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7&run=13

【1986年市长、专员会议】1986年7月3日至7月8日,省政府在东营市召开市长、
专员会。各市地市长、专员及市地计委、经委、财政局、劳动局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
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委书记梁步庭、省长李昌安以及杨衍银、苗枫林、马世忠、马忠
臣、李晔、宋一民、刘勇出席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赵紫阳、姚依林、田纪云、胡
启立等领导人的讲话。学习讨论了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关于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 《关于国营企业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关于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等文件;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
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搞活农村商品经济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1986]56号文件有关政策的试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会议
主要研究劳动制度改革和经济工作。要求各地和省直各部门,要积极稳妥地搞好劳动
制度和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会议还就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商品流通、
对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还通报了国务院召开的关于取消外汇券
等几个会议精神,并提出了贯彻意见。会议期间,梁步庭就发展乡镇企业问题,李昌
安就当前经济工作作了重要讲话。8月16日至18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了落实“七五”
重点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分管这项工作的市长、专员和市地计
委、 经委、财政、银行及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共100多人。省长李昌安主持会议并
讲了话。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研究讨论集中一切力量把“七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保上
去。会议认为,搞好“七五”重点建设,是关系全省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不仅关系“七五”计划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为后十年经济起飞积蓄力量、准备后劲。
因此,必须落实好资金、原材料,搞好前期工作。针对山东“七五”重点建设计划实
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反复协商,提出了一个“前三后二”分段实施的方案,其
基本精神是要鼓实劲、保重点、出效益。在具体工作上,对列入“七五”计划的项目
重新排队,根据轻重缓急实行“保、缓、放”。保前三年安排的能源、交通、原材料
项目,保必须朝前赶的乙烯工程配套项目。推迟一批项目到“七五”后两年建设,并
适当缩减一些项目的建设规模,腾出力量用到必保的项目上。各市地、各部门都要从
全局出发,以积极的态度来实施这一积极的方案,全力以赴地保,慎重合理地缓,周
密大胆地放,共同把“七五”重点建设搞好。会议认为,搞好“七五”重点建设必须
贯彻改革的精神,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权、责、利统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发展横向联合,用全省的力量保全省的重点;三是省里行业主管部门要更加主动
地搞好服务。会议指出,要把重点项目保上去,把重点建设摆到战略地位上来,抓出
成效,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保证重点建设,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
认真清理在建项目。会议要求各市地、各部门对在建项目,不论是基建、技措、计划
内、计划外,全民、集体,规模大小,都在清理之列,关键是把计划外工程压下来。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青岛潍坊调查研究】 1986年8月30日至9月5日,国务院总
理赵紫阳在青岛、潍坊两市,围绕进一步增强沿海城市的活力和发挥它们的作用这个
总题目,进行了调查研究。陪同赵紫阳一道进行调查的有国家体改委、纺织工业部、
经贸部、国务院特区办公室负责人。赵紫阳在青岛、潍坊期间,省委书记梁步庭,省
委副书记、省长李昌安,副省长马世忠和青岛、潍坊两市党政负责人全面汇报了工作。
赵紫阳在青岛先后视察了青岛港务局、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啤酒厂和一些轻纺
企业。在潍坊视察了市计算机公司、录音机厂、柴油机厂等企业,到昌邑县看了滩涂
养虾、乡镇企业和村镇建设、访问了农民家庭。并听取了青岛市委书记刘鹏和潍坊市
委书记王树芳等同志关于城市工作的汇报。还在两市主持召开了省、市党政领导和企
业负责同志参加的一系列座谈会。赵紫阳在视察中谈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他说,沿海
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必须看到,过
去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以很低的工资和廉价原材料为条件的。这些条件正在起变
化,它们将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逐步调整,适当提高。沿海地区的企业必须认清这种形
势,积极提高自己的消化能力,不断降低消耗和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造更多的价
值。他还指出,沿海地区必须密切注意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有些国家和
地区,发展得很快,它们的出口产品正在一层一层地升级换代。这对我国沿海工业来
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机遇。应当借鉴亚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增强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定要赶上这班车,不能掉队。就我国沿海地带
而论,应当积极发展并逐步转入外向型经济,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沿海出口工业
要以轻纺工作为重点。在沿海,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这些方面,比用于大量消耗能源和
原材料的重工业,经济效益大得多,周转的速度也快得多。赵紫阳特别关心沿海地区
各类纺织品(包括服装)的出口。他指出,各类纺织品出口,重点要放在提高质量,提
高档次上。应当力争以同等数量的出口产品,创造更多的外汇。这里,有管理问题,
技术改造问题,也有体制问题和政策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应当抓紧,一一解决。
现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服装、印染、织布、纺纱等各个环节,关系错综复杂,互
相牵扯,抵销力量。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城市政府,应当对此进行调查研究,积极试点,
把这些关系理顺。这样,才能把各类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
卖个好价钱而通力协作。进一步办好合资企业,是赵紫阳这次调查研究的重点之一。
他说,在当前,应当特别注意发挥劳动力价格和其他各种费用比较低廉这个优势,使
外商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比在世界其他地方投资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确实具有
明显的竞争力。这样,到中国来投资的外商就会越来越多。他还指出,应当为合资企
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创造一种“小气候”。应当允许他们按照国际通行的办法来管理这
些企业。与此相应,要给这些企业以一些必要的自主权,包括管理职工的权力在内。
这些企业办好了,还可以把它们的管理经验有选择地移植到国营企业中来,使中国尽
快出现一批采用现代管理方法的新型企业。赵紫阳总理在视察期间,还参观了青岛石
老人海水浴场和潍坊十笏园等游览名胜。

