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81&run=13

地理:菏泽地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31万
平方公里,耕地1137.76万亩;气候温和,年日照2579小时,10℃以上积温平均213天
,无霜期年均212天,常年降雨量为680毫米。
行政区划与人口:全区辖菏泽市和曹县、单县、郓城、梁山、定陶、成武、巨野
、鄄城、东明9县。共35个区(6个农村办事处)、5个城区办事处、297个乡镇,8140个
行政村,1.47万个自然村。全区总人口741万,农业人口691.2万,回族人口4.472万
。中共菏泽地委、菏泽地区行政公署驻菏泽市。
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张守福;副书记:刘洪仁 樊思宝 许希亮
行政公署专员:刘洪仁;副专员:毕可文 王玉柱 于法杰 耿德祥
中级法院院长:许修堂
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王德军
1986年,全区社会总产值61.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7.6亿元,国民收入30.49亿
元。
农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地瓜、水稻和棉花、大豆、花生、
芝麻、蔬菜等。1986年,遇到近60年罕见的特大旱灾,经奋力抗旱,仍夺丰收。全年
农业总产值2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5.4%。粮食总产289万吨,棉花总产14.
03万吨,油料总产12.28万吨,夏粮总产209万吨,比1985年增产2.35万吨,向国家交
售小麦45万吨。1986年,全区瓜菜种植发生了较大变化,冬春鲜菜面积达11万亩,调
剂了蔬菜市场供应;西瓜面积34万亩,比1985年增加10.4万亩,“中育六号”、“郑
州三号”在全省西瓜评比中名列第一。
主要林木品种有泡桐、毛白杨、榆树、国槐、刺槐等。1986年末,实有林地面积
160.1万亩,比1985年增长49.1%;全区达到了平原绿化标准。林木蓄积量607.8万立
米,人均0.9立米;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合格面积3426亩;桐粮间作面积596.27万亩,
均为全省第一。林果面积已发展到41.40万亩,比1985年增长1.19倍。水果总产量60
433吨,比1985年增长7.01%,其中苹果总产量3.60万吨,比1985年增长13.1%;鲜
枣总产量8735吨,比1985年增长6.6%;葡萄总产量1133吨,增长24.6%。
本区大牲畜、鲁西黄牛和羊的存养量、青猾皮和绵羊毛产量均居全省首位。198
6年末,大牲畜存栏数为80.6万头,比1985年增长7%;鲁西黄牛存栏56万头,增长6
万头;羊存栏296.38万只,增长26%;青山羊236万只,增加49万只;小尾寒羊14万
只,增加2万只,畜产品全面增产,全年肉类产品1.2亿公斤,比1985年增产两成以上
,羊奶增产2倍。淡水养渔业居全省第三位。养殖面积11.83万亩,比1985年增长14.
4%;生产各类鱼苗1.06亿尾,比1985年增长22.4%;全区水产品产量8688吨,比19
85年增长32.9%,水产品总产值达6401万元。
工业:本区西部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东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全区有丰富的农副
产品资源。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634个,其中县属以上企业416个,职工9万多人。
主要有纺织、食品、造纸、印刷、皮革、塑料、服装、家俱、机械、化工、原煤、电
力、建材等15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其中,纺织工业基础较好,有12.3万枚纱绽。
拥有菏泽棉纺织厂、梁山棉纺织厂、单县棉纺织厂、菏泽毛纺厂、菏泽第二毛纺织厂
、单县麻纺厂和菏泽印染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主要工业产品有棉纱、棉布、毛呢、印
染布、机制纸、饮料酒、卷烟、服装、塑料制品、家俱、羊毛地毯、油漆、水泥、合
成氨、原煤、农机、电度表和机械配件等。荣获省优产品称号的有35种,部优产品称
号的2种。梁山农机厂生产的“梁山牌收割机定动刀片”和菏泽沙土酿造厂生产的“
特鲜酱油”荣获国家银质奖。
198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1.18亿元。预算内工业实现利税5675.4万元。比上年
增长2.6%,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3亿元,增长35.3%。村及村以下办工
业总产值6.4亿元,增长1.46倍。1986年开发新产品110种,推广新技术13项。新增省
优产品6种。有6种产品获省级科技奖,4种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菏泽印染厂研制的
卫生整理布,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近几年,全区有5162个企业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其中县属工业企业162个,占
县属企业的68.9%。1986年,又有39个企业开展协作,其中经济联合146项,技术协
作113项,引进资金613万元,人才交流874人次,物资协作总额2.46亿元。协作有效
益的81个企业,完成产值21.83亿元,比1985年增加4366万元,利税2237.55万元,增
加715.75万元。
交通邮电:1986年全区共有公路干线18条,通车里程2932.6公里,重要桥梁239
座,客运站、点538处,营运客车296辆、货车286辆,可直通5省27个县市。全年完成
货物运输量471.9万吨,比1985年增长10.8%;周转量3.73亿吨公里,增长17.2%;
客运量992.7万人,增长8.6%;周转量5.71亿人公里,增长12.15%;公路运输能力
比1985年增加270吨位、1892客位。新乡--菏泽--兖州铁路从境内贯穿。全区共有邮
电局、所184个,职工2609人,市内邮路49公里,市话干路长342公里,电话机总数7
462部。1986年,对曹县、梁山、成武三县开通了半自动长话。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
量797.8万元,比1985年增长6%。
基本建设:1986年,全区基本建设施工项目118个,年内建成投产的89个,投产
率75.4%。全年完成投资7651万元,比1985年增长112.4%。生产性建设比重由1985
年的47%上升到68%。年内新增高压输电线路95公里,为振兴经济增添了后劲。更新
改造投资完成4909万元,比1985年增长10%,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用于城市建设和
维修的资金达2043万元,是历年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区修建、拓宽马路51条,61.8万
平方米,比1985年增加53.7%,修建排污及下水道47.2公里,新增自来水干管19公里
,自来水井27眼,修建城市桥涵8座。
商业金融:1986年全区内外贸易稳定发展,财政收入增加。由于1985年棉花面积
压缩,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完成12.80亿元,比1985年下降11%;全年实现社会商
品零售额16.07亿元,比1985年增长2%;外贸收购总值完成3.02亿万元,比1985年增
长41.5%。城乡集市贸易进一步活跃,成交额达到3.87亿元,比1985年增长20.5%。
