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70&run=13

地理: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东、南濒临黄海,西北与烟台、潍坊两市和
临沂地区接壤,海岸线总长730.64公里,有港湾49处,岛屿52个,市区受海洋环境调
节,空气湿润,冬暖夏凉,冬季平均气温0.3℃,夏季平均气温23℃,年平均气温12
℃,年平均降水量702.5毫米,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旅游城市。全市辖市南、市北、台
东、四方、沧口、黄岛6个区和崂山、即墨、胶县、胶南、平度、莱西6个县,总面积
1.0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244.4平方公里。1986年,全市总人口633.1万人,其中市
区127.3万人,6县505.7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4人,其中市区每平方公里52
08人,6县每平方公里486人。

中共市委书记:刘鹏
副书记:刘镇 郭松年 张惠来 孙炳岳 杨在茂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秉政
副主任:赵明甫 张宣 韩洪勋 王稔五 曾在因 王训
市长:郭松年
副市长:秦家浩 宋玉珉 许善义 胡延森 施稼声 徐世甫
市政协主席:王今吾
副主席:孙竹年 陈波萍 马绪涛 陈志藻 许继曾 闫同科 张永耀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殷康生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邹凤舞
资源与名胜:青岛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耕地745.4万亩,林地179.3万亩,沿
海滩涂56.3万亩,浅海水面86.7万亩;盛产粮食、花生、水果、水产品;矿藏资源有
大理石、石墨、花岗岩、黄金等近30种。青岛山光水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市区前
海海滨和崂山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名胜古迹有前海栈桥
、小青岛、小鱼山、鲁迅公园、八大关、湛山寺、崂山、台、天柱山魏碑、田横
岛、徐福岛、齐长城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被国家列为全国8个国际会议
城市之一。
经济概况:青岛市在全国经济建设布局中具有连结东西、衔接南北的重要地位。
它处于华北经济区和华东经济区的结合地带,并与东北经济区跨海相连,是天津与上
海之间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大连与上海之间重要的外贸港口。青岛港口腹地广阔,
包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和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部分地区。
全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橡胶、化工、电子、仪
表、食品、机械、建筑材料等工业也较发达。其中轻纺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长
期与上海、天津并称为“上青天”,建国之初就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五、六十年
代曾抽调大批技术、装备力量援助京、晋、冀、豫和青海、新疆、甘肃、内蒙等边远
地区纺织工业建设,并以“母鸡下蛋”的方式在省内援建了15个纺织厂;橡胶、化工
工业也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食品工业中的啤酒、矿泉水饮誉中外,青岛牌啤酒占
全国啤酒出口总量95%以上。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2636个,职工54万人,固定资产原
值62.9亿元;大型工业企业31个,中型工业企业81个,其中15个工业企业年产值过亿
元。“六五”期间,全市完成1433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形成每年增加产值30亿元,
利税7.47亿元的新能力。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780个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
平明显提高,其中120多个企业由原先三四十年代或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提高到国际上
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的水平,30多个企业的技术水平领先于国内同行业。1979年
至1986年(不重复计算),全市工业产品获国家金质奖的8种,银质奖的47种,部优24
3种,省优494种。
1981年4月国务院列青岛市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列为全国1
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4年12月列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六五”期间,全市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综合指标平均增长
速度均达11%以上,排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1986年全市社会总产值200.8亿元,其
中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7.2%和13.7%;国民生产总值94.7
亿元,国民收入76.9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2.1%和11.8%。
工业:198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全国和全省
平均水平;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71.1亿元,集体及其它工业总产值55.2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28.5%。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
提供利税33.65元,每百元资金提供利税32.60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7025元,比
上年增长5.4%。市考核的重点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86.3%,比上年提高4.6%。工
业产品优质品覆盖率达22.6%。开发新产品、新品种524种,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40
种,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53种,已投产374种,投产率71.4%。完成
技术改造项目313个,形成年增产值14.8亿元、利税3.2亿元的能力。万元产值综合耗
能下降6.14%。万元产值耗自来水63吨。乡镇以上工业轻重比例由1985年的62.8∶3