(综合室)

【政社分开, 建立乡政府】山东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于1983年4
月在22个县、 市、区的105个人民公社进行了试点。同年11月全面展开,到1984年底
基本完成。全省由原来的2109处社镇改建为3368个乡镇(含回族乡镇10个)。在建乡的
同时,以原来的生产大队为基础建立村民委员会8.93万个。政社分设后,乡镇规模大
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社建乡的,有70个县、市、区,占54.7%;二是基本上以社建
乡、大社适当划小的,有28个县、市、区,占21.9%;三是基本上以社设区 (或农村
办事处) 、区下以管理区范围建乡的,有30个县、市、区,占23.4%,共设区和农村
办事处338个。全省平均每个乡镇2.2万多人。这次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改革,注重
按“四化”标准选配领导班子。据初步统计,正副乡镇长平均3职,比原公社减少1.4
职,35岁以下的占30%,增加10%,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增加20%;村
民委员会平均4职,比原生产大队管委会减少1.7职,平均年龄由45岁降为35岁,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的由35%提高到70%。村干部中享受固定补贴的比过去减少40%。建乡
工作结束后,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山东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和
措施,巩固、发展了改革成果。①撤销区和农村办事处,调整乡镇规模。设区建小乡
的地方增加了一级中间层次,不利于乡镇政府发挥职能作用。1985年下半年开始,对
设区建小乡的地方逐步进行了调整。到1986年底除菏泽地区的郓城、单县、曹县、梁
山县和菏泽市外,都已撤销了区公所和农村办事处,调整了乡镇规模。调整后,全省
现有乡镇2458个,其中乡1653个、镇805个。平均每个乡镇2.9万人。②制订工作条例,
健全各项制度。政社分设后,各乡镇都根据《党章》、《地方组织法》和省政府发布
的《乡镇人民政府工作简则(试行)》、《村民委员会工作简则(试行)》,明确了党政
企各自的任务,划分了职责范围,制订了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初步改变了党政企不
分的状况,使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③在莱芜市进行了加强农村基层政
权建设的试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 (草
案)》的要求,省委、省政府确定从1986年5月起在莱芜市试点。试点的主要做法和经
验:一是实行简政放权,健全完善乡政府职能。莱芜市原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有26个,
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能。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将农、林、
水和文教卫生系统的17个分支机构下放给乡镇领导和管理。全市共下放干部职工1.20
万多人,财政支出297万元,移交固定资产折款870万元。同时普遍建立了乡镇财政所,
实行了“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财政体制。二是搞好党政分
工,理顺党政关系。乡镇政府在不增加层次,不扩编人员的前提下,按工作关系设立
了经委、农委、商委和办公室。各委办主任由正副乡镇长兼任;改变了乡镇党政领导
交叉分工的状况, 建立了乡镇党委会议和乡镇长办公会议制度, 改变召开党政领导
“一搅子”会的做法;市领导机关和部门,按党政分工的正常渠道领导基层工作。三
是实行政企分开,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撤销了乡镇企业办公室,在政府内设立经济委
员会;制订了政企分开搞活企业的规定,落实承包责任制,把人、财、物、产、供、
销等企业应有权力还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四是对加强乡镇政权
和村民委员会的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
一些解决办法。通过试点,莱芜市的乡镇政府机构进一步健全,提高了办事效率,促
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莱芜市试点经验得到民政部、国家体改委和山东省委的肯定,
省委确定将试点扩大到各市地。