个体工商户达7.67万户。从业人员11.98万人,零售额3.21亿元,上交税款2639万元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14亿元,比1985年增长18.5%。年底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1.
54亿元,比1985年增长10.2%;各项贷款余额30.35亿元,比年初增长1.76%,保证
了生产经营资金的正常周转。保险业务迅速发展,开办险种已发展到28种,承保金额
22亿元,比1985年增长24%;保费收入958.8万元,比1985年增长33%。
文化:全区共有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20处,艺术表演团体16个,电影放映单
位927个,影剧院79个,1986年放映电影14.46万场,观众1.67亿人次,为1985年的1
10%,创历史最高水平。文化专业户已发展到3000户。从业人员4000人,拥有电影、
图书、美术、戏曲表演等20几个种类,活跃了农村群众生活。全区电视转播台一处,
县以上广播电台、站10处,乡镇村广播站、室916处。喇叭入户率发展到82%。地区
电视转播台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一处卫星地面接受站,开辟了电教节目频道。郓城
、巨野、东明等县建立了卫星地面接受站,省电视台节目在全区覆盖率达67.5%,中
央电视节目覆盖率为16%。文艺创作出版事业有新发展。全区专业作者100人,业余
作者500人。1986年出版《曹州英烈》、《英雄壮歌》、《鲁西南名人传》和水泊梁
山丛书《呼保义宋江》、《黑旋风李逵》、《水浒三女传》等各种图书41种。销售图
书3050.7万册,创历史最好水平。1986年,唢呐演奏荣获全国民间音乐比赛二等奖;
杂技《蹬技》、《对口悬人》荣获省三等奖;枣梆《汉阳案》、二夹弦《拾爹嫁娘》
、山东梆子《五品夫人》在山东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活动中,荣获表演、创作、导演
、风格、作曲、伴奏等8项18个奖,为历届省戏曲比赛获奖之冠。1986年拍摄《牡丹
情》电视剧一部;地区枣梆剧团的《蝴蝶杯》、《珍珠塔》、《徐龙铡子》、《借妻
》和曹县豫剧团的《抬花轿》首次搬上电视屏幕。1986年成武发现的商代古城址和唐
代石塔--田塔,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科技:全区有科技干部7.29万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3人,中级科技人员1866人
。1986年安排科技项目133个,应完成57项,已完成54项,占95%,全区完成科技成
果80项,其中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2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郓城县过滤棉厂承担
的“利用棉短绒制过滤棉”科研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
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空白,全年试制30吨,销售13个省市,实现利润5万元。成武
县鲁艺家俱厂与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了桐藤柳腊家俱新品种,通过
省级鉴定,工艺先进,外形美观,结构合理,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欧美等17个国家
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换取外汇50多万美元,列入首批国家“星火计划”。1986年全区
共培训技术人员8万人次。聘请省内外厂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各类技术人员2109
人,引进推广技术成果385项,并传递科技信息3000条。
教育:1986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1.29万所,在校生150.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
的20.5%,其中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1942人;普通中等技术学校6所,在校生1910人
;中等师范6所,在校生3604人;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1500人;农职中学27所,在校
生7456人;普通高中47所,在校生3.67万人;普通初中468所,在校生27.29人;普通
小学6122所,在校生99.35万人;幼儿园6645所,入园幼儿18.58万人;盲哑学校1所
,在校生30人。普通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大专毕业生752人。全区成人高校1所,在校
生1497人;教师进修学校10所,在校生6229人;职工中专5所,在校生1067人。成人
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大专毕业生259人。全区少青壮非盲率达到87.1%,超过了国务
院规定85%的标准。农民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全区乡村农技校达1499处,学员7.5万
人;社会力量办学373处,学员2.82万人。1986年省教育厅在菏泽召开了全省农民教
育现场经验交流会。电视、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1986年出现了可喜局面。电视教育获
大专毕业文凭的400人;函授教育获大专毕业文凭的1739人,中师文凭的1434人;自
学考试获大专文凭的64人,获中师文凭的1827人。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有8
3%发了合格证。校改投资总额7126.6万元,新建、大修校舍2.65万间,坚固校舍比
例由1985年的51%提高到7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学校6161处,普及率为85%,勤
工俭学总产值和纯收入分别为1203万元和55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卫生:全区乡以上医疗机构324处,医疗诊所8595个,开设病床8136张。1986年
门诊达1345.21万人次,比1985年增加117.81万人次;收住院21.11万人次,床位使用
率87.3%,治愈率80.6%,业务收入比1985年增长21.2%。全区集资104.3万元,办
医院(站)45个。个体开业行医1047人,开设家庭病床2926张。全区人口出生率11.9‰
,死亡率为4.37‰,自然增长率为7.55‰。
体育:1986年在省和全国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40枚,其中1项平国家纪录,20
项破省纪录。在山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成年男组、成年女组、少年男组和武术均
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五位;在全国“武士杯”武术比赛中,获团体
总分第四名。全区各种武术组织1828个,参加武术活动的达4万人。
人民生活:1986年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职工月工资水平由1985年的78.8元上升
到90.1元,比1985年增长14.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1元,比1985年增加2元,全区
年末在职职工29.21万人,与年初相比净增5005人。全年共安置待业人员1.75万人,
比1985年增长126%。年末居民储蓄存款额9.18亿元,比年初增长48.57%。
(刘文军 李顺广 马涛 张煜)

