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71&run=13

地理:淄博市地处鲁中,东邻潍坊,西依济南、惠民,南连临沂、泰安,北接惠
民、东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3~13.1℃,年平均降
水量586.4~692.0毫米,无霜期180~218天,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108.3米,最
低海拔7米,地貌分区大致是,南部为中低山上升侵蚀区,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北部
为平原沉降区。全市辖5区1县,即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区和桓台县,共5
6个乡、40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1934个村委会、212个居民委员会、1887个自然村
。市委市政府驻张店。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78
.4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32.95万人,非农业人口78.15万人(不含乡镇企业职工),人
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02人。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533人。

中共市委书记:赵志浩;副书记:王韬(4月离任) 牛良(4月离任) 王怀远(4月任职
) 杜祥荣 韩新民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立言(4月离职) 王韬(4月任职);副主任:赵传鼎(4月离
职) 于福泉(4月离职) 马澄清(4月离职) 巩乃圣 周晓 万钧 孙化梓(4月任职
) 姜端芝(女) 顾安娜(女)
市长:王韬(4月离职) 王怀远(4月任职);副市长:柴金起 王怀远(4月离职)
刘建业(4月任职) 陈庆照 王裕民 康寿美(女)
市人民政协主席:牛良;副主席:秦永文 唐玉存 王吉人 陈懋镇 王锡庶
魏锡文 洪立成 赵蔚芝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逄景贵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亓善仁
历史述要:淄博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境内大汶口文化遗址表明,距今7000年
前人类就在此聚居并生产陶器。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这里已有比较发达的农
业、纺织业,开始采用快轮制陶。春秋战国时期,齐都临淄已名扬天下。张店、淄川
、周村在汉朝,桓台于南宋,博山在清代已分别设过县。淄博市建置于1955年。淄博
历代圣君贤相、文人学士众多,如齐桓公、管仲、晏婴、房玄龄、左思、王渔洋、蒲
松龄、赵执信等。淄博人民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做出了卓著贡献。清朝咸丰末年淄川
发生了刘德培起义,1919年“五·四”运动中,淄博人民举行示威游行,声援学生爱
国运动。1922年,王尽美、邓恩铭先后来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抗日战争中,淄博
人民发动过著名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和马鞍山战斗。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淄博全境。
名胜古迹:淄博风光秀丽,名胜古迹遍布各区县。南部丛峦迭嶂,溪流纵横,景
色宜人,白石洞红叶、五阳山雪霁、樵岭前飞瀑、泉河头的天然泉涌令人流连,长达
千余米、钟乳岩琳琅满目、千状万态的博山溶洞名闻遐迩,被誉为“北国第一洞”;
北部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马踏湖,港汊船道纵横交错,湖区村村连水,户户荡舟,
盛夏荷芦飘香,素有“北国江南”之称;东部临淄故城,被考古学家誉为规模宏大的
地下博物馆,东周墓殉马坑举世无双;蒲松龄故居、王士祯(渔洋)纪念馆分别座落在
淄川和桓台。
自然资源:淄博市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主要有煤、铁、铝土、耐火粘土、
澎涨粘土、铜、钴、石灰岩和石油、天然气等52种。其中,铝土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
90%,耐火粘土、铁的储量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赤泥、煤矸石、粉煤灰等再生
资源储量也很可观。淄博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有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和储存条件,
汇水面积4083平方公里,年降水量26.15亿立方米,属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发
源于南部山区,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淄博的生物资源也很丰富,计有12类900余种,
其中杏子、山楂、柿子、香椿、花椒、板栗、岩蕾等量大质优,杏子产量列全省之首
,出口量占全省的60%。中药资源遍及全市各地,总计12类424种,名贵者有紫草、
何首乌、穿龙薯蓣、丹参、软枣、猕猴桃、活蝎等。珍稀动物属省保护动物有黄鼬、
豹猫;属国家一类保护鸟有: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赤颈鹤、丹顶鹤、白头鹤、
白枕鹤7种;国家二类保护鸟有天鹅(国内所有种)、金雕、白腹海雕、游隼、蓑羽鹤
5种。
经济状况: 建国前,淄博农业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
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仅有1.67亿元。建国后,国民经济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市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的新局面,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工农
城乡一体化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经济区。“六五”期间(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农
业平均年增6.28%,轻工业平均年增12.4%,重工业平均年增4.8%。农业在工农业
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10.5%下降到1985年的9.9%;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
比重由1980年的21.56%上升到1985年的28.72%。1986年全市国民经济又有新发展。
社会总产值完成100.7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按可比价格),其中
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国民收入41.4亿元,比上年增
长3.4%,人均国民收入1495元。
工业: 全市共有工业企业(不包括村办)1285个,1986年末工业职工49.58万人
,独立核算企业年末全部固定资产原值:全民所有制为42.67亿元;集体所有制为9.
98亿元。全市拥有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电子、电器仪表、医
药、纺织、陶瓷、食品等27个主要工业门类,共有大中型骨干企业67个,其中年工业
产值过亿元的有6个。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合成纤维、丝织品、饮料酒、自行车、
电视机、化学药品、化学农药、原油加工、合成氨、合成橡胶、硫酸、生铁、铁矿石
、耐火砖、电解铝、发电量、原煤、交流发电机、工业泵、水泥、釉面砖等,其中:
