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33&run=13

【曲艺艺术概况】山东省民间说唱艺术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大鼓、山东柳琴、
胶东大鼓等23种。连同外地传入的相声、河南坠子、西河大鼓等11种,共有34种。
建国后,这些民间艺术得到不断发展。1956年,全省职业、半职业曲艺艺人将近
4000人,曲艺演出团体近百个。1957年全省举办了第一届曲艺会演,同时成立了山东
省曲艺协会。1958年全国曲艺会演时,山东的郭文秋演唱河南坠子《送梳子》,邓九
如等演唱山东琴书《黄忠大战穆桂英》,谢大玉演唱山东大鼓《草船借箭》,李若亮
等演唱山东琴书《水漫金山》等节目受到大会表扬或好评。1960年全国优秀曲艺节目
汇报演出中,本省的山东琴书《盗灵芝》、河南坠子《刮胡子》;山东快书《巧取恶
狼窝》等节目,受到热烈欢迎。1960年山东省曲艺团成立,与济南、青岛两市的曲艺
团,济南明湖曲艺一、二队,晨光相声社等单位,带动农村艺人,积极演出,使山东
曲艺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1978年山东省戏曲学校增设了曲艺科,泰安、宁津、嘉祥、曲阜等地也都举办曲
艺班,加速培养新人。曲艺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有《山东快书的创作与演唱》、
《山东琴书研究》等专著论文问世。1981年全国曲艺会演(北方片)中,本省山东琴书
《大林还家》获创作、演出一等奖、山东琴书《锯瓷盆》、山东快书《武松打狼》获
创作、 演出二等奖。1983年底全省举办中长篇书会。1986年4月举办了山东省曲艺比
赛,并选出优秀节目参加全国比赛,其中山东琴书《亲上亲》获创作、演出三等奖。
同年7月, 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济南军区文化部联合举办了全国性“景阳岗
杯”山东快书广播大奖赛,山东获8个演出奖、6个创作奖。

(张军)

【1986年山东省曲艺比赛】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联主办的1986年山东省曲艺比
赛,于4月7日至11日在济南市职工影剧院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专业曲艺团、队及业余
演员共17个代表队, 200多名演员。参赛节目44个。曲种有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共
12种。
相声《十五的月亮》、山东琴书《亲上亲》、相声《请剧团》、山东清音《喜鹊
闹梅》、单口相声《兔王招亲》、数来宝《红线》、山东快书《壮志凌云》、胶东大
鼓《三巴掌》等获创作一等奖,还评出二等奖18个,三等奖18个。
河南坠子《玉泉情》、相声《十五的月亮》、山东快书《认亲》、山东琴书《亲
上亲》 、 《石狮子咧嘴》、《相劝》、数来宝《红线》、单弦《抢座》、胶东大鼓
《三巴掌》获演出一等奖,评出演出二等奖18个,三等奖17个。
得奖节目中选出5个参加全国曲艺比赛, 其中山东琴书《亲上亲》在全国比赛上
获三等奖。

(陈修德)

【胡集灯节书会】惠民县胡集镇的“胡集灯节书会”始于元朝,盛于明清,至今已有
700多年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民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对文化生活
需求的不断增长,胡集书会的规模越来越大,越办越好。1985年胡集镇投资30万元专
门修建了曲艺厅。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国曲艺家协会及有关部门对胡集书会的发展
也十分重视,曾多次派人深入灯节书会现场调查了解,进行指导。著名曲艺表演艺术
家刘兰芳先后三次到胡集献艺,并为曲艺厅的建设举行了义演。
1986年农历正月十二日,方圆几十里的群众约七八万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胡集参
加灯节书会。 来自山东各地和河北、天津、东北等兄弟省市的近200名曲艺艺人,省
和地区曲艺界的专家及新闻单位赶来参加了这一盛会。

这次灯节书会,演唱的曲种繁多,有评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毛竹板书、西
河大鼓、木板大鼓等,书目丰富多彩,传统书目和新编书目各具特色。各村镇的农民
来这里听书并请书(即与艺人谈妥书价,请艺人到各村镇去说唱),直到农历正月十五
前后,胡集周围,几乎村村都有艺人说书,形成了鲁西北曲艺艺术活动的高潮。