菏泽市

菏泽市位于山东西南部, 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耕地127.6万亩。辖牡丹、佃户
屯、岳程庄、刘寨、都司、侯集、胡集、马村集、皇镇、新兴、庞王庄、何楼、解元
集、二郎庙、贾坊、杜庄、李庄集、吴店、白虎集、大黄集、马垓(回族)21乡,小留、
辛集、沙土、安兴、黄、马岭岗、金堤、高庄、李村、吕陵、王浩屯11镇,以及东
城、 西城、南城、北城、丹阳路5个城区办事处,共912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全市
人口101万,其中市区人口14万。
1986年,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2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亿元,比上年增
长16.2%,获利税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7.5%。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毛呢、毛
线、针织品、机制纸、扑克牌、饮料酒、塑料制品、木制家具、拖拉机、油泵油嘴、
仪表、化肥等。其中毛线、电表、造纸、印刷品、优质酒等为创优产品,有较强的市
场竞争能力。农业生产中,粮食总产36.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并被国家确定为粮
食生产基地县。林业产值1130万元,累计造林面积22.24万亩,达到平原绿化县标准
,分别被林业部和省政府命名为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牧业产值5206万元,以著名的鲁
西南大黄牛为主的大牲畜存养9万头,羊30万头。乡镇企业7000处,从业人员6万人,
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8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20
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209元。
1986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6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4164万元。其中:
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177万元,市政建设投资849万元。新修、翻修和拓宽道路57万平
方米;100毫米以上自来水管道总长44公里,日供水量2.3万吨;修建了桥涵闸,扩建
整修了曹州牡丹园、青年湖公园、儿童乐园和环城公园;市区绿化覆盖率达29.1%。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1986年全市563处小学基本达
到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多数达到了“六配套”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
6.7%,初等教育普及率达95.5%。完成科研项目41个,其中牡丹新品种选育及大田
催花、S280柴油机、卫生整理布等达到国家先进水平,YM220型烟煤型煤技术等填补
了省内空白。建成了市文化中心一号楼,完成了曹州书画院主体工程。市红旗电影院
被评为1986年度国家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单位;市文化馆李广福的唢呐独奏《抬花轿》
获全国民乐民舞调演二等奖。体育事业有新的进展,获省级体育比赛金牌4块,银牌
13块。武术运动员赵翠荣、马忠轩、孙丙辉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次获奖,并到十多个
国家进行了表演。城内新建病房楼一座,增加了部分卫生设施,被评为全省卫生先进
城市;蚊蝇灭杀工作获省单项奖。
牡丹、耿饼、木瓜、山楂是菏泽市的四大著名土特产品。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
,栽植面积达5000余亩,有480多个品种,已发展成为全国的牡丹生产、科研和观赏
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牡丹供应全国各地,还远销至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苏联
、澳大利亚和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建立牡丹科学研究所,牡丹的
经济效益已由药用扩大到食品、饮料等领域。市郊的“曹州牡丹园”面积1100亩,已
成为全国的牡丹观赏胜地。