(韦安州 王日敏)
【录用调配干部】1986年,山东省人事局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宏观控制的
指示精神,没有部署大批吸收录用干部,只是按照中央有关部门通知和省委、省政府
决定,为个别部门办理了转干和吸收录用了少量干部:一是为公安、检察、法院、安
全、林业五系统从事“五警”工作、符合改干条件的人员办理了改干手续;二是从受
过市地级以上团委表彰的先进团支部书记或先进基层团委的选聘干部中为县级以上团
组织录用专职干部150名。 从具有四年以上工龄的全民所有制工人中录用工会干部20
名; 三是择优录用了由原青岛职业大学并入青岛大学的222名毕业生和由原烟台职业
大学并入烟台大学的81名毕业生;四是从工人中和从社会上录用了有专业特长并有突
出成绩的优秀人员15名。1986年,山东省各级人事部门进一步树立干部调配工作为经
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坚持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原则,为各部门调配、引
进了一部分干部。 据统计, 全省共调整调配干部2.05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干部
1.35万人, 占65.7%; 从省外调入干部508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干部3220人,占
63.4%。 从省外调入的专业技术干部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594
人,占18.5%。在调整调配工作中,基本做到了“一保、二严、三随时”,即:通过
正式调动或借调等形式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急需和指令性计划的完成,为重点建
设工程调配干部1307人,其中胜利油田444名,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186名,莱芜钢铁
厂62名,兖州煤炭基地151名,潍坊纯碱厂123名,鲁南水泥厂50名;对从企业向机关、
事业单位调动,从边远落后地区向大中城市调动干部从严控制;对属于解决夫妻分居
两地,照顾知识分子和老干部身边无子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急需的中级以上业
务骨干等方面的干部调动,随时审批,全省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者6307人,照顾家庭困
难调动5065人,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调整中级以上业务骨干1759人。

(刘 杰)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任免】1986年,省人民政府按照《山东省县级以上各级
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试行办法》的规定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
化的要求, 继续调整各级领导班子,依法任免了114名正、副厅局级行政工作人员的
职务,其中任命63人,免职51人。新任命的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的共52人,占任命人
数的82.5%; 中专和高中的8人,占12.7%;初中的3人,占4.8%。年龄结构,35至
49岁的共33人,占任命人数的52.4%;50至59岁的27人,占42.8%;60岁以上的3人,
占4.8%。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工作,省人事局于1986年4月17
日发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劳动人事部〈关于任免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
和有关规定办理的通知〉的通知》。通知强调:(一)对党委提名任免的国家行政机关
领导人员名单,在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通过决定和下达任免通知以前,任何单位、
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级党委(党组)成员以外的人员宣布,更不得印发文件公
布或登报、广播。(二)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免的政府组成人员名单,由本级人大常委
会对外公布,同时,由本级人民政府按照人大常委会的批复通知发文公布,并报上一
级人民政府备案。

(鲁道周 贺余德)
【1986年行政奖惩工作】1986年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经山东省第六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鲁政发〔1985〕69号
文《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试行办法》 和省人民政府鲁政发〔1986〕2号
文《关于对〈山东省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惩试行办法〉的几点补充规定》。全省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共有职工111.65万人,1986年一年,受奖励的人数4.65万人,占
机关、 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4.2%。其中:记功2840人,记大功1012人,授予奖品或
奖金4030人, 升级503人,升职26人,通令嘉奖2054人,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3.51万
人, 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32人,市、地劳模38人,县级劳动模范59人,其他777人。
受处分的人数为1635人, 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总数的0.15%,其中受警告处分349
人, 记过处分229人,记大过处分177人,降级处分57人,降职处分26人,撤职处分5
人,开除留用察看处分267人,开除处分201人,劳动教养或受刑事处罚209人,其他4
人。

(王培元)
【省政府处理菏泽市储备棉特大火灾事故】 1985年4月21日,菏泽市第三棉厂发
生一起特大火灾,经济损失2012万元,其中烧毁储备商品棉损失1967万元。事故的直
接原因是直接管理人员、临时工李行学违反劳动纪律、引燃落地棉所致;间接原因是
该厂领导班子涣散、严重官僚主义,长期不过问安全生产。分管副市长都兴娥在事故
发生时未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灾,也是造成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事故发生后,省政
府责成省供销社、劳动局、公安厅会同菏泽行署检查核实处理。给分管副市长都兴娥
以党内严重警告、撤销行政职务处分;对直接责任者李行学逮捕法办;对厂长段连用、
副厂长张公明也依法做了处理。 1986年4月12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发出《关于要求解
决储备棉火灾损失的请示》(鲁政发〔1986〕65号)。
【乡镇干部选聘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
知》(中发〔1983〕35号文件)中“乡干部要逐步从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要能上能下。
当选就任职, 落选就回到生产中去”等规定精神,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于1984年5
月联合发出了《关于乡、镇党政群机关干部试行选聘制的意见》 (即〔1984〕鲁人字
第19号文件) ,在全省范围内普遍试行了乡镇干部选聘合同制。在乡镇机关实行干部
选聘合同制,使乡镇干部的缺员得到及时补充,也为解决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
下的问题探索了路子。 1986年8月,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乡镇
干部试行选聘制的补充规定》(即〔1986〕鲁人字第25号文件),对选聘制的有关事项
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补充。其要点足:①在乡镇党政群机关人员编制尚未统一核定的情
况下,各县乡镇人员编制可控制在全县人口的千分之一点一以内。有编制空额的,由
市地人事部门编制选聘计划,报省人事局批准,可以分期补充选聘合同制干部。②选
聘干部的年龄,一般应在25岁左右。对在农村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年龄可掌握在30
岁左右。③选聘乡镇干部,要坚持文化考试和业务考核相结合,择优聘用。④为了保
证选聘干部的质量,对批准选聘的人员一律先行试用。试用期半年。试用期满后,经
考核合格的,签订聘用合同;考核不合格的,予以退回。⑤选聘干部在试用期间和签
订合同后的生活津贴,每人每月按60元发给。被选为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的,每月
发给生活津贴80元;被选为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副乡镇长的,每月发生活津贴70元。其
他福利待遇,仍按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1984〕鲁人字第1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⑥选聘干部在聘用期间,原则上不能调离原聘用的乡镇。截止1986年底,全省除聊城
地区因乡镇机关人员超编没有聘用干部外,其他13个市地的1370处乡镇共聘用了1.05
万名干部,占乡镇机关干部总数的16.6%。聘用干部中,原系农村干部的3079人,复
员军人891人, “五大”毕业生98人,回乡中学毕业生和有各种专长的6306人,城镇
全民所有制工人137人,集体所有制工人12人,城镇待业青年61人。