(王奎章)
【山东快书】产生于鲁中、鲁西农村,主要书目为《武松传》,故俗称“武老二”或
“唱大个子的”,亦称“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初期,高元钧在上海表演,
文艺界依其源流、语言、演唱内容诸特点,定名为“山东快书”。主要有三派:“高
派”以高元钧为代表,注重刻划人物,表演生动风趣;“杨派”,以杨立德为代表,
擅长“俏口”,较为幽默;“于派”以于传斌为代表,独创四副竹板伴奏,风格粗犷,
流行山东农村。山东快书语言朴直明快,表现幽默生动,擅长表现英雄人物,深为广
大群众,特别是部队战士喜爱。影响较大,流行全国各地。

山东曲艺曲种表

┌────┬──────┬─────┬───────────┬─────┬─────┬───────────┬─────┐
│曲种 │产生年代 │流行地区 │体例及流派 │书(曲)目 │从业人数 │代表性书目 │代表性艺人│
├────┼──────┼─────┼───────────┼─────┼─────┼───────────┼─────┤
│山东快书│清道光年间 │山东各地 │韵诵体,高、扬、于三派│武松传等 │30 │《武松传》 │高元钧 │
│ │ │及全国 │ │ │ │ │杨立德 │
│ │ │ │ │ │ │ │于传斌 │
├────┼──────┼─────┼───────────┼─────┼─────┼───────────┼─────┤
│山东琴书│清雍正年间 │山东及北 │联曲体,板腔体兼有。 │中篇书40 │1500 │《梁祝姻缘记》、《空棺│李若亮 │
│ │ │方各地 │分南、东、北三路 │部,段书 │ │ │商业兴 │
│ │ │ │ │150个 │ │计》等 │邓九如 │
├────┼──────┼─────┼───────────┼─────┼─────┼───────────┼─────┤
│山东大鼓│明末1628年 │山东及北 │板腔体,分梨花调,老 │中篇书30 │已近绝响 │《黑驴段》、 │王小玉 │
│ │左右 │方各地 │牛大摔缰调。 │部,段书 │ │《响马传》等。 │何老凤 │
│ │ │ │ │180个 │ │ │谢大玉 │
├────┼──────┼─────┼───────────┼─────┼─────┼───────────┼─────┤
│山东渔鼓│明末 │山东全省 │板腔体,分寒腔、两坡 │中长篇书 │150 │《渡林英》、 │翟教寅 │
│ │1600年左右 │ │羊、靠山红等。 │25部,段书│ │《西华街》等。 │王永田等。│
│ │ │ │ │40个 │ │ │ │
├────┼──────┼─────┼───────────┼─────┼─────┼───────────┼─────┤
│山东落子│宋代 │山东全省 │板腔体,分慢口、平口 │中长篇书 │150 │《四杯记》、 │侯教山 │
│ │ │ │ │15部,段书│ │《黑松林》等。 │季宝奎 │
│ │ │ │ │40个 │ │ │张元秀 │
├────┼──────┼─────┼───────────┼─────┼─────┼───────────┼─────┤
│山东评书│清康熙年间 │山东全省 │ │中长篇书 │20 │《聊斋》、 │商五 │
│ │ │ │ │50部 │ │《东西汉》、 │傅泰臣 │
│ │ │ │ │ │ │《呼扬将》 │ │
├────┼──────┼─────┼───────────┼─────┼─────┼───────────┼─────┤
│山东八角│清乾隆年间 │山东全省 │联曲体,分聊城、济宁、│曲段435个 │业余演出 │《水漫金山》、 │逮本荣 │
│鼓 │1723年左右 │ │ │ │ │《拷江》 │董其山 │
│ │ │ │胶州、济南八角鼓及莱 │ │ │ │杨金奎 │
│ │ │ │阳弹词 │ │ │ │ │
├────┼──────┼─────┼───────────┼─────┼─────┼───────────┼─────┤
│山东柳琴│60年代由柳琴│山东及京 │板腔体 │ │柳琴戏坐唱│《越唱心里越快活》 │薛传训 │
│ │戏唱腔改成 │津地区 │ │ │30人,其余│ │ │
│ │ │ │ │ │为业余演 │ │ │
│ │ │ │ │ │唱。 │ │ │
├────┼──────┼─────┼───────────┼─────┼─────┼───────────┼─────┤
│山东清音│清末 │济宁、徐 │联曲体 │书段10余 │已经绝响 │《蜜蜂记》、《白蛇传》│ │
│ │ │州等地 │ │部 │ │ │ │
│ │ │ │ │ │ │等。 │ │
├────┼──────┼─────┼───────────┼─────┼─────┼───────────┼─────┤
│东路大鼓│清初 │潍坊、烟 │板腔体 │中长篇书 │30 │《丝绒记》、 │孙双宾 │
│ │ │台、青岛、│ │20余部,段│ │《金鞭记》、 │陈福元等。│
│ │ │ │ │书50 │ │《玉清楼》 │ │
│ │ │临沂 │ │ │ │ │ │
├────┼──────┼─────┼───────────┼─────┼─────┼───────────┼─────┤
│胶东大鼓│清中叶 │胶东半 │板腔体,分东、北、南三│中篇书10 │100 │《清官断》、 │梁前光 │
│ │ │岛、青岛 │ │余部、段书│ │《紫金镯》等 │吴先达 │
│ │ │等地 │路 │60个。 │ │ │彭润芝 │
├────┼──────┼─────┼───────────┼─────┼─────┼───────────┼─────┤
│三弦平调│1915 │临沂、济 │板腔体,分南路口、北 │中篇书10 │15 │《唐王探病》、 │侯洪康等 │
│ │ │宁 │路口 │部、段书30│ │《陈三两》等 │ │
│ │ │ │ │个 │ │ │ │
├────┼──────┼─────┼───────────┼─────┼─────┼───────────┼─────┤
│小鼓 │1865 │邹、滕、峄│上下两句 │中篇书10 │20 │《平东莱》等 │满秀殿 │
│ │ │ │自由吟诵 │余部 │ │ │ │
│ │ │枣庄等地 │ │ │ │ │ │
├────┼──────┼─────┼───────────┼─────┼─────┼───────────┼─────┤
│临清时调│时代 │临清、聊 │单曲体,分靠山调、鸳 │ │业余演唱 │《撒大泼》等 │ │
│ │ │城 │鸯调、雁鹅调、四平调、│ │ │ │ │
│ │ │ │ │ │ │ │ │
│ │ │ │英雄调 │ │ │ │ │
├────┼──────┼─────┼───────────┼─────┼─────┼───────────┼─────┤
│老四平调│民初1920年 │鲁西北 │单曲体四句腔 │中篇书7-8│6 │《独占花魁》等 │赵玉玺 │
│ │前后 │ │ │部 │ │ │郭汝何 │
└────┴──────┴─────┴───────────┴─────┴─────┴───────────┴─────┘