(李开冉)

鄄城县
鄄城县位于菏泽地区西北部,面积1032.7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辖凤凰、箕山
、宋楼、陈良、左营、大埝、李进士堂、梁堂、葛庄、董口、西双庙、临濮、梁屯、
富春、什集、麻寨、鲁王仓、彭楼、阎什口、张志门、引马、郑营22个乡和鄄城、红
船、旧城3个镇,870个村民委员会,61.2万人。
1986年,全县社会总产值4.33亿元,国民经济总收入2.48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3
.92亿元,比1985年降低2%。其中农业总产值2.1亿元。粮食总产28万吨,人均占有
412.5公斤。棉花总产455万公斤,比1985年降低50.3%。农副产品收购总值8653万元
,外贸出口总值1965.8万元,财政收入454.8万元。大牲畜存栏6.4万头,山绵羊饲养
量29.2万头,生猪存栏12.1万头。渔类年捕捞量17.5万公斤,水产总值3147万元,多
种经营总收入2.23亿元。
鄄城宜农宜林,在保证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力发展林业生产。1986年全县共有林地17.71万亩,比1985年增长50.3%。实有
果园6.3万亩,果品产量1230万公斤。农桐间作62万亩,木材蓄积量70万立方米。林
木总株数2600万株,人均占有42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2%。第五次被评为全国
林业生产先进县。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4亿元。共有工业企业3
279个。其中乡镇办118个,村办172个,联合体办674个,个体办2315个;乡镇企业8
354个。其中乡镇办163个,村办261个,联合体办1785个,个体办6145个。鄄城县酒
厂生产的“亘古泉老窖”酒连续6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鄄城县农机厂生产的“ZL-7
5”型榨油机以其出油率高、耗能低而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
86年在埃及万国展览会上受到好评。
1986年,全县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262万元,比1985年增长75%。鄄(城)南(部
)“四大专业市场”(金堤口人发市场,顺城集中药材市场、郑营皮毛市场、什集钢丝
绳市场)给鄄城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围绕着四大专业市场,鄄城南部有2万多户、7
万多农民务工经商。供销系统开始实行租赁制。
1986年,县投资60万元新建有机化工厂一座,年产原甲酸三乙脂200吨。鄄巨公
路(鄄城-巨野)铺成通车。
1986年,全县新建乡村专业研究会60个,发展会员682人。干部职工办学集资20
万元,改造校舍885间,购置课桌凳3470套。共有小学毕业生1.22万人,初中毕业58
49人,504人参加高考,208人被高等院校录取。1986年新发展文化院32个,文化户4
00个。县人民医院门诊楼落成,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李允贵)