氧化铝、解热药均占全国总产量的1/3;原油加工量居全国第二位;陶瓷是全国五大
生产基地之一。1986年产日用陶瓷2.08亿件,出口陶瓷5677万件,比1985年增长42%
,行销52个国家和地区;丝绸、电机、水泵、耐火材料、铁矿石、水泥、农药、化学
纤维、发电量、电解铝、合成氨、釉面砖等均居全省首位。自1978年全国第一次“质
量月”活动以来,全市已有110个企业的250种产品获得386项(次)省以上优质产品奖
,优质品率达25.9%,其中6种产品获得7项(次)国家金质奖、23种产品获得24项(次
)国家银质奖,78种产品获得88项(次)部优质产品奖,227种产品获得267项(次)省优
质产品奖。198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67.27亿元,比建
国初期增长94倍,比1978年增长近1倍,比1985年增长12.83%,在全省14个地市中位
居第五,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市及市以下所属企
业完成3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3%,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45.
6%增长到51%,第一年超过中央、省属企业。轻重工业比例逐步协调。全市乡镇以
上工业完成轻工业总产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为重工业增长速度的1.8倍,
轻重工业的比例由上年的28∶72变为30∶70。重点考核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
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46种,占76.7%,比1985年增长的有40种,占66.7%;重点考核
的193项产品质量指标与上年持平和提高的有157项,稳定提高率达到82.01%,比上
年上升0.6%,优质品产值14.98亿元,优质品率由上年的23.71%提高到25.91%(按
老口径计算);重点考核的63项消耗指标比上年稳定降低的有39项,稳定降低率为61
.9%;1986年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上升4.6%;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延长4天。
独立核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全民所有制企业17704元/人,比上年减少1.02%;集
体所有制企业9730元/人,比上年增长11.83%。全市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86年末共
有乡镇企业739个(不包括村办),产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16%,占市属以下企
业总产值的42.36%。全民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
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55亿元,比去年下降0.2%。列入年计划的19项重点
建设项目实现投资10.18亿元,完成计划进度。全市各类工业联合项目已发展到1100
多个,组建了牵引电机、粮食、机械、钢板弹簧、医药等23个以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
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参加企业173个,其中外省、市78个。
交通、邮电:“六五”期间,全市交通事业通过改革和挖潜,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修建胶济复线王村至淄河店段73.06公里,新建、改建了周村、辛店、东风等11个
火车站,年客运能力由327万人增加到369万人,年货运装车量由385万吨增加到462万
吨。公路已形成北至天津、沈阳,南至江苏、广州,东至青岛、烟台,西到济南,以
两条国道、省道为骨干,区县乡公路为支线的纵横交错、相互贯通的公路网络。198
5年公路货运量达146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82亿吨公里,分别比1980年增长12%与
87.5%;客运量41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3亿人公里,平均增长速度为8.9%和11.
5%。境内有胶济、淄(博)东(营)、辛(店)泰(安)、淄(博)八(陡)等铁路干支线12条
,总长度539.82公里,厂矿企业自备线33条,火车站36个。1986年完成公路建设总投
资额272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基建、改建工程5项,完成投资额1026.5万
元,新建路基63.7公里,公路养护里程达1113.4公里,因辛(店)孤(岛)路修建比上年
减少1.6公里,其中晴雨通车里程1100.1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705.8公里;干线公
路16条段、517.4公里;区县公路16条、312.9公里;乡镇公路39条、248.1公里;专
用公路5条、35公里。另有村自修自养路504条、1457.2公里。全市已有72个乡镇通了
沥青路面公路,有1821个村通了公路。全市拥有各种营运车2.03万辆,其中货运汽车
5707辆、2.56万吨位;客运汽车260辆、9182客位。1986年货运总量1635.7万吨,比
上年增长11.8%;货物周转量5.95亿吨公里,增长23.6%;年客运量1060.7万人,增
长140.3%;客运周转量4.57亿人公里,增长87.8%。
1986年全市共有邮电局(所)87处,职工2185人,邮路1242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
长度4721公里,邮政运输车75辆,其中汽车35辆、摩托车40辆,日处理总包邮件625
8袋件,年投递函件1292.1万件,机要4.98万件、包件14.5万件、汇票29.16万张、报
纸8097.16万份、杂志643.66万份,邮政储蓄552.12万元。全市电报电路27条,长途
电话电路273条,长途载波机1058路68端,无线电报机12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3
万门,城乡拥有电话机3.86万部,比上年增加6483部,农话线路2607杆公里,全部乡
镇均通电话。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03.6万元,比上年增长8.2%。年内1.8万门程
控电话和500路长途程控交换机建设已经立项。
农业:1986年末全市耕地总面积为211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全市人均
占有土地0.76亩,每乡村人口占有1.04亩,比全省人均占有土地1.3亩、每乡村人口
占有土地1.5亩分别少0.54亩和0.46亩。“六五”期间,粮食生产在粮田面积平均每
年减少4.5万亩的情况下,产量连续三年保持在85万吨以上。1986年通过深入进行农
村第二步改革,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整个农村形势出现商品经济全面发展的好势
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9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加1441万元。
增长2.2%,罗村、龙泉、昆仑、淄城、起凤镇和周村乡农村经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
大关。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2.87万亩,在比上年减少2.13万亩的情况下,战胜严重干
旱和风雹等自然灾害,继1984年之后又夺得第二个丰收年,总产量91.53万吨,比上
年增加3057吨,增长3.5%,每亩单产283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蔬菜种植面积由
1985年的14万亩扩大到20.84万亩,比上年增长50.7%,总产量达58.44万吨,比上年
增加14.6万吨,增长33.3%。瓜类种植面积5.78万亩,比上年增长17.72%,总产量