(王和平 甲裕宽)
【安置与培训军队转业干部】我国的军队干部转业制度始于1952年,“文化大革
命”期间中断,1975年恢复。山东省自建国初期至1986年,共接受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2 2万多人。 1986年是山东省近几年来接受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数量最多、任务最重的
一年。实际接受安置1.86万人,其中师职干部52名,团职干部1493名,营职干部6063
名,连排职干部8067名,技术干部2897名。主要是充实到各行各业的基层单位和重点
建设工程。在分配方法上,改变过去由省里统包统分的做法,本着宏观上控制、微观
上搞活的原则,进行了几项改革:一是各市地接受的转业干部,由部队根据“回原籍
或入伍地”的原则和山东省接受转业干部的条件,按照山东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军转办)制定的预分计划,直接与各市地交接,省军转办只负责仲
裁、调整。二是中央、省直驻济南市单位接受的转业干部,由部队按照省军转办分配
的名额和进省直单位的条件,直接推荐确定分配到省直单位的转业干部人选,省军转
办负责统一分配到省直各单位。分配办法的改革,简化了交接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全省的安置工作比往年提前一个半月结束。对军队转业干部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
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山东从1984年开始这项工作,在实践中逐
步展开、 不断改进。1986年,全省共办各种培训班271个,培训军队转业干部1.24万
人,占应培训数的99.3%。整个培训工作已从初期的分散式、拼凑式、单一式、游击
式教学,逐步转向集中式、专业式、多样式、固定式的系统化、正规化培训。按系统
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已成为培训的主导形式, 全省有20多个系统举办专业培训班170多
个,培训人员达到7000人。各市地在培训工作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泰安市
组织专门力量选编了《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 《农业经济与管理基础知识》、
《行政管理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知识》四种教材,填补了我省军转干部专业培训
教材的空白。潍坊市与驻潍部队联合试办“军队待转业干部培训班”,把培训、考核、
分配结合起来进行,收到较好效果。

(刘建生)
【人才交流工作】1986年,山东省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一手抓专业技术人
员的调整交流,一手抓支援乡镇企业”为指导方针,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
服务工作。据统计,共接待来信来访4.84万人次,登记求才单位5614个,办成调整交
流8365人,其中从省外引进586人,调整用非所学845人,办理借调、兼职、聘用4004
人,仲裁或行政干预34人。积极为乡镇企业服务是1986年山东省人才交流工作的一个
突出特点。淄博、临沂、烟台、惠民、泰安、济南、德州、聊城等市地及部分县的党
委、政府先后颁发了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政策
措施。 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各种途径,为乡镇企业调集人才
2.79万人, 其中正式调入491人,聘请离退休人员1.20万人,组织选派下乡3127人,
对口支援派往乡镇企业7047人,采取兼职、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业余服务的5313人;
配合有关部门为乡镇企业培训人员8.23万人次。为了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山东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1985年建立的“专业人才数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
了微机管理程序,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所需的数据,并向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北
京等省市介绍了微机管理和应用的经验。 到1986年底,山东省已有125个市、地、县
建立了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吴莉)
【对外友好往来】 1949至1960年,全省共接待了来自34个国家、359批、3097人
的外国代表团。山东也派代表团到苏联、朝鲜、罗马尼亚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和平
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文化大革命”期间,与外
国来往较少, 1967年至1970年,每年到山东省来访的外宾150人左右。1971年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来山东外宾逐年增多,从1971年到1975年,
全省接待外宾、 外国海员和港澳同胞12.22万人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
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提出和深入贯彻,对外交往迅猛发展。1978年全省接待外宾
9736人次,1979年为2.33万人次,1980年5.23万人次,1985年达到11.28万人次。8年
中共接待外宾42.11万人次,为1978年前28年接待外宾总数的2.8倍。这几年接待的外
宾,大部分是专家、科技人员和贸易洽谈人员。从1979年到1985年,山东向40多个国
家和地区派出8134人进行友好访问、专业考察、科技交流、贸易往来等活动。1986年,
山东共接待各类外宾14.57万人次, 其中党宾、国宾1660人次,重要国宾有新加坡第
二副总理王鼎昌、葡萄牙政府代表团、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率领的近
千名舰队官兵等;专业考察、科技合作和交流团组、经济文教专家、外国留学生、外
国企业界人士2.2万人次; 旅游外宾8.96万人次;其他外宾4.26万人次。全省审批出
国团组763批,3653人次,办理出国护照2883人次。到1986年年底,山东与150多个国
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增进了山东同世界人民的了解和友
谊,促进了全省经济、文化建设和科技进步。

