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00&A=1&rec=113&run=13

【山东拥有399个科研与开发机构】 截止1986年底,全省共有县以上自然科学研究与
开发机构399个,其中隶属国家部、委的20个,省属的83个,市地属的164个。职工总
数3.11万人,其中大学毕业及具有高、中级业务职称人员8314人,占职工总数的26.7
%。
据统计:市(地) 属以上的267个科研机构中,有56个单位实行了所长负责制。有
124个单位实行了对内课题承包、 对外技术合同制,这些单位在1986年有7408名科技
人员参加承担2556个开发研究课题。当年完成了1015个。他们还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
87个, 完成技术转让成交额2072.8万元。据对其中的154个科研单位调查:1986年承
担横向联合课题634个, 占承担课题总数的41%,比1985年增加14%,承担技术服务
项目1118个, 技术咨询项目2372个,分别比上年增加82%和2倍。通过承担横向课题
和开展技术服务,收入4745万元,其中纯收入1338万元。已有23个科研机构实现了经
济自立,47个科研单位不同程度地核减了事业费。

(省科委办公室)

【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东端,1979年11月成立,系山东省
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现设有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激光研究所、新材料
研究所(含金属材料研究开发中心)、生物研究所、山东省能源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
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图书馆等九个科研、技术服务单位。编辑出版综合性学
术刊物《山东省科学院院刊》 。 到1986年底,全院在编人员1335人,其中科技人员
690人。科技人员中,高、中级研究技术人员204人。拥有大型精密仪器61台(套)。价
值1115万元(或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97台,价值1604万元)。基建竣工面积共6.4万
平方米。
从建院到1985年末,全院共取得科研成果117项,其中完成省、部重点课题63项,
院计划课题54项, 有23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山东省科学
院优秀科技成果奖。这些成果中,如近海遥测波浪仪、稀土铌铸铁缸套材料、水蒸汽
流量校正装置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六五”期间,山东省科学院不断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教学单位的联系,扩大同
国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到1985年末,全院有4名研究人员作为访问学者或得到资助
到国外学习和工作,有30人次出国进行专业考察和接受技术培训。接待来院进行学术
交流、访问、考察的外国科学家、学者60人次。
1986年山东省科学院拟定了“七五”科技发展计划,并开始组织实施。到年末,
共取得科研成果27项, 获国家专利3项。其中,利用工业废渣研制成功的钒钛黑色陶
瓷材料在第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银牌奖。整体结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获全国同类
产品评比一等奖。全息光学透镜和黑白记录彩色再现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国内
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RED矿用光电测距仪,在国内首次解决井下防爆测距技术难题,
被列入煤炭部“七五” 推广计划,还有羟氨苄青霉素、钴-60辐照自控装置和省能源
数据库研制成功,都具有较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组织了科技人员到沂蒙山区开展科
技扶贫活动,承担临朐县20余项科技扶贫服务项目。此外,各研究所还完成自选研究
课题32项, 完成横向科技合同120项,加强了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
发展。
1986年,山东省科学院科研体制改革有了新的进展。全院试行事业费分类管理,
对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的5个研究单位全部开始核减事业费, 对科研项目普遍实行基金
制和科技合同制; 调整处、所级班子;扩展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了8个科研
生产联合体;进行了技术职务聘任制试点。
学术活动比较活跃。1986年,山东省科学院主办或为主联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
学术报告会有15次。另外,作为山东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山东能源研究会、
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和山东省激光学会的挂靠单位,山东省科学院主办了学会年会,组
织学术交流,编辑出版了《山东能源》、《山东激光》等学会刊物。1986年,山东省
科学院选派5名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学习,选派7名到日本、美国等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科
技考察, 邀请11批共12名外国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访问或短期工作,有2名科技人员
应邀到国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上述活动,活跃了学术空气,促进了山东省科学
院与国内外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位于济南市东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前
身为1946年秋在解放区莒南县创建的山东省农业实验所, 1948年迁至济南,1950年5
月改称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59年3月14日正式成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该院是多专业、 综合性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下设8个职能部门,17个专业研究