12.31万吨,比上年增加2.83万吨,增长29.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14万亩,比上
年减少4.8万亩,棉花、花生、芝麻、烤烟的总产量分别比去年降低18.8%、6.8%、
26.7%、81.2%。1986年全市共有国营林业场圃15处,“两户一体”3695个。全年造
林8.18万亩,比上年增加1.14万亩,提高16.19%;年末实有育苗面积1万亩,当年“
四旁”植树450万株,新建果品基地5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72.15万亩,林木覆
盖率14.05%,比上年增长1.5%,木材蓄积量达104万立方米。1986年全市果园总面
积7.97万亩,主要干鲜果有苹果、桃、梨、杏、柿子、山楂、葡萄、核桃、板栗等,
水果总产量3.02万吨,比上年减少9332吨,小流域治理完成150平方公里。1986年末
全市大牲畜存栏4.51万头,生猪年末存栏30.83万头,比上年减少26.5%,出栏率由
上年的86%提高到93%;瘦肉型猪饲养量达2.84万头,比上年增长1倍多。羊存栏4.
87万只。家禽374万只,其中鸡344万只,比上年增长3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3.17万吨
,比上年增加0.4万吨,增长14.7%,鲜奶3700吨,增长28.3%;禽蛋1.77万吨,比
上年增加0.93万吨,增长12.77%。1986年全市开发利用水面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达785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水库网箱试养罗非鱼、冷泉养殖虹鳟鱼获得成功,亩净
产分别达到5500公斤和2165公斤。1986年全市农机总动力123.0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
12.3万千瓦,跃居全省第一位。
财政、贸易:1986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6%,财政支
出2.94亿元,收支基本平衡。银行现金收入3.22亿元,现金支出3.22亿元,年末各项
存款总额19.62亿元,较年初增加3.67亿元;各项贷款23.01亿元,比年初增加5.05亿
元,对全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生产建设和投产起到了保证作用。淄博市资金市场
与省内外8个地市银行建立了资金拆借关系,共拆出资金7100万元,拆入资金6330万
元。建立金融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了5处城市信用合作社,各银行开展同业资金拆借
、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市、区县银行电话汇款业务,建立了区县票据交易所。开
办国内业务保险险种38个,总保险额达117.4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增长77%,
收取保险费2290.5万元,比上年增长42.9%;涉外业务保险额达2900万美元,收取保
险费15.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6万美元,增长11.2%;处理陪款案6534起,赔付72
3.3万元,比上年增加1093起、119万元。
“六五”期间,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增长12.77%,增加服务网点3.60万个
。1985年末,城乡平均每万人拥有商业、服务网点124处,比1980年增加96处。全市
与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五年内外贸收购额达9.01亿元,比“五五”期间
增长45.57%。1986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8%,扣除物价上
涨因素,实际增长12.9%,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主要
消费品零售量大都比上年增加。如食用油1.039万吨,增长15.6%;鲜蛋4494吨,增
长7.4%;绸缎310万米,增长9.6%;彩色电视机1.56万台,增长98.6%;洗衣机2.
49万台,增长10.7%;家用电冰箱7262台,增长45.5%。城乡集贸市场237处,成交
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76.1%。全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
1986年末,全市商业服务网点总数达4.06万处,比上年增加889处,从业人员10
.71万人,每万人拥有服务网点146处,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收购总
值3.24亿元(实际价格),比上年增长57%,从国外引进技术项目29个,用外汇1367.
7万美元,以补偿贸易等方式利用外资的项目18个(包括已签合同和立项的),总额达
3017万美元。1986年末,全市有各种形式的企事业经济联合体23家,“挂网联”项目
635个,与外地区结成“姊妹”关系12对。粮食收购计划1亿公斤,实际完成1.03亿公
斤。全市流通领域的联合体发展到109个,各类物资贸易中心、商场、供应站46处,
通过市场调节购进物资占购进总额的60%,比上年增长24%。
城市建设和管理:“六五”期间,淄博市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
功能,五年中用于城市建设和维修投资达2.28亿元,平均每年投资4553万元。1986年
完成投资58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23%。
市政工程。“六五”期间,新建、拓宽城市道路30条,总长度255公里,新建立
交桥7座,全年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拓宽了张店柳泉路、人民西路、
周村城北路工程竣工,铺设下水管道15公里,建设城市永久性桥梁3座,辛化路立交
桥实现快车道通车。
城市公共交通。1985年末全市有公共汽车292部,比1980年增加82部,其中营运
车辆266部,客运量达4180万人次,比1980年增长60%,营运线路42条,总长度1025
公里,比1980年增长31%。1984年后,农民运输专业户开始跻身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打破了国营公共汽车公司独家经营的局面。1986年,全市有公共汽车485部,比上
年增加193部,其中营运汽车454部,比上年增加188部,出租大小汽车41部,年末达
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6.5标台。新增公共交通线路2条,调整、延伸线路3条,增
加台班22个,营运线路总长度1185公里,比上年增加160公里,完成客运量6017万人
次,比上年增长43.9%。
住宅建设。“六五”期间,全市住宅建设总投资3.23亿元,相当于1980年前32年
住宅总投资的1.5倍,建成生活小区14个,新建住宅竣工总面积296.9万平方米,比“
五五”期间增长202%,市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4.38平方米,提高到1985年的
6平方米。1986年全市住宅投资1.16亿元,竣工面积114.3万平方米。年末全市住宅总
面积为1144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7.6平方米。
城市供水。“六五”期间,重点实施大武、神头、龙泉、周村、南定等水源地和
配水厂的建设,铺设供水管网,1985年末供水管道总长度217公里,日生产能力达27
万吨,比1980年增长21%。1986年完成引萌(水)济周(村)工程,缓解了周村城区供水
紧张的状况;南定水厂建成投产,增加日供水能力1万吨;东风、辛店水源地的5眼深
井正式投产,缓和了枯水期供水紧张的局面。年底有水厂6个,日供水总量24万吨,
供水管道总长度22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8750万吨,售水总量7152万吨,城区自来水
普及率为81.9%。
石油液化气。1985年全市石油液化气贮存能力达1870吨,比1980年增长87%,年
售气量8666吨,比1980年增长138%,全市用气人口32.1万人。1986年全市液化气供
应站5个,职工172人,新增贮存能力213吨,年供气量10059吨,液化气普及率为40%