(霍延义)
【山东外事机构与开放地区】济南解放后,山东即设立了外事机构。到1978年,
全省有外事人员175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
全省14个市、(地) 、60多个县(区、市)和100多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大专院校、大企
业建立起外事机构。 到1986年年底,全省外事干部达到99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 全省供外国人参观、访问的只有济南、青岛、曲阜几个市、县的有限地区和100
多个工厂、农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6年,全省先后开放了9个地级市(包括市
属的33个市区) 、23个县(市)、6个港口和320个参观旅游点,并确定了63个控制开放
区。(详见下表)

┌────────────────┬───────────────────┐
│开放地区 │控制开放地区 │
├────────────────┼───────────────────┤
│济南市五市区、历城县、长清县 │平阴县、章丘县 │
│青岛市六市区、崂山县、即墨县、 │胶州市、莱西县、平度县 │
│胶南县 │ │
│淄博市五市区、桓台县 │ │
│枣庄市五市区 │滕县 │
│东营市三市区 │利津县、垦利县、广饶县 │
│潍坊市三市区、青州市、昌邑县、 │高密县、诸城市、五莲县、昌乐县、 │
│安丘县、(含石家庄)临朐县 │寿光县 │
│烟台市二市区、威海市、龙口市、 │莱阳市、荣成县(含石岛镇)、文登县、 │
│蓬莱县、牟平县、掖县 │乳山县、海阳县、招远县、栖霞县 │
│济宁市二市区、曲阜市、兖州县、 │微山县、鱼台县、嘉祥县、泗水县 │
│邹县(含南村) │ │
│泰安市二市区、莱芜市、肥城县 │新泰市、宁阳县、东平县 │
│德州市 │陵县、临邑县、济阳县、齐河县、 │
│ │禹城县、平原县、乐陵县;滨州市、滨县 │
│ │博兴县、邹平县、惠民县、沾化县 │
│临沂市、日照市 │沂南县、沂水县、莒县、莒南县、临沭县、│
│青岛港(含黄岛)、烟台港、石臼所港│郯城县、苍山县、蒙阴县、沂源县、费县 │
│岚山头港、龙口港、威海港 │菏泽市、梁山县、单县、曹县、东明县、 │
│ │巨野县、聊城市、临清市、阳谷县、 │
│ │莘县、冠县、东阿县 │
└────────────────┴───────────────────┘

(霍延义)

【友好关系缔结】1979年10月,在廖承志积极推动下,青岛市与日本山口县下关
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此后,到1985年,全省先后与日本、英国、美国、朝鲜、墨西哥、
法国的城市和地区建立了17对友好关系,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等
6所大专院校分别同加拿大、 美国、日本、英国的1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济
南、 青岛、烟台市的10所中小学与日本的12所中小学建立了校际关系。 (详见附表)
1986年,山东在总结前几年友城(省、州)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
有选择、有计划地又与外国缔结了5对友好城市,发展友城(省、州) 关系的重点转向
欧美和大洋洲。 1986年,山东向友好州、城派遣各类专业团组76批、297人、研修生
41人, 接待友好州、城团组125批、1835人,更加广泛和有成效地开展了经济贸易、
科技文教、卫生体育方面的交流、合作活动。

(霍延义)
【聘请专家、互派留学生】50年代到60年代初,我国经济建设时期,全省聘有29
名外国经济专家和文教专家,主要来自苏联、英国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外国留
学生21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聘请外国专家和接受留学生工作。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又恢复此项工作,为富民兴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1986年,山
东22所大专院校先后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164人, 16个大中引进工程项目驻有外
国经济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852人(在华1年以上者),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
联邦德国、澳大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对外国专家,
执行“两个放手”(放手让群众向专家介绍情况,放手让专家工作)的方针,调动了外
国专家的工作积极性。从1978年恢复接受外国留学生工作以来,到1986年,山东大学、
山东工业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医科大学四所大学共接受外国留学生538人。
1986年在校外国留学生116人。1982年到1986年,山东向外国派留学生、实习生215人。

