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69&run=13

地理:济南市为山东省会,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黄河下游,山
东中西部,东邻淄博,南依泰安,西和聊城接界,北与德州隔河相望,属暖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2℃,平均降水量685毫米,无霜期为218天。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为临黄带,中部为山前平原带,南部为丘陵山区带,是一个自然条件较好的北
方内陆城市。全市辖五区四县,即槐荫、天桥、市中、历下、郊区;历城、章丘、长
清、平阴县,总面积577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83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88.13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146.43万人,市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32人。

中共市委书记:姜春云
副书记:翟永浡 贺国强 刘耀华 孟云
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李元荣
副主任:牛子重 龙启经 艾鲁川 刘振嵩 饶曼妮
市长:翟永浡
副市长:王炳琴 庄庆臣 郭德耀 封居尚 赵传明 刘统侠
市人民政协主席:陈宝玺
副主席:王砚耕 唐升华 伊觉非 吴鸣岗 张东木 冯德英
王耀生 李清珉 陈景法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忠堂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世经
市区简况:市中区,位于济南市城区中部,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22.8万人,省
、市领导机关大部分驻在该区。历下区,在城区东部,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28.4万
人,区内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等大专院校。天桥区,位于
济南城区北部,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23.4万人,境内交通发达,有济南火车站、济
南长途汽车站等陆路交通枢纽,纺织工业大都集中该区。槐荫区,位于城区西部,面
积13平方公里,人口20.7万人,该区内工业门类多,尤以轻工业最为发达。郊区为环
城一周的环状带,面积418平方公里,人口50.96万人,该区以农业为主,是济南市的
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
历史述要:济南历史悠久,系全国6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2600多年前即建
有城廓,2100多年前改名为济南。济南境内发掘出的“龙山文化”遗址表明,早在5
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发达的农业和先进的畜牧业、制陶业和较高水平的纺织业。济
南是文人名士荟萃之地,如:李清照、辛弃疾等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济
南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清朝末年的义和团运动,较早兴
起于长清、平阴一带。辛亥革命时期,济南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迫使山东巡抚孙宝
琦宣布山东独立。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济南人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
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1920年,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
究会,1921年7月,派出王尽美、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
28年济南发生了“五·三”惨案,全市人民奋起斗争,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
动政府的卖国罪行。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为关内解放最早的省会
城市。
名胜古迹:济南自古就是旅游胜地。一泉、一山、一湖扬名天下,尤以独具特色
的天然泉水为佳,素享北方“泉城”美称。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琵琶泉等七十
二名泉星罗棋布;大明湖点缀城中,千佛山古迹众多;天然的泉水与湖光山色相映成
趣,被历代文人赞咏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泰山脚下的灵岩寺,号称唐代四大名刹之首,寺内存有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
,塑造技法精湛、神态逼真,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柳埠四门塔,建于隋
大业七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筑单层方塔、龙洞峪和我国最早发现的史前文化之一
的龙山文化及大汶口文化遗址,李清照纪念堂,辛稼轩祠,五龙潭唐朝名将秦琼故居
等,都分布在市区及其周围地区。
自然资源:主要矿藏有煤、铁、钾、钴、耐火粘土、石灰岩、花岗石;并产有柴
胡、枣仁、丹参、野菊、茵陈、香附等多种药材。
经济状况:济南在解放前,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消费城市,经济基础薄弱,生产
工艺落后。194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有2.4亿元。解放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特
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986年,全市社会总
产值完成117.9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95.34亿元,比1949年增长39.7倍,国民收入
完成49.8亿元。
工业:全市共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1784个,工业职工43.9万人,固定资产原值4
9.2亿元。拥有机械、冶金、化工、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电子、轻工、纺织、
