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79&run=13

地理概貌:惠民地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北部濒临渤海,东南西和西北部依次
与东营、淄博、济南、德州和河北省沧州交界,总面积1.04万平方公里;境内大部为
黄河冲积平原;石油资源丰富,为胜利油田重要产区之一;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
候,常年平均气温12.1℃~13.1℃,降雨量579.2~633.3毫米,无霜期193~197天;
全区总人口363.18万,农业人口占92.4%。
行政区划:全区辖1市8县,即
滨州市、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高青、邹平、滨县共131个乡镇和街
道办事处。中共惠民地委、行政公署驻滨州市。
中共惠民地委书记:李聚馨;副书记:王道玉 董凤基 冯宝璞
行政公署专员:王道玉;副专员:胡安夫 赵延孝 宋存胜 胡兆坤。
人民检察分院检察长:于三杰
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缺)
1986年,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按计划实现,社会总产值44亿元
,工农业总产值30.3亿元,国民收入21.4亿元。
农业:1986年全区耕地669.71万亩,人均1.84亩,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
大豆、谷子、高粱、经济作物为棉花、花生;其他农作物有蔬菜、瓜类等。棉花为传
统经济作物,最高年产量20.33万吨。近年来,通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结构趋向合理
。1986年,在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成灾面积304万亩的情况
下,实现农业总产值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0.12%。其中林牧副渔产值2.94亿元,
比上年增长4.68%。林牧副渔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为19.72%。种植业中粮食
总产165.75万吨,比上年增加13.57万吨;全区人均占有粮食498.4公斤;全年调出和
销往区外粮食5.5万吨。棉花收购量9.4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
本区有宜林面积210万亩。主要树种有杨、柳、榆、槐、桐等阔叶树及枣、梨、
苹果、葡萄等果树。1986年,全区林地面积54.77万亩,木材蓄积量150.64万立方米
,林木覆盖率3.66%。全年新发展桐粮间作48.22万亩,经济林9.37万亩,用材林3.
92万亩,枣农间作6.79万亩,农田林网24.6万亩,育苗1.79万亩。本区特产“金丝小
枣”、“阳信鸭梨”,市场畅销,远近闻名。1986年,全区有枣树101万株,产枣2.
6万吨;梨园2.81万亩,产量1.5万吨。
本区有草场117万亩。优良畜种有渤海黑牛、渤海马、渤海黑猪、德州驴、大白
山羊、洼地寒羊等。1986年末,全区畜禽存栏:大牲畜38.9万头,家禽551.4万只,
羊28.25万只,猪34.04万头,兔48.88万只;1986年,全区肉类总产2.7万吨,人均占
有7.56公斤。
本区海岸线272公里,滩涂面积210万亩。大小湖泊、水库、坑塘、荒洼地130万
亩。近几年渔业发展较快。1986年,全区海水养殖对虾3.1万亩,淡水养鱼5.4万亩,
水产品总量4.67万吨,比上年增加1.34万吨。
工业:本区主要矿藏有石油、天然气、铜、花岗岩石等,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全区乡镇以上工业企业732个,固定资产原值7.4亿元,职工13万人,分布在纺织、化
工、食品、电力、机械、煤炭、造纸、皮革、塑料、建材、盐业、服装、工艺美术、
文教用品等行业。纺织工业为本区工业中的主要行业,有滨州国棉一厂、二厂,惠民
、邹平和滨州市棉纺厂,滨州市针织厂,滨州印染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纺织品出口居
全省第四位。滨州一棉的黄河牌19.5/19.5细平布、惠民棉纺厂的18.5晴纶纱、滨州
针织厂的窈窕牌睛纶针织女运动衫为省优质产品。机械工业中铝活塞、柔性石墨密封
件等产品在全省及全国占一定地位。滨州活塞厂的渤海牌95系列活塞为部优质产品。
主要工业产品还有柴油机、拖拉机、硫酸、烧碱、化肥、水泥、原盐、原煤、家具、
皮革制品等。
1986年,全区工业生产在资金、能源和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取得新进展。完成
工业总产值15.38亿元。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预算内企业实现税利5710万元,比19
85年增长14.5%。全区重点检查的20项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80%;创部优、省优产
品3个,厅优产品13个。滨州针织厂的纯棉针织服装、滨县毛巾厂的彩条浴巾、无棣
酒厂的“人参蜂王浆”。邹平临池化工厂的红铅丹、阳信水落坡钩针厂的粗线钩针等
产品又进入国际市场。
1986年,地委、行署在北京举办了经济信息发布会,与北京市西城区签署议定书
,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与上海、天津、大连、青岛、淄博、东营等大中城市进行了
广泛接触、联系。先后与17个省市、23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
系。1986年全区共签定经济技术联合协作项目941项,引进、交流人才1560人次,引
进资金6100万元。通过联合,新增产值1.7亿元,利润950万元。
乡镇企业:1986年,地委、行署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经济的战略重点来抓。
全区乡镇、村庄、联户和户办企业达到7.7万个,比上年增加1.08万个;从业人员29
.48万人,比上年增加4.1万人。主要产业为工业、交通、建筑、商业;主要产品有食
品、饲料、建筑材料、纺织品、家具、金属制品、中小农具、手工艺品等。1986年,
全区乡镇企业产值10.4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29亿元,比上年增长84.6%:实现利
润1.83亿元,税金4706万元。全区2个县的乡镇企业产值突破2亿元,47个乡镇、3个
村的乡镇企业产值超1000万元。
交通:本区共有干线公路17条,县乡公路63条,通车里程1500公里,平均每百平
方公里拥有公路15公里。全区各种机动车辆1.5万部,年货运量527.7万吨,周转量4
.59亿吨公里;客运量759.1万人。全区116处乡镇、407个村庄通客运班车。海运码头
2处、全长173米,内河主要港口3处,轮泊船58只。穿越境内通行的铁路2条。全区共
有邮电局、所128处,职工1727人,邮路1471公里,电话线路2407公里,话机1.07万
部。1986年,新铺沥青公路122公里,修建桥梁28座。涵洞71座。完成较大工程有北
郑路滨县段接线工程、张北公路博兴段四座桥梁改建工程、济青公路王潍线邹平段改
线工程、滨州市渤海五路改建工程等。