郓城县
郓城县位于菏泽地区东北部,面积1571.3平方公里。辖城郊、武安、郭屯、张营
、程屯、侯咽集、玉皇庙7区和郓城、武安、郭屯、程屯、侯咽集、玉皇庙6镇与蒋庙
、丁庙、八里庄、双桥、五界首、黄安、徐垓、唐庙、三屯、南赵楼、汉石桥、隋官
屯、丁里长、张营、陈坡、潘渡、黄堆集、大人、杨庄集、王井、常庄、肖皮口、黄
集、梳洗楼、伟庄、李集、水堡、苏阁、大潭、张鲁集、刘口、郭庄32乡,1022个行
政村,90万人口,农业劳力35万,耕地158万亩。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5.3亿元,工业
总产值1.6亿元,农业总产值3.7亿元。粮食总产42万吨,棉花2.1万吨。农村经济总
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5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
值1.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701万元。
1986年,工业企业达7352个,比上年增加929个。其中县办30个,乡村办686个,
联营及个体办6644个。有建材、农机、纺纱、酿造、皮革、副食品等30多个行业。乡
村办企业年总产值5146万元。联营企业发展较快,部分企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刘
孟庄肠衣厂年产值600万元,创利税180万元,换外汇162万美元。县拖拉机配件厂生
产的Z-0.03/7压气泵,连续3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年产5000台。县植物油厂年总产值
483万元,创外汇55万美元,连续10年被评为省同行业先进单位。县特制灯炮厂是山
东省唯一生产特制灯泡的厂家,年总产值204万元,创利税35万元,产品销省内外。
县搪瓷厂年总产值421万元,创利税128万元。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城内拓宽街道6条,铺沥青路面11万平
方米,路面总长6600米,总投资350万元。县第一中学教学楼、县医院病房楼、县总
工会俱乐部、县图书馆等9栋大楼,已竣工使用,共投资566万元。县地面卫星接收站
和电视发射台,投资45万元,已于年底启用。郓城县获1986年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和
全国扶贫扶优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获全国农业区划奖。郓城素有“武术之乡”之称,
到1986年底,全县有公、民办体校、武校30多处,共有学员2570余人。

(陈传铮)

梁山县
梁山县位于菏泽地区东北部。1986年初,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梁山县北部的商老
庄、大安山、代庙、司里、昆山、豆山、斑店7乡和银山镇划归东平县。区划变动后
,梁山县辖梁山、小路口、韩岗、徐集4镇和前集、后孙庄、马营、馆里、寿张集、
大路口、郓陈、赵堆、杨营、黑虎庙、小安山、李官屯、馆驿、袁口、王府集、韩
垓、开河、拳铺、方庙、信楼20乡,710个行政村,人口57.18万,其中农业人口53.
23万。总面积96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9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56亩。
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0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9亿元,农业总产值1
.86亿元。粮食总产21.9万吨,棉花967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15亿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12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8538万元,外贸出口总
值1070万元。
1986年,瓜菜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瓜菜总产值达12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
.73%。乡镇企业发展到3556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2.73万人,产值占农业总产值
的73.7%,个体工商业发展到5451户,从业人员达2.17万人。1986年梁山风景区建设
,投资30万元,先后兴建了全石结构的“精武”牌坊,仿宋古建筑“水浒酒馆”,维
修了“引景路”、“七十二台阶”登山道。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体活动的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梁山油漆厂研
制成功“AB-1水溶性脲醛树脂”和“丙烯酸氨基烘漆”,梁山轴承厂的“大、中型园
锥滚子弧坡形滚动面加工工艺研究”和“‘3’类型轴承检测仪”的研制,填补了国
内空白,已达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1986年陆书华在全国田径青年冠军赛中获五项全
能冠军;刘建在全国少年摔跤锦标赛中获57公斤级金牌。于清泉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
说《阮小七外传》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栾怀刚、李占慧、张宪春采写的通讯《正
视党纪讲真话,严以律己刹歪风》获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山东省首
届好新闻一等奖。刘丙礼、栾怀刚、火来胜采写的通讯《工程师探家》在全国农民报
协会好新闻评选中获三等奖。

(杨绍科)