造纸、食品等15个主要工业部门,计划内工业产品138个大类,机械、化工、造纸、
纺织、冶金等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93个,年工业产值过亿元的有8个。工业产品近
4000种,主要有机床、重型汽车、大型压力机、汽车配件、机制纸、氟化物产品、棉
纱、棉布、服装、卷烟、铅笔、火柴、酒精、啤酒、塑料制品等,其中,重型汽车生
产3个系列14个品种,产量占全国重型汽车总产量的70%以上。CM6125型精密车床、
马扎克、麦特车床、闭式单点单动压力机、2000吨精压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
高档纸产品品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氟化工是全国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自1978年全国
第一次“质量月”活动以来,共有31种产品获国家金、银质奖,有342种被评为省以
上优质产品。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08亿元,比1985年增长17.5%。99种主要
工业产品产量,比1985年增长的有67种。市属预算内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4.3亿元,增
长15.7%。全部独立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21亿元,增长2.8%;其中,市属预算内工
业实现利税总额4.3亿元,增长4.5%,全员劳动生产率1.46万元,增长7%。产品质
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8.9%,优质品率达到17.6%,提高2.2%。85种产品被评为省以
上优质品。其中2种获国家银质奖。多数产品的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比1985年有所下降
。工业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技术进步成效比较
显著,全年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31项,完成投资额比1985年增长46.6%;开发新产品
400种,其中17种达到七、八十年代国际水平,245种填补国内或省内空白,近300种
已经投入生产。全市形成了529个经济联合体,其中紧密型的企业群体发展到59个,
同国内28个省、市的387个市、县,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横向经济联系,有
70%的企业参加了联合。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济南资金市场与省内外50多家银行
建立资金拆借关系;生产资料市场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流通网络。特
别是通过以市带县,向郊县扩散产品、设备、技术、人才,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大大加
快,全市有92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到乡镇帮助发展工商业,全年扩散、联合
的产值达到4亿元。
交通、邮电:济南辖水、陆、空航运方便之利,交通事业比较发达。京津、胶济
铁路在市区交汇,南北与沪宁、京津连接,东西和烟青、郑兰相通。全地区共有铁路
段、站、厂、校44个,拥有各类机车306台,配属客车55辆;公路四通八达,同全省
各地联结成网,有公路运输企事业单位20个,公路干线17条,县乡公路92条,通车里
程总长度1420.2公里,各种类型货运汽车1.24万辆,4.99万吨位,营运载客汽车773
4辆,14.92万个客位;黄河、小清河水运比较畅通,有内河航运港口2处,渡口30处
,各种客货船1.36万马力。有军民兼用机场1个,通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航线15
条,每星期90个航班。全部职工6.06万人。1986年,共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62.4亿
吨公里(不含空运,下同),比1985年增长23.5%,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254.1亿吨
公里,增长23.9%,公路货运周转量7.3亿吨公里,下降4.2%;共完成客运周转量8
9.2亿人公里,增长13%,其中铁路客运周转量82.4亿人公里,增长13.8%,公路客
运周转量6.8亿人公里,增长4.3%。
济南邮电通信设施比较完善,是全国枢纽之一。全市共有邮政局、支局、所108
处,职工3112人,邮路总长度6675公里,拥有火车邮政车厢21节,邮政汽车112辆,
日处理总包邮件4.1万袋件。有电信局、所12处,职工2224人,电报电路272条,长途
电话电路414条,长途自动电话273条(其中:微波电路32条),市内自动交换机容量4
.4万门,同全国25个大城市设有长途自动电话。通信枢纽大楼,拥有现代化的通信手
段,昼夜同世界各地办理通信业务。1986年,全市新增加电话交换机6330门、新增长
途电话电路129条,电报电路73条。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076万元,比1985年增长14.1
%,其中邮政增长6.6%,电信增长18%。
农业:济南四县一郊耕地总面积为21.04万公顷,其中丘陵山区11.83万公顷,占
56.2%,平原5.57万公顷,占26.5%,沿黄涝洼3.64万公顷,占17.3%。农业区划,
南部山区以发展林业、牧业为重点,中部平原以粮食、蔬菜为重点,北部沿黄地区以
粮食、水产和防护林为主。全市粮田总面积28.74万公顷,土地有效灌溉面积占粮田
面积的74.6%,农业机械总动力113.3万千瓦。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
谷子、水稻、高粱等。水稻主要分布在郊区、沿黄地区,其它作物各县均有种植。粮
食单产260公斤左右。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蔬菜为主,其中棉产区主要分布在
章丘、平阴、历城三县,种植面积每年近2万公顷;花生多分布在沿黄和山区,种植
面积0.7万公顷,蔬菜主要在郊区,种植面积1.9万公顷。宜林山、滩13万多公顷,绿
化面积60%以上,主要树种有侧柏、刺槐、国槐、杨、柳、泡桐等,果树面积3.3万
公顷,主要干鲜果有苹果、梨、桃、杏、枣、柿子、山楂、核桃、板栗,鲜果总产量
5.64万吨。其中长清玉杏、泰山小白梨为省内少见的好品种。畜牧业以养猪和大牲畜
饲养为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近几年,又从外地少量引进鹿、貂
、鹌鹑等。主要鱼种有鲤鱼、草鱼、鲑鱼、鳙鱼、鲫鱼、罗非鱼等,可供养殖的水域
面积1300公顷。
1986年,济南遭受了50多年来罕见的干旱,经过全市人民的奋发努力,农村商品
经济仍然持续全面发展。全年粮食总量111.04万吨,比1985年下降1%,是历史上第
二个高产年。棉花因压缩种植面积,总产量7791吨,下降19.9%,单产基本与1985年
持平。蔬菜生产基地扩大到济阳、齐河、寿光等县,当地生产总量79万吨,增长21.