基本建设:1986年,加强了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完成乡镇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9668万元,其中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3450万元,用于生产的占78.7%。
建成滨州化工厂热电站、滨州毛纺厂、滨州柔性石墨密封件厂引进板材生产线等一批
重点项目。更新改造投资3236万元。增加主要生产能力:棉纱1000吨,棉布180万米
,毛巾布140万米,机制纸及纸板3000吨,水泥13.2万吨,油田化学剂1300吨,复合
肥1万吨,洗涤盐4万吨。城镇建设投资2104.5万元,新建沥青街道15条,28万平方米
,铺装人行道2.2万平方米,敷设排水管道17公里,全区城镇日供水能力5.4万吨,1
7个县、市、镇驻地用上了自来水、建筑安装队伍有了新的发展,1986年全区建筑施
工人员达到5.1万人,完成工作量2.55亿元,其中到东营、济南、淄博等地施工人员
9500人。
财政贸易:1986年,全区共有商业网点3834个,职工1.3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
0.3%,集贸市场259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外贸出口
完成2.8亿元,折合创汇6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5%。传统大宗出口商品有棉花
、棉纱、棉布、肉兔、活牛、山羊板皮、对虾、玉米、大豆、草柳花腊工艺制品等几
十种产品,其中工业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7%。全区财政收入1.1亿元,发放支农周
转金835万元。全区60%的乡镇建立了财政机构,已配备财政人员275名。城乡金融机
构2445处,存款总额8.7亿元,放款总额20.5亿元。全区开办保险业务20种,保险费
收入741.1万元,处理赔款案3891起,赔付540.2万元。
科技:全区有科研机构7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2.65万人,其中中级1159人,高
级16人。1986年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567人。通过举办培训班为当地培训各类专业人员
2万人次。1986年,全区安排科研项目176项。取得科技成果92项,其中18项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34项为省内先进水平。全年推广应用科技成果37项,增加产值4200万元,
纯收益1600万元。无棣县硫酸厂“天然石膏制酸联产水泥”试验成功,开辟了一条新
的硫酸工业原料路线和工艺路线,为国内重要科研成果。博兴县石材机械厂研制的金
刚石圆盘锯石机,性能和加工精度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投产7个月即增加
产值400万元,盈利130万元。滨州活塞厂完成“铝硅合金活塞制造技术”获省科技进
步一等奖。无棣县文家绝缘材料厂研制成功“中型非磁性电机槽楔”,经专家评定,
居国内领先地位。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全区有大专院校3处,在校学生2768人;中等专业学
校7处,在校学生3350人;技工学校3处,在校学生686人;普通中学421处,在校学生
14.7万人,小学5547处,在校学生44.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4%;学前教育达到
58.3%。1986年全区参加高校统考学生3540人,录取本科353人,专科850人,高中中
专491人。成人自学考试,2095人取得大专单科合格证,52人取得大专学历毕业证书
;1002人取得中专学历毕业证书。全区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2.9万人,比1985
年增加256人。全区中小学校舍改造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的为97%,达到教
室、桌凳、操场、院墙、校门、厕所六配套的为62%。普及初等教育工作进展顺利,
经省政府验收,邹平、高青、博兴、滨州、滨县、惠民6县、市达到普及小学教育标
准。
全区共有乡镇文化站113处,专业剧团10个,影剧院24处。1986年,全区在省以
上刊物发表作品453件,董丹弟的话剧《芒种时节》获山东青年艺友文艺创作二等奖
;李耕田的诗集《黑油油的泥土》获全国创作函授中心新城刊授特别奖;飞雪的散文
《马鸣黄河口》获《散文》月刊第二届优秀散文评选二等奖;王春江、王世烈的美术
作品《黄河下游的一颗明珠》获省科普美展二等奖;李建国的《壮心不已》获山东新
闻摄影二等奖。王文田、王笑宗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唐赛儿》完稿,并由山东电视台
投入拍摄。高梦龄的《血土》、张心辉的《异国女魂》、段剑秋的《鸳鸯屋子》等长
篇小说先后出版发行。起源于博兴县的著名地方戏曲吕剧又有新发展。1986年,由吕
宗斌创作、地区吕剧团演出的《王邪招亲》和孙贵文创作、沾化县吕剧团演出的《攀
亲记》,在全省第三届戏剧月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优秀导演奖等15项奖。民间传统
文化艺术得到恢复。始自元代的惠民县胡集灯节书会,吸引了河北、河南、天津和本
省近百档说书艺人前来聚会献艺。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滨县民间剪纸。应中央工艺美
术学院邀请送京展出。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1986年,全区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博兴县的“兴国寺石造像丈八佛”、惠民县的“魏
集地主庄园”等历史遗迹远近闻名。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的进步。1986年,全区有广
播放大站133个,电视差转台7个,电视覆盖人口:中央台57.7万,山东台247.2万。
1986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8个,职工1.03万人,开设病床6923张。与19
85年相比,卫生技术人员增加304人,床位增加242张。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3‰
。1986年,全区实现灭鼠“一役达标”,博兴县经省鉴定为无鼠害县。
全区有体育中专,体育中学和业余体校11处,在校学生415人,训练场地41处。
在1986年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该区代表队共获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10枚。
人民生活:1986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418元,比上年增加14元;全民所有制单
位职工平均工资1225元,比上年增加201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5亿元,比上年增长
42%。安置城镇待业青年1.09万人。城镇居民住宅总面积344.64万平方米,人均3.7
9平方米。占地面积518亩的滨州蒲湖公园于1986年10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丰富了
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王博 郭宝玉)