园林绿化。1986年底,全市共有园林绿地1865.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458.9
公顷,公园9个,苗圃60.9公顷,全年植树34万株,建成区绿化复盖率达30.2%,人
均占有公共绿地4.7平方米。
环境保护。“六五”期间,全市安排环境保护治理项目155项,总投资1596.5万
元,到1985年废水年处理量2609万吨,处理率达35.97%;废气年处理量288.6亿标立
方米,废气冰化处理率达72.21%;废渣年处理量125万吨,综合处理率达37.8%。1
986年全市安排治理污染总投资为1446万元,治理项目218项,当年竣工189个,新增
日处理废水能力2.2万吨,日处理废气能力2.25亿标立方米,日处理可利用固体废物
量194吨。鲁山、齐国故城等总面积为70万亩的10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正在筹
建之中。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1986年全市有各种科技咨询和开发机构
108处,专业研究所20个,其中省属以上3个。厂办科研所93个,建立科技示范乡(镇
)6个、村9个、38户。全市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各类科技人员5095人,实现科技成
果181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项填补国家空白,62项达
到国内先进水平,8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已被推广应用160项。全年向11个乡村派
出“科技大蓬车”,传播科技信息5500余条。在全国山区技术开发交易会上,淄博交
易团成交额达528万元,名列第三位。
教育。“六五”期间,全市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育改革取得重要进展。1
985年底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其中市属1所,共有在校生3317人,比1980年增长50
.8%,5年内累计招生4450人,毕业3864人,超额完成“六五”指标。各类成人高等
学校4所,在校生4800人,培养专业人才2594人。职业技术教育累计招生1.36万人,
比1980年增长10.3倍,已占高中段在校生的38.1%,农村初中普及率达80%,学龄儿
童入学率在98%以上。5年内共建校舍10.9万平方米。1986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059
处,教师26062人。其中:普通高校3所,在校生3782人,比上年增加465人。成人高
校7所,在校生5602人,比上年增长16.8%。中等专业学校15所,在校生6253人,比
上年增长21%;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7所,在校生9037人,比上年增长22.6%。农业、
职业中学23所,在校生1.13万人,比上年增长5.2%。技工学校24所,在校生2228人
,比上年增长26.08%。各类中专、技校、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1986年共招生1.09万
多人,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3.8%;在校生2.43万人,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43.8%
,比上年增长5.7%。普通中学322所,在校生18.8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1人,其中
初中在校生比上年增加1234人,普及率达93.5%,比上年提高8.7%,毕业生升学率
达33.1%,小学1646所,在校生25.3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盲哑学校2所
,在校生197人,比上年增长38.7%。幼儿园(所)1578处,在园幼儿8.94万人,市区
幼儿入园(所)率达75%以上,比上年提高21.7%。全年共有1478人被高校录取。198
6年全市教育事业经费393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年内各级各类学校共有在校
生44.51万人,平均每生占有经费88.46元,比上年增长9.2%。新建教师住宅1.84万
平方米,改建、扩建国办中小学校舍6900平方米,11个乡镇完成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任
务,新建实验室458个。全市勤工俭学年纯收入386万元,比上年增长38.8%。
文化。1986年全市共有文化艺术事业单位141个,职工1174人,其中专业艺术团
体4个,演出276场,观众55万人次;五音戏《石臼泉》在全省第三届戏剧演出月中,
获10项14个奖,居全省首位。剧院、影院429处,座席7.62万个,平均36.5人拥有1个
座席。电影放映单位在城区、厂矿97个,乡镇82个,村办253个,个体4个,放映电影
6.70万场,观众5235万人次。市属工人文化宫2处,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文物店、青少年宫各1处。全市107处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建立文化站102处、农村文
化大院1676处。
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共有职工668人,拥有市级电视台1处,区级电视台1处,差转
台28座,电视录像53处,电视覆盖率达89%;市广播电台1处,区广播电台1处,区县
级广播站5处,乡镇广播站98处。市电视台全年播出新闻1410条,被中央台采用36条
,采用率在全国市级台中居领先地位;被省台采用445条,采用率居全省第一位。录
制电视剧11部、专题节目24个,在省以上评比中获奖11个。市广播电台自制广播剧3
部,在省和省级以上各类节目评比中获奖15个。全市出版各种图书7种,印行14.5万
册。报纸17种,印行21.09万份。各类书店、图书代销点160处,销售1736.23万册。
1986年建立了王渔洋纪念馆等一批文化设施。
体育。1986年全市有体育场地设施51处,业余体校9处,在校生898人,各种专业
队伍8个,教炼员63人,专业、业余运动员908人。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达40万人,9
.75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举办区县级以上运动会694次,有19.80万人参加。
运动员在参加国内外及省内外竞技性比赛中,共获得奖牌78枚,其中国际性比赛金牌
1枚,国家级比赛5枚(其中金牌3枚)。在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1枚,金牌
总数列全省第8位。
卫生。1986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85处,床位9742张,比上年增加325张。医院1
47处(其中县级以上60处),病床9216张(其中县级以上医院6733张),建立家庭病床9
40张。门诊所、保健站506处、病床386张,疗养院2处(其中1处为1986年竣工开诊),
专科防治机构8处,妇幼保健站6处,药检所2处,医科所1处,中等卫生学校2处,其
它卫生机构4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25万人,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27人,主治、主
管医师494人,中医师255人,西医师2479人,护师264人,中药师90人,西药师175人
,检验师105人,其它技师40人。全市农村已全部建立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达29
.5%。乡村医生、卫生员共4040人,经考核有3237人达到中专水平,取得乡村医生证
书。在23处县级以上医院开展生物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合格率86.4%。全市医院就诊
人次比上年提高12.7%,病床使用率提高了2.5%,治愈好转率提高6.9%。健全了预
防保健网,普及计划免疫,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15.21%,进行儿童健康查体9.
22万名,查治妇女病8.35万人,做节育手术9.83万例,遗传病调查22万余人。安排转
接医学科研项目39项,其中10项通过鉴定,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项达到省内先进
水平,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6‰,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
位。
人民生活:“六五”期间,全市通过多种渠道广开就业门路,共安置城镇待业青
年3.9万人。1985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包括肉类等价格补贴)比1980年增长44.82%,
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727元,比1980年增长2.3倍。共投资3.12亿元,建成住宅308.4
1万平方米,城区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1.63平方米。农村人均收入达
544元,比1980年增长2.7倍,人均住房面积15.2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5.5平方米。
城乡人均储蓄余额比1980年增长31.1%。1986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6.62亿元,比上年
增长24.1%,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为1383元,比1985年增长19.2%,扣除职工生活费
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提高11.6%,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据城市住户抽样调查
,1986年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818元,比上年增长12.5%,人均年生活费支出
761元,比上年增长16.5%,扣除职工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提高9.1%。年末
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自行车198辆、缝纫机82台、电风扇116台、洗衣机75台、电冰
箱16台、电视机107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0台)、录音机54台(其中立体声录音机26台)
、照相机12架;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86年农民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606元,比
上年提高21.8%。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1.3亿元,较年初增加3.4亿元,增长42.7%。
人均储蓄余额406元,比上年增加119元,其中城镇人均储蓄756元,农民人均储蓄27
0元。1986年城镇居民每人居住面积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农民人均居
住面积1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
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111处,收供养孤寡老人、残疾人员784人,社会福利企业1
07个,安排残疾人员2067人。