2%,品种、质量都好于往年。全年植树造林1.59公顷,林地总面积达到13.27万公顷
,比1985年增长19.2%,农业人均占有林地面积0.05公顷,木材蓄积累计145万立方
米。主要畜禽产品产量都比1985年有了增长,年末大牲畜存栏13.12万头,比1985年
末增长10%,其中,生猪存栏72.65万头,增长4.7%,羊存栏26.74万头,增长22.3
%,家禽667万只,增长3.7%,猪肉4.25亿吨,增长9.7%,牛羊肉2945万吨,增长
28.3%。牛奶1.03亿吨,增长23.3%,鲜蛋2.97亿吨,增长3.2%。鱼类总产量2408
吨,增长5%。庭院经济收入4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1.26亿元,增长7.8%,超
计划2.3%,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5.07亿元,增长17.7%,在农业总产值的
比重由1985年的41.3%上升到45.1%。农村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21亿元,增长36.6%
。农副产品商品率64%,增长6%。
商业:清末开埠后,济南逐步发展成为鲁、豫、晋三省物资集散地。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济南商业进入大发展时期。1986年末,全市商业、饮食、服务网点总
数发展到4.62万个,从业人员15.02万人,其中市区网点1.72万个,从业人员9.08万
人。市区每万人拥有商业服务网点数,1978年为16个,1986年为118个,万人拥有商
业服务人员,1978年为277人,1986年为622人,分别增加了6倍和1倍多。城市农贸市
场51处,每天吸引10万农民进城,进行农副产品交易。1986年,济南城乡市场繁荣活
跃,购销兴旺,内外贸易全面超额完成计划。全年社会商品国内纯购进总值25.72亿
元,比1985年增长15.4%;社会商品国内纯销售总值23.31亿元,增长11.9%;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29.19亿元,增长19.6%,城市集市贸易总成交额1.04亿元,增长71.5
%。全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5.5亿元,增长35.6%。外地来济经商办店的达到400家
。全年先后承接了6个全国性的大型商品交易会;同鲁西北8地市的流通协作不断扩大
,全年交流商品总额达到8亿元。对外贸易,解放初期仅有畜产品类16个品种,收购
额为242万元。1986年为14大类220余个品种规格,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28亿元,增长
29.5%,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地方实行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成交项目122个
,成交额3363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个,引进技术项目成交额增长46.7%
,利用外资项目成交额增长2倍。地方财政收入7.9亿元,支出4.4亿元,银行现金收
入40.17亿元,现金支出37.24亿元,回笼货币2.93亿元,超计划4.6%,居全省首位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632万元,增长56.8%。
城市建设和管理:1983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6年
城市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市政公共设施状况也有很大改善。①市政工程:1978年
以来,市政工程投资1.66亿元,相当于1977年前28年投资总和的3.41倍。这期间,拓
宽、改造市区干道路工程57项。其中纬二路由原来的12米一次拓宽为50米,形成了贯
穿市区中心的南北交通干线;新建、改建了西门桥、解放桥等21座桥梁;有2164条小
街小巷通过综合治理,改建成沥青路面。1986年底,市区共有铺装路面341公里,36
1万平方米,其中35-50米宽的骨干道路长45.7公里,高级道路率达100%;人行道基
本实行了水泥砖铺装,总面积为67万平方米;全市小街小巷基本实现了水泥、沥青铺
面。②城市公共交通:1986年底,济南市有3个市属公共交通企业,下设12个汽车队
,2个电车队,4个出租汽车队(3个三轮车队),5个保养车间和1个汽车大修厂,职工
6300人。全市共有营运车辆781辆,其中汽车496辆,电车62辆,出租汽车119辆,机
动三轮车104辆,市区平均2133人拥有1部公共汽(电)车。市区营运线路有33条,线路
总长1341公里,全市年客运量达2.3亿人次。③城市供水:1986年底,全市有供水水
厂8处,加压站6个,地下输配水干支管总长度839.99公里,日供水能力为48.5万吨。
为解决水资源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保护泉城,从1982年起,逐步减少市区地
下水的开采,从东、西郊日调水20万吨进市区并开始新建引黄工程,1986年又开始建
设东郊宿家张马供水应急工程和锦绣川、卧虎山水库引水工程,到1987年底,可增加