滨州市
滨州市位于惠民地区中部,面积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1.2平方公里。辖
蒲城、彭李、郭集3个乡和小营镇及北镇、市中、市西3个街道办事处,共173个村委
会、46个居委会。总人口18.5万,其中城市人口10万。
1986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圆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3亿元,比1985年增长1
2.6%。其中工业总产值2.48亿元,比1985年增长14.1%;实现利税4951万元,增长
58.48%。滨州市工业以轻纺为主,拥有纺织、造纸、印刷、皮塑、铸造、机械、化
工、电子、食品加工等十几个行业,有棉纺厂、针织厂、造纸厂、活塞厂等一批骨干
企业。主要产品有棉纱、棉布、针织品、机制纸、活塞、塑料制品等50多个。滨州市
针织厂生产的“春晓”牌晴纶厚绒运动衫,1986年被评为部、省优质产品。滨州活塞
厂生产的“95型”系列活塞连续两年被评为部、省优质产品。滨州市食品厂生产的“
君子兰”牌酥糖,1983年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
全市耕地9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1986年,农业总产
值2543万元,粮食总产2.58万吨,棉花1040吨,蔬菜1.33万亩,产量4.67万吨,渔产
250吨。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到6696处,从业人员2.55万人,
全年乡镇企业产值达到489.2万元,比1985年增长36.8%。社会商品零售额1.17亿元
,比1985年增长21.9%,集市贸易成交额3449万元,比1985年增39.5%。城乡居民储
蓄余额达到59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9元。
全市有大专院校3处,在校学生2100人,中等专业学校(含中技)11处,在校学生
3000人。中小学校194处,在校学生3.5万人。校舍改造已达到标准,被地区授予“校
舍改造合格单位”。全市有文化馆2处、文化站4处、电影放映队4个、图书馆1处、剧
团2处、影剧院4个。全市有体育中学1处,业余体校1处,有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21名
。1986年,取得省级比赛第一名的项目2个,有3名运动员被选送到省参加全国比赛。
省科研机构20处,科技人员6276人,推广应用新技术47项,攻克技术难关28项,其中
24项获得省科技成果奖。有卫生机构12处,卫生所、门诊室100个、床位1200张,医
务人员2100人。有广播电台1处,电视转播台1处。人口自然增长率10.94‰。1986年
被评为全省卫生评比检查乙级城市组之首。
1986年,市政建设总投资1298万元。铺设柏油路面12万平方米,现有柏油马路1
4条、40多公里。完成了二水库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安装供水管道2300米,日供水6万
吨,基本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10.36%。建成占地面积为
518亩的公园1处;设有儿童乐园、旱冰场、游泳池等活动场所,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
化生活。