(霍延义)
【侨务工作】山东是全国侨乡之一。约有华侨、外籍华人(以下简称华人)40万,
分布在五大洲79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朝鲜、苏联、东南亚各国和北美地区,
数量次于广州、福建、广西,居第四位。近30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演变,
华侨、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前夕,在南朝
鲜汉城经商的华侨(约90%为山东籍),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有56家。60年代以来,华
侨经济发展迅速。到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都有部分山东籍侨胞同时
经营几处较大的工商企业。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南朝鲜、巴
西、澳

┌───────────────────┬─────┬─────┐
│ 友好城市关系 │签字时间 │ 签字地点│
│青岛市-下关市(日本山口县) │1979.10.3 │下关市 │
│山东省-山口县(日本) │1982.8.12 │山口市 │
│济南市-和歌山市(日本和歌山县) │1983.1.14 │和歌山市 │
│济南市-考文垂市(英国) │1983.10.3 │济南市 │
│青岛港-清水港(日本静冈县) │1984.4.16 │青岛市 │
│山东省-和歌山县(日本) │1984.4.18 │和歌山市 │
│济宁市-足利市(日本枥木县) │1984.9.21 │济宁市 │
│青岛港-和歌山下津港(日本和歌山县) │1984.11.30│青岛市 │
│青岛市-长滩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85.4.12 │长滩市 │
│淄博市-伊利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1985.5.28 │淄博市 │
│济南市-萨克拉门托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85.5.29 │济南市 │
│山东省-黄海南道(朝鲜) │1985.6.29 │济南市 │
│烟台市-圣迭戈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1985.7.25 │烟台市 │
│烟台市-别府市(日本大分县) │1985.7.26 │别府市 │
│青岛市-阿卡普尔科市(黑西哥格莱罗州) │1985.8.21 │青岛市 │
│济南市-山口市(日本山口县) │1985.9.20 │山口市 │
│山东省-布列塔尼大区(法国) │1985.10.22│济南市 │
│潍坊市-日向市(日本宫崎县) │1986.2.25 │日向市 │
│山东省-南澳州(澳大利亚) │1986.4.3 │济南市 │
│山东省-康涅狄格州(美国) │1986.5.27 │哈特福德市│
│东营市-米德兰市(美国得克萨斯州) │1986.6.22 │东营市 │
│烟台市-陶朗加市(新西兰) │1986.9.18 │陶朗加 │
└───────────────────┴─────┴─────┘

