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27&run=13

【成人教育迅速发展】 建国初,山东省农民中90%以上、职工中80%以上、干部中6
0%以上是文盲、 半文盲。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成人教育事业。1950年成立省扫盲
工作委员会和职工教育委员会,在教育厅内设有工农教育处和扫盲办公室,采取办冬
学、民校、夜校、识字班及干部文化补习班、推行“速成识字法”和组织工农识字运
动工作队等形式, 广泛开展扫盲运动,并发展了一批业余小学和工农速成中学。到1
957年, 全省成人参加学习的达到607.67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16.1倍。1959年成人
教育在校生猛增到1034.46万人, 比1957年增长了70%。1961年到1963年,撤销了名
不副实的学校, 整顿了教学秩序。到1965年,成人教育在校生达到541.86万人,比1
962年增加了5.8倍,基本上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成人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6年
全省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已发展到98所,在校生11.9万人,比1979年增加80所、10.8万
人; 分别增长5.4倍和10.9倍;比1985年增加3.3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已发展到2
95所,在校生16.1万人,比1985年增加3.7万人。成人中学2206所,在校生16.8万人,
成人初等学校2.8万所, 在校生96.5万人,比1985年增加17万人。成人农民职业技术
学校1883所,在校生19.9万人。自学考试自1984年以来,已开考大、中专课程17个专
业,100多门课程;应试者达83万人次,已有9.9万人获得25万张大专单科合格证书。
全省12-40岁人口中的文盲下降到253万人,文盲率为7.3%。
职工教育在“六五” 期间, 重点抓了“双补” 工作。 1985年底统计,全省有
122.4万人初中文化补课合格,占应补人数的78%;111.7万人初级技术补课合格,占
应补人数的82%,达到了中央的要求。职工中、高等专业教育也发展较快,1986年已
有职工中专133所,在校生4.1万人;职工高等学校34所,在校生8058人。科技人员的
继续教育和专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也收到了实效,每年有几十万名科技人员和
专业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他们消化、吸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改
善了企业管理。“六五”期间全省各级各类职工学校毕业的职工达128.4万人。
干部教育逐步实现了正规化、制度化。1986年全省有党校126所,干校113所,普
通高等学校开设干部专修科46所。在校接受大、中专培训的干部20.4万人,占全省干
部总数的17.9%。 1979-1985年全省经过培训取得大专毕业文凭的干部1.7万人。198
6年全省干部专修科毕业2002人。 全省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1980年与19
85年相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级干部中由6.98%上升到22.6%;县处级干
部中由9.71%上升到46.51%;厅局级干部中由13.18%上升到49.75%。
农民教育在抓紧扫除文盲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从农村实际出发,实行
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1986年底,全省村办农民文化技术业余学校3.6万所,
占行政村总数的40.8%;乡(镇) 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745所,占乡(镇)总数的70.19
%;县办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民技术学校52所;农民高等学校1所;农业广播学校1
所,128个县级分校。全省农村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技术学习的人数为231万人。

(于锡湖)

【全省农民中专统一招生】1986年全省11所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参加统一招生,共招收
1238名新生。凡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有一定实践经验、30周岁以
下的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师、青年农民及其他劳动者,
均可报考当地的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对县、乡(镇)干部、农民技术员报考,年龄可放
宽到35周岁左右。对县以上人民政府正式授予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可适当降低
录取分数线。各专业考试科目分别定为:商业管理、企业管理及经济管理专业,考政
治、语文、数学、史地;其他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农民中专的学制,初
中毕业报考的是三年,高中毕业报考的是二年。学员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发给毕业
证书,国家承认其中专学历,不包分配。一经录用,与普通中专学校毕业生同等待遇。