日供水能力30万吨。④煤气:1970年开始兴办煤气事业。1986年市区8万户居民用上
了液化石油气,全市设有供气网点11处,年售气1.22万吨。市区管道煤气工程的土建
任务已完成,供气主干道已铺至甸柳庄。⑤住宅建设:1979年至1986年,建成和在建
的住宅小区11个,1981年至1986年,全市用于住宅建设的投资7亿多元,相当于1980
年前32年住宅总投资的2倍,新建住宅470多万平方米。到1986年,市区共有住宅居住
面积797.4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7.4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近1倍,群众居住
条件明显改善。⑥园林绿化:1986年底,市区有公园7个,205.3公顷,街头绿地22.
3公顷,苗圃5个,151公顷,防护绿地270公顷。1986年植树114万株,种植草皮102万
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由1985年的23%提高到24.5%,人均占有绿地3.3平方米。
1984年至1986年,建成融泉、湖、林、阁为一体的环城公园,长4.7公里,面积2.63
公顷,为泉城增添了又一景观。⑦环境保护:自1978年以来,全市共安排治理污染项
目550多项,投资6256万元。发展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面积由1985年的100万平方米增
至160万平方米;市区10吨以下锅炉基本改造完毕,淘汰了火烧心茶炉。停产、转产
、外迁了8个污染严重的工厂。1986年初步完成了工商河的综合治理,使昔日的“龙
须沟”,变成了干净、整齐的园林绿带。1986年,全市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污水,工业
废水净化处理率达到31.5%;全市“三废”综合利用率达到48.27%。城市嗓音平均
下降3.5到6分贝。
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济南的专业科研机构是从50年代后期陆
续建立起来的。1986年,全市有独立的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99个,厂办科研所(室)7
0个,科技人员10.9万人。1986年市属科研部门和企业实现科技成果225项,其中达到
国际水平的27项,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的198项;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149项
,向乡镇企业转移技术115项,增加产值4.18亿元,实现利税1.06亿元。
教育。全市现有普通高等院校15所,其中山东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山东医科大
学为卫生部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中医学院为省重点大学,有
正副教授862人;在校生3.42万人,比1985年增长13.2%。其中,市属高校7所,在校
生9972人。成人高等教育1.53万人,增长5.5%,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6所,在校
生25.8万人;职业中学13所,在校生0.77万人,各类中专、技工学校、农业中学和职
业中学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5%,由1985年的53.6%上升到57.2%,其中
市属中等技术教育由1985年的38.4%上升到40.7%。市区普通中学109所,在校学生
7.41万人;小学277所,在校学生10.8万人;盲哑学校1所,在校学生172人。市区幼
儿园(所)已发展到440所,在园幼儿2.2万人。城市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农
村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基本完成,学前教育达到60%。中考合格率和高考录取率分别
比1985年提高6.5%和5.3%,全市有419名学生在全省、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奖。建国
30多年来,济南各类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1986年,教育部门向社会输送大学毕业生
0.7万人,中专毕业生0.6万人。
文化。1986年市属文化、艺术馆、站共124处,影剧院30个。1985年底全市共有
电影放映单位462个,各种专业艺术团体14个,工人文化宫2个,少年宫、少年之家3
个,博物馆3个,省市公共图书馆2个;专业艺术团体职工1569人。1986年,出版各种
图书1404种,印刷发行3.19亿册;各类杂志总印数为3854万册;报纸33种,共印6.2
1亿份,各类书店、图书代销点69处。1985年以来先后建立李苦禅纪念馆、武中奇书
法展览馆、少儿图书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影响。1986年,儿童歌舞
团赴英演出,受到英国各界的热烈欢迎和赞扬;市杂技团在国际杂技比赛中夺得了最