7.6调整为63.4∶36.6。适销对路的轻工产品特别是高档耐用消费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其中呢绒240万米、彩电9万部、洗衣机1.33万台、电冰箱5.4万台、照相机6.5万架
、啤酒12.5万吨、卷烟55.3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46.3%、36.4%、164.3%、244.
8%、138.6%、24.9%、6.7%。重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其中发电量28.7亿度、钢43
万吨、钢材35万吨、内燃机车42台、拖拉机1.6万台、纯碱27.6万吨、水泥94.8万吨
、平板玻璃88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6.3%、14.5%、6.9%、27.3%、17.3%、6.0
%、14.6%、5.2%;橡胶工业产值、利税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三、第二位。
农村经济:198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3%。在遭受多年未
遇的严重干旱与风雹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总产量达255.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比上年增长9.6%;花生44.27万吨,棉花1.44万吨,果品20.7万吨,蔬菜143.5万吨
。牛、羊、猪肉11.1万吨,禽蛋5.1万吨,鲜奶3.1万吨。水产品14.4万吨,比上年增
长13.1%。多种经营总收入37.79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农村从事一、二、三产
业劳动力比例由1984年的65∶19∶16调整为58∶23∶19。乡镇企业达7.66万个,从业
人员77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34%;乡镇金业总收入37.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3%
。乡村工业总产值达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4%,并首次超过农业产值;乡村工业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16.9%提高到21.5%。外向型创汇农业逐步发展,农
村出口商品收购额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占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额35.1%,
并有2个县出口商品收购额突破1亿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动力达2
61.2万马力,农用汽车、拖拉机4.3万辆(台),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20.9%。
交通运输邮电:青岛市港航设施优越,海上交通运输发达。青岛港是全国第四大
港,有码头9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1985年12月国家重点工程项
目青岛港8号码头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使青岛港杂货件年吞吐量增加400万吨,新
建的7个深水泊位有3个是5万吨级,为全国最大杂货泊位。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是全国
最大散装货运企业,有万吨级以上货轮50余艘,总吨位220多万吨,与53个国家、地
区的230多个港口通航;以国内海运为主的青岛海运公司有船舶20余艘,总吨位4.7万
吨,客位1372个。青岛是胶济铁路的起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胶济铁路复线工程济南
至蓝村段1984年开通以来,客货运输能力成倍提高,蓝村至市区港湾站复线部分区间
完成。全市公路交通运输部门有客车359辆,客位1.68万个,货车2876辆,吨位1.71
万吨。流亭民航机场经扩建,具备了起降大型飞机的条件,有至北京、上海、广州、
沈阳、西安等9条航线。1986年港口吞吐量2854万吨,口岸进出口总额38.3亿美元。
完成客运周转量49亿人公里,其中海运1158万人公里,铁路40.2亿人公里,公路8.2
亿人公里;完成货运周转量165亿吨公里,其中海运11.1亿吨公里,铁路139.5亿吨公
里,公路14.4亿吨公里。近几年青岛市陆续兴建的长途通讯枢纽工程、市内1.3万门
程控电话工程、小同轴电缆工程等先进通讯设施,部分竣工投用,具备了与国内外部
分大城市直接通话和发电传的能力。1986年市区有邮电支局所38处,邮电业务总量1
774万元,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37万门,用户小交换机容量3.07万门,电话机3.66万
部,每百人拥有电话机2.87部,长途电话电路232路,电报电路46路。
城乡市场:青岛市是全省重要的商品流通中心。1986年全市国营、合作社、商业
纯购进总值35.2亿元,纯销售总值32.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9.5亿元,分别比1
985年增长9.6%、13.2%、16.7%。各种经济成分在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国
营37%,集体47.9%,个体15.1%。新增商业服务网点3179处,累计7.6万。农贸市
场451处,其中市区42处,农村409处;集市贸易成交额7.2亿元,其中市区2.3亿元,
农村4.9亿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29.4%和58.1%。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5.5%
。市区蔬菜、鲜蛋、猪肉上市总量分别为18.5万吨、1.2万吨、3.6万吨,比上年增长
7.5%、5.7%、1.5%。市区长年定奶户由1985年的9.3万户增至12.5万户。
财政金融:1986年全市税收2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
年增长14.8%,基本与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地方财政支出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
6.6%。银行存款余额49.40亿元,贷款余额103.47亿元,现金收入73.77亿元,现金
支出74.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1%、31.3%、23.3%、24.5%。
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和1985年,青岛市从7个方面制订并颁布了76条扩大企业
自主权的政策规定。1986年制订了关于搞活工、商企业的两个“八条”,颁布了促进
横向经济联合、鼓励出口创汇等政策规定。对包括大中型企业的537个企业落实了以
产值、税利为主要指标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在105户国营企业中对301种紧缺原材料实
行了联购责任制,增加产值1.5亿元;对92户国营企业的163种产品实行了原材料节约