(于锡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于1983年成立,马长
贵副省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编制45人。从1984年开始,每年考试两次。先后开考
了汉语言文学、党政干部基础科、法律学、会计学、英语言文学、政治教育、农业经
济管理、 统计学、数学、历史学、价格学、体育学等12个高等教育专业,共考试了1
00多门课程。应试者累计达78.1万人次,有9.9万人获得25万张单科合格证书。
1986年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开价格学、体育学两个专业。全年累计报考者14.9万
人, 有7.3万人获得一门以上单科合格证书。1986年首批高教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36
21人。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529人、党政干部基础科1632人,法律学专业300人,
会计学专业160人。
1986年还开考了师范、物价、邮电三个中等专业,有5万人次应试。
1986年筹备了首届自学考试理论研讨会;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关于自学考试工作的
电视片--《富有生命力的选才制度》。

(王立军 于锡湖)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已有毕业生3.5万名】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于1979年2月创办。七年
来,共招收七届大专学员12.4万名,其中正式生6.3万名,自学视听生5.8万名;招收
二届中专学员188万名;已有四届全科毕业生3.5万名,单科结业生4万多名。已开出5
科17类59个专业。
1986年招生1.3万人,毕业生1.3万人,在校大专生4.7万人,中专生1.6万名。开
设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经济管理、人事管理、财务会计、
审计、统计、财政税收、基建财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机械、电气、化工、土
建、汉语言文学、数学、劳改管理等20个专业。
除省电大外,已有20所市、地、大型企业电大分校(站) ,128个县(区)电大工作
站,基层教学班1362个。省、市、县三级电大共有专职教职工2385名。其中,省电大
有教职员工171名。 省电大已征地41亩,建筑面积8240平方米。各电大分校共征地50
0多亩, 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省校5600平方米
的录制中心和五个市、地电大分校的学习中心正在建设中。

(薛美贞 于锡湖)
【1986年山东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生居全国之首】1981年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山东省
办公室, 1985年更名为山东省分校,编制20人。下属14个市、地分校,128个县级分
校, 专职办学人员600多名。共开设2854个教学班,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班主任。自19
81年以来,进行二次招生,开设了农学、农经、畜牧、淡水养鱼四个专业,招收学员
18.4万人,占全国的1/5。1986年农学专业毕业1.6万人,占全国7.5万毕业生的1/5,
居全国之首。
1986年7月,全国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第七次工作会议。何康、
林乎加、刘锡庚等领导人主持会议。有8个省的副省长和50多位司局厅长出席了会议。
山东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卢洪、农业厅几位厅长和10个市地分管市长专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表彰了全国21个先进市地分校, 其中山东8个,占40%;表彰25个先进县分校,
其中山东11个, 占44%。会议期间,400多名与会代表参观了泰安市的教学班和县分
校。

(高日成 于锡湖)
【济南市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兴起】 1986年济南市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到95处, 在校生
3.8万人, 比1983年增加57处,2.3万人。近四年培养各种人才8.9万人。学校数每年
递增37%,学员递增38%。
济南市人民政府1981年先后下达济政发[1981]56号和济政办[1983]57号文件,
鼓励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及公民个人举办
面向社会招生的各类教育事业。 1986年民主党派办学9处,学员8084人,占全市社会
力量办学的21%;四县和郊区集体经济组织办学40处,7500人,占42%;公民个人办
学约占20%;其他单位办学约占20%。

办学形式灵活多样,适应社会的需要。开设文化、美工、幼师、电子、医务、财
会、 缝纫、木工、汽车修理驾驶等33个专业,共有683个教学班。有面授、函授;有
晚上班、白天班;有初级班、中级班、大专班。学制一般是二至十个月,也有一至三
年的专业系统学习班。教师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专职教师主要是退休、离休人员。
同时聘请学校、医院、工厂、科研单位的人员业余兼课。经费自筹,向学员合理收取
学杂费。本着“取之于学员,用之于教学”的精神,量入为出,勤工俭学,做到收支
平衡,略有节余。
各级教育部门把组织社会力量办学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有领导分管,
设专人负责,全市选配1049名工作人员和专兼职教师。市教委每年检查评比一次,召
开大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各区县教育局定期对学校检查视导,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问题。有的区教育局坚持搞好“四会制度”,即学员座谈会,教师经验交流会,校长
管理汇报会,开学结业典礼会。各学校注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的学校建立《职责
分工暂行办法》、《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奖励办法》,有的学校建立《教学
日志》、《班级日志》及《金榜录》等。各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注意选
聘优秀教师任课,培训专职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更新教材,以满足学员要求,
保证教学质量。