(荆开科)

滨县
滨县位于惠民地区中部,总面积798.37平方公里,辖滨城、杜店、里则、堡集4
镇和杨集尚店、张集、单寺、梁才5乡,684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万,耕地面积55.
8万亩,是一个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地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胜
利油田的主要产区之一。
1986年,全县经济保持了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1亿元
,社会商品零售额8686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633万元,外贸出口收购总额2149万元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33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9元。
滨县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等,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产量较高,质量较
好,是惠民地区重要产棉县,最高年产量2.72万吨。198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6亿
元。粮食总产量1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85年增长16.7%;棉花总产量1.47万
吨;多种经营总收入1.16亿元,比1985年增长22%;乡镇企业总收入1.03亿元,比1
985年增长32%。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25亿元,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7个,乡村及个体
企业总数9700个,从业人员2.8万人。已初步形成纺织、轻工、化工、建筑、建材、
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主要产品达30多种。一批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
益稳步提高。全县共有7家纺织企业,1986年共完成产值2609万元,比1985年增长32
%,实现利税397万元,增长118%。全县重点考核的几项主要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
率为91%,毛巾织物、碳酸氢铵、玻璃机械等10种纺织、轻工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工艺品公司生产的苇帘被评为全省第一,畅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全县中、小学校已发展到709处,在
校学生达5.3万人,初等教育普及工作,经省政府检查验收基本合格;由于狠抓了校
舍改造,98.3%的中、小学校校舍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的要求。1986年
全县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4项。90%的村建起了卫生室,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灭鼠
活动,经地区验收达到灭鼠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31‰。1986年春,《滨县
民间剪纸艺术》在京展出,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好评,并被中央电视
台拍成录像在全国播放。业余作家段剑秋的长篇小说《鸳鸯屋子》已于1986年8月正
式出版发行。

(游华东)