巨野县
巨野县位于菏泽地区东部,总面积1270.3平方公里,辖巨野、大义、章缝、大谢
集、龙5个镇和田庄、丁官屯、吕官屯、田桥、太平、大李集、张表、王平坊、柳
林、陈集、万丰、董官屯、葛店、营里、陶庙、独山、双庙、新城、昌邑、薛扶集、
夏官屯21个乡,850个村民委员会,1032个自然村,68.44万人,农业劳动力26万,耕
地111万亩。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农业总产值2.9亿
元。粮食总产27万吨,棉花2.25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23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4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25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9
41万元。城乡储蓄余额1.13亿元,全县人均存款167元。
1986年,经过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经济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全县
工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加了3094万元,乡村企业(包括联营和个体企业)6742个,比上
年增加了4563个,主要有农机具、制锅、酿酒、粮油加工、建筑建材、工艺美术等行
业。骨干企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巨野水泵厂生产的HW/300混流泵获部设计三等
奖,HW/10获省设计三等奖,产品销往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等6省市,1986年创
利税20万元。巨野酒厂生产的“花冠老窖”白酒,连续3年被评为省优产品,供不应
求。巨野制革总厂的皮卡克、男女皮鞋销往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厂的屏风、墙、国
画等在国际市场上畅销,1986年创外汇17万元。吕官屯乡粮油加工厂的小磨香油销往
国外。全县建筑队544个,其中万余人在全国9省区25个县市的80多个工地上施工。畜
牧业有了新发展,1986年底,大牲畜存养量6.4万头,年产牛肉878.8万斤,牛皮906
9张;羊33万只,年产羊毛91.6万斤,羊皮27.7万张;长毛兔38.3万只,年产兔毛26
.4万斤。全县年剩余小麦,杂粮约10万吨。棉花因调减面积,总产比上年略减,但仅
皮棉、棉籽两项仍可收入1亿元,农民人均154.3元。
精神文明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小学普及教育工作,经省政府
检查验收合格。1986年,大专生的录取比例在菏泽地区名列前茅。新建城乡教学楼3
座,计8073平方米。全县电影放映队发展到87个。1984年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143
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14项,“大豆生理和高产栽培成
套技术研究”获农牧渔业部二等奖。

(贾昌亭)

成武县
成武县位于菏泽地区东南部,总面积988.1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109.8万亩,耕
地75.03万亩。设成武、天宫庙、大田集、汶上集4镇和九女集、智楼、康集、郜鼎集
、孙寺、苟村集、白浮图、张楼、孙庙、桃花寺、南鲁集、党集、宝峰集、徐庄、伯
乐集15乡,辖512个行政村。总人口49.98万,其中农业人口46.98万。
1986年工业总产值9597万元,农业总产值2.06亿元。粮食总产23.4万吨,比上年
增长2%;棉花总产1.61万吨,比上年降低8.1%。农民人均纯收入319元。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城乡储蓄总额6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

成武盛产小麦和棉花,是国家定点粮食生产基地县,棉花生产也占较大比重。1
986年,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积极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同时,突出小麦生产
,种植面积达54.3万亩,比上年增加13.4万亩,大旱之年仍获丰收,单产301公斤,
总产16.32万吨,比上年增长3.4%。向国家出售商品粮4.49万吨,人均贡献96公斤。
交售皮棉1.4万吨,人均贡献30公斤,商品率达85.7%。
县内土地资源丰富,林业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1986年,全县农田林网达到1
04万亩,其中农桐间作95万亩,比上年增长21%。发展果树3.4万亩。全县共有树木
2290万株,比上年增长17%,树木蓄积量5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8%。林木覆盖
率17%,比上年增加4.7%。年内桐木采伐量2万多立方米。1986年被中央绿化委员会
、林业部、省绿化委员会分别命名或授予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成武文物丰富,较著名的碑刻有:汉·《张寿墓碑》、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
碑》、金·王庭筠书《黄华墨刻》、元·赵孟书《张成墓碑》。古建筑有:唐塔1
座、清石坊2座,文庙棂星门1座。1986年4月在城湖开挖鱼池,出土大批陶井和商周
以来的陶器、铜器80余件,据初步考证,为先秦至宋代的古城遗址。
1986年,全县完成基建项目11个,共投资375万元。为了提高抗灾能力,从1983
年起,农民集资200万元,共计投资330万元,建成东鱼河新城闸和主要配套工程,1
986年开挖沟渠181条,全长423公里,新打机井560眼,共扩大灌溉面积15万亩。

(祝远君)