(苏振兴)

张店区
张店区位于淄博市北部,总面积349.10平方公里,耕地27.35万亩。辖11个乡镇
、4个办事处,168个自然村。人口46.89万,其中农业人口22.94万,非农业人口23.
94万。全区矿产资源有铁、铝、钨、铅、石灰石、大理石、陶土、耐火粘土、矾土等
,水资源年平均总量2.21亿立方米。本区是淄博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领导机
关所在地。
198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4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75亿元、农业产值7406万
元。全年职工人均年工资11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元。全区共有商业服务网点53
00处,从业人员2.14万人。全年财政总收入1.04亿元,总支出2419万元。1986年,全
区住宅竣工总面积31.1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上年的5.72平方米提高为7.28平
方米。
全区交通部门完成货运量256万吨。货运周转量639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7.5
2%;各种运输工具完成客运量1586.08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完成1.60亿人公里,
比上年增长61.83%。全区完成邮电业务378.35万元。年末城乡电话用户达到4286户
,邮电总收入达到449.19万元。
全区有各类科技人员(包括中、小学教师)4044人。全年有16项科技成果通过市、
区两级鉴定,当年新增产值460万元,创利税65万元。全区共有普通中学51所,职业
中学3所,职业中专2所,小学163所,幼儿园198所。共有卫生机构123个,专业卫生
技术人员664人。1986年举办区级各类运动会19次,参加1.15万人次。获省级运动会
奖牌32枚,获市级运动会奖牌219枚,并有27人42次打破31项全市最高纪录。区内浮
山驿遗址,子坡遗址、昌城故国、景公墓、傅永墓、万章墓和黑铁山起义旧址,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店区史志办公室)