奖,节约价值3500多万元;对89户国营企业的318种质量合格的滞销积压产品实行了
联销承包,增加销售额3亿多元、税利7000多万元;对33户大中型国营企业减免调节
税4328万元;对14户国营企业实行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全市108家试行厂长负责制的
企业全部推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部分企业实行了厂长调离或任期终结审计制。
劳动、工资、劳动保险等方面改革初步配套。青岛市自1982年在全国最早试行劳动合
同制以来,全市合同制工人已达10.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1.6%。在12户企业进行了
固定职工优化组合试点,共精减富余人员7%,产值增长25%,利润增长20%,劳动
生产率提高22%,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25户大中型国营企业试行了工资同经
济效益挂钩,青岛啤酒厂等5个出口创汇企业试行了工资同出口创汇挂钩;还进行了
降低物化劳动按比例转为活劳动分配和技术工人考核晋级试点,并对固定职工的退休
费用实行了社会统筹。横向经济联合广泛。累计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中央1
0个部和近50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参加了
环渤海圈经济区协作活动。全市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名优产品为龙头的各种经济联
合体达180多个,参加企业共达980多个。全市农村各类经济联合体达9723个,农民围
绕重点产业建立了1.3万个专业公司、行业协会。城乡联合进一步加强。1986年5月全
市第二次城乡经济技术洽谈会鉴订协议449项,已实现372项。1986年全市共达成各类
内联协议638项,吸收资金1.2亿元。资金横向融通开始活跃。1986年末市人民银行、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均开业,共拆借资金4.7亿元。1986年6月市物资贸易
中心正式开业,半年实现销货额2000万元。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地建筑专业施工
队和市内外乡镇建筑队承包工程量占全市基建、安装工程总量67.7%。
对外开放:青岛市是全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的“窗口”。1979年、1985年
青岛市先后与日本下关市、美国长滩市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
青岛港与日本清水港结为友好港。4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商社与金融机构在青岛市设
有办事机构。
1986年,全市对外成交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项目102个,成交额1.03亿美元
。其中利用外资项目23个,成交额7626万美元;引进技术设备项目79个,成交额272
1万美元。1986年全市列入消化吸收规划的38个引进项目已完成11个。累计列入消化
吸收规划的引进项目达94个,已完成41个;其中35厘米彩电、电冰箱、照相机国产化
配套产值分别占80%、40%、50%以上。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5年3月破土动工
以来,首期工程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形成
了投资环境;地面建筑开工面积12.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多层仓库、办公楼、宿
舍、商业网点等共计6.76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其中1986年
5405万元;有8个项目开业投产,4个项目开工建设,1986年完成产值50万元,出口创
汇6万美元。
外贸:1986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3.34亿元,比1985年增长34.5%。其中,
轻纺产品出口供货额比1985年净增2.83亿元,增长36.4%;机电产品由1985年的78种
增至95种,出口额1.25亿元,比1985年翻了一番;四星级电冰箱(柜)、彩电、135照
相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全市有392个厂家承担出口商品生产,出口
商品415个种类。全市出口商品总值中,农副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品、轻纺产品、手
工艺品、工矿产品分别占9.84%、6.1%、60.59%、9.57%、13.88%。
旅游:近几年青岛市加快了重点风景区和旅游设施的建设。石老人旅游开发区自
1985年春开工建设以来,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引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初步完成
。全市有宾(旅)馆768处,床位7万多张,其中市区485处(含国营、集体招待所和个体
旅馆),床位4.59万张。市区涉外宾(旅)馆12处,涉外床位2263张,比上年增加455张
;旅游旺季市区宾(旅)馆通过挖潜床位及浴池、校办临时接待床位等,床位可达6万
多张。全市旅游从业人员3595人,其中翻译导游59人;市区有出租旅游车辆585部。
1986年全市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国际海员4.5万人次,收入外汇人民币
2770万元,比上年增长90.3%;接待国内游客413万人次,收入人民币1.5亿元,分别
比上年增长10.2%和25%。1986年9月举办了首届国际钓鱼活动,十几个国家的72名
钓鱼爱好者和80余名中外记者应邀参加;1986年11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3艘军
舰894名官兵来青岛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礼节性友好访问(系建国后美国军舰首次访华
),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达200多人。
市政建设:近年来,先后完成了贯穿市区南北的重要干道山东路、宁夏路、威海
路、台柳路等重要路段的建设和拓宽改造工程,市内交通、市容、居民居住条件随之
大大改观。位于市区南北交通与出入港口咽喉地带的杭州路立交桥,全省规模最大、
设备先进、楼顶可起降直升飞机的市立医院病房大楼,老市区至黄岛轮渡工程,位于
市区商业中心的中山路人行大桥,分别于1986年竣工投用。引黄济青工程自1986年4
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济南至青岛一级公路青岛市区段工程基本完成。1986年市区排
水管道总长551公里,比上年增加35公里。
1986年市区道路总长497公里,比上年增加35公里;市区公共汽(电)车633辆,营
运线路31条,计506公里,完成客运量5.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3771万人次。1985年兴
建的煤制气工程,至1986年底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市区安装煤制气管道的民用户达3
.4万户。1986年全市液化气民用户达13.3万户,普及率为38.3%。市区平均日供水量