高奖励“英航杯”,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体育。1986年全市有体育场地设施7个,山东体育中心的体育场正在建设中,有
教练员、等级运动员666人。常年坚持体育锻练的群众近31万人。1986年,全市有16
.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举办区级以上运动会249次,10.4万人参加各类
运动会。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夺得金牌119枚。在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
上,夺得金牌104枚,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一。
卫生。1986年末,全市共有各种卫生机构1101个,其中县属的242个,县以上综
合性的医院51个,专科医院16个,医学研究机构9个,病床床位1.35万张(其中医院病
床1.29万张、家庭病床8253张,分别比1985年末增长3.1%和2.4%)。有专业卫生技
术人员2.59万人,其中有医生1.21万人,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6.8%,比198
5年增长0.62%。计划生育取得良好成绩,1986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9.1%,比1985
年提高3.5%,人口出生率为15.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7‰。
人民生活:198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308元,比1985年增长17.8%;根据抽
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月生活费收入为74.01元,增长21.4%,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增长14.05%,人均月生活费支出69.71元,实际增长11.9%。居民消费结构继续
发生变化,高中档食品、衣着和日用品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每百户居
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05台,其中彩电23台,比1985年增加11台;电冰箱15台,增加9台
;洗衣机61台,增加12台;录音机52架,增加9架。农民人均纯收入553元,比1985年
增加61元,增长12.4%。1986年,全市安置城镇青年、国家统一分配学生及其它人员
2.53万人。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4.34亿元,比1985年末增长31.4%。

(王保欣 张贺清)

历城县
历城县位于山东中部,南依泰山,北濒黄河。面积1381.8平方公里。辖遥墙、唐
王、董家、孙村、郭店、港沟、十六里河、仲宫、西营、柳埠、党家庄11镇和彩石、
锦绣川、高而3乡,共637个村民委员会,58.6万人口,耕地68.34万亩。1986年工农
业总产值6.21亿元。工业总产值2.67亿元。农业总产值3.54亿元。粮食总产量24.37
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7255万元
。社会商品零售额2.69亿元。外贸出口总值625万元。农民储蓄余额7178万元。
县境内矿藏主要有铁、煤、石英、花岗石、辉绿岩、重晶石;并产有远志、柴胡
、枣仁、全蝎等药材。1986年工业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县工业产值比上
年增长53.4%。其中县直工业增长30.9%,乡镇工业增长25%,村办工业增长67.9%
。企业总数达到5724个。其中村户、联户企业5550个。产品品种84种,有建材、食品
、机械加工、冶金铸造、纺织等36种行业。冶金铸造、机械加工、建材、食品和纺织
工业的生产群体正在形成。历城铁厂年产生铁3.9万吨,创利税171万元。国家机械工
业部,1986年在该厂直接投资定点生产复膜沙,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生产厂,产品达
到了部颁标准,年设计能力1000吨。历城水泥厂生产425#水泥,连续5年合格率达10
0%,1986年生产水泥12万吨,创利税330.5万元,并在上海市场获免检销售。历城纺
织机械厂生产MZ314烘干机、MZ324松纱机、MZ702上浆机和济南机床一厂联营生产C6
16A小刀架,1986年创利税32.3万元,历城县大龙服装皮件厂生产出口9种型号的工作
手套,12种型号的生活手套和皮裤皮上衣,1986年换外汇80万美元,产品远销美国、
联邦德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历城县孙村灯泡厂生产出口啤酒杯、水具、玻璃杯、花
插等十几种产品,1986年创利润3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
全县1986年教职工5583人。师范1所,在校学生483人;中学82所,在校学生2.5