单县
单县位于鲁西南苏鲁豫皖结合部,总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城关、终兴、菜堂、
黄岗、高韦庄、郭村、徐集、曹马集8镇和李半庄、孙溜、十里铺、谢集、丁楼、陈
蛮庄、李田楼、时楼、黄堆、张集、马楼、王小庄、龙王庙、朱集、杨娄、孔集、罗
庄、孟寨、花园、毛庄、浮岗、李新集、聂傅庄、曹叵集、曹庄、高老家、大李海、
庐塞、李新庄29乡,共有949个村民委员会,92.9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0.1万人。
耕地147.5万亩。
198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6亿元,农业总
产值3.21亿元,粮食总产达35.68万吨,棉花总产1.78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78亿
元,农村人均收入317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4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52亿元
,外贸出口总值2300万元。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其中县直工业产值1.35亿元,实现利税896
万元,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涤棉布、麻袋、涂塑窗纱、布鞋、羊肠
弦等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单县酒厂生产的“半月台”、“湖西陈曲”颇享盛誉。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建设和文化、体育、科技事业,单城的向阳路、东环路改
铺了柏油路面,并对文化路进行了拓宽,重建了“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新建了县
剧院、图书馆和体育灯光球场、田径场和商业、供销两座营业大楼,东鱼河引黄灌溉
大闸竣工,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3421间,县棉麻公司助理工程师王树全革新研制的“
尘龙布袋两级除尘”新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被誉为“西红柿大王”的任忠宽创
育的“双季无籽西红柿栽培技术”已推广5万亩,增产5亿斤,增收5000万元。

(唐怀勋)

定陶县
定陶县位于菏泽地区中部,面积838平方公里,耕地76.7万亩。辖定陶、冉、
黄店、陈集4镇。杜堂、南王店、半堤、孟海、姑庵、王双楼、田集、东王店、马集
、力本屯、张湾、邓集、游集、保宁、一千王等15乡,456个村民委员会,48.5万人
,农业人口45.6万。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3.9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9亿元,工业总产值1.8
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88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7242万元
。外贸出口总值221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20亿元。
1986年,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取得好收成。粮食总产仍达23.
42万吨。棉花总产1.17万吨。被省定为全国粮食基地县和集中产棉县的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林业生产达到了平原绿化县的标准。分别被林业部和省政府命名为全国、全省
的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县现有乡镇企业206处。比上年增加20处,总产值1.7亿元,比
上年增长47.5%。现有村办、联户办和户办企业1.16万个,比上年增加8887个。
该县是全省皮毛制品重点县之一。1986年,全县有十几个厂家,生产裘皮衣、羊
剪绒地毯、挂毯、座垫、皮毛玩具等100多个花色品种。县皮毛厂生产的羊剪绒制品
,被评为省优产品,外经部颁发了“羊剪绒荣誉证书”。年产17万平方尺,总产值5
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创利润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县裘革服装厂生产
的金叶牌裘皮衣,被评为省优产品,连续3年全省质量第一。年产2.38万件。远销美
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自1984年以来,出口4.7万件,创
外汇225万美元。
1986年,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扩建兴华路。长2775米,宽45米,并整修隅首等
街道,共投资272万元。同时,兴建楼房31座。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大中专升学率、
县第一中学本科升学率以及农技中学、教师进修学校的评比总分、县成人、职工教育
的统考总分均为菏泽地区第一名。扫盲教育,经省政府验收合格,为无文盲县。卫生
事业不断加强,疟疾病防治,经省验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在科技、文化方面,地毯
干洗烫光新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双列液压立式砖瓦窑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体育运
动以射击、摩托车最为突出,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共获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4
7枚。向省专业队输送射击、摩托运动员2名。被省政府评为体育先进县。

(高宪馨)