25.4万吨,比上年增加4.8万吨。
1986年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9个,在市南、台东、沧口3区创建了总面积
6.69平方公里的基本无黑烟片;全市利用排污费补助治理项目1049万元,比1985年增
长1.8倍。1986年市区植树48.7万株;园林绿地1153公顷,人均占有绿地4.1平方米,
分别比上年增加81公顷和1.8平方米;市内有公园19个,面积426公顷,分别比上年增
加13个和305公顷。
科技:青岛是全国海洋科研教育的中心,海洋科技人员2400多人,技术力量占全
国一半以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中央、省的13个海洋科研机构及国内唯一的综
合性海洋科学高等学府--山东海洋学院均设在本市。全市有中央、省、市、县属独立
科研机构63个,厂办科研机构44个,民办科研机构4个。全市科技人员达10.0万人。
1986年全市完成科学研究、新产品试制、中间项目试验577项,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
水平42项,国内首创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50项,省内首创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97项
;已推广应用321项,创产值5.6亿元,利税6162万元。1986年全市举办了21次技术市
场交易会,达成技术转让协议42项。
教育:全市有14所大专院校,其中7所正规院校有教师2325人,在校生1.2万人,
分别比1980年增加1545人和2.5倍;中等专业学校(含中技)109所,教师3621人,在校
生4.75万人;普通中学589所,教师1.85万人,在校生30.1万人;小学校2764所,小
学教学点1536处,教师3.1万人,在校生66.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学校
数、在校学生数分别比1978年增长59%和2.3倍。青岛大学已建成教学主楼、食堂、
宿舍等部分校舍,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规。近几年青岛市积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
展职业技术教育。1986年全市有职业学校68处,在校生3.1万人;高中职业班119个,
学生1.12万人。全市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21.6万人,其中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在校生7
000余人。全市幼儿园(所)4175处,其中市区330处、保教人员4098人、入园幼儿4.3
万人。
文化:1986年全市有影、剧院88处,其中市区34处;电影放映队951个,文化馆
(站)244处,分别比1978年增加525个和200处;图书馆7处,博物馆5处,艺术表演专
业团体11个;广播电台(站)8处,电视台2处;青岛日报日发行12万份;各类公开登记
的刊物32种。市京剧团赴日本进行商业性演出获得成功;市话剧团创作并演出的《飞
吧,海燕》获省剧协与省文化厅优秀剧本奖、省第三届戏剧月优秀剧本奖、省文化厅
自创剧超百场万元奖。
卫生:1986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540处,其中医院220外,疗养院25处,分别
比1978年增加348处、8处、13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病床分别由1978年的1.69万人
和1.4万张增至2.47万人和1.97万张。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7.7‰。
体育:青岛市是全国19个“田径之乡”和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全市有业余体
校21所,体育专业队9个;市区有体育场12处,海水浴场8处,其中第一体育场经改造
装修成为省内唯一拥有胶塑跑道与588千瓦灯光照明设备的大型体育场,第一海水浴
场经改建,更衣室容量、造型及浴场其它设施和浴场环境均为国内最大、最佳。198
6年青岛市积极参与筹办了第25届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青岛赛区比赛,山东省第13届
运动会、全国秋季竞走比赛等重要体育活动,并在省第13届运动会上夺得团体总分、
金牌总数、奖牌总数、破纪录总数、精神文明奖数五个第一名;青岛市运动员在国际
比赛中获金牌5枚(其中在第13届亚运会上获4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
获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8枚;有3人被评为1986年度全国田径十佳运动员,其中1
人还被评为1986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社会保障事业:近几年青岛市多层次、多渠道发展福利生产,扩大残疾人工作机
会,提高其生活自助能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种文体活动。1986年市区有福利厂(
店)55处,安排四残(盲、聋、哑、肢体残缺)人员2038人,占市区有劳动条件四残人
员总数的92%;福利院2处,床位268张,并由各街道办事处与有关部门协作对分散供
养的213名孤寡老人进行全面服务和照顾;精神病院1处,床位220张;盲聋哑学校6处
,在校生450人。1986年市区发放救济款18.68万元。1986年全国聋哑人艺术表演录相
比赛中,青岛市参赛人员获全省的全部一等奖和全国2个二等奖。
人民生活:198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含肉价补贴)1363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8
82元,农民人均年收入647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37倍、1.6倍、3.4倍,扣除物价
上升因素实际增长76.5%、94%、2.3倍;全市居民人均年消费额662元,比1978年增
长1.9倍。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电视机103台(其中彩电24.5台),电冰箱4.5台,录音
机59.5台,电风扇51台,照相机15架,洗衣机40台;每百户农民拥有电视机41台,录
音机13台,缝纫机76架,自行车165辆,手表215只。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2亿元
,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长8.5倍,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12.7亿元,增长7.
2倍;全市人均储蓄余额337元,比1978年增长8.3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812元,增长
5.3倍。1986年市区居住总面积与人均居住面积,分别由1978年的331万平方米与3.8
8平方米增至934.9万平方米与5.56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76.4%与3.7%,1986年全
市统一安置3.39万人就业,其中安置待业青年2.79万人,分配大中专学生5978人。另
外安置复员转业军人3120人。