┌────┬─────┬────┬─────────┬──────┬────┬───────────┬───┐
│临清琴曲│清末 │临清运河│联曲体 │段书10余 │业余演唱│《吴踏拉扛活》等 │ │
│ │ │岸 │ │部 │ │ │ │
├────┼─────┼────┼─────────┼──────┼────┼───────────┼───┤
│南城调 │清末 │茌平一带│板腔体 │段书10余 │5 │《蝇子抱饭粒》 │赵永生│
│ │ │ │ │部 │ │ │ │
├────┼─────┼────┼─────────┼──────┼────┼───────────┼───┤
│谷山调 │清末 │阳谷一带│板腔体 │段书20余 │6 │《插裙子》、《唐王探病│孔宪明│
│ │ │ │ │个 │ │》 │ │
├────┼─────┼────┼─────────┼──────┼────┼───────────┼───┤
│俚曲 │清初 │淄川蒲家│联曲体 │蒲松龄俚曲 │业余演唱│《幸云曲》、 │侯宇爽│
│ │ │庄一带 │ │14种 │ │《磨难曲》等 │ │
├────┼─────┼────┼─────────┼──────┼────┼───────────┼───┤
│莺歌柳书│清中叶 │鲁西南、│板腔体 │中长篇书10 │绝响 │《卷箔记》等 │郑玉昆│
│ │ │豫东 │ │部,段书50个│ │ │ │
├────┼─────┼────┼─────────┼──────┼────┼───────────┼───┤
│木板大鼓│清同治年间│山东西、│板腔体 │中长篇书 │30 │《征东》、 │苏泰顺│
│ │ │北、中部│ │50部 │ │《征西》、 │李同生│
│ │ │ │ │ │ │《海公案》等。 │ │
├────┼─────┼────┼─────────┼──────┼────┼───────────┼───┤
│渔鼓坠 │清末 │鲁西南 │板腔体 │中长篇书 │20 │《回杯记》 │廉俊卿│
│ │ │ │ │20部、段书 │ │ │张新田│
│ │ │ │ │30个 │ │ │ │
├────┼─────┼────┼─────────┼──────┼────┼───────────┼───┤
│山东花鼓│清中叶 │济宁菏泽│板腔体、联曲体兼有│段书40个 │10 │《小二姐做梦》 │谢汝泉│
│ │ │ │ │ │ │ │黑云彩│
└────┴─────┴────┴─────────┴──────┴────┴───────────┴───┘

