农村经济发
展水平相适应。严格控制土地占用。

(八)环境保护
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重点防治大气、污水和噪声的污染。控制工业污染,首先
切实把现有污染源治理好,同时严禁新的污染源产生。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项目,
都要做到防治污染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1990年全省工业
三废排放基本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加强水源保护。

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精神产品的质量和社会
效果放在首位,反对单纯追求经济收益,忽视社会效果的倾向。

1、新闻出版
新闻单位要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满足
人民对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出版部门要积极扩大出版发
行能力,提高出版质量。1990年全省出版总印张达到274亿印张,比1985年增加9.2亿
印张,其中报纸总印张达到8亿印张,增加3.2亿印张,杂志、图书达到19.4亿印张,
增加6亿印张。

2、广播电视和电影
广播电视工作要充实和加强编采力量,提高节目制作能力,丰富节目内容,提高
宣传质量。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提高覆盖率。加强电视教育,为扩大人才培养服
务。进一步办好农村有线广播。
电影放映事业要搞好经营管理改革,适当调整布局。1990年全省电影放映单位达
到1.64万个,比1985年增加4500个。

3、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事业要特别重视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作家、艺术家要深入
生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艺术表演团体,要改革体制,完善经营管理制度。

4、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
加快公共图书馆的建设,1990年争取达到市市、县县有一个规模不等的图书馆。
充实、提高现有博物馆。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建设,使之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二)思想政治工作
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内容,坚
持不懈地深入进行理想纪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密切联系建设和
改革的实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
维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七五”期间,要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和支持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依据宪法和法律,适时制定一些行政法规,逐步使
行政管理工作法制化,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各项事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克服官僚主义,清除一切腐败现象。在一切有接受
能力的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公安、安全、司法机关要加强自
身建设。

(四)社会秩序
要继续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尽快实
现社会风气、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