(张子忠)

黄岛区
黄岛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南口西南海岸。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3镇1乡,11
9个行政村。1986年底,有居民2.14万户,8.65万人。除少数回、满、苗等7个民族外
,均为汉族。境内多为低山丘陵,河流多为季节河。因地处沿海、气候温和湿润,海
岸线102.58公里,全区基本以农为主,以渔为副。区驻地在黄岛,故以岛得名。
黄岛区是青岛市的开发新区,除国家和省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较多外,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均设在这里。根据青岛市的总体规划和关于把黄岛区建成以港口
、外贸、轻纺、电子、旅游和疗养为重点的外向型新市区的指导思想,1986年区人民
政府发展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外,主要抓了5个商品基地的建
设,一是以养貂为主的外贸生产基地,二是以养虾为主的海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以果
品为主的林果生产基地,四是以商品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五是以采石为主的建材
生产基地。至年末,全区企业已发展到230个,工业总产值8110万元,创利润879万元
,分别比1983年增长89.4%和137%。水貂饲养户已发展到4400户,水貂饲养量达19
.6万头,总收入900多万元。渔业生产,全区已建虾池1万亩,水产总量达7947吨,总
收入1359万元,比1983年增长151%。林果业发展迅速,林地面积发展到3.82万亩,
当年造林1388亩,育苗931亩,果品产量为575吨,林木覆盖率达到24.5%。菜田面积
扩大到5200多亩,总产700多万斤,总收入140多万元。同时开辟沙石场109处,建材
企业发展到50多处,年采石量达到55万方。全区社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工农业总
产值达到1.21亿元,实现了提前五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群众生活不断提高,全区农
民人均收入692元,城乡储蓄余额达到了3583万元。
“七五”计划期间,国家和省、市在黄岛区的重点工程项目较多,有年吞吐量1
700万吨的前湾港一期工程,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二期工程,黄岛电厂的扩建,胶县
至黄岛的铁路等。