曹县
曹县位于菏泽地区南部,面积1885平方公里。辖城郊、魏湾、庄寨、韩集、普连
集、侯集、孙老家、青集、梁堤头,闫店楼10区和曹城、魏湾、庄寨、韩集、普连
集、砖庙、侯集、苏集、孙老家、青集、梁堤头、闫店楼12镇及郑庄、王吕集、倪
集、莘集、温庄、东李集、楼庄、刘尚玉、西田集、王泽铺、大寨集、白茅、桃源
、常乐集、刘岗、申楼、青岗集、王庄寨、古营集、秦庄、王集、安仁集、孟楼、龚
楼、安蔡楼、南李集、望鲁集、袁辛楼、红庙庄、仵楼、祝口、朱洪庙、邵庄、仲堤
圈、北青山、魏庄寨、大义集、火神台等38乡,1234个行政村,人口113万,农业劳
力44万,耕地157万亩。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5.17亿元,工业总产值2.09亿元,农业总产值3.08亿元。粮
食总产33.06万吨,棉花1.52万吨,农业经济总收入3.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元
。社会商品零售额1.91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29亿元,外贸出口总值3438万元。
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为棉花、花生、大豆。棉花为传统
经济作物。1986年,该县被定为优质棉基地县、鲁西南黄牛和桐木出口基地县,县境
内的黄河故道,面积40多万亩。到1986年已栽植各种树木750多万棵,成片造林7.8万
亩,养殖牛、羊等畜禽143万头(只),年产果品600万公斤,粮食5万吨,水面养鱼1.
2万亩。
工业:1986年,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加6718万
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比1985年增加5838万元,增长33.1%,企业总数达到632个,
其中村办、联营及个体企业436个,包括食品、纺织、服装、制革、酿酒、家具、造
纸、建材化工、机械、工艺美术等20多个门类。曹县罐头厂生产的飞轮牌芦笋罐头,
年产1000余吨,享誉国际市场。曹县酒厂生产的碧波特酿、曹县老窑酒,连续4年被
评为省一轻系统优良产品,1986年生产7.38万吨,创利税101.6万元。曹县振动机械
厂生产的椭圆型矿山振动筛为国内首创。曹县合成材料厂生产的海绵,达到部颁标准
,年产940吨,创利税3.7万元,曹县机械厂生产的“钢圈”,达到部颁标准,年产5
.04万只,创利税16.4万元,该厂还生产“腾飞”牌多功能体育训练器,填补了省内
空白。
曹县建筑业较为发达,1986年共有建筑公司27个,建筑队122个,人员6万多人,
经系统培训的技术员2600人,配备有关建筑机械设备总值600多万元。1986年,曹县
建筑队伍远征全国18个省市,遍布400多个工地,完成工程总造价1.6亿元,劳务收入
3000多万元。其中1000余人参加了省体育中心游泳馆建设。
曹县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流行梆子戏、弦子戏、花鼓戏、四平调、柳子戏、
二夹弦等10多个剧种;曲艺有琴书、评书、快书、坠子、丁响、大鼓、莺歌柳等。1
986年,全县有专业剧团2个,业余剧团33个,曲艺队60多个,建有乡镇影剧院119处
。曹县豫剧团和四平调剧团主演的《洛阳桥》、《对花枪》、《拷红》、《抬花轿》
、《女儿情》等由省电视台拍录,向全省电视观众播放。

(曹县政府办公室)

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菏泽地区西部,面积1289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县境长达66公里,县内
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全县辖城关、东明集、陆圈3镇和张寨、沙窝、刘楼、长兴
、王店、焦元、三春马头、小井、临河店、大屯、焦楼、五营、胡庄、武胜桥、海头
、菜元集、高村、渔沃19乡,605个村民委员会,57.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4万,
农业劳力21.54万。耕地103.78万亩,其中黄河滩区耕地27.56万亩。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2.97亿
元,工业总产值8779万元,农业总产值2.09亿元。粮食总产23.2万吨,棉花889
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元。商业、物资、供销国内纯购
进完成465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01亿元,外贸出
口收购总值1505.5万元。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445万元,增长19.7%,企业总数达到851
9个,其中村办、联办及个体企业8385个,比上年增加6707个,出现了一批骨干企业
和优质产品。五营乡硅酸盐制品厂生产的产品销往3个省,被省列入“星火计划”。
张寨乡结晶硅厂建成投产,日产量8吨,年产值达13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年
创外汇达300万元。东明县出产的条编、地毯等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7个国家和地
区。木制家具首次进入中南海。全县利用本地资源着手筹建了化肥厂、楼木板厂、炼
油厂、碳黑厂等。1986年,全县农村用电村发展到376个,完成供电量4300万度。县
城内7条道路的拓宽重修工程已完成,铺筑柏油路面16万平方米。
1986年种植的“郑州三号”和“中育六号”早熟西瓜,被省评为特优产品。林木
贮积量达到60万立方米,覆盖率达到19.6%,被国家和省命名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和山东省林业生产先进县。
1986年,全县新建教学楼13座。农村中小学有68%的学校达到教室、桌凳、操场
、院墙、校门、厕所六配套。县投资95万元建设“东明县体育中心训练馆”,已完成
主体工程。青年运动员张玉萍在省级以上武术比赛中夺得11枚金牌,其中在国际比赛
中夺得4枚;中学生候国旺、崔玉强在全省少年武术比赛中,分别夺得金牌6枚和4枚
。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受到国家计生委的表彰
。广播电视被评为全区彩色电视差转第一、调频广播使用第一,地面卫星接收站建设
第一。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全县在省、地以上刊物发表作品36件,有10幅作品参加
地区以上展览,其中5项获奖。
(东明县政府办公室、县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