临淄区
临淄区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地处鲁中丘陵北缘,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皇城、
北羊、朱台、高阳、召口、路山、梧台、孙娄、永流、大武、王寨、边河12乡和辛店
、齐都、齐陵、南仇、敬仲、金岭回族镇等6镇,420个行政村,12个居委会。总人口
50.61万。
1986年,全区工业企业(包括乡、镇、村办工业)共1137个。有食品、酿造、粮油
加工、罐头、羽绒、造纸、化学工业、橡胶、空调风机、农业机械、塑料制品、建材
、服装、制药、木器加工、轻纺、工艺品、包装等门类。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2.07亿
元,比1985年增长28.46%,完成利润818万元(不包括商办工业),较1985年增长57.
59%。38种主要产品均完成了年度计划。其中金鼎牌8吨液压千斤顶、大输液、贵妃
鸡、炸子鸡、卤汁鸡罐头、砖6种产品保持了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红烧鸡、美兔
肉、红烧鹅、牺酒等7种新产品评为省、市优良产品。新批建36个建设项目,总投
资5500万元。
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183元,集体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1061元。职工工
资收入比1985年平均增加131元。
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76亿元,比1985年增长7.5%。瓜菜收入6407万元,比19
85年增加1251万元。临淄西瓜远销东北各地和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中育6号、郑
州3号两个品种被评为省优产品。南菜北运试验获得成功。粮食生产在干旱严重、自
然灾害较多的情况下,总产达到2.57亿公斤,比1985年增长5%以上。粮食单产617公
斤,比1985年亩增产33公斤。农村人均收入比1985年增加105元,达到633元。生猪年
末存栏8.61万头,蛋鸡存栏70多万只。大牲畜年末存栏1.70万头,比计划增加2044头
;陈营、王营、衙里、罗家、魏家、后孔6个村实现了户均一头牛。新建和改建养鱼
池水面480亩,渔业产值6万元,比1985年增长一倍,饲养业总收入3200万元,比198
5年增长6.3%。义务植树107万株,累计退耕还林2.2万亩,林木面积7.86万亩,覆盖
率达到15.9%,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乡镇村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6亿
元,比1985年增长36.23%,人均创产值(独立核算乡镇工业)8450元/人。
市、区两级批准基建项目68个,总投资817万元,完成投资684万元,占年计划的
83.72%。农村建设投资计划5000万元,完成4981万元,占年计划的99.62%。临淄商
场建成使用,总建筑面积7725.6平方米。辛化立交桥主车道建成通车。城区道路总长
3.64万米,柏油路面36.09万平方米,路灯491盏,城区园林总面积104亩,行道树90
00株,街头绿化地5.3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26.91%。
全区财政收入3190万元,财政支出1903万元。银行各项存款3.13亿元,完成年计
划的198.4%;各种贷款余额3.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11%;实现社会商品零售
额2.98亿元,比1985年增长37.7%;集市贸易成交额4424万元,比1985年增长20%以
上。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实现1026万元,比1985年增长54%。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
24.59万元,比1985年增长10.7%。
1986年,全区取得科技成果6项,岩棉及岩棉制品和多元醇脂肪酸脂被列入国家
科委的“星火计划”。全区有中、小学校439所,在校学生8.45万人,教职工5616人
,1986年升入大中专院校学生431名。农业广播学校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桃花开
》、《姑娘今天来相亲》两首民歌被中国唱片社录制收藏,《仲秋夜》剧本发表并收
入戏剧专集,稀有剧种东路肘鼓子《采茶案》、八仙戏《八戒寻径》被省戏曲研究室
电视录制入档收藏。198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万人次,收集整理文物570多件。全
区90%以上的村通了有线广播。电视差转台建成使用。医疗机构42个,病床582张,
病员治愈率83.2%,比1985年提高2.1%,显微外科断指再植获得成功。世界银行卫
生贷款项目第一标年底已基本完成。临淄区医院被省评为文明医院。计划生育率98.
6%,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本区设有业余体校一所,内分田径、武术、乒乓球、举重、游泳5个班,共有学
生100多名。在参加淄博市1986年第七届运动会上,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13枚、铜
牌20枚,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

(朱学文)

淄川区
淄川区位于淄博市区中部,面积999.06平方公里。辖9镇14乡,共483个行政村,
12个居委会。总人口63.01万。
1986年,全区社会总收入11.2亿元(农村社会总收入1.37亿元),是淄博市第一个
突破10亿元大关的区。
淄川工业拥有采矿、制造、加工、机械、陶瓷、建材、化工等多种门类。冶金、
电子、纺织工业,年内也开始发展。工业产品达几百种,主要产品130多种,获省以
上优质产品奖的9种;起钉器、弯铁器、大理石、铅丹、果脯等12个产品远销国外。
1986年工业总产值4.68亿元,比1985年增长45.1%,实现利润4422万元,比1985年增
长21.7%;职工人均收入达1166元,比1985年增长167元。
农业总产值1.10亿元,比1985年增长3.4%,农民人均收入618元。耕地面积36.
60万亩,比1985年减少4.82%。粮食总产14.36万吨,比1985年增加182吨,亩产达4
11公斤,人均228公斤。林业收入58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26%。有宜林面积25.
08万亩,年内造林4.37万亩,育苗2397亩。林木覆盖率达17%,为山东省绿化先进单
位。畜牧业以养猪为主,辅以羊、牛、鸡等;年收入1863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6.
85%;拥有大牲畜6300头、猪8.34万头、羊1.2万只,家禽93万只、鲜蛋年收购量达
344吨,肉类总产量2370吨。副业收入184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6.7%。
区内乡镇企业1572处,固定资产3.76亿元,从业人员9.98万人。产值4.34亿元,
比1985年增48.1%,实现利税6862万元。区内乡镇办的667个建材厂合计年产值达1.
4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
城镇建设全年投资6174.5万元,更新改造投资368万元。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竣工5960平方米。城区修筑沥青路25条,计19.83万平方米,全区园林绿地79.1公
顷,文体中心及游泳训练房基本建成;留仙湖公园添建了凌虹、九曲二桥。
全区完成科研项目8项,配合上级部门鉴定科技成果18项。引入的寒尾羊和沙棘
、火柞树、短枝苹果获得成功。
全区有480处学校。学龄儿童入学率99.7%,普及了初等教育。幼儿园449处,适
龄儿童入园率87.3%。全年向国家输送大、中专生510名。全区文化馆、站24处;区
业余剧团获淄博首届“柳泉艺术节”演出奖,评书《宝刀出鞘》获省创作演出三等奖
。淄川出土文物,在日本亦有展出。淄砚作为艺术品出口。
全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23.3万,1986年有20人次参加省以上运动会比赛,在全国
和国际比赛中,获4枚金牌、1枚银牌。有国家级教练172人。体育工作被评为山东省
先进区(县),并通过全国体育先进县检查团验收。广播电视局自录电视新闻193篇,
被中央电视台采用2篇,被中央及省、市广播电台、报社采用文稿83篇。
区医院“胎儿骨移植”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区191处村级卫生室达到淄
博甲级标准。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4‰以下。
1986年,淄川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社会保险试点区。现有乡敬老院17处,入院
老人达453人。福利工厂35处,安排四残人员1666人。有市、区级文明村150个,文明
单位194个;建成“青年之家”586处(国家级1处、省市级53处)。

(淄川区志办公室)