4万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541人;小学509所,学生5.35万人。影剧院5座,席
位5076个。文化馆2处。藏图书6.47万册。医院、卫生院19处。创文明单位195个,文
明村253个,文明家庭9811户;市级文明单位12个,文明村5个。
1986年县投资950万元,在历城铁厂竖起年产4.5万吨2号炉和年产3000吨工频炉
;为新建济南市国棉八厂和历城煤矿转产改建纸厂,县投资300万元,两个项目已奠
基。为发展旅游事业,1985年3月投资兴起的卧虎山宾馆,建筑面积8300平方米,内
设195个床位。1986年主体工程已竣工。

(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章丘县
章丘县位于济南市以东50公里处,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辖明水、普集、相公庄
、绣惠、刁镇、水寨、龙山、枣园、埠村、垛庄、文祖11个镇和黄河、高官寨、辛寨
、白云湖、宁家埠、党家、山后寨、曹范、闫家峪、官庄、旭升11个乡,889个村委
会,92.6万人,农业劳力40.4万,耕地116.8万亩。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10.7亿元,
工业总产值7.4亿元;农业总产值3.3亿元。粮食总产38.75万吨,多种经营总收入6.
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4亿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值
1.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949万元。
1986年,工业企业效益稳定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1.8亿元。企业总
数达到2.49万个,其中乡镇村户企业2.48万个。初步形成能源动力、建工建材、机械
加工、家用电器、轻工化工、纺织服装、塑料模具、食品饲料8大工业门类。章丘县
缸套厂生产的“钢花”牌195系列缸套、“上海丰收”50缸套、“钢花”牌120缸套分
别为部、省优质产品,年产30万只。县造纸厂生产的“明水”牌40克有光纸连续两年
被评为部优质产品,销往6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32万美元。济南市灯具厂章丘分厂
生产的“晶”字牌桅灯,获部优产品称号,年产40万只,畅销美国、伊朗、印尼、坦
桑尼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县助剂厂生产的糖成为外贸免检产品。县风动机械厂生
产的5吨、8吨液压千斤顶,明水麻纺厂生产的麻袋为省优质产品。县毛巾厂生产的浴
巾、沙发巾、彩条巾,除内销外,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及东欧一些国家。
县炊具机械厂是全省重点生产厂之一,该厂生产的“银鹰”牌MD450-B型馒头机获部
、省两级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开发鉴定新产品23种,其中,纸质容器机械填补了国
内空白,洗衣机用双缸脱水洗涤电机、S17H-16双金疏水阀均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250M3罗茨鼓风机、KZL-B型异型拱砖、TK-1000-05微机控制乘客电梯、500m
双仓连续气力输送设备、KZ-1型远红外烤箱均填补省内空白。明水热电厂6000千瓦发
电机组并网发电。
1986年城镇建设投资276万元,拓宽修建道路6条。县城新上集中供热工程,供热
面积达10万平方米。百脉泉公园一期工程全面展开。商品住宅开发达到1.5万平方米

1986年,全县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商品蛋基地发展到9个乡镇,饲养家禽70
万只,每年可提供商品蛋1175万斤。奶牛、奶山羊基地可提供商品奶260万斤。肉食
基地可提供肉372万斤。渔业、蔬菜和果品基地也已具备一定规模。白云湖水产开发
被列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项目,1986年评估后,批准动工。
全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县第四中学5000平方米教学楼基本建成。计划生育工
作连续4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县。1986年又被评为全国先进县。农村工业卫生监测已
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章丘被列为全省7个科技示范县之一。
章丘农副产品丰富,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稻、绣水苹果驰名全国。

(赵太行 李德家)

长清县
长清县位于济南市西南,黄河东岸,泰山西北麓。面积1178平方公里,低山丘陵
占75.6%。辖城关、平安店、归德、孝里、张夏、万德、崮山7个镇和马山、双泉、
五峰山、武家庄4个乡,61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50万,农业劳动力19.6万。耕地62.