大利亚,也有一些山东籍华侨、华人工商业者,拥有相当数量的资金。近几年来,
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来山东投资的金额,占全省引进外资的半数以上。山东华侨、
华人中目前的财团还不多,但中小资本具有一定实力。另外,60年代以来,从港澳各
地区和南朝鲜、东南亚各国移居欧美的山东籍同胞为数不少,尤以北美为多,其中大
部分是工商界人士,有的资本雄厚。在科技方面,山东籍华侨过去多数没有文化,现
在科学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多。许多人造诣较深,成绩卓著。他们多
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工程技术,电子、化工、建筑、医学、航天、海洋、
机械、教育和基础科学研究等专业,其中包括一些尖端科技领域。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丁肇中的祖籍就是临沂地区日照市。近几年来,不少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已经为
山东科技教育和各项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山东侨务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
是落实侨务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侨办的部署,主要
完成下列五项工作:平反纠正“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和“文革”前的历史老案;清理
归侨、侨眷职工档案;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妥善安置
60年代初期精简下放的归侨职工。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山东落实侨务政策工作走在全
国的前列。截止1986年11月底,全省落实侨务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基本完
成。①“文革”中的冤假错案已全部平反纠正,历史老案除一起正在查处外,其余已
复查处理。②对1.14万名归侨、侨眷职工档案,全部进行了清理复查,剔除了各类歧
视性材料和不实之词。③归侨、侨眷知识分子中涉及政策性的问题得到了落实。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450人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551人被提拔担任各级领导职
务,1254人晋升了职称。④60年代初期被精简下放的归侨职工的问题,已全部解决。
⑤“文革” 中被挤占的273户,3.70万平方米华侨私房,已全部清退完毕。土改和农
村历次运动中没收、征用的华侨私房,除国外无音信,国内无继承人,一时无法落实
的以外, 需要落实政策的1422户,21.28万平方米已全部清退。城市错改造的华侨私
房416户,4.99万平方米,已落实370户,4.22万平方米,占应退产权面积的84.6%。
在抓紧落实历史遗留的侨务政策的同时,根据“适当照顾”的原则,配合有关部门对
归侨、侨眷在出境探亲、定居、自费出国留学和解决住房困难,子女升学就业,夫妻
两地分居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二是为经济建设服务。①通过“穿针引线”开展引
进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全省利用外资(主要是合资合作经营和补偿贸易)成交
项目中,与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成交共50项,成交额8891万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8
%。一年来,各地共组织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科技人员来山东讲学和进行学术、技
术交流67人次,约有6000名省内科技人员参加。不少侨胞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赠送了先
进科技资料和样机、样品。有的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技术攻关提供指导和帮助,节
省了原料,提高了工效,并使一些产品质量跨入全国同行业前列。②积极发展侨属集
体企业。1986年,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发展侨属集体企业初步纳入了发
展乡镇企业的轨道,着重从政策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截止1986年底,
全省已有侨属集体企业144个, 共集资2500万元;从业人员6200人,其中归侨、侨眷
3000人,占45%。③扶持归侨、侨眷发展家庭副业和个体工商业,尽快使贫困归侨脱
贫致富。1986年,对归侨、侨眷变单纯救济为扶贫,采取无息贷款,签订协议,一年
为期,到期收回,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来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共拨款近
30万元。④侨汇收入增加。侨汇在我国非贸易外汇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自1979年到
1983年,全省侨汇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5%,居全国第六位。1984、1985两年有所下降。
1986年通过帮助归侨、侨眷沟通汇路开展侨汇建房以及配合有关部门改善侨汇物资供
应等,侨汇收入有所回升,比上年增长17%;外币存款比上年也有较大增长。⑤1986
年全省接受华侨、 华人、港澳同胞捐增外币和物品共折合人民币135万元,为发展侨
乡生产和科研教育事业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三是对外联络工作。①1986年接待回来探
亲、旅游和洽谈贸易的客人比上年有较大增加,其中包括一些重要团组。如应邀来鲁
的“日本大阪华侨总会经贸开发代表团”、“旅日大阪、横滨侨会负责人归国参观代
表团”,成员都是有经济实力的爱国华侨商社负责人。②开展华侨、华人、港澳同胞
青少年的工作。1984年以来连续三年接待了由国务院侨办举办的“华侨、华人青少年
北京-青岛友谊夏令营” 。1986年省和济南市侨办首次举办了“山东省华侨、华人青
少年北京-济南-青岛友谊夏令营” 。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华裔、港澳青
少年,增进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为进一步加强旅港山东同胞中第二、三代人的工
作,我们还邀请“冀鲁旅港同乡会鲁籍中青年观光团”来山东观光、旅游、洽谈贸易。
③运用民间渠道开展对外联络。 自1 986年起,侨务、旅游部门每年组织由内地眷属
参加的自费赴港澳旅行团。 当年全省共组团17个,有117人参加,为归侨、侨眷和港
澳台同胞会亲提供了方便。四是对外宣传工作。1986年,省侨办向海外侨团、侨胞和
我驻外使领馆赠送了《潇洒济南》、《国际潍坊风筝会》、《翠环威海》、《青岛风
光》、《美丽富饶的烟台》、《万里关山故里游》等电视片36部;赠送《锦绣山东》
等大型画册200余本,《山东风光挂历》400余本以及部分报刊;向有关驻外使领馆赠
送了部分《山东省情》。省侨办还与山东电视台联合录制了电视片《万里关山故里游》、
《山东省华侨中学30周年校庆》 。为更好地开展对外宣传,1986年我们在6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了对外宣传点,扩大了对外宣传的幅射面,增强了对外宣传的效果和针对性。