沾化县
沾化县位于惠民地区东北部,面积2741.75平方公里,耕地80.5万亩。辖泊头、
黄升、流钟、大高、永丰、冯家、李家、齐、下河、河贵、利国11乡,富国、古城
、下洼3镇,徒骇河、渤海2个农场和1个海防办事处。共44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5.
5万。其中农业人口33.4万。
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4亿元。粮食总产11.54万
吨。棉花总产89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46元。多种经营总
收入1.39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1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130万元。外贸出口商
品收购额2962万元。
1986年,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好势头。全县小麦总产6.76万吨。创历史最
高水平;乡镇企业总收入第一次突破了亿元大关;多种经营总收入比1985年增加121
3万元。
1986年,沾化县发挥当地优势。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质量效益进一步
提高。沾化县毛纺厂1986年创利税55万元。人均创利税3700元,在地区同行业中居第
一位。沾化县酿酒厂1986年创利税26万元。该厂生产的“金丝枣酒”在省内外市场赢
得很高声誉。年产500吨,供不应求。沾化县溶菌酶厂是省内利用鸡蛋清生产溶菌酶
的唯一厂家,年生产能力4.5吨。沾化县无机化工厂生产的工业用贝壳粉,1986年通
过省级鉴定。贝壳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
1986年,沾化县把开发利用沿海资源列为“七五”期间发展经济的主攻方向,大
搞滩涂开发。全县养殖对虾1.5万亩,并相应搞了育苗、饵料、冷藏等配套工程。产
对虾498吨,杂鱼虾94吨。建成两处罗非鱼越冬池,越冬保种220万尾。孵化鱼苗280
万尾。对滨海草场进行改良建设15万亩,成为全国飞播牧草的先进单位。草场的改良
建设促进了沾化县养殖业的发展,大牲畜年末存栏4.8万头,生猪年末存栏3.4万头,
活羊年末存栏6.3万只,家禽饲养量53万只。
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86年建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一处。沾化县
吕剧团编排的现代吕剧《攀亲记》,在省第三届戏剧月演出中获8项奖。普及初等教
育工作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1986年考入大学本科的34人,居全区第二位。投资3
5万元,在县城新建一处面积为76.4亩的体育场。

(柴德民)

博兴县
博兴县地处惠民地区东南部,总面积897.44平方公里,耕地70.96万亩。辖博兴
、陈户、曹王、兴福4镇和湖滨、寨郝、店子、阎坊、纯化、乔庄、蔡寨、庞家8乡。
共446个行政村,42.1万人。1986年,全县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势
头。工农业总产值达3.46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76亿元,
比上年增长17%;农业总产值达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收入484元,
粮食总产19.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1.3万吨,蔬菜面积达2.7万亩,比上
年增长两倍。新建果园1.05万亩,超过了历史实际保存面积的总和。淡水养殖成为全
省重点县,开发利用水面1.6万亩,产鱼2290吨,比上年增长了1000吨。乡镇企业总
产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全县劳务输出发展较快,常年为胜利油田服务的
有近3万人,并首次实现劳务出口,有29名农民到约旦从事建筑业。
博兴县近几年注意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工艺美术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和油棉加工
业。柳编、草编、蜡杆等工艺品已发展到上千个品种,出口美、日、荷等30多个国家
,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1986年,工业企业安排技改项目11项,有6项建成投产,2
项通过省级鉴定。1986年,外贸出口额3313万元,比上年增长9%,全县财政收入10
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8.4%。
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扶贫扶优受到民政部的表彰。灭鼠“一役达标”,成为全省
第一批无鼠害县之一。科技开发和推广运用新成果,受省地表彰的7项。校舍改造、
普及初等教育受到省地表彰。县城新修柏油路2000米、大型商场1处。县少年乒乓球
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取得好成绩,其中,在全省“希望杯”赛中分获男、女少年
乙组团体冠军;在全国业体乒乓球分区赛中获男子团体第二名;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
中,少年唐诚与刘伟合作获得混合双打冠军。

(焦守俊)

高青县
高青县位于惠民地区南部,面积896.5平方公里。辖田镇、旧镇、高城、青城、
黑里寨5镇、常家、许管、寨子、丁家庄、唐坊、元河、田家楼、赵店、花沟、樊家
林、龙桑村、木李、杨家坊、孟集14乡,837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5万,耕地74万亩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9346万元,农业总产值1.64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5元。
198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6.97万吨,完成粮食定购、代购任务1.73万吨,是
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首批被省政府定为全省粮食基地县。棉花总产达到1.42万吨。
年末实有林地面积比1985年增长23.7%,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多种经营、乡镇
企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好势头。常家村村办企业总产值近2300万元,人均分配2000元。
大芦湖开发初具规模,到1986年有水面7000亩。县麻纺厂通过横向联合,产品质量明
显提高,达到“国家银质奖”标准,远销日本、美国等7个国家,工艺美术厂生产的
草、柳、苇、线制品,出口31个国家。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1986年,高青县文化馆干部李耕田的诗
集《黑油油的泥土》,获全国创作函授中心新城刊授特别奖,已由新疆青年出版社出
版。1986年全县投入校舍改造的资金达548.8万元,89%校舍达到上级规定标准。19
86年,全县投资7.1万元,用于灭鼠,达到“无鼠害县”标准。1986年全县完成科技
项目11项。低酚棉种植面积达到1.87万亩,综合开发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6年
,投资55.1万元,完成了第一期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使全县居民用上了水质良好、
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王俊法)