外来曲种表

┌────┬─────────┬──────┐
│曲种 │流行地域 │本省著名演员│
├────┼─────────┼──────┤
│相声 │全国各地 │孙少林高桂清│
├────┼─────────┼──────┤
│河南坠子│全国各地 │徐玉兰郭文秋│
├────┼─────────┼──────┤
│西河大鼓│北方 │刘泰法张立武│
├────┼─────────┼──────┤
│数来宝 │北方 │ │
├────┼─────────┼──────┤
│快板书 │北方 │ │
├────┼─────────┼──────┤
│毛竹板书│冀东南、鲁东北 │张义兴 │
├────┼─────────┼──────┤
│单弦 │北方 │王凤久白坦 │
├────┼─────────┼──────┤
│京韵大鼓│京津及北方各省 │朱秀英 │
├────┼─────────┼──────┤
│梅花大鼓│京津及北方各省 │朱兰英 │
├────┼─────────┼──────┤
│乐亭大鼓│河北及京津、东北 │罗鑫铭 │
├────┼─────────┼──────┤
│淮海大鼓│皖北、苏北、鲁东南│曹永先 │
└────┴─────────┴──────┘

【山东琴书】 产生于鲁西南地区。 清末出现职业艺人,流传日广。初为联曲体,仅
《白蛇传》 一书,就有曲牌200余支。其中[上河调][凤阳歌][叠断桥][汉口
垛][垛子板][梅花落]最为常用,被称为“老六门至曲”。伴奏乐器以扬琴、坠
琴、筝、软弓胡琴为主。山东琴书分为三路:南路流行济南以南,影响较大的有茹兴
礼为代表的“茹派”,李凤兴、李若光、李若亮父子为代表的“李派”;东路流行济
南以东地区,影响较大的有以商业兴、关云霞夫妇为代表的“商派”;以济南为中心,
流行鲁西北一带的是邓九如为代表的北路“邓派”。其早期书目为牌子曲《白蛇传》、
《秋江》等;而后多为中篇书,有《王天保下苏州》、《梁祝姻缘记》、《空棺记》
等数十部。进入大城市后,始有长篇书《呼家将》、《杨家将》等。

(张军)
【山东大鼓】为大鼓中古老曲种。发源于鲁西北农村,又名犁铧大鼓、梨花大鼓,清
末民初盛极一时。流传山东全省及徐州、南京、上海、开封、洛阳、成都、汉口和京、
津、东北等广大地区。山东大鼓主要分南口、北口两大流派。南口即梨花调,以范其
凤、黑白妞为代表。北口流行鲁北、冀南农村。代表艺人为郭志占、何老凤等。山东
大鼓书目丰富。中篇书有《三全镇》、《金锁镇》、《瓦岗寨》等数十部;短段书以
取材《三国演义》、《红楼梦》者居多,而描写农村风情的《黑驴段》、《拴娃娃》
等,亦颇有影响。

(张军)
【济南市曲艺团】 1955年2月建团,称“济南市曲艺工作队”,1956年改名“济南市
曲艺队” ,1959年与市内民间职业曲艺队合编为“济南市曲艺团”,1970年解散。1
975年济南市文工团成立了曲艺杂技队, 1980年恢复“济南市曲艺团”。1986年,全
团有演员42人。上演曲目有琴书《亲上亲》、《争爸爸》、《代理爸爸》,快书《武
松传》,坠子《看瓜》,相声《请剧团》等。1981年快书《武松打狼》在全国北方片
会演中获二等奖。1983年参加省中长篇书会,评书《智擒燕子李三》和琴书《场长的
婚事》分别获创作、表演一等奖。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

【青岛市曲艺团】1959年建团,1967年并入青岛市歌舞团为曲艺队。1979年重新建团,
启用现名。曲种有琴书、快书、大鼓、坠子、相声等。曾数次参加省和全国会演。其
中山东琴书《锯瓷盆》获全国北方片优秀曲艺节目会演二等奖;《追求》(中篇)获省
1983年中长篇书会一等奖。该团还保留了商业兴、关云霞为代表的东路山东琴书曲目。

(文化厅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