37万亩。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6.12亿元,工业总产值4.02亿元,农业总产值2.1亿元
。粮食总产量23.5万吨。花生总产0.4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57亿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458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469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亿元。外贸出口总值
963万元。
1986年县委、县政府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
包责任制。工业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2.97亿元
。其中乡镇工业增长55%;村户工业增长1.13倍。企业总数达到4692个,其中村办联
营及个体企业4510个,有建材、化肥、机械制造、酿造、被服、造纸、印刷、副食品
加工等行业。长清水泥厂是本县骨干企业之一,年产水泥12万吨,创利税300万元。
长清电扇厂1986年生产“冰雪”牌400mm园周顶扇1.8万台,创利税32万元。销至全
国20多个省市。长清锅炉厂生产120万大卡热水锅炉,列为济南市锅炉生产定点厂,
年产值1040万元,利税79万元。长清粮油加工厂年产值超千万元,创利税88万元。马
山砖瓦厂生产的红砖和长清酒厂生产的特酿,被评为省优产品。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全县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86年全县
有中学70所,在校学生2.31万人;小学295所,在校学生5.49万人;职业技术学校6所
,在校学生484人。有教育中心1处,影剧院6处。医院、卫生院11处。全县创文明单
位426个,文明家庭4万个。
为避免黄河水患,县城逐步东移。新城位于济兖公路东侧。已规划为济南市科技
文化教育卫星城。新城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街道14条,1986年已在新城建起日产
5千吨自来水厂、儿童乐园、旱冰厂、部分办公楼房、住宅区。投资80余万元。建成
大型农贸市场--黄河商场。新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长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平阴县
平阴县位于济南市西南部,面积781平方公里,辖平阴、东阿、孝直、孔村、刁
山坡5镇和安城、旧县、店子、玫瑰、洪范池、李沟、栾湾7乡,37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35.71万,耕地46.71万亩。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其中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农业总产值1.34亿元。粮食总产14.9万吨,农村经济总收
入2.2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03元,职工平均工资1235
元。
1986年,县委、县政府抓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蔬菜,水产和乡
镇企业。全县果、花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蔬菜2.5万亩,户均3头猪、10只禽、0.3
头大牲畜,养鱼水面1万亩。乡镇企业达7841处(含村、户),总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力
的41.2%,总收入比上年增长68%。现有县以上工业企业28个,40余种产品,其中县
农牧机械厂生产的“330型”粉碎机、平阴通用机械厂产品“翠屏山”牌YqL-8型千
斤顶,1984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部优产品。1986年新建公路61.5公里,为“六五”
期间总和的1.9倍。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12个乡镇都建起了福利厂、福利院、扶贫基金会。计划生
育工作获全国先进集体奖,城镇灭蚊蝇为全省三个优秀县之一,被济南市授予“无鼠
害县”。中小学校舍改造居济南市第一名,四率(入学、巩固、毕业、普及)达部颁标
准。建成了占地120亩,拥有标准田径场、灯光球场、训练房、游泳池的体育训练中
心一处。1986年在市以上体育运动会上获单项冠军17项,女中学生尹逊新获全国女子
“泰山杯”马拉松赛第13名,山东省第1名,并获全国运动健将证书。电视差转台建
成并投入使用,玫瑰高产和快速育苗技术研究成功,玫瑰花蒸馏出油率达国内先进水
平。
平阴是全国闻名的“玫瑰之乡”,玫瑰以花大色艳味醇称誉世界,1986年花产量
29.8万斤。本县东阿镇(原来东阿县)是阿胶的原产地,所产阿胶为历代向皇家进贡之
珍品,1915年以来多次获国际金、银牌奖,1986年又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名。平阴酒
厂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制的“中国阿胶酒”通过部级鉴定,含有人体
必需的18种氨基酸,融酒香药香于一体,为上等滋补饮料,正陆续投入市场。县内大
理石蕴藏量5亿立方米,分三大类8个品种,咖啡黄大理石已被钓鱼台国宾馆和“亚运
村”选用。

(孟宪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