博山区
博山区位于鲁中山区北部,淄博市南端。总面积68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9.
73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9个乡;88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总人
口45.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77万人,占41.2%。198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73‰

1986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4.13亿元,比1985年增长27.52%。农业总收入4.18亿
元,比1985年增长25.7%。工业总产值3.50亿元,比1985年增长32.1%。财政收入完
成8.31亿元,比1985年增长2.5%。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79亿元,比1985年增长22.6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664万元,比1985年增长28.3%。年末城乡储蓄额1.66亿元
,比1985年增长36.2%。职工年工资收入平均达到1148元,比1985年增长16.55%。
乡镇企业职工年工资收入平均达到778元,比1985年增长20.07%。
全区工业在整顿、提高区属工业的同时,重点发展乡镇企业。至1986年底,全区
乡镇村企业已达720家,占全区工业总数的93%,总产值达到2.63亿元,占全区工业
总产值的75.03%。
农业推行了“以林为主”建设山区的方针,1986年,造林4.22万亩;退耕还林1
.6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2年的19.7%增加到22%。全区耕地面积15.81万亩,其中
有效灌溉面积6.53万亩,人均耕地0.59亩。1986年,粮食总产量6315万公斤,单产4
49公斤,比1985年亩产增38公斤,总产增35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610元,比1985年
增长13.8%。牧业以养猪为主。1986年,牛存栏2030头,其中奶牛248头,生猪存栏
量3.05万头,养兔1.7万只,鸡38万只,试养虹鳟鱼成功,年产4.54万斤,淡水养鱼
捕获量9万斤。
1986年完成基本建设总投资3562.28万元,比去年提高了5.51%。修建拓宽道路
15条,完成沥青路面升级3.75万平方米,改造明水沟、铺装下水道3100米,建成33幢
住宅楼,面积10万平方米。博山饭店、颜山宾馆、乡镇企业产品展销大楼,颜山、西
冶街百货大楼、博山副食品商场等10余处大型建筑相继落成。新建花坛17处,绿地1
.61万平方米,城镇植树35.52万株。博山溶洞、颜山公园、白石洞、泉河头等一批风
景点相继建成开放,3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
1986年治理污染项目19项,年处理有毒废水88万吨。有138个单位达到了卫生达
标的标准。医疗卫生单位共完成门诊56.41万人次,治愈好转率达93%,同时完成健
康查体2.93万人次。农村卫生医务人员414人,卫生室门诊病人110万人次。1986年经
省卫生主管部门验收考核,博山已达卫生部规定的“疟疾基本消灭”的标准。全区共
完成各种疫苗接种任务7种,接种18.94万人次,接种率达94.2%。
现有科技人员2547人,三年取得科研成果41项,其中填补国家空白3项,省内空
白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13项。各类学校共有260处。包括中学54处,教职工
1939人,学生2.75万人,比1985年下降4.6%。小学200处,教职工2023人,学生3.6
9万人,比1985年下降1%。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6处,教职工270人,
学生2430人,比1985年增长17.8%。从1984年开始,全区3年教育经费平均每年递增
18.3%,1986年达到518.5万元。
全区体育工作以业余体校为主。1986年,设有田径、武术、乒乓球、举重、羽毛
球5个班,学员99人。乒乓球、象棋已连续三次获市职工比赛团体冠军。体育达标人
数3.22万人,43名运动员代表市参加省第13届运动会,得奖牌、奖杯40多枚(个)。1
986年,还在博山举行了全国新闻界“柳行杯”游泳赛。
全区现有城区影剧院13处,体育场所25处,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室(或青年之家
)138个,城区文化院28个,图书馆(室)134个,藏书48万余册。乡村企业影剧院11处
,电影管理站5个,电影队81个。全年共举办文化教育、文艺、科技、图书等各类专
业培训班102期。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40人次。开展元霄灯会等全区性大型活动
19项。1986年,博山区广播站被省批准改为博山人民广播电台,年底博山电视台开始
试播。

(博山区志办公室)