(张洪济)

崂山县
崂山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畔、青岛市近郊,面积858平方公里,耕地
33.9万亩。辖李村、中韩、沙子口、王哥庄、惜福镇、夏庄、流亭、城阳、棘洪滩、
上马10个镇,北宅、河套、红岛3个乡,419个行政村,18万户,66.5万人口。1986年
工农业总产值8.5亿元,比1985年增长23.63%,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8.74%,
农业总产值1.6亿元,增长5.54%。粮食总产10.5万吨。农民人均收入688元,比198
5年增长13.5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亿元,增长27.59%,农副产品收购总额958
7万元,增长97.91%,外贸出口总值5326万元,增长58.8%。
1986年,全县新经济联合体发展到4625个,农村专业户9246户,有294个村实行
了以工补农,全年补助农业资金94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扶贫扶优先进单位。
1986年向城市提供商品菜3.5万亿斤。海上捕捞船只发展到4096条,海水养殖面
积达到2.17万亩,其中对虾养殖1.84万亩,年总产量达1400吨。1986年乡镇企业增加
到2640处,从业人员达到13.17万人,总产值5.28亿元,比1985年增长36.21%,城阳
、李村、夏庄3个镇,企业总收入超亿元。村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519万元。19
86年全县累计内联项目152项,经营额7239万元,外引项目9项,引进资金1103万美元

1986年建起崂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计划生育率达到9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制在9.86‰,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县建成文明单位239个,文明村庄12
2个。

(崂山县县志办公室)

即墨县
即墨县毗邻青岛,工业基础较为雄厚,现拥有机器制造、供电、铸造冶金、化肥
、纺织、水泥等14个门类。1986年工业总产值为7.5亿元,比1985年增长37%;全县
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为76%;优质产品覆盖率为19.9%。其中工艺品即墨镶
大套,荣获国家优质奖杯,双环牌FFC-45A型粉碎机,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即墨老
酒,被国家评为优质酒,荣获优质奖章。另外,海欧牌地毯、303牌弹子门锁、双菱
牌射吸割炬等产品,均被评为省和国家优质产品。到1986年底,全县已拥有省及省以
上优质产品17个。出口商品12个门类,130多个品种。1986年全县出口商品收购总值
1.02亿元、换汇30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76%,在全省8个出口值过亿县
中名列前茅。
即墨县农业生产空前发展,各业结构日趋合理。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53亿元
,比上年增长20.1%;花生总产量6.53万吨,是全省产花生的重点县之一。全县造林
4300亩,林业覆盖率10.4%;大牲畜年末存养1.81万头,比上年增长9.7%。海上捕
捞、养殖双业并举,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对虾养殖成果尤为显著,1986年全
县养虾4.5万亩,总产量1625吨,比上年增长60%,被列为全县5个养虾重点县之一。
1986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00万元,占年计划的141%。完成了文化宫、邮电大
楼及通讯设施、人民会堂、外贸冷库、水产冷库、污水处理工程,县第二十八中学教
学楼、共济桥等建设项目。另外,还对水质、大气、烟尘、噪声等27个项目作了鉴测
分析,完成各种监测数据8348个。

(李知臻 孙丁柏)