(于传福 于锡湖)
【枣庄市乡镇普遍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枣庄市85个乡镇投资436万元,于1986年
普遍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80亩,建校舍1388间,选定实验基地11
00亩。配备专职教师221人,兼职教师448人,行政管理人员236人。开设专业有农技、
果林、蔬菜、养殖、木工、电器维修、拖拉机驾驶、缝纫和干部培训等二十多种。在
校学员5900人。两年培训5.7万人。
枣庄市的具体做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区县和乡镇政府建立农民教育委
员会,由分管教育的领导任主任,教育、农业、科协、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
共同抓好这项工作。二、狠抓办学基地建设。要求学校独立设置,占地面积10亩以上,
校舍20间,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三、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乡镇设专职农民教育
干部兼任副校长。教育部门配备部分专职文化课教师。兼职教师由各有关部门推荐,
乡镇政府聘用。四、妥善解决经费问题。学校的基本建设投资由乡镇政府解决。学校
经常费用, 采取以下渠道解决:从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提取5%;各业务部门举办的
培训班,按有关规定从事业费中列支;从经济效益较高的短训班学员中适当收取学费;
区县教育部门给予适当奖励或补助;学校勤工俭学收入部分。五、定期检查评比。每
年检查两次。年终评比奖励。

(于锡湖)
【沂南县农民中专艰苦创业大见成效】沂南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是由原县办“五七”
大学改办的, 到1986年5月已建校十周年。学校现有面积1700亩,设果林、牧医、农
学3个专业, 4个教学班,学员150名,教职工69名。十年来,经过师生的艰苦努力,
建起297间校舍, 开垦470亩荒山,栽植1.5万棵果树,营建10万株山林,建起农场、
园林场、 饲养场等科研、生产基地,修建4个小型水库塘坝、12华里校园公路及体育
场地等各种设施。 现在学校固定资产达100.4万元。十年为国家创造价值48万元;为
全县培养了1000多名中等技术人才,平均每个行政村1名。
该校的办学特点是,根据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招收学生。农村需要哪
方面的技术人才,就开设哪方面的专业;需要什么技术,就开设什么课程。在教学中,
他们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教学和科研需要出发,建立各
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组织师生从事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这样使学生学
到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该校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一条山峪里,条件很差,学校特别注意抓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政治风气, 师生中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其中有1人被团中央命名
为“新长征突击手” 、1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地区优秀教师,2人被团地
委表彰为“新长征突击手”,7人被县团委表彰为“新长征突击手”。
该校1982年8月受到教育部、 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的表彰奖励。同年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成人教育考察团到学校考察访问。同年11月副省长丁方
明率山区文教卫生工作会议的全体与会人员到学校参观视察。1985年省委副书记陆懋
曾、教育厅厅长高维真和副厅长吕可英、省政协常委田仲济教授等先后到学校视察指
导。同年10月国家教委在沂南县召开全国第五次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协作会议,与会代
表到学校参观,并听取学校介绍经验。1983年以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
等报刊发表文章,宣传该校事迹。

(于锡湖)
【济南市民革中山业余学校成绩显著】 1981年4月民革济南市委员会创办济南市民革
中山业余学校。1981-1985年共办151个班,招收学员8000多人。
1986年共结业90个班,3825人。陆续招生37次,共招收75个班,2920人。年底在
校共10类46个班,1759人。在校班级是:电大4个班,函大3个班,自修大10个班,电
视中专8个班, 幼师1个班,土建预算1个班,美术1个班,普通高考辅导2个班,成人
高考辅导16个班。
办学者都是离退休人员,平均年龄67岁。任课教师,有大学教授、讲师、中学教
师等计90多人。
学校有5个教学点。 电大、函大、自修大和电视中专各自成为系统。为了加强管
理,制订了《职责分工暂行办法》、《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问题的暂行规定》、《财
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学员奖励办法》。该校连续四年被济南市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于锡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