邹平县
邹平县地处鲁中山区北部边缘,面积125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邹平、长山、
魏桥3镇,西董、好生、临池、礼参、苑城、焦桥、韩店、孙镇、九户、青阳、明家
集、里八田、台子、码头14乡。
邹平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油料、瓜类是重要经济作物。南部山区是林果产地,
柿子、山楂、水杏、香椿等久负盛名。工业属轻型结构,有纺织、机械、酿酒、食品
、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近200个品种。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5.68亿元,比19
85年增长17.9%;农民人均收入431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4亿元,1986年,全县
粮食总产量34万吨,亩产和人均占有超千斤;棉花总产量2.14万吨,是国家“优质棉
生产基地县”和“优质棉出口基地县”。林业营造用材林8500亩,经济林2.5万亩,
农林间作47.2万亩,四旁植树196万株,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引黄灌溉补
源骨干工程历时3年,投资2010万元,已完工并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
工业产值利税同步增长。1986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1.58亿元,利税2670万元。
邹平县棉纺织厂产值3200多万元,创利税750万元,产品远销香港、日本、西欧等地
;邹平县啤酒厂的“琥珀”啤酒,为省优良产品,邹平县魏桥油棉厂连续三年利润递
增50万元,1986年创利250多万元,在全省同行业经济考核中,获人均创利等6个第一
。油料加工业发展很快,年加工能力已达10多万吨,成为跨省内外的油料加工基地和
销售市场。全县确立了以纺织、机械、酿酒、油棉加工、建材等5个“拳头行业”带
动和推动全县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格局。1986年工业总产值
2.8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6%。乡镇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
3.8%。
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6年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734人。
普及了初等教育,经省政府验收合格。各乡镇有文化站,部分企业和村庄有“职工俱
乐部”和“青年民兵之家”。99%的行政村有卫生室。初步形成了新的教育体系、医
疗卫生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内外交流不断扩大,孙镇乡冯家村等10个村镇是
国家确定的全国农村首批对外开放点。

(马兴无)

惠民县
惠民县位于鲁北平原,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辖惠民、石庙、桑
落墅、淄角、胡集、李庄6镇和省屯、何坊、香翟、梁家、陈集、麻店、皂户李、辛
店、三堡、魏集、清河镇、申桥、姜楼、联五、大年陈15乡,1252个村民委员会,人
口56.67万。
该县为农业型经济,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西瓜、花生等作物。1986年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5亿元,粮食总产33.2万吨,棉花
总产2.48万吨,农业总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35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4亿
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2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额4411万元。1986年,该县被
农牧渔业部、商品部和外贸部定为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优质棉出口基地县。
198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6亿元。其中轻纺系统9家企业实现产值5600万元,占
32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惠民棉纺织厂有4万枚纱锭,主要产品有22个
,其中AD18.5腈纶纱被评为省优产品,灯芯绒、卡其,中平布等6个品种先后打入国
际市场。1986年,该厂出口产品达到60%,创汇638万美元。县针织厂的针织运动衣
、县毛巾厂的方巾等远销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家。该县生产的“泰山12”拖拉机和“
武定府酱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畅销省内外市场。近几年,该县以铁编、车马挽
具、绳经安全网加工为重点的家庭工业迅速发展。1986年全县从事各类生产的家庭工
业发展到7465处,从业人员1.7万人,实现产值3500万元,产品畅销本省和东北、京
津、山西、深圳等十几个省、市。
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6年,惠民县初等教育普及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闻
名全国的“胡集灯节书会”规模越办越大,来自山东、河北、东北各地数百名民间说
书艺人前来献艺,全镇农民集资29万元修建了山东省第一座镇曲艺厅。科技推广取得
成效,1986年全县棉花、西瓜、蔬菜地膜覆盖面积达20万亩,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吴学文)