单位和1处试验农场。 专业研究单位包括作物、玉米、水稻、蔬菜、花生、果树、蚕
业、畜牧兽医、家禽、饲料、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原子能农业
应用、情报资料15个研究所和棉花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其中水稻研究所设在济宁
市,果树研究所设在泰安市、花生研究所设在莱西县,蚕业研究所设在烟台市。全院
有70个研究室。 1986年底,职工人数为2192人,其中行政干部219人,专业技术干部
813人,工勤人员1160人。专业技术干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6人,中级职称的310人。
1986年,全院计有5000元以上仪器67种135台(件) ,万元以上的39种65台(件);
试验土地面积6000多亩,其中试验农田2000余亩,果园1200余亩,柞岚1700余亩,桑
园近300亩,其他800余亩,科研实验楼、温室、网室、盆栽室、消化实验室等科研用
房的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 院内藏书刊12万余册, 科技资料4.5万余份。编辑出版
《山东农业科学》双月刊和《花生科技》、《落叶果树》、《山东蚕业》、《山东养
禽》四种专业期刊,主编了《中国玉米栽培学》和《中国花生栽培学》。1986年该院
建成全省最大的30万居里钴-60辐照装置。
该院集中了全省主要的农业研究力量,专业设置较为齐全,在现有的科研条件基
础上,承担了较多的国家、部及省级重大研究课题和攻关项目。近几年围绕农村经济
发展的需要,加强了科技成果的开发研究,其重点是解决山东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
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现研究的专业有作物、果蔬、畜禽和蚕桑育种,
高产栽培与科学饲养,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与防治,合理耕作与经济施肥,原子能农
业应用,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及农业发展软科学研究等。据统计,1949--1985年共获科
研成果589项,其中1949--1978年444项,1979--1985年145项。1979年后获奖成果中,
国家一、 二等发明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奖4项,省科
学技术进步奖64项,省农牧业科学技术改进奖16项。1986年已评选出23项科研成果向
省、 部申报奖励。1986年成果中有7项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的应用推
广,有力地推动了山东及邻近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荣获国家一等发明奖的“鲁棉
1号” 棉花新品种,1979--1983年累计种植8700万亩,经济效益57亿元,居全国授奖
科研成果的首位,彻底改变了山东棉花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对我国棉花生产和
轻纺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近年育成推广的“鲁棉6号”,纤维品质优良,符合
纺织和出口要求,1986年全省种植1118万亩。三十多年来,该院育成20余个小麦品种,
对促进山东省小麦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泰山1号、4号”1979-1982年累计种
植3.5亿亩,增产175亿斤。育成的玉米杂交种,促使山东玉米生产实现四次种子更新。
选育的大白菜杂交种,高产、抗病、适应性强,已引至全国28个省市种植推广。其他
作物和果树、蚕业、畜禽、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专业研究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收到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山东农牧业生产和科研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陈庆禹)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东端,是一所科研防治相
结合的医学专业研究机构。
1958年10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建立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分院,后改称为山
东省医学科学院。1961年下半年,对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撤并为山东省医学科学研
究所, 隶属省卫生厅。1981年3月3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为
厅局级事业单位,归文教“口”,业务上由卫生厅代管。1982年12月,该院进行了机
构调整, 现院部设有6个处室和6个科室,定事业编制100人,实有82人,其中在职人
员80人。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方针是,以应用研究为主,防、治、研结合,为增进人民健
康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其主要任务是,为全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职业病、寄生虫
病、皮肤病和肿瘤的防治提供先进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医学科学
情报,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下属8个研究所(院)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
射医学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山
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全院共有职工1316人,其中科技人员976人(正副研究员含相当职称26人,助理研
究员含相当职称157人),工勤人员269人。
自1981年建院以来,有59项科研课题获厅级以上成果奖。其中山东省基本消灭丝
虫病的研究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甲级奖和省科委一等奖。体力劳动强度分