胶南县
胶南县位于黄海之滨,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耕地108.21万亩,海岸线149.36公
里,辖10个镇、14个乡,1031个行政村,81万人。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9.83亿元。农业总产值4.17亿元,农业总收入7.3亿元,
农副产品商品率61.1%。粮食总产37.2万吨,花生总产8.27万吨,林木覆盖率23.9%
,果品总产量3.66万吨。大珠山镇500亩新红星苹果,被省外贸部门列为出口基地。
出栏生猪34万头,饲养水貂36万只,;被列为畜产品出口基地县。水产品总量2.36万
吨,其中港养虾总产800多吨。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县工业企业4304个,工业总产
值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乡镇及村以下企业产值2.8亿元,县、乡镇办
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626万元。重点考核的41种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5.8%
。褐藻酸钠、分马力电机、胶粘压合机、绷楦机、水泥等12种产品为“省优”、“部
优”产品。纺织机械产品的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41.6%和37.6%,梳棉机、梳毛
机、羊绒分梳机等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分割猪肉、冻兔肉、
地毯、工艺品、手推车、海藻胶、梳棉机、白酒等销往国际市场。通过外引内联,新
增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38次,引进资金1272万元。县、乡镇建筑企业完成基建、安装
工作量962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全县有各类商业网点8340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01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6亿元。出口商品77种,供货额7178万元,比上年增
长39.9%。农民人均收入590元,职工家庭人均收入85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0元和1
10元。
1986年,全县取得科研成果39项,其中Q3210型履带式抛丸清理机、S1518型逆流
转子混砂机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还有4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7项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全县99.6%的中小学校达到教室、桌凳、操场、院墙、校门、厕所六配套;
新开办了聋哑学校、技工学校和山东大学代培大专班。县广播电台建成卫星电视地面
接收站一座,录音报道《媳妇当家合家乐》获得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特等奖。1986年,
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年画学会,与山农大合作录制了电视片《在浪花簇拥的大地上
》。6名运动员进入省十三届运动会射击比赛前五名。灭鼠实现“一役达标”。计划
生育率达99.9%。被省、市评为卫生先进县城和卫生先进县。

(胶南县县志办公室)

胶县
胶县位于胶州湾西岸,面积1210平方公里,耕地96.98万亩。辖9镇11乡,823个
村民委员会,67.83万人口。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比1980年增长1.8倍。工业
生产发展尤为迅速,完成产值7.1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5%;实现利润7705万
元,比1985年增长54.4%。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983个,拥有机械、化工、轻工、冶金
、电力、建筑等14个行业。60个县属工业企业中,有9个为部定点厂,11个为外贸出
口专厂和定点厂。全县有18种产品被列入青岛市重点产品发展规划,24种产品被评为
部、省优产品。胶县是全省机械行业5个重点县之一,锅炉辅机类产品占全国定点厂
生产计划的1/4。胱胺酸、碳酸钡等出口化工产品远销日本、联邦德国等7个国家和地
区。1986年,乡镇办工业以2.38亿元的总产值跃居全省之首。全县有9处乡镇企业利
润超百万元,其中3个荣获青岛市乡镇工业“明珠”称号;6个跻身于青岛市乡镇企业
“新星”之列。农业生产,虽遇旱、雹等自然灾害,粮食总产仍达33.18万吨,创历
史最高水平。农业总产值3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4.28亿元。全县已建成“里岔黑”
瘦肉型猪、奶山羊、“胶白”、辣椒干、建材五大生产基地。城镇建设1984-1986年
共拓宽改造城内9条主要道路;对84条大街小巷铺设了水泥路面;建设了9.6万平方米
职工宿舍。1986年,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5583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5亿元,集市
贸易成交额1.1亿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6010万元。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职工年工资
12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9元。城乡储蓄年末余额1.44亿元,比1985年增长45.7%