阳信县
阳信县位于惠民地区西北部,面积792.5平方公里,辖阳信、商店、温店3镇和劳
店、水落坡、雷家、小桑、河流、翟王、洋湖、勃李、流坡坞、银高10乡,817个村
民委员会,39万多人口,耕地70万亩。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200万元,农业总产值1.48亿
元。粮食总产量19万吨,比1985年增长5.6%,棉花920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49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600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8500万
元,外贸出口总值2874万元,比1985年增长81%。
1986年,工业生产持续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企业总数达到5023个,其
中村办、联营及个体企业4946个,已经形成酿造、农机修理、餐具、棉花加工、罐头
、酱菜等多种行业。县酒厂以往是亏损企业。1986年改进了生产工艺,生产的“中华
遐令酒”深受消费者欢迎,通过了省级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全年实现利税10.43
万元,从而扭亏为盈。县餐具厂是山东省唯一生产西式餐具的厂家,生产的“双菱”
牌不锈钢西式餐具远销国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产量为800万件,实现产值60
8万元,利税总额38.9万元。该县1986年进一步发展了邮电通信建设,交换机容量由
400门增加到800门,成为惠民地区第一个自动电话县。投资120万元的邮电大楼竣工
落成。
该县特产“阳信鸭梨”迄今已有七、八十年的栽培历史,70年代以来开始远销东
南亚各国。1986年累计栽培面积1.4万亩,其中结果梨园6500亩,平均亩产1850公斤
,全年总产量达到1.2万吨,收入720万元。在1986年全省果品展评中再次评为优质水
果。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位于城郊的县图书馆大楼已竣工落成
,新建的电视差转台已开机使用。1986年有25人应省电视台邀请参加了电视剧《唐赛
儿》的排演。1986年全县中小学已发展到800多处,专职教师达到3233人,已有16.6
%的学校达到了“六配套”标准。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86年医院床位达627张,拥
有卫生技术人员588人。计划外生育得到了有效控制,198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9
‰。

(邓焕奎)

无棣县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辖无棣、大山、
水湾、小泊头4镇,信阳、河沟、庞集、东镇、邓王、柳堡、常家、大杨、埕口、佘
家巷、西小王、马山子、梁郑王、东风港14乡。589个村民委员会,39万人口,其中
农业人口37万。
1986年,在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干旱和风雹灾害的情况下,全县经济仍保持了适当
的发展速度。工农业总产值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产值7192万元,农
业产值1.67亿元,粮食总产13.67万吨,棉花5673吨。多种经营收入2.07亿元;乡镇
企业1.03万处,从业人员3.4万人,总收入1.44亿元。财政收入1279万元;外贸出口
总值176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12元,职工平均工资11
57元。
1986年,立足资源优势,全面振兴经济。无棣“金丝小枣”产量居全国之首。枣
粮间作成为一大优势。全年新发展枣粮间作6.7万亩,总面积达到28.36万亩,栽枣树
137万株。小枣产量1529万斤,收入1682万元,被林业部定为全国“金丝小枣”生产
基地县。同时还抓了小枣深加工,建成食品罐头厂一处。研制了金丝枣蓉、枣脯、人
参蜂王枣汁等12种产品,枣脯获省优产品。发挥草场丰富和“渤海黑牛”、“德州驴
”等地方良种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500吨清真冷藏厂及牛羊。禽类两条屠宰
线,建设了4个牛羊生产基地,生产商品畜1.62万头,畜牧业总产值2357万元。1986
年“渤海黑牛”被评为全国八大名牛之一。坚持捕养并举,发展渔业生产。开发对虾
有效养殖水面1.25万亩,产对虾93万斤,产值619万元。加强了海上捕捞能力,渔业
总产值达1337万元。利用沿海优势,发展盐业生产。盐田面积达13万亩,生产原盐1
7.6万吨,产值1922万元。建成年产3万吨精粉盐厂。
工业企业进一步发展。县属国营、集体企业26处,职工4641人。主要产品有原盐
及精粉盐,硫酸、钨酸钠、三氯化铝、电石、化纤、小枣系列产品、饮料酒、磷肥、
复合肥、草柳编工艺品等。无棣县硫酸厂“天然石膏制硫酸和水泥试烧”成功,获省
技术进步奖。我国第一套“双段综合、单效浓缩喷浆造粒”的万吨复合肥生产工程,
在这个厂竣工并投入正常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1986年,投资62万元,建设了县第一中学教学楼;投资155万元,建设了县医院
门诊楼和宿舍楼;投资120万元,建成了李子口大桥。新建中、小学校舍5308间,52
.9%的学校达到教室、桌凳、操场、院墙、校门、厕所六配套的标准。

(胡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