级标准、慢性氯丙稀中毒的诊断标准的研究、全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统计分析研究、
我国天然环境电离辐射外照射剂量的调查与评价、工业噪声危害调查研究、坊子煤矿
煤矽肺二十年动态观察研究、 我国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受照剂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量等8项参加全国各单位共同完成的课题,分别获部级奖。
已推广应用研究项目19项。抗肿瘤药--顺氯氨铂的研究、二溴氯丙烷毒理学的研
究、鲁光牌粉刺露的研制和营养豆奶全部设备工艺的转让等,都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抗肿瘤药物环硫铂和抗功能性子宫出血药物宫血灵的研制,为临床治
疗增添了新药。山东省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及其所致居民剂量的调查研究,为国家制
定放射卫生法规和放射医学、放射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山东省的资源开
发、放射性矿藏的探测及工业布局,基本建设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该院在以“预防为主” 的方针指导下,开展了多年的防治工作,到1986年,在6
9个县(市、区) 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现症病人降至1461人,无症县已达到53
个。 疟疾发病人数降至352人。开展了丝虫病净化监测预测的防治研究。继续抓了农
药中毒的防治和乡镇企业尘毒危害的治理,基本杜绝了历年来生产性农药中毒死亡现
象。全院共有病床750张(肿瘤686张,其中简易床位296张,皮肤病12张,职业病12张,
寄生虫病40张) 。年门诊工作量:肿瘤53105人次,皮肤病55353人次,职业病2908人
次,寄生虫病15657人次,院咨询门诊1701人次。
该院拥有一批国内外贵重精密仪器, 其中万元以上的有117台件。如大型透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和X线断层扫描机(CT)、钴60治疗机,后装治疗机,Ge
(1i) r谱仪,美国BECKMANLS-9800型液体闪烁计数装置,超速离心机,高效液相色
谱,多导生理仪,西德Leitz-1400型整体切片机,PDP11/23计算机,彩色录相、
摄影印放设备等。
该院占地33843.6平方米, 新建7329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一幢。现有馆藏中外文图
书47500册,中外文内刊资料4600余种。《馆藏资料十年累积索引》(基础医学) 获省
科技情报1986年成果奖。
编辑出版的内部刊物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医学情报》、《山东工业
卫生》、《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1984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央级的医学情报刊物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双月刊),公开发行。1986年此刊物获省科技情报成果奖。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40名。已毕业的20名全部获得硕士学位,
其中2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7名留院工作。
建院以来,完成科研防治论文报告264篇。411人268次参加了各级学术会议。

(范素贞)
【山东省硅酸盐研究所】该所建于1958年,驻淄博市淄川区大昆仑,主要从事陶瓷生
产技术研究 (包括陶瓷装饰材料、耐火材料的研制,陶瓷窑炉设计及热工仪表校验,
硅酸盐理化检测) 。全所有职工27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47人,具有高中级业务职
称的科技人员17人。所内设有陶瓷、热工及耐火材料、颜料、理化、情报资料、美术
设计等研究室和陶瓷试剂、 金水试制、颜料试制3个试验车间。建所以来取得重要科
技成果47项,滑石瓷、高长石瓷2项获国家创造发明三等奖,另外,有8项获轻工部优
秀成果奖, 1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4年,该所列为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在
贯彻中央科技体制改革《决定》中,连续几年做到事业经费自理,科研手段和条件不
断改善。1986年创事业收入1057万元。
【山东省化学研究所】该所于1958年成立,现有职工3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5人,
高、 中级工程技术人员130人。主要研究内容:未知物剖析、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
工、油田化学、饲料添加剂、化工三废治理、色谱仪研制、化学工程等。1979年以来
共取得科研成果100余项,其中33项分别获国家、部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获国家
发明奖。1984年,该所列为省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1986年承担研究课题70个,其
中横向联合课题47个,年内完成22个,转让技术成果19项,开展技术服务15项。通过
技术服务创收260万元,其中技术收入90万元。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所】1958年组建,现有职工17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8人,
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42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建筑结构和工业化建筑体系、工程材料、
建筑施工机械、工程抗震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和有关开发技术研究。自1978年以来,有
21项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级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年承担研究课题14个,
其中横向联合课题5个, 纵向9个,当年完成7个,转让技术成果21项,开展技术服务
18项,创收57.10万元,其中纯收入50万元,核减事业费比例为19.8%。