1986年,县内新建教学楼5座。农村中小学96%达到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和
教室、桌凳、操场、院墙、校门、厕所六配套。茂腔《弘文才女》、《金嫂子》参加
省第三届戏剧月会演,荣获剧本、导演、作曲、表演等多项奖。全县1986年完成科技
成果18项。建成面积为8万多平方米的综合性体育场,并承接了山东省第十三届运动
会游泳项目的比赛任务。1983-1986年,先后完成159个村的卫生改水和54个村的除氟
改水工程,使12.5万人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1986年,完成对1.3万人的精神
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灭鼠工作“一役达标”。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97%,被评为“
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王 翔)

莱西县
莱西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1750.3平方公里,耕地106.91万亩。辖8镇、
14乡,计859个村,67.22万人口,其中城区2.6万人口,农业劳力30.7万个。1986年
,社会总产值12.4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77亿元,提前4年实现第一个翻番,被国家
定为粮食生产基地县。
农业总产值3.6亿元。粮食总产量3.7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734万公斤;花生总
产量9420万公斤。农业总收入6.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55元,比上年增加54元。林地
面积25.6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1.5%,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1986年,工业总产值5.17亿元,比上年增加1.18亿元,工业利润3592万元。工业
企业4120个,比上年增加433个。9个产品分别被评为厅优、省优和部优产品。莱西县
麻纺织厂生产的“象牌4343”海生麻布进入国际市场,外销总值1.49万元。县、乡公
路好路率达到87%,被省、市评为“公路管理先进单位”。
全县商业服务网点4671处,个体工商户7050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26亿元,比
上年增加7214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101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68亿元,比
上年增加4007万元。外贸出口总值1.06亿元(新口径),比上年增加5384万元。新建成
的新兴商场可容纳1200个摊位、万余名顾客。商场两侧由进城农民和集体单位建楼房
15幢、平房208间。开业的店、厂38家,其中个体户30家。经销商品1.13万个品种,
年销售额347.1万元,创利税13.7万元。
1986年,全县参加国家统考学生898名,录取本科生196名、专科生255名,占考
生的50.2%;数学、化学、历史单科成绩均为青岛市第一名;农业广播学校被评为“
全国先进单位”。
1986年,本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体育竞赛获市级以上金牌27枚、银牌
34枚、铜牌29枚;向省、市体育专业团体输送运动员2名。
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17.06%,人均绿地15.88平方米。月湖公园在1985年初具规
模的基础上,又建成南大门牌楼1座、水榭1座,增设大型电动自控游艺机组1个,共
8架24个座位。新建望城影剧院1座,拥有1200个座席。

(莱西县县志办公室)

平度县
平度县位于青岛市西北部,面积3166.54平方公里,耕地260.9万亩。辖19镇、2
6乡,1783个行政村。人口123.9万人,农业劳力51.6万人,固定职工3.04万人。
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亿元。农业总产值7.
65亿元;粮食单产642公斤,总产90.16万吨;全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1.52万吨;花生
(果)单产251公斤,总产15.02万吨;棉花(皮棉)单产61公斤,总产1.43万吨。工业总
产值7.65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年产值3.49亿元,乡镇工业年产值1.58亿元,村及村以
下工业年产值2.57亿元。县及乡镇共有工业企业373家,其中县属企业83家,乡镇企
业290家,主要有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矿产建材业等。青岛电子材料厂生产的中
碳系列石墨、平度县大理石厂生产的雪花白大理石板,1986年荣获国家建材部银质奖
。全县商品纯购进总值3.77亿元,商品纯销售总值4.1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5.29亿元;农副产品收购总额3.26亿元;外贸商品购进总额1.00亿元。全县财政收入
4.39亿元。公路运输年货运量217万吨,年货运周转量1.48亿吨公里。城乡建设全年
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677元。
1986年,全县升入高等学校学生813人;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
”称号。张戈庄镇大面积地膜覆盖花生1.2万亩,平均亩产534.5公斤,此项农业科技
成果经国家农牧渔业部测定,并予以表彰;县综合技术中学设计的汽车、拖拉机晶体
管调节器,获国家银质奖。县人民医院首例前臂断肢再植及首例胰头癌根治手术获得
成功。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5.84%。古岘镇退休老职工戴光洁被授予“中国象棋大师
”的称号;平度六中学生张力芹,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女子400米,800米赛
跑第一名。

(平度县县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