(姜英奇)
【地方志编纂】1957年山东曾成立省地方志资料征集委员会,各县、市也较普遍
地开展了资料征集工作。后来这项工作被迫中断。胡乔木等同志提出新编地方志的倡
议后,1981年10月20日,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王众音兼
主任, 另有副主任15名,委员53名,顾问5名。编委会下设办公室,为常设办事机构
(处级单位) 。事业编制15人,业务工作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代管。1983年4月12日,省
人民政府以鲁政发39号文件批转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我省地方志工作开展情
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并批准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办公室的编制人数由15人增加到
30人。从此,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为由省府办公厅代管的事业单位。1983年,省府第
26次常务会议,决定将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由处级单位升为低半格的厅局级机构,席星
加兼任办公室主任。 1984年3月10日,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事
业编制30人,设秘书处、省志编审处、县志编纂指导处、资料编辑部。为适应省级机
关机构改革后人员变动的新情况, 1984年5月15日省府以〔1984〕31号文件公布:省
府决定对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进行调整。设主任1人,副主任6人,委员15人,仍由
王众音兼任编委会主任,张敬焘、张子明、于克颖、刘守璞、刘汉彬、席星加任副主
任。1986年,省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出版《山东年鉴》的报告。
同年3月12日,省编制委员会下达文件,决定在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内增设《山东年鉴》
编辑部,编制10人,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事业编制由30人增加到40人。随着地方志工作
的逐步开展, 各市、地、县和省直有关单位相继建立了地方志编纂机构。1984年5月
26日,省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地方志编纂机构,并具体规
定:地、市编志班子不少于15人,济南、青岛市不少于20人,县志不少于10人。截止
1986年底统计,全省14个地、市、122个县、市(区)和138个省直承编单位普遍建立了
地方志编纂领导机构及其专门班子。全省共有专职编志人员2000多人,兼职编志人员
8000多人,形成了一支近万人的专兼结合的编志队伍。1981年10月地方志工作开展以
来,至1986年底,省地方志编委会及办公室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编辑出版刊物、
资料,进行业务指导。从1982年开始,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创办了《山东史志通讯》、
《山东史志资料》两种刊物,根据需要设有史志动态、史志研究、史志资料、历史人
物等专栏,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到1986年底共编辑出版《山东史志通讯》23期,
256.5万字, 编辑出版《山东史志资料》9期,109.9万字。此外,还编辑出版了《章
实斋方志论文集》、《方志编纂学浅说》、《山东地方志文献目录》、《建国前山东
旧期刊目录》。二、举办方志学基础知识培训班。针对大部分编志人员业务生疏,方
志知识缺乏的情况,从1981年到1984年省地方志办公室分别在威海、邹县、济南举办
了4次方志学基础知识培训班, 聘请专家、教授和对方志知识有研究的编志工作者讲
课,参加培训的有1500多人次。各市、地、县及省直有关部门也分别采取不同形式,
对编志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 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业务骨干。从1982年到
1986年, 分别在威海、潍坊、德州、聊城、泗水、东平等地召开了8次业务研讨会、
学术报告会和志稿评审会, 市、地和部分县志、省志分志主编共800多人次参加了培
训。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一则可以提高志稿质量,二则可使编辑人员学到业务知识。
经过6年来的努力, 全省地方志编纂机构收集了数以亿字的资料,编辑出版了《庆云
县志》、《陵县志》、《威海志》和《山东各地概况》。

(刘德荣)
【参事室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统战工作的恢复和发展,省府参事
室于1978年3月恢复活动。1986年9月,经省委统战部审定,省政府又任命熊顺义、王
大中、唐允武、方本壮四位新参事。遵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省府参事室恢
复活动后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参事在海外有亲朋故旧的优势,积极
开展海外联谊,为“三引进”牵线搭桥,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杨达参事向海外亲朋发
出信件20余封,大都收到了回音,海外亲朋对他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表示祝贺,有的
表示为祖国富强出力。王大中参事为海外乡情较深的14位知名人士篆写了“百寿”字
和“福寿”字书法各一幅。熊顺义参事帮助济南、青岛、烟台、滨州等城市与外商洽
谈引进项目,已谈成的有济南市郊区华山花岗石厂同港商的贸易,年创汇28万美元。
二是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参事们定期参加省委召开的各界人士座谈会和列席省政协
全委会,诚恳地反映意见,提出批评建议。方本壮参事兼任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和副秘书长职务, 现在山东联络黄埔同学725人。熊顺义参事兼任济南市民革副主任
委员和中山业校主持人, 几年来举办127个班,在校学生5210人,有3825人结业,受
到各方面好评。三是撰写文史资料。几年来参事们撰写个人回忆录、小说、诗歌、报
告文学、对台宣传材料和文史资料,共400余篇,377万余字。其中李士钊参事编辑的
《蒲松龄年谱》齐鲁书社已经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他与田君美合译的《伟大
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传》 3 0余万字,《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评论。张宣武参
事撰写的《台儿庄会战的前奏》,熊顺义参事撰写的《小雪村凫村歼敌记》、《微山
湖畔抗敌记》、《徐州会战战场见闻》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徐州会战》一书采
用。李致远参事撰写的《临沂作战片断》、《中南海怀仁堂之宴》、《天津抗敌记》
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七七事变》 一书采用。 其他参事撰写的《朱德讲学》、
《忆陆军第五十师抗日经过》、《上海八一三事变第一枪是怎样打起来的》等资料,
有的被政协全国委员会刊物采用,有的在有关省市刊物上刊登。另外还为《八路军文
集》,成都军区《四川地区起义部队历史资料集》,《济南战役专辑》撰写了许多资
料。

(汪俊德、熊顺义)
【山东省文史研究馆】 1986年,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84年批发的
《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史研究馆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经省委、省府批准,山
东省文史研究馆正式恢复工作。 6月经省委统战部审定,由省府办公厅聘任新馆员32
名,其中名誉馆员5名,连同原有的5名老馆员,共有馆员37名。文史馆恢复后,根据
馆员的学识专长,正在逐步开展活动。

(汪俊德、熊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