周村区
周村区东临张店区,南连淄川区,西靠章丘县,北与邹平县、桓台县接壤。总面
积为262.9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39平方公里。辖9乡2镇212个自然村,216个村
委会;3个街道办事处,25个居委会。总人口26.87万,其中城区人口9.86万,非农业
人口8.43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22人。计划生育率99.82%,人口自然增长率
9.2‰。
1986年社会总产值11.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占77.4%;农业总产
值7190.71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商业购进总额228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6.9%
,销售总额304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4%;城乡储蓄余额1.22亿元,人均储蓄余
额为455.2元,比上年增加210.7元;财政收入6074.1万元。收支基本平衡。
工业。 以丝绸、棉布、毛巾、棉毛纺为主体,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9.11%
。还有铜响乐器、机械、造纸、电焊条、化工、电子、耐火材料等重工业。共有企业
1499个,其中省、市属工业41个,年总产值5.77亿元,总收入8590万元;区属工业1
4个,总产值3172万元,上年增长10.5%,总收入191.5万元;乡镇、村、个体联合体
工业1421个,从业人员4.75万人,年总产值为2.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49.
7%、83.9%,完成利润1026.6万元,比上年增长23.21%,乡镇工业占农村总收入的
65.9%。全区职工年人均收入1148元。
农业。 总产值7190.7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85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8.1%。
粮食总产为8.17万吨,单产241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43公斤;林业产值128.5万元,
比上年增长3.62%,林木覆盖率7.6%;牧业产值1112.04万元,比上年下降1.43%,
全年产肉590吨,产禽蛋6.65万公斤,大牲畜存栏3333头;副业产值1082.38万元,比
上年下降17.7%;渔业产值1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5.71%。农村人均收入593元,
比上年增长22.44%。
城市建设。 1986年投资732万元,总施工建筑面积8.1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
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3.52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总长38.71公里,其中沥青路面
总长37.15公里,排水管道26.42公里,桥涵28座,绿化面积2.14平方公里,覆盖率为
29.9%。环境卫生,洒水、装卸、吸粪、运输实现了机械化。市政建设投资359万元
,修建道路2423米,新辟公园3处,街侧绿地34块,共4932平方米,设篱笆3.56万米
,植草皮2.85万平方米,新建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厕所5个。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 全年列科技项目39个,有14个项目通
过了技术鉴定,DZ-6型清脂油炸锅,SP-6、SG-15喷水织机浆料,LG-W固定电感器,
VC44ZB型复丝牵伸加捻机,TND型节能指示灯,GT-25型双色水位计分别达到省内先进
水平和填补了省内空白。教育。有中、小学222所,在校学生4.41万人。有教师2303
人。1986年输送本科生62名,专科生91名,中专生310名。文化。设文化站4处,青年
民兵之家166处。元宵灯节有80个单位展出花灯3000余盏,吸引观众150余万人次,接
待外宾420人次;创作节目21个,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卫生。 卫生机构79个,设病床772张,比上年增加75张,年末有医师、医士、
护士1062名,年入院1.23万人次,出院1.06万人次,占用总床日数13.18万天。开放
总床日数19.80万天。农村卫生室203个,乡村医务人员435名。
体育。 有23所学校开展了达标活动,达标率80%,达标人数1.25万;5000余名
职工组成项目运动队154个;农民以“青年之家”为中心开展体育活动;7000余名老
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全市业体“希望杯”田径比赛中,区男子甲组总分第三名,单项
获4枚金牌;在市七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数列第四名,总分第六名;在省十三次运动
会中,田径、航模、射箭三个项目获得好成绩。

(周村区史志办公室)

桓台县
桓台县位于淄博市北境,全县总面积509.53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湖区面积1
5万亩。辖索镇、唐山、新城、田庄、荆家、起凤6镇和耿桥、邢家、马桥、陈庄、周
家、果里、侯庄7乡。县委、县政府驻索镇。全县共有343个行政村,总人口45.5万,
其中农业人口42.57万,非农业人口2.90万。
1986年,社会总产值8.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国民总收入3.63亿元,比上
年增长18.8%;工农业总产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1986年,全县农业生产战胜了严重干旱、病虫、飓风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创历
史最好水平。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0.75万亩,总产25.37万吨,亩均单产627公斤。其
中播种小麦40.84万亩,总产13.22万吨,亩均324公斤;玉米33.38万亩,总产11.29
万吨,亩均338公斤;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2.76万吨,超年计划4%;粮食代购任务
0.92万吨,超年计划2.7%。湖区淡水放养水面1.3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32.4万公斤
;藕田3500亩,藕产量900万公斤;苇田1.96万亩,苇产量2700万公斤。农村种养加
工专业户发展到1.36万户。农业总产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5.0%。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利税1831万元。主
要产品有合成氨、水泥、皮革、轴承、饮料酒、机制纸、农锨、针织品、塑料制品、
农用小型机械、机器配件、特种铸铁等。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县制锨厂的“云涛牌”
农锨获部优产品称号,县水泥厂“马公山牌”425#硅酸盐水泥、县轻工机械厂的“3
80型双盘磨浆机”获省优称号。汽车板簧、铁钗、沙发巾、浴巾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横向联合项目175个,遍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涉及8个行业、100多种产品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47万人,企业1162处,创产值4.89亿元。
1986年财政收入24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7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7%。农民人均收入585元,比上年增长9.35%。职工平均工资1146元
。城乡储蓄余额1.33亿元,户均存款940元。1985年全县11个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村
,已有8个村摆脱经济贫困状况。
1986年,全县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894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40万元,房屋竣工面
积1.29万平方米。淄博禽蛋制品厂等8个省安排的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年末产值
539.2万元,利税71万元。城镇修铺沥青路面1.68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1355平方米
,修建污水管道1362米。新建花卉苗圃60亩,县城绿化覆盖率14.4%。343个行政村
粗线条规划全部完成。城西南小区商品住宅楼有7幢1.15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14户居
民喜迁新居。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1986年,全县有教职工4365人;小学304处,学生4.82万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8%,毕业率99.3%;有初中64处,学生2.65万;普通高中4
处,学生3605人;农技中学3处,学生732人;职业高中班2个,学生88人。全县659人
参加高考,472人被高校录取,占71%;中专录取138人,共计入取610人。桓台一中
被评为“全国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实验研究先进集体”。短篇小说《妈妈,你知道吗》
被评为中国少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桓台摄影作品《微型镏金编钟》、《宝塔礁》、
《渔舟唱晚》分别被日本香港刊用,《酒逢知己》、《金秋》由《中国青年报》青年
摄影大奖赛重展,《枯木逢春》获大众摄影奖。10岁儿童刘书展获全国少年儿童书法
展大字展出奖。有1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获经济效益2416.74万元。全县有省、市
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处,田径训练点4处。有卫生机构50个,设病床619张,卫
生技术人员750名,其中主治医师26人,医师107人。农村卫生所316处,农村医生83
1人,考试合格率达90.5%。
建筑业是桓台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桓台县的传统行业。1981年,县成立
了“桓台县建筑工程总公司”,使建筑业迅速发展。198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彭真来桓台视察,亲笔题词“建筑之乡”。全县有建筑企业159家,其中3级企业
12家,4级企业37家,5级企业110家,总收入1亿元,全县每个农民人均占有233元,
占全年人均收入的40%。

(桓台县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